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人工培植牛黄产量和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培植牛黄,近年来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普遍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产量不稳定,二是质量上与天然牛黄相比,胆酸含量相似,而胆红素含量不稳定,偏低者居多。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最日月显的因素是黄床形态和活性、致黄菌的优劣、手术技巧和熟练程度、地区类型、牛的品种及年龄、饲料和饲喂方式等。为提高人工培植牛黄的产量和质量,应根据天然牛黄形成的机理,相应地采取如下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江牛黄菌种的分离、鉴定和驯化李富育,余伯贵,吴厚明(四川省通江县畜牧局,635700)陈尚林,王珍兰(四川通江县卫生防疫站)人工培植牛黄是一项需深入研究的课题。当前,如何培育优良的致黄菌来提高牛黄产量和质量成了研究的核心。本文从产天然牛黄的黄牛胆汁...  相似文献   

3.
试验用湘西黄牛培植牛黄获得成功。从有天然牛黄的牛体内分离培育出适合于湘西黄牛的优质高产致黄菌种;研究出静松灵适宜于湘西黄牛站立手术的最佳剂量;观测了培植牛黄的过程中湘西黄牛血液常规生理指数的变动情况;探讨了培植牛黄对湘西黄牛劳役、繁殖及长膘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培植牛黄的多种因子。  相似文献   

4.
牛体牛黄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牛黄和人工培植牛黄,前者是牛肝胆系统自然形成的病理产物;后者是以外科手术为手段,在牛的胆囊内植入致黄因子,诱发机体形成的。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手术取黄过程中牛黄的损耗,一般提倡屠宰取黄,特别是对老龄牛、残、菜牛或其它利用价值不大的牛,更应如此。但是对生产利用价值比较高的牛,若因胆结石影响使用性能或人培  相似文献   

5.
<正>前言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使用的药品。培植牛黄取出后的清洗、干燥、脱床、除杂等环节是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不可忽视因素。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经理论分析总结,将如何加工培植牛黄成为一种合格的药品这一技术进行探讨。 培植牛黄是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从活牛胆囊中经过一定的培育后取出的一种可代替天然牛黄的药品,影响培植牛黄质量的因素除植黄成黄等技术环节外,  相似文献   

6.
牛黄是名贵的中药材,是多种中成药及中药配方中不可缺少的成份。天然牛黄生成机率很低,牦牛小于1/10~4,黄牛小于1/10~3,因此价格昂贵。1974年以来,广东率先开始研究人工培植天然牛黄,内蒙古、吉林、山西、甘肃等省区先后在黄、牦牛体内培植牛黄成功,我省于1986年在牦牛体内人工培值天然牛黄获得成功。在黄、牦牛体内培植牛黄效益较高,是一个投资少、周朗短,能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我省具有进行人工培植天然牛黄技术开发的资源和智力技术条件,全省有黄、牦牛540万头,每年屠宰、淘汰达50万头,有一支3000余人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遍布全省各地,经短期技术培训,能掌握本项开发技术。因此,于1986年开题立项,时经四年,已完成项目合同指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牛黄是中药贵重药品之一,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在祖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中应用广泛。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从七十年代开始牛胆囊埋核培植牛黄的研究,为交流经验,取得牛黄人工培植高产,现将自己经历150例植黄手术的经验和体会整理介绍如下。1 人工牛体培植牛黄的形成 牛黄本是牛的一种病理产物,实为胆结石。牛体植黄是用兽医外科手段,将异物(核体)埋  相似文献   

8.
培植羊黄其外观性状,化学成分和天然牛黄极近似,但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鉴此,我们于1989年3—6月对培植羊黄的急性毒性及部分药理作用进行了试验,并与天然牛黄、人工牛黄的药理作用进  相似文献   

9.
乐陵中药材科技开发公司和山东农业大学联合研究发明的一项天然牛黄人工培植技术,通过外科手术将耐胆汁牛黄菌种埋于牛体胆囊内经过一段时间培育成牛黄。培植的牛黄药理药性及所含主要成分和天然牛黄一致,需求量大,市场手术操作简单,适宜以农户散养的牛为载体进行常规培育。早在1986年,乐陵中药材科技开发公司便开始开发生产天然牛黄,开展这项富民兴企工程。公司主动与农户签订牛体植“黄”合同,无偿为农户提供牛黄菌种和核体,免除麻醉、消毒药品以及手术植“黄”、取“黄”的费用。同时,他们郑重承诺:手术刀口愈合前,因植“…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养牛业的综合利用,现对推广培植牛黄技术的经济效益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总结分析报告于后。 1 推广的形式和内容 为了提高推广效果,通江县兽医防检站组织了八个植黄手术队,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与畜主签订了联产承包“协议书”,实行耕牛折价,三包(包赔偿损失、包手术植黄取黄、包联系牛黄销路),三定(定术牛护理、育黄牛饲养管理、疫病防治)责任制度。技术上主要是在五岁以上黄牛胆囊内手术植入牛黄床及致黄菌,使牛黄在活牛胆囊内自然形成,育黄两年至三年,然后进行手术取黄或宰牛取黄。技术服务收费采取两种办法,由畜主自认其中一种。相信产黄者,植黄时一次收取手术费30~50元;不相信产黄的,植黄时只收取药物成本费,取黄时实行产品“二·八”分成(农户得八成)。取黄后又再植的只收再植手术费。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采用不同方法进行牛体培植牛黄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天黄I号”组年头均产黄5.124±2.526克,显著高于胆颈狭窄组(3.144±1.089克)和大肠杆菌组(3.025±1.146克);皱褶核心组年头均产黄8.096±1.732克,亦显著高于普通核心组。证实大肠杆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及增大牛黄床(核心)的表面积是培植牛黄优质高产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2.
我乡陈庄村陈××,黄母牛,八岁口,1986年12月25日,在我站施人工培植牛黄术,1988年11月16日取黄,干后净重42克,经鉴定符合一级牛黄标准。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13.
牛黄(Calculus bovis)为牛科动物牛的胆管、肝管和胆囊内的结石,系病理性产物,又名丑宝、胆黄、土精等。系名贵中药材之一。目前,牛黄分为天然牛黄、人工合成牛黄和人工培植牛黄三种。天然牛黄系自然产生于牛体内的胆结石,所以称为天然牛黄。天然牛黄自然发生率为0.2%左右。天然牛黄产量少,国内外均以人工合成牛黄补充天然牛黄之不足,因此,世界上人工合成牛黄应运而生,我国于1956年由天津制药厂首次合成。其药理及药效远不如天然牛黄。人们便寻求其它方法获取与天然牛黄相同的牛黄。林如忠等(1974)首次在牛体内培植牛黄成功,  相似文献   

14.
1987年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陆续在牛体植黄4000余头,取黄1000余头,平均每头产干黄5g 左右。全部植黄牛1~1.5年可取黄约20kg,可获直接经济效益80万元。目前,为培植牛黄申报“新药证书”的时机业已成熟,因此我们已将培植牛黄样品及菌种送卫生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对其生产工艺、理化性质、有效成份、稳定性状、药理作用和菌种的生产、保存以及核床质量等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试验模拟牛体内牛黄形成机理设计牛黄发生器,在体外进行培植牛黄并对体外培植牛黄的形成机理加以探讨。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的作用下,正常胆汁在培育10 h后即转化为成黄胆汁,胆汁颜色由草绿色变为墨绿色,继而变为黄绿色和桔黄色;胆汁pH值、胆汁黏度、胆红素、胆酸、糖蛋白和Ca2 的浓度逐渐下降;向胆汁中添加Ca2 ,可促进成黄胆汁的形成;45~55℃是体外植黄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牛黄是牛胆囊中形成的结石。在胆囊中产生的称"胆黄"或"蛋黄",在胆管中产生的称"管黄",在肝管中产生的称"肝黄"。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临床治疗中使用的多为人工牛黄。用活体牦牛手术植入法培植天然牛黄  相似文献   

17.
人工培植天然牛黄技术至今已有 2 0多年的历史 [1~ 3]。“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培植牛黄技术”[4] ,是继“牛腹腔内模拟胆囊胆汁引流和快速培植牛黄的研究”[5] ,“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6] ,“牛双胆囊培植牛黄配套技术的研究”[7] 和“培植牛黄成因研究”[8] 最新发展的一项在国内外居领先水平的培植牛黄技术 ,该研究与国内外以前的研究相比 ,首次截断胆总管 ,改建体外胆汁流通径路 ,将牛黄发生器 (AG)由腹内移到体外 ,简化了腹腔内植入模拟胆囊的复杂操作 ,并可随时调节成黄内环境 ,有利于牛黄的形成 ,使牛黄产量在 5~ 7个月的培…  相似文献   

18.
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20头黄牛通过手术方法将模拟动物胆囊植入牛腹腔内,术后3个月在模拟动物胆囊内形成培植牛黄9.55±2.81g,经模拟动物胆囊引流胆汁38.72±19.40L。对20个培植牛黄样品成分含量测定,胆红素为28.72±8.84%,胆酸为10.03±2.76%。培植牛黄电镜扫描呈蜂窝状结构;培植牛黄石腊切片后进行PAS、Alcian蓝-PAS、AlizarinredS钙染色,证明培植牛黄的基质为中性粘多糖和少重酸性粘多糖构成。对模拟动物胆囊内胆汁成分含量测定表明,胆酸含量始终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粘蛋白含量较术前升高(P<0.05)。培植牛黄的药理作用和急性毒性和天然牛黄相似。模拟胆囊内含菌量增加,达1.7亿个/m1,主要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19.
体外植黄牛胆汁分泌和排空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培植天然牛黄技术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培植牛黄技术”,是继“牛腹腔内模拟胆囊胆汁引流和快速培植牛黄的研究”,“模拟动物胆囊研制与利用技术”,“牛双胆囊培植牛黄配套技术的研究”和“培植牛黄成因研究”之后最新发展的一项培植牛黄技术。该研究与国内外以前的研究相比,首次截断胆总管,改建体外胆汁流通径路,  相似文献   

20.
采用比较药理学研究方法,观察了中胆红素培植牛黄,低胆红素培植牛黄和天然牛黄对大肠杆菌内毒素及蛋白胨所致大鼠发热体温和正常体温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上3种牛黄均能寺降低大肠杆菌内毒素和蛋白胨所致大鼠的发热体温,其中,低胆红素培植牛黄的解热作用强于天然牛黄和中胆红素培植牛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