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介绍了高精度16位模/数转换器AD7705在一种溶解氧检测仪中的应用,AD7705同单片机的接口、内部寄存器结构及其配置和使用方法,并给出了在C51语言基础上的设计与编程,并附C源程序,有较强的参考性.  相似文献   

2.
为方便操作人员对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作为主控单元的架空索道的操作、观察、调试等工作,提出用C语言编程、单片机实施控制、液晶屏显示的监控电路系统,该电路能实现对架空索道运行状态的监控,电路结构简单、性能高、成本低,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单片机模拟I2C总线协议,可以实现对标准I2C器件的控制:通过使用Topro公司的单片机TP2804对I2C器件AT24C512控制.实现了单片机的在系统编程(In-System Programming,简称"ISP"),并给出了硬件电路原理图和单片机程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单片机模拟I2C总线协议,可以实现对标准I2C器件的控制:通过使用Topro公司的单片机TP2804对I2C器件AT24C512控制.实现了单片机的在系统编程(In-System Programming,简称"ISP"),并给出了硬件电路原理图和单片机程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便携式温室环境参数测量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一种实用的便携式温室环境参数测量仪的设计与实现,该测量仪实现了对温度,湿度,光照和CO2浓度的测量,特别是实现了CO2浓度的低成本测量,硬件电路同数据采集模块,CPU数据存储模块,键盘输入模块,显示输出模块等组成,单片机软件程序主要是完成测量,运算,模糊处理,显示等功能,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利用C51语言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6.
汇编语言与C语言的混合编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小梅 《南京农专学报》2002,18(4):49-52,62
讲述了混合编程的必要性及应用场合,介绍了编程中汇编语言和C语言各自应遵循的法则,通过实例对上述内容进行了充实与完善,显示了混合编程在软件开发中的实际用途。  相似文献   

7.
利用单片机控制程序设计一个简易的LCD万年历。单片机选择能够在线编程的AT89S52,不但能在线编程还具有8KB的内部程序存储器和256B的数据存储器,其接口与指令系统完全与51系列单片机兼容,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单等优点;万年历数据由最常用的DS1302提供,它是一种高性能、低功耗、带有片内RAM的实时万年历电路,可咀分别对年、月、日、周、时、分、秒进行计时,还具有闰年调整功能;温度传感器则采用集成式的DS18820,特点是采用独特的一线接口;数据掉电存储电路采用AT24C02,支持12C总线数据传送协议12C。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高性价比AD7705转换器的特点、内部寄存器结构和外部接口,详细阐述AD7705与AT89C51单片机的接口和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实时时钟芯片DS12C887主要引脚、功能以及内部寄存器的编程方法.同时给出了DS12C887与AIS9C51单片机结合实现数字时钟的方法.经实际电路调试验证,该芯片的掉电保护、编程灵活、工作稳定等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一个Java语言程序在编译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了Java语言编程和C语言编程的不同,并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提出了在Java应用中间接调用MATLAB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利用CORBA等技术,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主要是利用MATLAB的外部C语言接口,结合利用JNI技术和MATLAB的COMBuilder工具。本论文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如何应用以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根据多年教学研究和实践,提出了适合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方法.该方法结合现代教学手段,集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科学考核于一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热榨棉籽饼、冷榨棉籽饼和亚临界萃取棉籽饼为试验材料,对其饼粉的理化特性与功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榨棉籽饼粉的粗蛋白和游离棉酚质量分数分别为56.23%~60.86%和38~123mg·kg~(-1)。而冷榨和亚临界萃取棉籽饼粉有较高质量分数的蛋白质,未检测出游离棉酚。冷榨和亚临界萃取棉籽饼粉的颜色较浅,亮度较高,分散性好。亚临界萃取棉籽饼粉的吸油能力最强。冷榨和亚临界萃取棉籽饼粉乳化性较优,溶解性较好,而乳化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空间效应与竞争效应的分析模型,以提高林木遗传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利用R软件及其程序包breed R模拟数据,结合实测数据,采用XFA1结构拟合加性效应、近邻竞争效应和AR1结构拟合空间效应,建立随机区组设计模型(RCBM)、空间模型(SM)、空间与测量误差模型(SUM)和空间与竞争模型(SCM),运行ASReml估算遗传参数,进行模型比较。【结果】对于模拟数据,估计的参数结果均显示SCM是最优模型,其大大降低了随机误差方差,随机误差方差分别由7.56(RCBM)、5.72(SUM)降低到3.13(SCM),分别降低了58.6%、45.3%,并估算到四周近邻竞争方差;SCM模型估算的单株狭义遗传力在0.40左右,高于RCBM(0.24)和SUM模型(0.30);设置参数的不同初始值,SCM估计的参数结果均较为稳定;对于实测数据,估算结果与模拟结果比较一致。【结论】SCM模型是新的单株混合模型,可用于林木遗传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AT24C16单片机嵌入式温度检测控制系统中关键部分的软件设计,采用通用的单片机C语言编写,主要包括嵌入式系统的初始化和检测程序。温度控制采用偏差控制法,其原理是先求出实测温度与所需温度的偏差值,再获得偏差值处理控制信号,以调节温度控制装置的加热功率,实现其对牛舍温度的控制。试验结果表明:7~9月份牛舍有无温度控制系统控制温度,肉牛的采食量与日增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PCR扩增鉴定哪些微卫星引物可用于鉴定小麦遗传背景下的黑麦遗传成分。[方法]以小麦单片叶片为材料,采用CTAB法提取DNA,以获得的DNA为模板进行SSR-PCR扩增,再进行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多态性引物筛选,筛选出可用于鉴定小麦遗传背景下的黑麦遗传成分的引物。[结果]在所研究的20对SSR引物中,有18对在普通小麦与黑麦之间扩增出的产物有差异,引物发生变化的比例为90%。这些产生差异带的多态性引物大体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黑麦与普通小麦之间均出现一种或者多种具有差异的产物带,如SCM2、SCM109、SCM180、SCM304,另一类是在黑麦上能扩增但在普通小麦上却未能扩增或者扩增的条带不清晰,如SCM101、SCM120、SCM138、SCM268。[结论]以上这2种情况下的引物均可用于鉴定小麦遗传条件下的黑麦遗传成分。  相似文献   

17.
18.
张立辉  李君兴  王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93-18593,18613
采用分布式的系统结构方式,构建了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的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利用温度、湿度、光照度等传感器组成的测量电路,实现了对温室环境参数的自动采集;温室里从机采集的环境数据通过无线模块nRF905发送到主机控制室,最后传送到计算机,完成数据的采集。计算机利用LabVIEW软件实现对数据的获取、处理和显示等功能,实现对温室环境的无线监控。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要解决宁夏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有必要将供应链管理理论引入清真牛羊肉产业发展的实践中,通过政府主导,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构建清真牛羊肉供应链体系,不断提高供应链管理技术水平,以此来提高清真牛羊肉产业整体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To elucidate the inheritance of seed coat color in Brassica juncea, Sichuan Yellow inbred (PY) was crossed with the Ziyejie inbred, and their F1, F2 and BC1 and BC2 progenies, derived from backcrossing to PY, were phenotyped for seed coat colo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yellow seed coat was controlled by two independent recessive loci. Seven brown-seeded near-isogenic lines were developed by successive backcrosses to PY and by selfing. One of the BC6F2 populations segregated for a single locus controlling seed coat color was used for mapping. Using the 88 primer pairs from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 and the 500 random primers, two markers were found to be linked to the gene for brown seed coat, which were designated as SCM57 and SCM1078. The crossover between these markers and the brown seed coat loci was 2.35% and 7.06%, respectively. A 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 (SCAR) marker according to Negi et al. (2000), designated as SZ1-331, was found to be linked to the gene for brown seed coat, with a crossover estimate of 2.35%. The markers were located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brown seed coat loci and 2.41, 7.51 and 2.41 cM away from the brown seed coat locus. The seven brown-seeded near-isogenic lin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by three DNA markers. They were located at the same linkage group of the marker RA2-A11 previously published by Padmaja et al. (2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