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麦阶段发育理论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阶段发育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价值,提高小麦育种效率,对近年来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理论与育种关系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感温阶段概念。总体来看,小麦品种春化阶段低温大小、光周期反应强弱和感温特性差异与冬春麦分类、小麦不同生态型区域分布和品种适应范围大小等关系十分密切。并利用此理论,可显著提高小麦育种中组合配制、杂种后代选择和稳定品系处理效率及增加育种的预见性,并对小麦栽培技术合理运用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超级麦选育问题探讨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选育出高产稳产、优质专用、多抗高效的超级麦品种,本文就超级麦概念、育种方法与技术、种质创新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别从提高品种的肥水利用效率、协调“库源”关系、增强“流”的畅通特性、提高育种选择技术等方面提出了超级麦育种的思路,并加以实践应用。针对不同的生态区、不同的小麦生理习性从产量结构模式上提出了超级麦育种目标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糯麦新品系临糯7387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糯小麦是一种新型小麦,籽粒几乎不含直链淀粉,理化特性明显不同于普通小麦,在食品工业和非食品工业中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近年来,我国育种家加强了糯小麦育种研究,利用多种方法开展了糯小麦品种选育研究。研究利用生产骨干品种与糯小麦杂交,通过糯性鉴定后进行1次回交,采用水旱交替选择、混合选择和株系选择相结合的选育方法,对选择的稳定品系进行异地多点鉴定,筛选出糯麦新品系临糯7387,初步探明该育种方法能有效地改善选育品系的农艺特性和生产特性。  相似文献   

4.
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概况及其育种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研究概况,讨论了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与产量的关系,以及环境条件对小麦籽粒灌浆的影响,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育种指标,认为选育灌浆速率快,抗“干热风”及土壤干旱的品种是小麦高产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
渭北旱塬是陕西省的第二大粮仓,以盛产优质小麦著称。旱地小麦的丰欠,直接影响着全省小麦生产全局。为了选育抗旱、高产、优质、广适等方面有突破的小麦品种,研究了陕西省旱地小麦育种的现状,分析了渭北旱塬东西气候差异及其对小麦品种适应性的要求以及当前生产条件下陕西省旱地小麦育种存在的问题,指出增强广适性品种选育力度,同时注重分别适应东西部生态条件的小麦品种选育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6.
藁优9409是藁城市农科所继8901小麦之后推出的新一代高产、稳产、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该品种在解决高产与优质之间的矛盾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从育种思路和技术路线等方面.对藁优9409的高产优质选育技术作了初步的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采取“高产与优质”杂交模式,重点加强对籽粒千粒重和饱满度的选择.是实现优势互补选育高产优质小麦优良品种的一项有效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7.
晋麦97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小麦育种室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以临丰3号为母本、临优145为父本采用系谱远缘杂交育种法,通过异地鉴定、生态选择等手段选育而成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集抗旱、优质、高产、适应性广于一体,2014年通过山西省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种子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8.
李邦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4,(31):10901-10904,10940
根据近年来小麦新品种种质资源的遗传育种及推广应用情况,分析研究了小麦红粒品种和白粒品种的种植现状,提出了"以生产发展、群众喜爱、市场需要为基础,高产、抗逆性强为前提,努力选育优质、白皮、大穗大粒、商品性好、广适性强、农艺性状优异为中心"的小麦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新目标新方向。在30多年的小麦种质资源遗传育种工作中,将传统的育种理论与自创的选择方法相结合,阐述了白粒小麦品种种质资源的选育方法及育种成果。在目前小麦遗传育种转基因技术不太成熟、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为小麦育种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苏淮南麦区是中国红粒小麦的主产区,可分为软红麦与硬红麦2种类型.为了促进江苏省小麦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工作,带动该地区小麦产业的发展,以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时期江苏红粒小麦育成品种的性状变化.自1981年以来,江苏省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红粒小麦品种有53个,随育种进程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呈上升趋势,产量构成要素中千粒重增加最多,软红麦的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硬红麦的质量达不到国家强筋麦指标;赤霉病抗性改良较明显,白粉病改良有较好进展.育种技术中,常规育种仍然是品种选育的主体,常规育种中形成了滚动回交、协调选择等一系列育种理论,细胞工程及分子技术已经在江苏省小麦育种中得到应用.30年来的品种培育对小麦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超高产小麦品种聊麦16号的选育,主要阐述了超高产小麦育种目标的制订及技术路线的实施。为2010年实现山东“小麦千斤省”的奋斗目标,提出了超高产育种的模式及性状指标:超高产品种在生理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上要具有较强的自动调节和互补能力,生长发育要协调,植株的冠层结构合理,品质优良,灌浆速度快,抗逆性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