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澳大利亚国土辽阔,蜜源植物种类繁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无蜂螨危害的国家,每年约生产蜂蜜3.1万t,加上所生产的蜂蜡、蜂花粉、蜂胶等产品,蜂产业年产值约3 420万澳元。据统计,目前澳大利亚约有1万名注册蜂农,养殖57.6万群蜂,养殖专业化程度高,专业蜂农养殖规模较大,70%的蜂农养蜂群数超过200群,大部分蜂场规模在300~600群,也有一些大型蜂  相似文献   

2.
《湖北畜牧兽医》2010,(4):42-43
为鼓励广大社员蜂农扩大养蜂规模.拓展品牌营销空间,江西省乐平市政府规定,每建一个养殖小区,给予社员蜂农5万元创业扶持小额贷款,市农业发展银行给予思红蜂业园落实了300万元有机蜜生产、加工项目贴息贷款,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养蜂贷款贴息.相关部门全程服务:开通“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3.
古有源  房冰 《蜜蜂杂志》2004,(10):24-25
我国现有600多万群蜂,年产蜂蜜20万t,蜂王浆2 800 t,蜂花粉1 500 t,蜂胶300 t;每年出口蜂蜜10万t左右,蜂王浆近1 000 t,我国既是蜂产品生产大国,也是蜂产品出口大国。但由于产品质量不高,加工技术简单,出口产品档次低,缺少知名品牌,距蜂产品强国还差距甚远。那么,我国蜂产品产业现状如何,出路又在何方。本文试就如何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建立中华蜂产品强国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1 当前我国蜂产品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1.1 蜂场规模小,技术落后,经济效益差我国约有10万户蜂农,饲养600多万群蜂,平均每户养蜂几十群,养蜂大户一般也不超过200群,而欧…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8年对临沂市的实地调研数据,对临沂市蜜蜂养殖成本及收益进行了分析,2018年临沂市蜂农平均每群蜜蜂总收入为1062.05元,扣除成本497.06元以及意外损失174.11元,每群蜜蜂能给蜂农带来390.88元的纯收益.蜂农收入主要来源于蜂蜜及授粉,最大的养殖成本是饲料,自然灾害、病害、敌害及农药喷洒是造成蜂农意外损失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养蜂效益,应生产成熟蜜,创立名牌产品;为蜂农提供授粉技术培训,发展蜜蜂授粉服务;合作社集中采购白糖等蜜蜂饲料来降低养殖成本;加强管理,防范意外损害.  相似文献   

5.
分蜂,是指蜂群发展到一定规模,群内出现一个以上封盖王台时,原群被分成两群、三群甚至更多新群的过程。每年入夏前后,蜜蜂就开始进入分蜂季节,五六月份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蜂群的分蜂旺季。一些蜂农通过多次试验,摸索出一种新的分蜂方法,该法分蜂更快捷方便且效果理想。蜂农叫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蜂业》2015,(4):43-44
<正>我国是世界养蜂大国,饲养的蜂群数量超过800万群,蜂蜜和王浆出口居世界第一位。由于我国蜜源品种繁多,分布地域性强,不少养蜂场或养蜂户常年转地放蜂,追花夺蜜。例如,南方的油菜,河南、河北、山东、辽宁的刺槐,吉林、黑龙江的椴树,内蒙古的荞麦、葵花等,包括中蜂在内每年约有500万群蜂转地放蜂,有在本省小转地,也有省际大转地。但由于蜂农个体对整个环境不熟悉,普遍存在盲目放蜂、盲目流动的情况,经常会出现放蜂场地一边蜂群扎堆,一边无蜂采蜜,造成蜂农之间矛盾,蜜蜂资源浪费。同时由于管理问题,蜂  相似文献   

7.
<正>陇南位于甘肃东南部,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境内蜜源植物丰富,很适合中蜂的饲养。在调查的康县、成县境内中蜂饲养已成规模,而且中蜂资源丰富。1.礼县中蜂养殖概况礼县地处陇南的东南部山区,由于地理环境限制,养蜂基础条件差,中蜂养殖规模较小。本地养蜂户少,过境养蜂户较多。中蜂养殖户大多沿袭旧法饲养。据调查,全县中蜂以分散饲养为主,大多蜂农饲养7~8群,20~30群成规模饲养的很少。接近武山县的部分蜂农虽然采用活框饲养,但是饲养技术落后。  相似文献   

8.
<正>太湖流域中蜂简约式养殖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售蜂授粉,蜂农在完成枇杷蜜生产后组织授粉群出售给草莓大棚授粉,发挥中蜂耐低温、出勤时间长、授粉效率高等优势,提高草莓质量和产量,增加蜂农和果农的收入。太湖流域中蜂资源丰富,仅苏州市吴中区枇杷花期通常有近3万群中蜂,利用中蜂为大棚草莓授粉发展潜力巨大,而授粉群的组织管理是确保授粉质量的关键。本期将着重介绍有关授粉蜂群的组织和进棚前后授粉蜂群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四川眉山县地处川西南边沿,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蜜源植物繁多,每年种植油菜25万亩,绿肥作物30多万亩,是全国有名的春繁场地,每年接待全国24个省市蜂农来眉山繁蜂采蜜。今年春季除本县饲养意大利蜂15300群外,还接待外地蜂农放养蜜蜂72000群。为了大力发展和扶持养蜂事业,县政府决定由县畜牧局和土产公司组成联合办公室,负责全县养蜂的技术指导和接待工作。由于办公室积极向蜂农提供了物资供应、贷款、检疫、防病,咨询、信息、流通、车辆调配等一系列服务工作,使蜂农可以安心抓好生产从而获得1986年眉山春蜜大幅度增产,至4月15日为止,全县已交售春蜜49万公斤,王浆1030公斤、花粉5000公斤,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82年同期增收蜂蜜22.5万公斤、王浆1030公斤、花粉4200公斤,完成全年交售任务的145%,这些蜂产品目前已陆续调往沿海口岸和制药厂。  相似文献   

10.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原产于我国的优良蜜蜂品种。湖北省的中蜂资源约8万~10万群.集中分布在鄂西山区.恩施自治州约有5万-6万群;其余分布在十堰市、神农架林区和宜昌市、襄樊市、成宁市的山区县。全省活框饲养的中蜂约有5万群,其中恩施自治州2万群.鄂东南的中蜂已全部实行活框饲养。中蜂是我省山区蜂农饲养的主要蜜蜂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中蜂快速繁殖扩群技术是加快良种推广、发展规模养殖的重要技术措施,本研究在浙江省开化县实施,经人工育王、异地分蜂、科学管理和规模试验,一年进行3次连续人工分蜂繁殖,由年初50群蜂,繁殖成400群,繁殖系数达1∶8,在生产实践中实现中蜂快速规模扩繁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据1984年统计,意大利全国饲养蜜蜂约80万群,然而意大利却有10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蜂具厂。这些蜂具厂生产着各种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蜂机具产品,大到熔蜡、生产巢础的联合设备等现代化机器;小至起刮刀、元钉、面网、手套等常用小蜂具。这些蜂具厂制造着标准的、高质量的、现代化的养蜂工具。由于工厂专  相似文献   

13.
正1项目情况发展现代养蜂业是一个发展经济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是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2014年,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驻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南木林镇仁欧村工作人员自筹资金3万元,选派1名村民到四川、甘肃、西藏山南等地学习蜜蜂养殖技术,为该村培养1户(贫困户)蜂农,当年该蜂农的收入达到4万元。2015年,驻村队员申请项目资金11万元,现拥有2户蜂农,年生产蜂蜜5 t,蜂农年收入达5万元,并成  相似文献   

14.
1发展现状1.1生产情况2014年四川蜂群数140万群,其中中蜂60万群,西蜂80万群。全省蜂业生产呈现前低、中高、后低的态势,蜂群数量稳定上升,生产蜂蜜4.0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5.47%;蜂王浆520吨左右,比上年同期减少3.7%;蜂花粉832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蜂农收益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5.
<正>青岛都市现代农业居全国前列。蜜蜂授粉对农作物增产提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部分农作物尤其是设施作物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蜜蜂授粉将在未来授粉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从2018年起,青岛市以构建蜜蜂参与的现代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体系为目标,大力发展蜜蜂授粉,笔者通过统计、实地调查等掌握了青岛市蜜蜂授粉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一、蜜蜂授粉现状1.授粉蜂种类及数量目前青岛市蜜蜂存养量约3.27万群,其中西方蜜蜂(多为意大利蜜蜂,以下简称“意蜂”)约2.48万群,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约7900群。本地约2.5万群蜜蜂参与作物授粉,授粉蜂以意蜂为主,本地约2.2万群,外地调入蜜蜂数量多于本地;应用于茄果类、蓝莓等授粉的熊蜂全部从外地引进;本地授粉中蜂约3700群;壁蜂主要用于苹果授粉,存养量少,较为分散。  相似文献   

16.
单列式育肥牛舍是目前甘肃省畜牧养殖生产中普遍采用的建筑形式,设计养殖规模10~50头,造价10万~12万元(按50头计),符合甘肃省农区、半农半牧区适度规模养殖户及较小规模养殖小区肉牛产业化生产的科技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中蜂的分群或换王是提高养殖效益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每年蜜粉源充足的季节,中蜂群势扩展迅速,村民常能收捕到自然分群的蜂团。莆田定点养殖的蜂农,多在早春、秋末和冬初,利用气候适宜、蜜粉源充足、中蜂群势扩展迅速、雄蜂多、王台来源容易且质量好的时机,进行分群或换王,以促进蜂群质量的改善,工蜂出勤采集能力的增强,群势和养殖规模的再扩大。现在笔者把应用框式隔王板进行中蜂分群或换王的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为了解决广大蜂农买蜂难、卖蜂难。我社旗县绿色蜂业专业合作社。特成立养蜂中介服务平台。本中介平台现有评估师十几人,已从事多年养蜂中介业务,每年成交上万群蜂。希望全国各县、市养蜂专业合作社及德高望重热衷于中介事业有识之士参与。二、每年冬季出售大棚授粉蜂群20 000群(秋季合同订购)。三、每年三、四月份向北方出售笼蜂(一只蜂王和2 kg蜜蜂)航空托运。  相似文献   

19.
《中国蜂业》2016,(11):54-57
本文基于武汉市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蜂农技术需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蜂农对良种繁育技术、产品销售技术、饲养技术的需求最迫切,对蜂群管理技术、产品包装技术需求强度则较弱。蜂农对蜜蜂饲养技术需求偏好不仅受蜂农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非农就业经历等的影响,还受养殖规模、养殖年限以及是否加入养蜂合作社等经营特征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蜂农养蜂在外,易遇到天灾人祸,尤其是浙江省大部分蜂场以转地饲养为主。为了减轻蜂农遇到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渡过难关,浙江省蜜蜂产业协会即将出台“浙江省养蜂业风险救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此办法已酝酿了半年,二次经省蜜蜂产业协会常备理事会反复讨论最后通过。省风险救助资金来源于省政府资助,企业与蜂农出资。具体执行办法是省内开展订单蜂业龙头企业以蜂农与本企业确定的蜂群数按每群蜂2元一次性出资,以后每年按订单蜂群增加数每群2元出资。蜂农按与龙头企业确定订单蜂业的蜂群数量每年每群出资0.5元。省养蜂业救助资金补助对象必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