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研究吉林地区大豆主要栽培品种吉育71在不同年份中,物候期、株高、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虫食粒率等因素和气候因子的关系。得出结论:吉林地区大豆生产受气候条件影响较为严重,播种后日平均气温的提高可促使出苗期提前;日照时数的增加可导致生育期的延长,增加体内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百粒重量;鼓粒期降雨严重影响着大豆百粒重和2、3粒荚数及单株粒数;整个生育期内的降水量影响着大豆的主茎节数和株高。在气候因子中,生育期内的降水量是影响大豆株高及主茎节数的重要因素,成正相关;日平均气温也是影响株高的一个因素;日照时数的长短影响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大豆施用三色生态菌的试验结果表明:用三色生态菌灌根或用三色生态菌灌根后再叶面喷施,可极显著地增加大豆有效分枝数,提高大豆百粒重和产量。仅叶面喷施三色生态菌可显著提高大豆百粒重和产量。用三色生态菌灌根后再叶面喷施三色生态菌,大豆各农艺性状及产量均比单一灌根处理有所增加,但不显著。考虑到增产效果和经济方面的因素,只在大豆出苗后用灌根专用型三色生态菌灌根即可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UV-B辐射与水分胁迫对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试验以大豆东农47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时期增加UV-B辐射与水分胁迫对大豆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农47苗期的弱紫外辐射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产量都增加,鼓粒前期的弱紫外辐射使百粒重增加最多;但开花到成熟期的强紫外辐射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负作用最大。UV-B辐射与水分胁迫各处理均使东农47的百粒重增加;随干旱程度加剧,UV-B辐射均使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产量递减,而百粒重的变化各异;UV-B辐射与水分胁迫产生的拮抗作用与其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1983~1985年进行了选用大粒优质种子播种的试验。供试品种为夏大豆徐州135,按种子大小分四个处理:处理Ⅰ—种子百粒重18克;处理Ⅱ—种子百粒重17克;处理Ⅲ—种子百粒重15克;处理Ⅳ—种子百粒重14克(以下简称处理Ⅰ、Ⅱ、Ⅲ、Ⅳ)。同一处理的种子基本均匀一致。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面积96平方尺,另设取样区。从播种出苗至子叶脱落,每两天测定一次,观察种子大小对豆苗生长的影响;以后每10天考查一次,观察种子对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并按小区收获计产。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南部黑土不同施氮水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设 3个氮水平 ,测定了 3个大豆品种黑农 37、东农 4 2和 90 681各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 ,以及子粒产量、百粒重。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大豆干物质积累有较大差别 ,并均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子粒产量也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但百粒重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硫酸亚铁、硫酸锰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沈阳市十里河地区,施用硫酸亚铁120kg/hm^2,增加大豆421-501kg/hm^2;施用硫酸锰30kg/hm^2.大豆产量结构优势明显增强,表现为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增多,大豆分枝数平均增加0.3~0.4个,单株粒数最多增加9粒,百粒重增加0.5g,大豆产量增加541-571kg/hm^2,增产率达24.0%-26.8%。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大豆测土配方施肥效果,进一步校正施肥技术参数及优化肥料配方,该中心进行了大豆三区校正试验,结果表明,配方肥能够明显控制大豆旺长,增加大豆分枝数、单株荚数和百粒重,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8.
S.B技术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豆S.B种子处理技术的研究表明,大豆经S.B技术处理后,可以促进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增加株高和结荚高度;增加有效分枝数、主茎节数;增强根系活力;增加单株荚数、粒数,减少秕粒数;但抗倒伏能力减弱。在37.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经S.B处理的大豆百粒重降低,减产明显。在18.75万株/hm2密度条件下,经S.B处理的大豆百粒重与对照相当,产量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9.
设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双垄侧播、露地条播4个处理,对大豆播种期、出苗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期及成熟期0~10、10~20、20~40、40~60 cm的土壤含水量和温度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载,以及成熟期对其株高、分枝数、单株结荚数、荚粒数、株粒数、百粒重等生物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双垄沟播、全膜双垄侧播3种覆膜栽培模式具有较强的集雨、保墒能力,增温效果明显,能显著缩短大豆生育期,优化大豆生物及经济性状,大幅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肽活性有机肥在大庆地区盐碱地种植大豆的对比试验表明,施用多肽活性有机复合肥对盐碱地大豆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加大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产量。与空白对照相比,施用多肽活性有机复合肥可以明显地延长大豆生殖生长期.从而延长了大豆生长的全生育期。  相似文献   

11.
油菜产量与苗期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昌市2000~2006年油菜产量及其结构与苗期的气象条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油菜一次分枝数和有效荚果数均与苗期日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均与苗期降水量和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油菜苗期光照充足、降水适中、日温差大、日平均气温高是油菜丰产的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以裸仁南瓜(Cucurbita spp.)为材料,研究了高温胁迫对裸仁南瓜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与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程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裸仁南瓜幼苗叶片中POD活性提高,CAT活性下降,脯氨酸含量增加,SOD活性因处理不同而不同。在常温恢复阶段,裸仁南瓜幼苗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含量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极端高温处理(40℃/33℃)比35℃/28℃处理对植株的影响更为显著。大粒裸仁南瓜和裸仁一号抗热性优于绿农一号。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温室黄瓜株高生长模拟模型经验因子较多和实用性不强的问题,选取3个玻璃温室进行数据收集,以环境因子和时间因子为输入量,每日株高生长量为输出量,采用XGBoost模型建立黄瓜5个生育期的株高生长量模拟模型,并与LASSO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XGBoost模型的特征重要性得分确定各生育期影响株高生长的重点因子。结果表明:1)XGBoost模型在黄瓜不同生育期的模拟性能均优于LASSO模型,苗期、伸蔓期、结果前期和结果末期表现出了较好的拟合效果,结果中期的拟合效果一般,苗期的模拟效果最好,决定系数为0.821;2)苗期、伸蔓期和结果期影响株高生长的重点因子分别是当前生育期生长天数、日平均湿度和日平均温度。本研究所建立的温室黄瓜株高生长模拟模型可为温室黄瓜生产环境调控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一套育秧大棚蒸汽催苗系统,利用水蒸气为载体,温度控制仪控制蒸汽发生器的工作,以达到水稻在出苗期增温保湿的环境要求。经过连续3 d的增温实验得出,与传统的大棚育秧方式相比,使用蒸汽增温的塑料大棚平均温度为29.8℃,温差在2℃之内。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蒸汽增温系统,能有效的保证水稻在出苗期需要的温度及湿度,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氮胁迫下高效玉米基因型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玉米杂交种在氮胁迫下的生长反应,为玉米氮高效基因型的筛选提供一些参考。[方法]以玉米苗期地上部植株干重的相对量(W-N/W+N)作为筛选氮素效率的标准,相对干重大于0.50的玉米基因型称为氮高效基因型,相对干重小于0.10的玉米基因型称为低效基因型。通过水培法研究不同玉米基因型对氮素胁迫的适应性差异。[结果]氮高效玉米基因型、氮低效玉米基因型在-N和+N处理下的平均株高、根冠比分别为68.4 cm和83.4 cm4、8.6 cm和88.5 cm,0.471、0.847和0.256、0.214。在氮磷钾正常供应条件下,氮高效玉米基因型比低效玉米基因型的产量降低14.69%;在氮素缺乏条件下,氮高效玉米基因型比低效玉米基因型的产量提高2.26%;在缺氮条件下,高效玉米基因型比氮磷钾正常供应时增产7.55%,而低效玉米基因型比氮磷钾正常供应时减产10.28%。[结论]苗期生物量可以作为高效玉米基因型筛选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土霉素对大豆和小麦幼苗期产生的影响,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土霉素(oxytetracycline)对大豆(Glycine max(Linn.)Merr.)、小麦(Triticum asetivum L.)幼苗部分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霉素浓度的增加大豆根数、株高、根长、株鲜重、根鲜重、根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随着土霉素浓度的增加小麦根长、根鲜重、根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也均呈下降趋势,在低浓度时对小麦株高和株鲜重有促进,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烟草产业配套设施高效利用研究——以贵州省大方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大方县是我国重要的烟草生产基地,育苗大棚、烤房等配套设施规模大、闲置时间长。该文结合贵州大方县烟草产业实际,以贵州大方烟草产业发展规划为切入点,在分析育苗大棚、烤房空闲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育苗大棚种植蔬菜、食用菌及烤房种植食用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项目选择与市场条件、建设内容与组织方式、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等方面内容。研究结果表明大方县可利用育苗大棚种植番茄、芹菜、甘蓝等蔬菜,木耳、金针菇、香菇、杏鲍菇等食用菌;烤烟房可种植木耳、香菇等,利用前景广阔,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温度与盐胁迫及其交互作用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辽甜1号’甜高粱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15/5、20/10、25/15、30/20和35/25 ℃共5个变温处理及0、50、100、200、300 mmol·L-1 5个NaCl浓度处理,研究不同处理的甜高粱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温度条件下,高浓度NaCl处理显著抑制甜高粱的种子萌发,其种子残留干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其余萌发指标和种苗转化指标则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浓度NaCl处理下,温度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显著,其种子萌发指标、种苗转化指标(除种子残留干重)随着温度的上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低温(≤20/10 ℃)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而高温(>25/15 ℃)条件下,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盐分、温度及二者互作均显著影响甜高粱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幼苗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其中,盐分对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种苗转化指标(除种子残留干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更大,而温度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残留干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NaCl胁迫下,甜高粱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20 ℃。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温度与盐胁迫及其交互作用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辽甜1号’甜高粱种子为试验材料,设置15/5、20/10、25/15、30/20和35/25 ℃共5个变温处理及0、50、100、200、300 mmol·L-1 5个NaCl浓度处理,研究不同处理的甜高粱种子萌发、早期幼苗生长及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温度条件下,高浓度NaCl处理显著抑制甜高粱的种子萌发,其种子残留干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其余萌发指标和种苗转化指标则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浓度NaCl处理下,温度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显著,其种子萌发指标、种苗转化指标(除种子残留干重)随着温度的上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低温(≤20/10 ℃)条件下,抗氧化酶活性均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呈降低趋势,而高温(>25/15 ℃)条件下,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盐分、温度及二者互作均显著影响甜高粱种子的萌发和早期幼苗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其中,盐分对种子发芽率、活力指数、种苗转化指标(除种子残留干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更大,而温度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残留干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较大。在NaCl胁迫下,甜高粱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30/20 ℃。  相似文献   

20.
利用蕃茄苗期接种叶霉菌从而筛选出抗叶霉病的蕃茄品种 ,主要研究了蕃茄的苗龄、接种后培养的温度、接种体浓度、病菌培养的时间对接种叶霉菌的影响。结果表明 ,蕃茄叶霉病苗期接种鉴定的适宜条件是苗龄 6片真叶 ;叶霉菌培养的时间 2 0 d;接种体浓度 10 7;接种后幼苗管理的温度 2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