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02个三倍体桑交组合中,经三年小区调查选出比对照(塘10×伦109)桑叶增产10%以上,万头蚕产茧层量,万头蚕收茧量,五龄担桑产茧量均增产6%以上的优良组合七个。自从1986年诱导广东桑获得四倍体植株成功后,随之开展了桑树三倍体杂交组合选育的研究,曾先后选取了102个组合参加选择试验,初步选出优良的三倍体杂交组合一批,现将试验结果整理报导。  相似文献   

2.
<正> 蚕要从桑叶中摄取营养,而桑树品种不同,桑叶中所含的成分也有差异,对蚕的茧质、虫质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场培育原原种都用湖桑(主要桑品种为荷叶白、桐乡青),有的蚕期,由于种茧全茧量轻,茧层量达不到标准不能制种,我们曾采取增加给桑回数的措施,但效果不显著。多年来,我们感到湖桑虽有叶片大,产叶量高,硬化迟的优点,但叶质是不够理想的。在1981年春、夏两季,我们进行了五龄期用不同桑品种的桑叶饲育原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白桑饲育的原蚕,收茧量、茧质都优于湖桑,对难养的蚕品种,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保存现行推广品种的部分母种为材料,采用1~2龄颗粒饲料、3~5龄常规桑叶育,调查茧质成绩,并与全龄桑叶育茧质成绩进行比较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小蚕人工饲料育的蚕品种,其全茧量、茧层量增幅较大,茧层率有升有降,增幅不明显。说明增幅主要来源于蛹体重量,其次为茧层量。通过茧质成绩尤其是全茧量、茧层量比较发现,小蚕人工饲料育转到大蚕期桑叶育后,生长迅速,全茧量、茧层量增幅较大,说明可能存在某种补偿生长,但具体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究。试验结果为下一步选育人工饲料蚕品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桑蚕人工饲料育实用化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缪云根  徐俊良 《蚕桑通报》1994,25(2):13-14,12
小蚕人工饲料育,大蚕桑叶育中间试验的情况表明:前期蚕儿生长发育欠齐,发育经过延缓,3龄饷食始转换桑叶育后,生长发育趋于整齐,至4龄时已与全龄桑叶育无明显区别。小蚕人工饲料育较之全龄桑叶育.其张种产茧量、万蚕收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稻虱净对家蚕毒性和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稻桑混栽区,施用浓度约1000ppm稻虱净时,将被污染的桑叶饲蚕,或在实验室用约1000ppm稻虱净从一龄蚕连续添毒,均能对家蚕造成慢性中毒,发生迟眠蚕,多营下茧和烂茧,全茧量、茧层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正>不同桑品种的桑叶营养成分有一定差异,对原蚕的饲养成绩和制种成绩也有不同影响.原蚕苏5、苏6在5龄饷食起分别用四倍体、三倍体和二倍体(湖桑32号)桑品种饲育,调查全茧量、茧层量和死笼率,以及造卵数、产卵数、不良卵率等蚕种生产成绩,其结果用多元方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桑叶质量的优劣与养蚕收成关系甚为密切,前人对此做了不少试验和有所报导。挫(芫辶)莲桑叶可提高普通蚕的收成率、茧层量(或茧丝量)和担桑产值。但挫(芫辶)桑叶对原蚕的收成,特别对种茧的羽化和卵量的影响如何?研究和报导目前甚少。根据广东近年来原蚕饲育不稳定,尤以制种量不高的实际,为了探求稳定原蚕收成和提高担茧制种量的有效措施,对此,我们于1988—1989年进行了探讨,现将试验结果综合如下,以供参考。一、试验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桑叶成本占蚕茧生产成本的50%以上,因此提高单位重量桑叶的蚕丝产量,即提高叶丝转化率,是提高蚕桑生产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和日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很少研究这一问题.在过去的60多年时间里,由于蚕业界的努力,蚕品种改良获得了显著的成绩,茧层量从0.2克大幅度地提高到0.6克,增长了3倍.但这主要靠增加食下量获得的,叶丝转化率(饲料于物转化率)一直徘徊于10%左右,很少进展.近年来,我国和日本的蚕业界都对饲料效率问题逐渐重视起来.江苏蚕研所养蚕研究组研究了提高担桑产茧量的五龄期定量给桑法,吉武、黑田、住冈、研究了选育高饲料效率蚕品种的育种方法,吴载德、徐俊良等研究了叶质、蚕品种等几种因素对叶丝转化率的影响.食下饲料的茧丝生产效率,实质上是由消化率、全茧转化率、茧层率三个因子构成的.即食下干物的茧层率=消化率×全茧转化率×茧层率.本试验调查了五龄期不同饲育温度下,蚕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情况,试图查明饲育温度对饲料效率(即叶丝转化率)各构成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漂白粉浸渍桑叶消毒后采用不同时间的漂洗、浸渍消毒后不漂洗、桑叶不消毒直接饲养云蚕7、云蚕8原蚕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桑叶浸渍消毒后不漂洗直接晾干后饲养云蚕7、云蚕8的原蚕,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健蛹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单蛾产卵量、单蛾良卵率、实用孵化率等指标,都比桑叶浸渍消毒后漂洗不同的时间或不消毒直接喂蚕的处理区低;桑叶不消毒直接喂蚕的茧层率及病蛾率最高。从养蚕成绩和一代杂交种质量看,1~3龄蚕用含有效氯0.33%~0.35%、4~5龄蚕用含有效氯0.35%~0.38%的漂白粉澄清液进行桑叶浸渍消毒5 min,滤去药液保持湿润15 min,再用清水漂洗10 min后脱水晾干喂蚕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价添食壳聚糖对家蚕若干饲养成绩的影响,以家蚕一代杂交种菁松×皓月为试验对象,采用桑叶喷洒壳聚糖溶液的方法,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调查家蚕4龄起蚕死笼率、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虫蛹率、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结果表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壳聚糖,当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可以缩短家蚕幼虫的龄期经过、提高4龄起蚕生命率;4龄起蚕虫蛹率比对照提高了1.07个百分点以上,普通茧百分率比对照提高了0.55个百分点以上;茧层率、总收茧量、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也均优于对照,但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分别在家蚕4龄眠起与5龄眠起时推迟饷食以及在5龄第3天进行饥饿处理,调查蚕体的生长发育、产茧和产卵情况,为制定新的家蚕共育模式技术规范以及一代杂交种生产的发蛾调节技术规范等提供试验依据。4龄起蚕推迟8 h饷食对幼虫5龄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蛹体质量及蚕蛾羽化率、产卵量和良卵率均没有不利的影响;推迟16 h、24 h饷食,雌蚕的5龄经过延长及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蛹体质量等性状成绩显著下降(P0.05),对雄蚕的影响较小(P0.05)。5龄起蚕分别推迟8 h、16 h、24 h饷食,5龄经过延长,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蛹体质量及产卵量、良卵数量等均显著下降(P0.01)。5龄第3天幼虫分别饥饿12 h、24 h,熟蚕体质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蛹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饥饿48 h后结茧率显著下降(P0.01),雌蚕和雄蚕分别仅为60.67%、42.66%。依据试验结果建议:农村养蚕如采用集中共育至4龄起蚕的模式,为方便共育蚕的分发配送,可适当推迟4龄起蚕的饷食时间,但推迟时间不应超过8 h;家蚕一代杂交种生产过程可将4龄起蚕饷食时间推迟8~16 h,调节对交品种发育进度;无论丝茧育还是种茧育,均不宜使旺盛生长期的5龄幼虫遭受饥饿,需预先调节好桑叶的充足供给。  相似文献   

12.
不同桑品种的饲料价值及与有关性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了用6个桑品种养蚕的经济性状.统计分析表明,饲料效率及其它性状桑品种间有显著的差异.食下量与茧质成绩的相关不显著,5龄经过与最大体重增加量、全茧量和茧层量之间呈高度负相关.叶丝转化率与食下量显著负相关,与茧层量显著正相关,与桑叶干物率和茧层率之间高度正相关,与消化率相关不显著,与茧重转换率没有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消化率、茧重转换率和桑叶干物率对叶丝转化率的直接作用较大,茧层率对叶丝转化率的直接作用较小.认为,要提高桑的叶丝转化率,应重点提高桑叶干物率和消化率.  相似文献   

13.
广食一号夏蚕期分别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2龄M10粉体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3种饲育形式,秋蚕期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了广食一号在不同季节及不同饲养形式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广食一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良,疏毛率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仿,但在同样饲养条件下,其3龄起蚕率、蚕体质量以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广食一号对M10粉体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低于颗粒人工饲料,但发育整齐度仍然较高,蚕体质量、生命率、产茧量和茧质均明显高于颗粒人工饲料育.广食一号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全龄经过及5龄虫蛹生命率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无明显差异,结茧率和茧层率稍高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但蚕体质量、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明显降低,说明这种颗粒人工饲料不能满足广食一号3~4龄期的营养要求.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茧质调查及丝质鉴定结果表明:在相同龄期相同饲料饲育条件下,广食一号的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茧丝质主要指标优于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14.
丁寿朋 《江苏蚕业》2009,31(2):24-25
养蚕生产中,桑叶的耗费约占生产费用的50%左右,给桑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生产成本的高低,蚕儿生长发育的快慢、产茧量和产丝量的多少。一般情况,小蚕期用桑量占全龄用桑量的4%左右,其用桑重在“质”,大蚕期用桑量占全龄用桑量的96%左右,其中5龄约占85%左右,其川桑重在“量”。因此,要做到经济合理用桑,重点在5龄。目前养蚕,生产同样1kg茧,有的用桑15~16kg,有的17~18kg,有的甚至20kg以上,用同样多的桑叶,生产的蚕茧相差20~30%。因此,只有强调合理用桑,才能防止浪费,降低成本,提高担桑产茧量,减少斤茧用桑量,做到节约增产。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EM菌剂在蚕桑生产上的应用效果,于春蚕期按常规根外追肥的方法,对桑树喷施EM菌剂,并用EM喷施叶饲育5龄蚕.结果:(1)用EM喷施叶饲蚕,对5龄经过、结茧率、上茧率和健蛹率均无不良影响,而产茧量提高了1~6%;(2)5龄蚕给与EM喷施叶,能改善茧质,全茧量提高3~5%,茧层量提高2~4%,而对茧层率影响不大.试验认为,采用0.2%EM菌剂3眠、4眠2次喷施的桑叶饲育5龄蚕,其增产和改善茧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新型高效桑蚕增丝剂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常文  邓兴才 《蚕桑通报》1994,25(3):29-30,28
三龄起蚕一次性对蚕添食新型高效桑蚕增丝剂(NHS)*,可在不延长桑蚕龄期,不增加五龄桑叶消耗量、食下量的前提下,提高叶丝转化率,提高蚕茧全茧量18.16%、茧层量23.24%、茧丝长度20.42%。结果表明,NHS具有适于农村蚕业生产应用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17.
五龄蚕期用桑量占全蚕期用桑量的85%。因此,人们一般在稚蚕期给以足量桑叶,让蚕儿充分饱食、而适当控制五龄期用桑量,以提高担桑产值,增加栽桑养蚕的经济收益。担五龄蚕期是蚕儿长丝腺的时期,蚕儿饱食程度与蚕茧质暈及其经济收益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新区有必要加以探讨,用事实向群众作宣传,以达到既提高茧质,又节约用  相似文献   

18.
实钴11-6优良变异单株,经多年的室内及农村栽培、养蚕鉴定,证明该品种具有生长旺盛,根系发达,发条数较多,树势强健,耐阴蔽,产叶量高,增产桑叶27%,全茧量、茧层量增加3%~5%,五龄担桑产茧量增加4%~9%。万头产茧量增加7%~10%,全年亩桑产茧量比对照湖桑32高35%~39%,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采用生物学试验的方法,对不同倍数性桑品种的茧质与饲料效率进行了探讨,为推广叶质优良的桑树新品种提供实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多倍体桑的茧质和饲料效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湖桑32号,而桑叶消化率却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供试多倍体桑品种中,以三倍体桑“304”的叶质为最好,全茧量、茧层量、万头蚕产茧层量、50g桑产茧量及茧层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增加 14.7%~22.8%,春秋两季表现相同的倾向,表明“304”是一个叶质特别优良的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五龄原蚕进行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的添食试验,比较其对家蚕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五龄蚕期每天添食蚕服康1号和蚕用氯霉素1次,对家蚕的结茧粒数、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经济性状和对照无显著差异,即对家蚕蚕茧性状无不良影响,可以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