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诏安县自1958年发展橡胶以来,现有面积为全省植胶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以上.1960年诏安县建设农场开始发现橡胶白粉病,后来蔓延全县各植胶场、社,造成严重为害.特别是1965年和1979年的两个重病年.而建设农场先后几年(1966、1973、1975、1977和1982年)发生了五个中病年.据调查1982年是中病年,国营农场第一蓬叶平均终病指数为17.5~37.5;社队的平均终病指数为4.8~29.9.从各场社的调查中,发现不少的小区域性的重病林段或特  相似文献   

2.
辐优838,Ⅱ优838,Ⅱ优718,冈优D069与Ⅱ优D069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辐优838   该品种是辐74A与辐恢838配组育成的中熟、高产、抗病、综合性状好、适应性广的杂交新品种.199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列为四川省中稻中熟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3.
安玉13(AY8512)由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00年育成,该品种属中熟类型,株型半紧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种植密度45 000~52 500株/hm2.需≥10 ℃积温2 500 ℃左右,2000~2003年在各地、各级的试验和示范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2004年3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正在加速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对华富参业有限公司不同年生的西洋参叶中糖类物质进行了比较测定,结果表明:1.不同年生的西洋参叶中总糖含量依次为4年生 8.46%,3年生7.41%,2年生6.61%.2.还原糖含量依次为4年生5.02%,3年生4.69%和2年生3.30%.3.西洋参叶中粗淀粉的含量仍然是4年生较高3.44%.3年生和2年生分别为2.79%和3.31%.  相似文献   

5.
伊亚4号是新疆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选用78-28.1.34.1.5×伊亚2号有性杂交,经过系谱选择和混合选择而育成的油用亚麻新品种.该品种2004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2005-2006年参加全国油用亚麻品种联合区域试验,2005年13个试点中有7个试点增产,平均产量为2008.2kg/hm2,区试中综合表现第一.2006年11个试验点中有8个点增产,平均产量为2112.6kg/hm2.伊亚4号在伊犁河谷生育期为97d,属中熟品种.苗期生长健壮,田间群体生长整齐一致,单株果数多,抗倒伏、抗旱能力强,抗枯萎病、立枯病.适宜在新疆油用亚麻产区及华北、西北部分油用亚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紫娟茶树最早系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职工周鹏举,于1954年在勐海县南糯山该所当时所在地的茶园中发现,1958年移至该所现址勐海乡的茶园.当时没有引起重视,没有特意去繁殖和研究.1985年,科技人员在该所由南糯山引种的群体茶园中发现了一株紫茎、紫叶、紫芽的茶树,经十多年的选育成为一个无性系品种.该品种于2005年11月28日由国家林业局授权保护,品种权号为20050031.  相似文献   

7.
中棉所 41是中国棉花研究所选育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 ,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虫性强等特点。 2 0 0 2年引进镇平试验、示范、表现突出。2 0 0 3年镇平生产试验及较大面积试种后 ,综合性状表现良好。1田间种植表现1 .1产量表现2 0 0 2年镇平县棉花品种比较试验 ,每公顷子棉产量 31 42 .5 kg,皮棉 1 2 75 .8kg,分别比对照中棉所 2 9增产 4.0 %和 2 .4% ,居 1 2个参试品种第 3、第 2位 ;2 0 0 2年在镇平县良种场示范的 6.67公顷中棉所 41 ,每公顷子棉 30 87kg,皮棉 1 2 4 1 kg,分别比中棉所 2 9增产 3.7%和 1 .9% ;2 0 0 3年镇平县棉花…  相似文献   

8.
李新林  刘素华 《中国棉花》2008,35(12):29-29
2006年农三师四十八团引进中棉所41,示范种植200hm2.该品种成铃率高、品质优良.2007年中棉所41成为本团主栽品种,种植1867 hm2,平均每公顷产皮棉2722.5 kg,最高产量达到4275 kg.现对中棉所41高密度滴灌高产栽培技术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扬两优6号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用广占63-4S与扬稻6号杂交选育而成的中籼两系交稻新组合.其特点是高产、稳产、抗病、质优,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2003年通过了江苏省、贵州省审定.2004年通过了河南省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中棉所40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中熟棉花新品种,2000年通过河南、山东两省审定.2001年引入河南镇平进行了丰产性、稳产性试验和大田示范,以评价该品种的综合表现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京福2优70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所用京福2A与明恢70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参加省中稻优质组区域试验,2005年入选福建省中稻生产试验,2006年3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并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稻组区试.邵武市种子管理站引进做中稻、烟后稻试种示范.试种结果表明,该组合生育期适中、丰产性好、适应性较广、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12.
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作物所与宁波市种子站于2000年用甬粳2号作母本,k264806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优质晚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中感稻瘟病,米质较优,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泉州市2006年引进该组合,进行多点试验试种,2006-2008年参加泉州市超级稻生产试验、示范,表现丰产稳产性好,中感稻瘟病,增产潜力大.2007-2008年在永春、南安、晋江等地推广种植1 000 hm2.  相似文献   

13.
重茬对大豆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探讨重茬导致大豆减产的因素及解决重茬带来的生产障碍对策,采用"大田切片法"研究了大豆不同茬口类型(正茬、一年重茬和两年重茬)的冠层结构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重茬大豆冠层不同层次叶面积均低于正茬大豆,并且分枝数、荚数和荚重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随重茬年限增加而加剧.正茬大豆冠层叶片上、中、下层结构分布合理,重茬一年冠层叶片分布上层较多而中、下层较少,重茬两年叶面积在不同层次均有降低.重茬一年和两年分别较正茬大豆减产13.6%和38.6%.群体质量显著降低是重茬大豆减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参试品种共11个.第二年参试的品种分别为创鲁1号、嘉星5号、H646、奥试棉3401、鑫杂086.第一年参试的品种分别为鲁2H3、邯杂301、豫宝杂4号、苏新棉858、邯7860.对照品种为中棉所45.  相似文献   

15.
湘玉10号是由湖南省永顺县旱科所1993年育成,组合为7614×毛白11.该品种属中迟熟中秆大穗型单交种,1993~1998年在各级区试、示范中表现高抗病、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高产稳产、品质优良,适宜于南方山区、半山区、丘陵区各种类型土壤春夏播种植.种植密度一般以每公顷45000~50000株为宜.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苎麻年收三季改为年收四季种植技术对纤维产量及纤维支数的影响,以"中苎1号"为研究对象,通过2015年试验,2016、2017年两年示范。结果表明:全年收四季技术相对收三季技术,3年间纤维产量每公顷分别增产439. 5、367. 5、315. 0 kg,增幅分别达18. 7%、16. 3%、14. 3%,增产效果明显,但年收四季麻增加了多收一季麻的劳务和10%的肥料投入;纤维支数3年间分别提高293. 4、233. 1、218. 6 m/g,均达到1800 m/g以上,提高幅度明显且稳定。  相似文献   

17.
著名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评茶大师、茶叶审评与检验学和茶叶加工学主要奠基人之一,茶学学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张堂恒先生,因病于1996年8月5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0岁.张堂恒先生生于1917年7月10日,浙江湖州人,193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经济专业.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香港米业公司、香港兴华公司茶叶课、中茶公司安徽办事处、重庆复旦大学、中茶公司、重庆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商品检验局、武汉大学农学院、浙江农业厅任职.1953年起历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系副主任,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为茶学学科第一位博士生导师,1989年被命名为茶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8.
铁单21号(原代号铁303)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于2001年以外引系丹1324为母本,自选系铁D9125为父本组配成的单交种.该杂交种母本自交系丹1324是丹东农业科学院利用美国自交系为种质资源,经过多代回交及自交选育而成的多抗、优质、抗倒伏的玉米自交系,父本自交系铁D9125是铁岭市农业科学院以丹340与美国杂交种选系杂交为基础材料经过连续自交选育而成.铁单21号于2002年参加组内品种比较试验,2003~2004年参加辽宁省中熟组区域试验,2004年同时参加省生产试验.2004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果表明,该组合是一个高产、优质、抗病、抗倒、株型清秀、活秆成熟的中熟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19.
中优936是达州市农科所用中9A与达恢936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中籼新组合.该组合高产、稳产、米质优良、抗性较好、适应性广,2004年9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优质杂交水稻T优259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旭东  严钦泉 《作物研究》2004,18(1):37-37,39
T优259是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T98A与优质恢复系R259配组,于1999年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熟杂交晚稻新组合.2000年进行品比试验,并同时参加湘潭、永州两市晚稻中熟组区试.2001年进行多点试种示范和参加省中熟晚稻B组区试;2002年进入省区试续试和召开省级现场评议会,并参加了湖南省第五次优质稻品种评选.2003年3月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进入大面积种植推广,并已向农业部申请植物新品种种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