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蓝藻俗称"水华",大规模的蓝藻暴发被称为"绿潮"。蓝藻能释放生物毒素类次级代谢物,含一定浓度藻毒素的水体会使鱼卵变异及生长异常,蓝藻水华暴发也常使大量水生生物死亡。鱼、虾、蟹、贝和浮游动物等积累的藻毒素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而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蓝藻对水环境也可能产生影响,藻体死亡时还会散发恶臭,严重破坏景观。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底以来,太湖流域无锡段蓝藻暴发,取水口水源遭受严重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水质保护问题受到空前关注。水产养殖在发展其产业的同时应怎样兼顾水质保护,这是所有人都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编者希望此文能使大家对当前水产养殖业与水环境保护的关系有一个新的认识,并一起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29日,太湖蓝藻大范围暴发,导致无锡市居民饮水全面告急,发生严重水危机,引发全球关注。事件发生后,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动参与,全力以赴,积极发挥渔业自身的生物治理优势,为太湖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做出重要贡献。在努力保护水环境的同时,太湖渔业管理机构还积极引导渔民进行渔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太湖水环境养护修复,促进太湖综合治理不断深化,几年下来,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生物蓝藻抑制剂对各类型水体蓝藻的杀灭作用,于2015~2016年选取以盐碱水、淡水、生活污水为水源的3类蓝藻暴发的养殖池塘,开展了生物蓝藻抑制剂与传统灭藻剂(硫酸铜)杀藻效果的对比试验;于2016年7~8月在蓝藻暴发的沧州市南湖开展了生物蓝藻抑制剂对大型景观水体蓝藻杀灭作用的试验。结果显示,对上述4种类型水体使用生物蓝藻抑制剂,48 h后蓝藻被杀灭,水体中氨氮、硫化氢均未检出,pH降到8.0以下,溶氧量上升到4.5 mg/L以上,藻相以绿藻门的小球藻为主,水质优良。使用传统杀藻剂虽然能杀死蓝藻,但水体的pH、氨氮、硫化氢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试验证明,生物蓝藻抑制剂可以在2~3 d内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蓝藻并改善水质,在大型水体"水华"综合治理中也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虾蟹幼体粘附物的成因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继周  刘岗 《齐鲁渔业》1997,14(1):15-18
虾蟹幼体粘轻度粘脏,严重粘脏,粘脏与病菌,原虫综合发生3种类型。幼体粘脏的原因,主要是水环境理化因子,投饵不当和水环境的突变。采取改善水质,保证优质饵料的足量投喂,保持水环境相对稳定,施用沸石等措施,可防治粘脏。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暴发的原因,对水库的入库水量、水下地形、温跃层和叶绿素a含量等进行测定,分析了气候、水文和生态过程对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和藻华暴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洋河水库来水量下降,水库水力停留时间延长,夏季水温上升,为蓝藻水华暴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洋河水库水下地形和坝前较深水位不利于大型水生植被的生长,随着外源营养盐的不断输入,引发藻类异常增殖。当随风飘到库区北部的水华蓝藻密度超过一定数量后,会对该区生长的水生植被产生毒害作用,导致水生植被消亡。洋河水库夏季产生温跃层,下层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和水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恶化,营养盐滞留时间和水体中浓度增加,同时渔业资源锐减,鲢、鳙数量下降,从而导致蓝藻水华大暴发。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暴发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加强外源和内源污染控制,同时进行水生态系统的调控,才能有效改善洋河水库的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气候、水文和生态过程对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暴发的原因,对水库的入库水量、水下地形、温跃层和叶绿素a含量等进行测定,分析了气候、水文和生态过程对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和藻华暴发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洋河水库来水量下降,水库水力停留时间延长,夏季水温上升,为蓝藻水华暴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洋河水库水下地形和坝前较深水位不利于大型水生植被的生长,随着外源营养盐的不断输入,引发藻类异常增殖。当随风飘到库区北部的水华蓝藻密度超过一定数量后,会对该区生长的水生植被产生毒害作用,导致水生植被消亡。洋河水库夏季产生温跃层,下层有机物的厌氧分解和水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恶化,营养盐滞留时间和水体中浓度增加,同时渔业资源锐减,鲢、鳙数量下降,从而导致蓝藻水华大暴发。洋河水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暴发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加强外源和内源污染控制,同时进行水生态系统的调控,才能有效改善洋河水库的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8.
<正>一、蓝藻的危害蓝藻易在湖面和池塘大面积暴发。目前,对导致蓝藻暴发的机理还没有完全弄清楚,但主要因素有:高度富营养(硝酸盐、磷)、水酸碱度低(低CO2)、高温、强光照度、水流停滞、低的氮磷比:(10~12)∶1。蓝藻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辽宁省池塘养殖业污染源普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007年度辽宁省池塘养殖业养殖总面积为4.70×104 hm2,排水总量为1.08×1010 m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总氮1546.23t,总磷123.31t,化学需氧量11102.91t,铜-717.03kg,锌5266.87kg。分析了池塘养殖业养殖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并针对减少池塘养殖业的污染物排放、改善水环境质量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2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2022年1月(冬季),采用规范方法调查监测和分析受面源污染的浅水铁哈拉泡(46°30’~46°50’N,123°59’~124°15’E)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对湖泡水生态保护和治理提出了建议。连环湖铁哈拉泡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6属115种及变种,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优势占比较大,占总种类数的85.22%。浮游植物的总平均丰度为464.4×104ind./L,总平均生物量为1.533 3 mg/L,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丰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其他门类,其中蓝藻门平均丰度(217.8×104ind./L)和平均生物量(0.489 4 mg/L)均最高。铁哈拉泡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显著,春季蓝藻门、硅藻门和绿藻门为优势门类;夏季和秋季分别为蓝藻门的微囊藻(Microcystis sp.)和硅藻门中的小环藻(Cyclotella sp.)凸显出较大优势;冬季则演变为隐藻门、裸藻门、甲藻门和硅藻门共同占优势的群落结构。TSIM评价结果表明,湖泡营养状态为轻微的富营...  相似文献   

11.
<正>2007年5月太湖部分水域大规模暴发蓝藻,无锡市太湖饮用水水源受到严重影响。2008年太湖蓝藻提前暴发。2009年无锡累计打捞蓝藻70多万吨,这被称为"生态癌症"的生物究竟是什么?为何近年连续侵入我们的生活?人们能战胜蓝藻这种古老的生物吗?  相似文献   

12.
鱼类,河蟹类“三网”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三网”养殖对养殖水环境的影响机理,提出了改善养殖对水环境影响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气温升高,一些养殖问题也随之而来。在众多的养殖问题中最难解决的就是蓝藻的暴发问题。2014年实际养殖过程中发现,在6月中旬便陆陆续续地有蟹塘出现了蓝藻。蓝藻在温度高、气压低的时候容易大量暴发。暴发时常在下风口形成深绿色油漆状油膜,取水仔细观察可以看见水中悬浮针尖大小的绿色颗粒。同时可能伴随着一些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日本对虾病害暴发严重,养殖密度的增大带来的水环境问题受到关注。微生物制剂与药物相比,安全性更高,无毒副作用,成本更低,而且环保,能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笔者通过对问题高位池水环境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制剂在日本对虾高位养殖池水环境的调控和治理上有着明显的作用和优势,尤其是多年来一直困扰养殖户的氨氮、亚硝酸盐问题,微生物制剂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理调控作用,而且还能起到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水产养殖中水环境的污染是一个制约水产养殖业健康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微生物修复技术低碳环保,不但能有效消除污染物、净化水质,而且能够抑制水中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文章分析了目前养殖水环境存在的污染问题,概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其在养殖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1 蓝藻水华形成的条件 蓝藻暴发的条件目前为止仍然不是十分明确.但蓝藻大规模暴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夏季6~9月.光照、温度、水流、营养条件、气候条件等都有可能成为制约因素。根据调查研究藻类暴发所需要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水温(藻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0℃)。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促鱼生长和改善水环境的作用中草药的有效化学成分有:多糖、生物碱、甙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此外其营养成分还有油脂、树脂、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等,该有效成分既能促进机体糖代谢、蛋白质和酶的合成,又能刺激性腺发育,促进生长,故常被用来作诱食剂、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成活率或改善水环境等。二、免疫作用经动物的试验表明:中草药中黄芪皂甙和黄芪多糖Ⅰ、Ⅱ有增强机体免疫活性的作用,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免疫调节作用有广泛影响。部分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在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同时,还能激发动…  相似文献   

18.
包头南海湖非冰封期浮游植物的时空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包头南海湖浮游植物群落非冰封期的时空动态特征,2017年5-10月,在南海湖设置了12个监测站位,监测浮游植物时空变化,并同步监测水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南海湖12个站位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46种(含变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59种,蓝藻门(Cyanophyta)31种,硅藻门(Bacillariophyta)37种,裸藻门(Euglenophyta)9种,金藻门(Chrysophyta)5种,黄藻门(Xanthophyta)3种,隐藻门(Cryptophyta)2种。浮游植物密度为23.35×10~6~115.59×10~6个/L;优势度分析表明,5-6月主要以绿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螺旋弓形藻(Schroederia spiralis);7-9月主要以蓝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微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和水花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10月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优势种为四尾栅藻和近缘针杆藻(Synedra affinis)。空间上呈现出沿进水口向湖心区逐渐递增的趋势,湖心区整体密度较高,而排污口和芦苇区处密度相对较低;冗余分析(RDA)表明,氨氮、化学需氧量、pH、叶绿素-a以及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子,绿藻与总氮关系密切,蓝藻主要受总磷的影响,硅藻受pH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2010年5月至9月,通过对海河干流9个站位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河干流污染物中前三位依次为总磷(TP)、总氮(TN)及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水环境质量在时间变化趋势上5月要好于7月和9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评价与水环境质量分析结论相一致,海河干流处于中营养水平。此外,空间变化趋势来看海河干流下游要好于中上游。  相似文献   

20.
正每年7、8月份是河蟹养殖的关键阶段,由于此时的水温高、气候变化大、投喂量大、代谢物多、水环境变化快,极易导致中华绒螯蟹体质下降、池塘水质及底质的恶化。伊乐藻的净化能力变弱,烂根、漂草、死亡、最终腐烂,水草腐烂后易引起蓝藻暴发、水体表层pH急剧升高,严重时导致河蟹出现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