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合作(托管)造林是林业公司通过承包、转让、租赁或其他方式获取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再转让给社会零散投资者,然后投资者再将林地和林木委托给林业公司管护,管护人(林业公司)保障投资者在砍伐期的林木蓄积量,超过保障部分的林木蓄积量,投资者与管护人按比例分成的一种运作模式。但就目前而言,亟待国家出台相关法规为其保驾  相似文献   

2.
根据云南省重点公益林建设背景,提出林地管护和荒山造林的具体办法一竞价承包.并对其细节和资金保障进行陈述,以实现林地管护、荒山造林的承包管理一体化,加快重点公益林建设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分析在不同造林模式和生境下20 a林龄闽楠生长、林分结构稳定性以及分化情况,结果表明,闽楠人工林纯林生长表现优于混交林,且各生长性状变异均小于混交林,表明纯林内闽楠生长一致性较高。纯林模式下闽楠人工林坡位效应明显,生长性状均随坡位升高呈下降趋势;混交模式下闽楠人工林坡向效应明显,东南坡(半阴坡)生长较好。径阶分布采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效果较好,各林分均为倒“J”型分布,处于竞争稳定期。林木分级显示混交林及下坡位优越的立地条件和东北坡较短的光照环境均能促进闽楠林分分化。因此,闽楠人工林营造时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山地阴坡、半阴坡中下部为造林地,根据培育目标选择不同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浙北平原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农田林网管护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平原农田林网林权到户管护模式的试验研究。模式以确权为核心,探索公益事业与市场化手段有机结合,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落实林木所有权到户,建立农户绿化责任卡(管护协议),约定农田防护林由拥有林权的农户进行日常管护,并获得一定的管护资金补助,从而使农民的绿化意识从"要我管护"变为"我要管护",确保树"种得下、管得好、护得住、能致富",实现农民和集体双赢。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于2001年在沁源县法中乡的马西和桑凹进行了“集体天然林家庭托管”的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农户表现出了较强的管护积极性,并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成功的经验。“集体天然林家庭托管”的核心内容是:(1)借鉴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经验,在集体林管护中稳定所有权,放活管护权,以森林管护合同为基本形式,把现有森林资源的所有权和管护经营权分离开来;(2)集体享有对森林资源的所有权,负责天保工程的全面实施和组织协调,进行宏观管理;(3)农户受国家委托,取得对森林资源的管护经营权,按照合同约定,对自…  相似文献   

6.
华县是一个“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半山区县.全县林业用地总面积123.43万亩,其中集体林地面积107.94万亩,占87%.集体林地面积90%属村、组集体所有,乡镇所有面积很小.集体林地经营权大体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由承包大户经营管理,承包期限10-70年不等,都交有承包费,有承包合同,总承包经营面积约65万亩,占集体林地面积的60%,是我县集体林地经营管理的主要形式;二是由乡、村、组集体经营,采取集体聘任护林员和县林业局天保管护站联合管护,约占25%;三是在80年代初进行的“林业三定”工作中,将部分集体林地划分为“自留山”和“责任山”,由农户经营管理,约占10%.根据全县集体林的现状,我们认为在集体林权改革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水安市作为南方重要集体林区,现有林地面积380多万亩,2003年永安市按照上级的统一部并,率先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政书崾大地调动了林农和涉林企业从事林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林极制度改革和林业经济发展,管好内家山,看好自家林,已成为广大十小农及林权所有者经营的重要任务。但大面积的国有林和企业集体购必的林地由于点多面广,且山场分布不均,已成为个别不法分了侵害的对象,造成盗伐国有林、集体林的案件居高不下,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维护林区治安稳定,成为深化林改措施的新课题。水安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引针对林改后森林资源管护的新情况、新问题,在改革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模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游憩林是一种能为公众提供舒适游憩环境的重要特种用途林,科学经营该森林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及促进森林游憩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侧柏游憩林在北京地区分布广泛,且长期以来深受市民的喜爱。为探明其优化抚育模式及间隔期,分别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阴、阳坡中龄林进行3种不同模式的抚育,定位监测抚育前后5年间林分风景质量及主要风景要素的变化情况,基于美景度评判法(SBE法)探讨不同抚育模式对林分风景质量的效果及持续时间。结果表明:1)不同抚育模式均可在短期内大幅提高阴、阳坡2种林分的喜好度,明显改善林分的风景质量;2)阴坡林分3种抚育模式(A1,A2和A3)对风景质量的作用效果均较为理想,阳坡林分3种抚育模式(B1,B2,B3)中的B1较B2和B3效果更好;3)综合考虑抚育的效应及持续时间,认为阴坡林分更适合采用A3模式(修枝高度2~3m+割灌保留盖度约20%+林地清理),抚育间隔期为2年;阳坡林分更适合采用B1模式(修枝高度2~3m+割灌保留盖度约25%+林地清理),抚育间隔期至少为4年。从森林美学角度提出的优化抚育模式及间隔期,可为北京山区侧柏游憩林的抚育决策提供直接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不同管护类型毛竹林土壤渗透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福建省永安市不同管护类型的毛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毛竹林Ⅰ(挖笋+劈草)、Ⅱ(挖笋+劈草+专用肥)和Ⅲ(挖笋+劈草+专用肥+灌水)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护类型对毛竹林土壤的持水能力有显著影响,林分Ⅱ60 cm土层最大持水能力为3 498.33 t·hm-2、林分Ⅲ为3 333.33 t·hm-2,林分Ⅰ为3 254.00 t·hm-2;林分Ⅰ 60 cm土层毛管持水能力为2 806.67 t·hm-2,林分Ⅲ为2 728.0 t·hm-2,林分Ⅱ为2 638.330 t·hm-2;与土壤渗透性密切相关的土层非毛管持水能力的排列顺序为Ⅱ>Ⅲ>Ⅰ,分别为860.00、605.33、447.33 t·hm-2.土壤入渗能力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三种林分土壤渗透性能的排列顺序为Ⅱ>Ⅲ>Ⅰ,毛竹林Ⅱ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率和渗透总量平均值最大,分别为10.733 9、7.677 8、8.9394 mm·min-1和354.227 8 mL·cm-2;毛竹林Ⅰ土壤的初渗率、稳渗率、平均渗透率和渗透总量平均值最小,分别为1.861 6、1.211 8、1.453 5 mm·min-1和33.575 8 mL·cm-2.不同管护类型对毛竹林不同层次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程度不同,对表层土壤的影响最为显著.Kostiakov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不同管护类型毛竹林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模型决定系数R2处于0.840 9~0.976 0.  相似文献   

10.
自1997年以来,吉林省延边林区在全州林业系统中全面推行了林地分户承包经营,即将国有森林中可开发利用的林副特产资源承包给林业职工,由其在管护森林的同时,开发利用林副特产资源。主要经营项目包括:林蛙养殖、红松果采集、松茸采集。由于职工群众对承包的认识不断增强,承包积极性高涨,承包人数、承包面积不断增加。以汪清林业局为例,1997年全局仅有700人承包了全局60%的林地;到2002年第二轮承包时,共有1200多人承包了全局总面积的86%。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须弥红豆杉幼树林无收入、抚育成本高的问题,进行了不同的间作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效果较好的间作模式为“红豆杉-蚕豆-大豆”,能获得较大效益,间作植物的红豆杉幼林的树高生长高于未间作,且差异显著,依次为:红豆杉-蚕豆-大豆>红豆杉-蚕豆-不间作>红豆杉-不间作-大豆>未间作;而地径则小于未间作,对当年生最长枝及发新梢树无明显差异,须弥红豆杉幼树林进行豆类(大豆、蚕豆)间作经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复合经营模式,可在适宜的区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针对通化县林地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将林地按照商品林、经济林、水源涵养林和保护区划分为4个功能区,根据每个功能区的经营目标不同,实行分区经营、分级保护,为林地的科学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钟山县的自然环境条件,结合县域林地保护利用基本情况,将全县林地划分为东北部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林区、西北部针叶用材林及乡土阔叶林发展区、中部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南部工业原料林及特色经济林区共4个功能区,对各区域林地保护利用方向、规划目标以及差别化管理措施进行探讨,并提出严格保护林地,保护北部生态屏障区、江河沿岸及重要水源区,加强中部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支持重大基础设施用地布局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勒泰林场林地保护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阿勒泰林场林地保护与利用存在着地域性分布明显,树种单一,稳定性差,林牧矛盾突出、林地管理缺乏规范等问题。提出实行用途管理,进行森林保有量规划,根据生态脆弱性、生态区位重要性以及林地生产力等指标对林地资源进行系统评价和定级结果:特殊保护(Ⅰ级保护)面积占林地面积的41.2%、严格保护(Ⅱ级保护)面积占27.3%、重点保护(Ⅲ级保护)面积占31.5%、一般保护面积(Ⅳ级保护)为零。根据以往各类规划中的定位,将林场划分为"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2个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15.
利用森林经营方案这个平台,可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不断提高科学经营森林的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方针与目标。利用森林经营方案这条纽带,可以有效地衔接森林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扎实做好森林分类区划、立地质量调查与评价、林业数表编制与检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基础工作,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森林资源管理新模式,促进我国各级森林资源管理水平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建湖县森林资源具有林地分布地域差异明显,林业产业水平不断提升,初步建成林业生态体系等特点。分析林地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阐述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目标、任务以及实行林地分级保护,控制用途改变,补充林地等原则。据此,将全县林地划分为东北部防用结合林区、中部城郊生态防护区和西部水源涵养林区,并提出完善林地规划体系,强化林地保护力度,提高林地管理水平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蓝旗林地面积占全旗土地总面积的44.02%,林地资源丰足,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增加,加之国家对耕地保护力度的加大,大量用地项目向林地转移,林地保护利用的管理任务日益加重。文章立足于正蓝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林地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森林资源管护经营的目的和意义出发,对森林资源管护经营的方式进行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介绍珠海市城区林地管理和收入情况,以及林业生态建设现状.阐述城区森林资源林权制度历史沿革和管理情况.分析城区集体林地不适宜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原因,包括城区农业人口已全部转为城镇居民;林地主要为生态公益林地;历次林改不彻底,林地纠纷多等,并提出了将其转变为国有林地经营和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Efficient forest management, and wood production in particular, requires a forest road network of appropriate density and bearing capacity. The road network affects the choice of a suitable extraction method and the length of the transport route from the forest, while the road standard defines the truck type that can be used.

We evaluate the forest road network’s economic suitability for harvesting operations in the entire Swiss forest, an area of about 13,000 km2 covering a range of topographies, based on the Swiss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s (NFI) forest road dataset. This dataset is based on information from an interview survey with the local forest services and includes all forest roads in Switzerland capable of carrying trucks. Extraction options and hauling routes are analysed together; thus, the entire logging process is examined.

Model results include maps of the most suitable extraction method; extraction costs; hauling costs; and a suitability map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the results. While the larger part of the Swiss forest is classified as “suitable” for economic harvesting operations, significant portions also fall into the “limited suitability” and “not suitable” categories. Our analysis provides an objective, country-wide, spatially explicit assessment of timber accessibility. The resulting suitability map helps identify areas where timber harvesting is economic using the current forest road network, and where it is not. The model results can be used in road network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or example, by comparing road-network re-design scenarios, and compared to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vailable wood volu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