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长白山蝽科昆虫种类,是比较丰富的。笔者根据有关资料及现有标本,对目前已知名的31种蝽科昆虫按其地理分布情况,作出区系分析,供有关方面参考。一、长白山蝽科昆虫各亚科种数及占全国已知种数的比重据章士美报导(1985),我国蝽科昆虫440种,其中盾蝽亚科60种,荔蝽亚科32种,兜蝽亚科16种,益蝽亚科45种,短喙蝽亚科  相似文献   

2.
猎蝽科我国已记录270余种(萧、任等1981),分属于14个亚科,除椎猎蝽亚科的种类吸血外,其余各亚科的种类均为捕食性,常在林木枝干或草丛间捕食鳞翅目幼虫及同翅目、鞘翅目等成虫、幼虫和卵。如黑脂猎蝽(Velitra nodipes Uhler)捕食马尾  相似文献   

3.
中黄猎蝽(Sycanus CroceouittatusDohrn)是半翅目,猎蝽科的一种捕食性昆虫,是马尾松毛虫等多种林业害虫的重要天敌。在马尾松毛虫发生的松林内常可见中黄猎蝽的成虫和若虫捕食松毛虫,对松毛虫等多种害虫的发生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据我们了解,过去对中黄猎蝽捕食马尾松毛虫未见有报道。为了利用这种天敌昆虫,我们在  相似文献   

4.
<正> 蝽科昆虫大多是林木和农作物的害虫,只有少数是害虫的天敌,与人类的关系甚为密切。最近作者对湖北省林科所、湖北省农科院、华中农业大学及湖北省农牧厅植保总站收藏的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得出湖北蝽科昆虫113种,发现其中有74种为湖北省新纪录(包括一新种),分属6个亚科,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园林害虫红带滑胸针蓟马Selenothrips rubrocinctus的室内捕食能力和野外防控能力,将东亚小花蝽成虫饥饿处理24 h后,与红带滑胸针蓟马2~3龄若虫按不同比例混合放置,24 h后统计捕食量;在野外按不同益害比释放东亚小花蝽成虫防治红带滑胸针蓟马,于释放后2,4,6 d统计捕食量。结果表明:东亚小花蝽成虫对红带滑胸针蓟马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和Holling-Ⅲ模型,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大逐渐降低,捕食作用受自身密度的影响大于种内干扰;在野外不同益害比下,短期内各处理间的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东亚小花蝽成虫在室内外对红带滑胸针蓟马均有较好的控制能力,可通过田间释放东亚小花蝽防治红带滑胸针蓟马。  相似文献   

6.
蠋蝽人工饲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蠋蝽 Arma chinensis(Fallou)是很有利用前途的一种捕食性昆虫,林间观察发现蠋蝽可捕食40余种农林害虫,人工释放防治榆紫叶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蝽类是昆虫纲中一个较大类群,大多数是农林植物上的重要害虫,有些则是害虫的捕食性天敌。笔者于1982—1984年,分别到江山、常山、开化、磐安、云和、景宁、龙泉、丽水、杭州、富阳、桐庐、建德等县采集了蝽类标本120余种,除部分盲蝽、花蝽、小长蝽等尚未鉴定外,已定学名70余种。在此基础上,将有关蝽类的材料汇总,编成这一名录,供有关同志参考。本名录共记载15科、135种,其中有全国新记录2种,省新记录7种,对部分蝽类补充了寄主和分布地。  相似文献   

8.
<正> 自中央电视台于1983年2月3日播出彩色科教片“臭大姐——蠋蝽”和1983年第5期人民画报介绍“蠋蝽”后,先后收到不少观众和读者来信,询问有关蠋蝽的事。有的来信把有害的蝽类误认为是蠋蝽,有的来信要了解蠋蝽的饲养繁殖方法,要求提供蠋蝽标本和活体等。我们曾在本刊1981年第4期刊登过“捕食性天敌——蠋蝽的初步研究”。现就有关问题作一补充介绍。一、捕食性蝽和植食性蝽的区别在半翅目蝽科中,虽然绝大多数类群是植食性的害蝽,但也有不少种类是肉食性的益蝽。  相似文献   

9.
卵园蝽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卵园蝽[Hippotiscus dorsalis(stal)]属半翘目蝽科、蝽亚科,是宜宾地区楠竹林区继竹蝗、刚竹毒蛾之后出现的又一严重害虫.据文献资料记载,在印度和国内的浙江、福建、江西等省有分布.近年来,在我区的长宁、、兴文等县的楠竹林区大量发生,面积达两万余亩.害虫在离地面2~3m左右的竹节附近吸食楠竹的汁液,楠竹遭为害后,轻者当年落叶、枯梢,重者整株干枯死亡.据长宁县楠竹经营所统计,万岭林区每年遭卵园蝽为害枯死的楠竹在1000株以上.为了弄清卵园蝽在宜宾的发生世代和生物学特性,从1982~1985年,  相似文献   

10.
为害阔叶树木的异蝽种类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蝽科昆虫为植食性种类,属于半翅目异翅亚目,现有90种,多数种类属于异蝽亚科Urostylinae,体中型(6—17毫米),长椭圆形,较背腹扁平;触角细长,等于或略长于其体长。本文包括异蝽亚科中的华异蝽属Tessa-  相似文献   

11.
应重视保护利用——蠋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蠋敌Arma custos Fabricius属于半翅目,蝽科、半益蝽亚科、蠋蝽属的一种捕食性天敌,异名茶色广喙蝽和蠋蝽。它以肉食为主可捕食40余种昆虫的幼虫,在我区各地分布广,适应性强,很有利用前途。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14毫米,体宽5—7毫米,黄褐或黑褐色,略带淡红色。全身密布细的黑刻点。触角淡黄色,第3—4节色黑。前盾片的侧片及前侧缘区色更深。足淡褐色,跗节、胫节略淡红,腿节及前足、中足的基部各有细黑点。  相似文献   

12.
蠋蝽对榆紫叶甲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imopressum Motschulsky是危害榆树Ulmus spp.的重要食叶害虫,通过室内外试验探讨蠋蝽Arma chinensis Fallou对榆紫叶甲的捕食能力。在室内,选择饥饿24 h的蠋蝽3,5龄若虫、成虫3个虫态,对10,20,30,40头共计4个密度的榆紫叶甲幼虫的捕食量测定,结果在不同的榆紫叶甲密度梯度下,蠋蝽的捕食量差异不显著;蠋蝽3,5龄若虫和成虫(各5头)对榆紫叶甲卵的捕食量分别为(9.54±3.39)粒、(50.69±25.96)粒和(50.98±21.37)粒,其中3龄若虫捕食量小于成虫和5龄若虫,差异显著。野外释放蠋蝽后榆紫叶甲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从1981年4月开始,至1984年12月底止,我们连续几年在尖峰岭林区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了调查采集。现将半翅目蝽科昆虫资料整理如下,仅供参考。一、调查方法及结果 (一)调查方法同前。 (二)调查结果 1981—1984年在尖峰岭林区调查采集,经整理共获蝽科成虫266头。隶属五个亚科45种。其中除蝽亚科的少数虫种可用灯光诱集外,其他四个亚科均为  相似文献   

14.
文中记述了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猎蝽科昆虫41种,分属于6亚科31属,包括最近建立的真猎蝽亚科马氏猎蝽属(Maldonadocoris Zhao.Yuan&Cai)(2006)及环足马猎蝽Maldonadocoris annulipes Zhao,Yuan&Cai(2006)。  相似文献   

15.
角菱背网蝽(Eteoneus angulatusDrake et Maa)属半翅目网蝽科、网蝽亚科,是危害泡桐的重要害虫。为了有效地控制其为害,我们于1979年初至1981年初,在湖南省零陵地区林科所对它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总结如下:一、分布和为害角菱背网蝽在湖南零陵地区,长沙市不少地方造成危害,在福建南平市也发现此虫为害泡桐。为害时,成虫、若虫刺吸泡桐的叶、叶柄、枝梢和嫩茎的汁液。受害叶面呈灰白色或淡黄色的斑点,叶背呈褐色斑点。虫口密度大时,一张叶片上有成虫或若虫数  相似文献   

16.
蠋蝽是一种捕食性天敌,能捕食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等40余种农林害虫。通过在北京大兴、平谷等地的国槐、黄栌上进行释放天敌蠋蝽,对国槐尺蠖、黄栌胫跳甲进行防治,并对释放效果进行跟踪调查,防效分别达到51.8%和89.8%。释放天敌蠋蝽后,国槐尺蠖、黄栌胫跳甲的为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正> 松干蚧Matsucoccus是松树枝干的危险性害虫,种类多,分布广,能危害赤松、黄松、马尾松、黑松、红松、樟子松等多种松树,给林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但在有些林分内,虽松干蚧严重发生,由于生存着多种天敌——花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松干蚧虫口数量的增长,使松林幸免毁灭。花蝽是半翅目,花蝽总科的昆虫,其主要特征是:身体微小,较扁平,头部向前平伸,触角四节,前胸背板梯形,前翅具有明显的缘片及楔片。除捕食松干蚧外,还捕食其它蚧壳虫、蚜虫、蓟马、粉虱和各种虫卵。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捕食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  相似文献   

18.
榆绿毛萤叶甲Pyrrhalta aenescens是呼和浩特市危害园林植物较重的害虫之一,长期危害榆树Ulmus pumila。为有效控制其危害,提高呼和浩特市园林绿色防控技术水平,通过室内试验,研究蠋蝽对榆绿毛萤叶甲的捕食反应,功能反应数据用HollingⅡ方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蠋蝽2~5龄若虫及成虫对榆绿毛萤叶甲3龄幼虫和成虫的捕食模型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随着猎物密度增加,蠋蝽的捕食量逐渐增加,搜寻效应降低;蠋蝽5龄若虫控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为害竹子的半翅目蝽科害虫有十余种,而为害严重、导致竹子枯死,对竹林生产造成损失的有三种,即宽缘伊蝽(秉氏蝽)Aenariapinchii Yang、薄蝽(扁体蝽)Brachymnatenuis Stal和卵圆蝽Hippota dorsalis(Stal),  相似文献   

20.
蠋蝽对3种主要松毛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思茅松毛虫和云南松毛虫是湖南省3种主要松树害虫,蠋蝽是一种重要的捕食性昆虫。为探究蠋蝽对3种松毛虫的控害潜能,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龄期的蠋蝽3龄若虫、5龄若虫和成虫对松毛虫3龄幼虫的捕食能力。结果表明:每个虫态的蠋蝽对3种松毛虫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都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在饱和猎物密度条件下,蠋蝽各虫态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5.86头(成虫)5.10头(5龄若虫)2.79头(3龄若虫);蠋蝽各虫态对思茅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4.10头(5龄若虫)4.02头(成虫)2.65头(3龄若虫);蠋蝽各虫态对云南松毛虫3龄幼虫平均日最大捕食量依次为4.27头(成虫)3.65头(5龄若虫)2.42头(3龄若虫)。其中,蠋蝽成虫对马尾松毛虫3龄幼虫控害潜能最大,a/T_h值为3.293 1。可见蠋蝽对3种松毛虫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在松毛虫低龄幼虫期,选择蠋蝽成虫或5龄若虫释放防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