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选鸟 调训八哥学人语和学其它鸟呜叫成功与否是选鸟的一个重要环节。八哥雄鸟呜叫音量大、动听,雌鸟学人语的能力强。因此,有人爱养雄鸟,有人却爱养雌鸟。不论养雄鸟还是养雌鸟,在选鸟时都应从幼鸟开始,因为幼鸟性温顺,易驯养;而成鸟性野,难于驯服。  相似文献   

2.
百灵:成年雄鸟全身羽毛色泽深,强光下有金属光泽,胸两侧黑斑色深,静立时头略上仰。雌鸟头和颈部的羽毛色泽浅,胸两侧黑斑不明显。画眉:雄鸟鸣声复杂多变,音调激昂悠扬,富有音韵。身体比雌鸟大,头圆而小,羽毛较雌鸟光滑。  相似文献   

3.
鸵鸟的饲养方式有多种,一般以半集约化群养育种法为好.种鸟群雌雄比例约为1:1,即25只成年雌鸟和22只成年雄鸟或20只雌鸟和15只雄鸟,这个比例比较恰当.但养殖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周围环境建立种鸟场,经常观察鸵鸟的表现和行为,及时调整雌雄比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红尾伯劳在牡丹江地区迁徙和繁殖规律。[方法]以牡丹江师范学院植物园为观察点,于2004~2010年对红尾伯劳的迁徙和繁殖规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红尾伯劳鸟于每年4月末至5月初迁抵牡丹江地区林中,迁抵后雄鸟首先选择占领地并与雌鸟共同营造巢穴,交配;产卵前雄鸟负责捕食哺喂雌鸟;雌鸟产卵完毕后开始孵化,12d后第1只幼鸟孵出,14d后全部孵出;幼鸟离巢后仍需亲鸟哺喂15d,大约25d后,幼鸟全身羽毛已长丰满。[结论]该研究为牡丹江地区红尾伯劳的保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绿孔雀(Pavo muticus)也叫爪哇孔雀、龙鸟,是孔雀属两种孔雀之一,是体型最大的雉科鸟类,体重7000~8000g。雄鸟全长约140cm,雌鸟全长约100cm。雄鸟尾特长,头部冠羽竖起,颈、上背及胸部具绿色光泽,尾上覆羽特长并具闪亮眼斑而成尾屏。雌鸟羽色以褐色为主,带绿色辉光。绿孔雀产于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在中国主要发现于云南和西藏  相似文献   

6.
金丝雀,羽毛鲜艳,小巧玲珑,姿容优美,性情欢快,是会唱歌的观赏鸟.体长12~14厘米,羽色有黄、白、红、绿、灰、褐等色,黄色金丝雀的数量较多.最名贵的是嘴和腿都是肉色的白色金丝雀,其次是白羽红眼的金丝雀.刚出窝的幼鸟,单以外观难以鉴别雌雄.生长2~3个月后,雄鸟的肛门突起,呈锥形,而雌鸟则较平,呈椭圆状.鉴别时用手将鸟捉住,吹开肛门周围的羽毛就可以看清楚.从成鸟外形上看:雄鸟体较大,尾较长,头较圆,头顶及全身羽色较深.雌鸟体小,尾短,头尖细,头顶及全身羽色较浅.雄鸟鸣啭时喉部鼓起,上下波动,声音连续不断,悠扬动听;雌鸟鸣声单调.  相似文献   

7.
曹振岭  陈玉峰  杨建丽  邓昕  周晓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713-16714,16723
[目的]了解苍眉蝗莺的繁殖过程。[方法]历时9年,对30多只苍眉蝗莺跟踪观察以便掌握牡丹江地区苍眉蝗莺的迁抵时间与繁殖生育过程。[结果]雄鸟以鸣叫引起雌鸟的注意,雌鸟选择做巢的树木,一般都是幼龄乔木、灌木类树种。新巢用细软草茎、禾本科杂草以及绳头、塑料编织绳等物筑成。筑巢时间约为5d,新巢筑造时雌雄鸟开始交配。苍眉蝗莺的产卵时间多在早晨6:00~7:40,卵的纵径为2.0~2.1cm,横径为1.4~1.5cm,每巢4~9枚卵,孵化天数为12~14d。雌鸟产下最后1枚卵后便开始孵化。育雏期雌鸟总是在巢中守护,将全部幼雏覆于体下,雄鸟哺食,有时轮替。[结论]该研究为了解牡丹江地区苍眉蝗莺的迁徙繁殖规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女性”似乎总是小乌依人的,但在自然界,某些雌鸟却比雄鸟高大强壮。羽毛也美丽多彩,它们实行“一妻多夫”的婚姻制度。  相似文献   

9.
黑尾蜡嘴雀,别名铜嘴蜡子、蜡嘴、包头、包头蜡嘴雀、小桑嘴、皂儿(雄鸟)、灰儿(雌鸟),英文名Black-tailed Hawfinch,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传统笼养或架养鸟;尤其是它易被训以技艺表演而著称。1形态  相似文献   

10.
汝东 《农村百事通》2009,(14):42-43
鸵鸟主产于非洲,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的部分地区,是现存体型最大不能飞行的鸟类.鸵鸟雄鸟高约2.75米,重达155公斤.颈长几乎占身体的一半,雌鸟稍小.鸵鸟卵是现存最大的卵.雄鸟体羽大部为黑色,但翅和尾羽白色;雌鸟大部褐色.头和颈的大部分淡红至浅蓝,稍有绒羽:头小,喙短而稍宽:眼大,眼褐色具浓黑色睫毛.它们生活在沙漠地带.群居,日行性.嗅觉、听觉灵敏,善奔跑,跑时以翅扇动相助,一步可跨8米,时速可达70公里/小时,能跳跃3.5米.以植物的茎、叶、种子、果实及昆虫、蠕虫、小型鸟类和爬行动物等为食,但主要以植物为食,没有水也能生活很长时间.雄鸟互相争夺3~5只雌鸟.发出吼叫和滋滋声.  相似文献   

11.
饲养牡丹鹦鹉一般需要一雄一雌成对饲养,将牡丹鹦鹉成双放入同一笼中既利于观赏又便于繁殖。现介绍如何辨认牡丹鹦鹉的雌雄方法如下。 牡丹鹦鹉的雌雄鉴别:①观看头型:雄鸟头型为背儿头,头尖,且头稍小;雌鸟头型扁平,圆滑,与雄鸟头型比较头稍大。②观看体型:  相似文献   

12.
笼养大鸨繁殖行为的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利用全日制、瞬时扫描法对哈尔滨动物园2000年笼养大鸨(Otis torda)繁殖季节行为进行了观察,其繁殖期行为的日时间分配为:雌鸟,休息35%、游走38%、警戒18%、取食6%、理羽3%;雄鸟,炫耀38%、休息27%、游走13%、警戒12%、取食6%、理羽4%。大鸨日活动的节律性显示:一天有早晚两个活动高峰,休息主要集中于中午,休息所占的时间比例较大,这与野外大鸨的取食所占用的时间较大的时间分配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差异。雌、雄鸟在游走和炫耀的时间分配上存在显著差异,其它行为无明显的性别差异,而且雌鸟对雄鸟的求偶、炫耀常常表现出不配合性,这可能是因为笼养条件的空间小、环境干扰较多引起的。天气对大鸨的行为有影响,对雄性大鸨的游走和炫耀行为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种用鸵鸟体质量体尺与生产性能的相关及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35只种用鸵鸟(其中雌鸟91只,雄鸟44只)体质量、体尺及生产性能指标测量和相关及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雌鸟的体质量与体高、体长、体宽、颈长、管围都呈正相关;雄鸟的体质量与体高、体长、体宽、管围呈正相关,而与颈长呈负相关;雌鸵鸟产蛋性能只与颈长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与体高、体质量和管围相关性较小,与体长、体宽表现出负相关;雌、雄鸵鸟体质量与体尺间分别建立回归方程为:Y=-85.59+0.62X1+2.01X2+2.68X3(P<0.05)(Y为体质量,X1为体长,X2为体宽,X3为管围)和Y=-8.64+1.21X1+0.51X2+0.98X3(P<0.05)(Y为体质量,X1为体高,X2为体长,X3为颈长).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20,(2)
正1.种鸵鸟的选择与饲养种鸵鸟是指配种能力较强、种用价值较高的鸵鸟。种鸵鸟必须在30月龄前选好并分栏饲养。种鸟雄雌按1∶2比例选择。雄鸟要求雄壮,毛色黑亮,嘴红,脚红,性欲旺盛。雌鸟则要求雌性特征明显,母性良好。种鸟选好后,一定要采取分栏饲养。种鸟场地必须选在  相似文献   

15.
鱼公鸟     
翠鸟死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午后,被试验室捉住的雌鸟妻和窗外的雄鸟夫同时对飞,双双撞死在试验室那块阔大得如同蓝天而其实是地狱之门的玻璃上。鲜红的血祭证实了动物世界真诚伤感的爱,无形的震颤让我产生了追寻翠鸟芳踪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正>1饲养方式种鸵鸟饲养采取集约化的方式,依据不同目的将种鸟配对组合,放入一个栏舍内饲养。雄、雌比例可以1:2~5,也可以几个组合一起组成小群饲养。但从育种选种考虑,以1:2一栏饲养效果比较好,雌鸟可以多产蛋,雄鸟配种均匀,受精率高,系谱清楚,便于管理。作为商品鸟,雄、雌比例  相似文献   

17.
白眉姬鹟(Ficedula zanthopygia)是一种广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的夏候鸟。2015年5月中旬至6月初,对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巢白眉姬鹟的繁殖情况进行了观察,发现该巢白眉姬鹟5月16日产卵,窝卵数为5枚,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每次孵卵时间为(6.1±3.8)min,平均离巢时间为(5.5±2.0)min。在雏鸟约4日龄时,亲鸟的喂食频率为22.5次/h,但雄鸟的喂食频率高于雌鸟。该研究是对白眉姬鹟在我国华中地区繁殖资料的首次报道,可为白眉姬鹟繁殖资料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条件下,鸵鸟产蛋后由雌雄鸵鸟共同进行孵化,雌鸟在白天孵化,雄鸟多在夜间孵化.但鸵鸟的自然孵化率相当低,有时还不到5%.因此,目前大多数鸵鸟养殖场都采用人工孵化的方法来繁殖鸵鸟,孵化率已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于1987—1989年三个冬季间,对太原南效区的寒鸦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4月份寒鸦数量最少,骑自行车每时行程6公里可遇见寒鸦131.7只,12月数量最多,骑自行车每时行程6公里可遇见寒鸦3834.7只。其种群结构中,成鸟:幼鸟=1:2.33;雌鸟:雄鸟=1:0.96,为扩展型种群。冬季食物以农作物和杂草种子为主,分别占总食量的42.32%和41.50%。  相似文献   

20.
鹧鸪,又名石鸡、红腿小竹鸡等,属雉科鹑族石鸡属。鹧鸪的形态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目前家养的美国鹧鸪,成鸪形似鸡,雄鸟头顶黑褐色,羽缘栗黄色,头的两侧各具栗黄色纵纹,在额和枕部相连,形成椭圆形环斑,围绕于头顶的黑褐色部。体色黑白相间,尤以背、胸和腹部的白斑更为明显,脚均为橙黄至橘红色。雌鸟的羽色与雄鸟基本相同,但体形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