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Hua,俗称吉花鱼、铁钉鱼、芝麻鱼,属鲤科,鮈亚科,鲋属。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常见的鱼类。江苏省金湖县有河蟹网围养殖面积10万亩,因放养品种单一,种质低劣,导致河蟹品位差,增产不增收。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Hua养殖业,2003年金湖县渔政站在面积80亩的河蟹网围养殖塘里进行了花Hua与河蟹混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现将花Hua与河蟹混养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花Hua(HemibarbusmaculatusBleeker)隶属于鲤科、鮈亚科,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太湖盛产此鱼,年产量约占全湖鱼产量的2%。近年来,江浙沪一带湖泊中的花Hua资源日益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市场价格比较高。目前,国内网箱养花Hua成鱼尚在起步阶段,研究花Hua网箱养殖技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花Hua(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隶属于鲤科、鮈亚科,太湖盛产此鱼,俗称“季鱼”、“季郎鱼”、“鸡骨郎”。年产量约占全湖渔获量的2%。是我国主要淡水水域常见的一种中小型经济鱼类。湖泊花Hua资源日益减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目前在江浙沪市场价格比较高,是淡水鱼中极少数价格达到20元,500g以上的品种:将是今后几年最热门的养殖品种之一。目前国内网箱养殖太湖花Hua成鱼在起步阶段.因此开展网箱养殖技术的研究。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品种开发利用、保护天然野生花Hua资源都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4.
太湖花Hua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太湖花Hua的生物学特性,包括性状变异、年龄和生长、食性、繁殖和胚胎发育、仔鱼行为、渔业利用等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对合理利用花Hua渔业资源进行了初步探讨。共积累1614尾标本的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在花Hua人工繁殖基础上进行了苗种培育和成鱼养殖试验。花Hua为小型鱼,抵御不良环境能力差,苗种培育过程中应提供良好的水质条件和充足的营养丰富的饵料。鱼苗的适宜放养密度为400~450尾/m^2。成鱼养殖要强化喂养和轮捕轮放,合理的起捕规格为250g。  相似文献   

6.
花Hua网箱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水荣 《科学养鱼》2004,(11):19-19
花Hua属鲤科、鮈亚科、Hua属,又名“桃花竹”、“杨花鱼”、“溪竹”等。近年来,随着花Hua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该鱼已成为江、浙、沪、皖等地区热门的人工养殖品种,发展势头迅猛。该鱼具生长快、抗病力强、生长期长(在水温5℃以上的初冬和早春还具有较旺盛的摄食强度和较快的生长速度)等特点,但在池塘条件下该鱼养殖单产低、不  相似文献   

7.
花Hua(Hemibarbus maeulatus Bleeker)属鲤科、鮈亚科、Hua属,是一种分布较广且又为群众所喜爱的野生经济鱼类。生活于水的中下层,觅食螺、蚬、幼蚌、淡水壳菜、水生昆虫幼虫、水蚯蚓等。这种鱼在某些天然水体中可形成较稳定的自然优势种群。然而在许多水体中(水库、湖泊、池塘)却没有这种鱼或者数量不大(水库、湖泊)。在这些水体中,适宜于花Hua生长的饵料是比较丰富的,  相似文献   

8.
郭水荣 《水利渔业》2005,25(4):45-46
从水域选择、网箱设置等技术层面分析了花Hua网箱养殖技术要点。鱼种培育日投饵3~4次,投饵率3%~5%;成鱼养殖日投饵4~6次,投饵率2%~5%。坚持“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结合”的鱼病防治方针。  相似文献   

9.
花Hua(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俗称菜花鱼、季鱼、季骨朗、麻鸡子,隶属鲤科、鲋亚科、鲋属,体棒状,眼大,口下位,侧线鳞数46~48,侧线上有10~13块黑斑,为偏肉食性的杂食鱼类。自然环境中成鱼主要以虾、水蚯蚓、水生昆虫幼体及小型软体动物为食,幼鱼主要以轮虫、枝角类等大型浮游动物为食,人工饲养情况下经驯化可摄食配合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10.
杨铿 《海洋与渔业》2013,(10):58-58
广东中山花鳗养殖户周满祥已养了7年的花鳗。他卖鱼有个习惯,把3斤/尾左右规格的花鳗挑出卖掉,而3斤/尾以下规格的留着继续养殖。一般人都会把卖剩的花鳗留在原塘里继续养殖,但周满祥发现,花鳗与其他鱼类不同,  相似文献   

11.
长江花[鱼骨],学名花[鱼骨],是我国长江流域的重要小型经济鱼类,其肉质鲜美,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为进一步保护该资源,并推广该品种的养殖,近几年,我们进行了长江花[鱼骨]的驯养与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取得了成果,并制定了长江花[鱼骨]驯养驯养与人工繁殖技术规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花hua俗称吉花鱼,属鲤科,绚亚科,鲋属。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常见的鱼类。江苏省金湖县有河蟹网围养殖面积10万亩,因放养品种单一,种质低劣,导致河蟹品位差,增产不增收。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花鲭养殖业,2003年金湖县渔政站在面积80亩的河蟹网围养殖塘里进行了花hua与河蟹混养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鱼乐无穷     
2002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中国国际观赏鱼、宠物大赛”上,花罗汉“艳惊四座”,在与金鱼、锦鲤、孔雀鱼、七彩神仙鱼的同台选秀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鱼王的美名,更爆出了88万元的无价。一夜之间,花罗汉之名传遍了大江南北。在那段时间里,街头巷尾充满了各科各样的议论、羡慕、质疑、好奇…….就连许多平时对观赏鱼根本不“感冒”的朋友也纷纷闻风前来打探,争欲一睹其芳容。如今半年过去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加入了饲养花罗汉的行列。本刊荣幸地请到了花罗汉养殖专家,景裕水族创始人之一的陈永钦先生为大家介绍花罗汉审美评选标准和饲养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花鲈与日本花鲈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国花鲈和日本花鲈的野生群体肌肉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日花鲈间肌肉营养成分有一定差异:中国花鲈灰分、脂肪含量高于日本花鲈,蛋白质含量低于日本花鲈;总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低于日本花鲈;中国花鲈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低于日本花鲈,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日本花鲈,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日本花鲈;二者都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并且中国花鲈高于日本花鲈。  相似文献   

15.
花鳗(淡水麻、南椰鱼、溪鳗)是鳗鲡类中体型较大的一种,其肉味鲜美,营养价值比日本鳗和欧洲鳗还丰富,为食用鱼类的珍品。近几年来,由于受市场需求的拉动,海南花鳗养殖发展较快,尤其是文昌潭牛、翁田等乡镇,从九十年代起,一直致力于花鳗养殖试验与研究,目前已形成一定生产规模。但因花鳗养殖需2~3年时间,故水质管理显得非常重要,为保证花鳗健康成长,本试验应用耕水机与活菌技术,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切割韧后的花蛤保鲜贮藏试验的情况。指出通过切割韧带防止花蛤在低温下张口,有利于减少花蛤失水减重以及抑制其体内微生物的繁殖,因此,可显著提高花蛤在低温保鲜贮藏中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7.
花鲈做为我国近海分布范围最广的优质经济鱼类之一,近海网箱养殖及陆基池塘养殖产量逐年增加。为探索多种养殖模式,促进花鲈养殖产业化,2000年我所承担了山东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花鲈工厂化苗种生产与养殖产业化》课题中《咸淡水养殖模式试验》子课题研究,旨在探索黄河三角洲地区咸淡水池塘花鲈当年养成技术,经过科研人员2年的潜心研究与科学喂养,2001年10月28日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取得当年养成规格0.52kg,平均亩产540kg的结果。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条件2000年试验池塘设在博兴县滨博渔场2口…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产》2016,(11):76-76
正日前,美国食品安全检验局授予两家越南公司鲶鱼出口美国资格。美国食品安全检验局是美国农业部下属的公共卫生机构。越南农林渔业质量保证部(NAFIQAD)指出,截止目前为止,越南具有鲶鱼对美出口资格的公司数量达到60家。这两个新公司是越南Hua Heong食品工业公司和湄公河水产品进出口公司。  相似文献   

19.
《淡水渔业》1976,(11):7-14
解放后,我国修建了数百座大、中型水库,为了充分利用水体,发展水产事业在库内放养了各种经济鱼类。一般而言,白鲢、花鲢在水库鱼类种群中占绝对优势,而且达到性成熟的白鲢、花鲢在不少水库可自然繁殖。因此,在家鱼人工繁殖季节,利用水库中性成熟的花、  相似文献   

20.
花鲈地方名称较多,在辽宁、山东及河北各地称为寨花、花寨、鲈板、鲈子、青寨等,在我国南方称为七星鲈。花鲈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台湾海峡以及朝鲜半岛、日本沿岸,因其具有广温、广盐、生长快、个体大,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已成为当今海水鱼养殖高品质的种类之一。目前,浙江省花鲈的养殖网箱占海水网箱养殖总量的40%左右,但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生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花鲈病害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花鲈的病毒性疾病危害日趋严重。作者从1998年起对养殖花鲈的病毒性疾病及流行情况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