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茶叶水浸出物含量与品質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我局响应向科学进军号召以后,我们对茶叶品质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分析化学成分,探求茶叶成分与品质的相关性是改进品质检验方法的一个途径。但是茶叶成分很复杂,包括茶素、单宁、水浸出物,纤维素,蛋白质,果胶,醣分,灰  相似文献   

2.
二、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我国茶叶工作者很早就注意到茶叶品质与茶叶生化成分的关系,并开展了茶叶品质化学的研究,除了进行各茶类品质影响成分的大量常规分析和品质因子探讨外,研究重点放在以下方面。 1.茶叶品质理化审评的研究用理化审评替代感官审评是国内外茶叶工作者多年的宿愿,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安  相似文献   

3.
铁观音茶叶等级与茶汤中锰,锌含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茶叶生化成分与品质、等级的关系目的在于企图用生化成分含量代替传统的品偿评定方法,以便克服主观因素的干扰,使得茶叶品质、等级的评判更加客观、合理、准确。本文介绍安溪铁观音茶叶等级与茶汤中锰、锌的有机态(即呈结合状态)和无机态(即呈游离状态)以及总含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茶园间作不同植物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及茶园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优化茶园间作模式、丰富茶园间作模式的科学理论,本试验探讨了间作白三叶、金盏菊和金花菜三种间作模式下对茶园土壤营养成分及茶叶品质成分与茶叶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了茶叶品质成分和土壤营养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三种间作模式条件下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均显著降低,进而降低酚氨比.茶园间作金花菜,茶百芽重提高;而间作白三叶、金盏菊,茶百芽重与发芽密度均提高.茶园间作白三叶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间作金花菜则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碱解氮和全氮含量,而全磷含量显著降低;间作金盏菊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而全磷与全钾含量显著降低.茶叶品质与土壤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pH值和土壤全磷、全钾及有机质含量变化与茶叶品质关系十分紧密.茶园间作白三叶、金盏菊和金花菜均不同程度上改良土壤性状,增强土壤肥力,进而改善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中几种金属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理化检验技术的发展和茶叶品质化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茶叶生化成分与茶叶等级、品质关系的研究越来越重视。1989年刘闵发表了绿茶等级与铝含量呈负相关的文章,杨亚军(1989)探讨了品种间茶多酚含量差异及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郭炳莹等(1990)报道了没食子酸与绿茶品质的关系,张家荣等(1991)研究了茶叶维生素E及其与茶叶品质的关系。乌龙茶是福建的特种茶类,茶叶品质优良,特别是铁观音更是名扬海内外。铜、镁、锰、锌、铁和钙是茶树的必需元素,笔者对乌龙茶中这6种元素进行了测定分析,探讨其含量与茶叶等级、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茶叶自由基与茶叶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茶品质,是以鲜叶的生化品质成分为基础的,不论何种茶类,都是应用不同的制茶技术,发挥鲜叶原料的品质潜力,以获得具有不同品质特征的成茶。但是,这种很久的茶叶加工技术,都出于应用物理原理与方法,以控制茶叶品质成分的变化,利用控制技术的最佳物理条件,优化产品质量,当今国内外的制茶技术,都出自这一物理条件原理.根据作者的研究,制茶技术需要在物理方法的基础上,渗入生化方法,从茶叶内在生化成分的生  相似文献   

7.
起泡力系液体在外界条件作用下,产生泡沫的能力。冲泡茶叶也能产生泡沫,日本町田佐一在1938年测定过从绿茶中分离出来的茶皂素的起泡力后认为,茶皂素的水溶液能产生强烈的泡沫,起泡力与浓度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当然,在茶叶的成分中,具有起泡性质的,绝不是只有茶皂素一种,还有蛋白质类、固体粉末、炭末等微细的憎水固体等,这些成分也可以形成稳定的泡沫。茶汤起泡是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它是构成茶叶品质的一项重要的物理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茶汤的起泡力与茶叶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邵元海  周静峰  徐德良  陈义 《茶叶》2010,36(2):93-95
本文利用标准方法对无锡毫茶和毫毛中的主要内含成分进行检测,探讨无锡毫茶白毫与茶叶品质的关系,并结合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白毫中的内含成分与茶叶中基本一致,除粗纤维外其它成分均低于茶叶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不同方式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品质差异,分别采用数控与传统两种发酵方法将茶叶加工成普洱熟茶样,分别对感官品质及主要理化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两种发酵方法普洱熟茶的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感官品质整体低于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同时两种方法发酵的普洱熟茶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数控设备发酵的普洱熟茶样和传统方式发酵的普洱熟茶样主要理化成分含量总体差异不大,除水分、咖啡碱和酚氨比差异显著(p <0.05),其他均不显著,但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方法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样综合品质优于数控发酵的普洱熟茶。试验结果可为普洱熟茶发酵技术的研究及普洱熟茶的加工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茶叶品质性状的构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乃兴 《中国茶叶》2010,32(8):10-11
一、茶叶品质和品质评价的概念所谓茶叶品质,一般指茶叶的色、香、味、形与叶底,是茶叶产品所具备的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即茶叶的使用价值。茶叶品质评价是对茶叶产品的属性,即卫生品质、加工品质、保健品质、商品品质等方面进行客观、定量和标准的分析过程,从而对茶叶质量作综合评价。茶叶产品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分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黄茶六大茶类和再加工茶,茶叶产品种类繁多,产品各异。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尝试采用机器视觉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电子鼻、电子舌、化学指纹图谱等手段对茶叶品质进行评价。但目前在国内外,茶叶品质的优劣大多数是通过人的感官评定的,其原因是由于茶叶的品质成分组成复杂,无法通过某种成分的量化表达。  相似文献   

11.
茶叶的芳香成分与茶叶的品质的关系极为密切.国内外对茶叶香气及其成分的研究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随着GC、GC/MS等类新技术的应用,香气的研究有了飞跃的发展,人们已相继从绿茶中分离,鉴定了130多种香气成分.红茶则更多,香气成分已鉴定了300多种,广东大叶青是微发酵茶,属黄茶类,由大叶种芽叶制成.其品质特点是:外形条索肥壮紧结,身骨重实,芽  相似文献   

12.
游离氨基酸在绿茶贮藏中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离氨基酸是构成茶叶品质尤其是滋味的重要化学成分,关于茶叶加工中氨基酸的变化以及氨基酸与品质的相关性国内外已有过不少研究。本文则着重于研究绿茶贮藏过程中游离氨基酸的变化与品质的关系以及贮  相似文献   

13.
茶叶品质化学与检验的研究工作是为了适应茶叶商品流通质量检验工作的需要而逐步开展起来的。我国茶叶生化的分析研究工作起步较晚,解放前只作了一些零星的茶叶生化成分分析工作。屠祥麒(1933)曾经收集了国内许  相似文献   

14.
潘军  裘凌沧 《中国茶叶》1990,12(4):30-31
无机元素与茶树的生长发育、物质代谢乃至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关系密切,近年来,对茶叶中无机元素含量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竹尾忠一(1980)测定了日本和国外一些茶叶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指出各元素之间及其与茶叶滋味、品质评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戴寰  相似文献   

15.
茶叶品质是茶叶外形与内质的体现,快速准确地对茶叶品质作出评价,对于茶叶加工和茶叶贸易等至关重要。感官审评、成分分析检测以及新兴技术是目前主要的茶叶品质评价技术方法。综述了近年来3种主要评价技术的研究进展,并重点分析了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感官审评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但结合定量描述分析可以降低主观性的影响;成分分析检测门槛高、操作难、耗时耗力,得出的结果相对准确;新兴技术具有简单、快速、无损等特点,但目前还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准确率。在茶叶产品多样化的今天,唯有多维度综合利用多种方法,才能快速、高效检测茶叶品质,为茶产业健康高效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6.
GC检测分析速溶绿茶的可溶性单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溶性单糖是茶叶甜味成分之一,但至今为止,有关该物质在茶叶制造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与茶叶品质关系的研究较少.从过去的有关研究报道来看,茶叶单糖的研究方法多为常规分析,少见采用气相色谱分析茶叶单糖的报道.本试验以1-甲基咪唑作衍生剂,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分析绿茶原料和速溶绿茶的可溶性单糖.  相似文献   

17.
茶叶生物化学主要涵盖鲜叶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及茶叶加工过程中化学成分在酶、微生物、温度等条件下的结构转化两方面的内容。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与茶叶的品质密切相关,例如茶叶汤色、滋味、香气等关键品质因素都取决于茶叶的内在化学成分。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是茶叶学科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咖啡碱、茶氨酸和儿茶素的生物合成及其调控,以及茶叶加工过程中品质成分变化规律的机理。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可以为茶叶基础研究、种植生产、产品开发等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综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茶叶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供茶叶教育、研究、加工等相关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化学分析已经弄清了茶叶的许多成分,如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等,其中有些成分与茶的滋味密切相关。有人曾经用分析数据对茶叶品质定级,但没有成功。分析各类化合物方法不同,而且一般都很费时。  相似文献   

19.
红茶品质的生化基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决定茶叶品质的因子,首先是鲜叶原料,尤其是鲜叶的嫩度与生化品质成分。这与茶树栽培地区、栽培管理技术措施以及茶树品种,均有密切关系。 从鲜叶制成成品茶之后,决定茶叶外形的主要是物理作用,尤其是与机械的工艺性能与制茶的工艺技巧密切相依。但茶叶品质的决定因子,最主要的是内质。决定茶叶内质的因子比较复杂,是茶叶生化作用过程的综合反映,决定茶叶内质因子的生化品质成分,基本上都集中在茶汤中。就红茶而言,应该包括茶黄素类物质、茶红素类物质、茶儿茶素、水溶性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综合阐述了武夷岩茶拼配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通过从武夷岩茶品种特性,茶叶制作工艺,茶叶原料成本控制,茶叶成品品质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武夷岩茶拼配技艺进行初步梳理,以期能为武夷岩茶品质提升以及产品稳定性提供理论之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