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期新生儿脑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β-内啡肽(β-EP)对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后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测定38例HIE患儿和25例正常新生儿血浆β-EP浓度,并观察纳洛酮对HIE的治疗效果。1 病例与方法1.1 对象 38例,选自1996年10月~1997年10月收入我院新生儿病房的患儿,均具有围产期窒息史。结合临床表现及生后1周内头颅CT检查结果诊断为HIE。符合1989年济南会议所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诊断依据及分度》。38例中属轻度窒息17例、重度窒…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出现惊厥的病因及类型。方法通过头颅B超、Cr等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对96例窒息复苏后惊厥患儿进行缺氧缺血性脑病分度并详细记录惊厥的类型及颅内出血的部位。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是造成窒息复苏后惊厥的主要原因,且大多数在3d内出现惊厥;足月儿及过期产儿的惊厥类型以局灶阵挛型、多灶阵挛型及微小型为主,早产儿则以局灶阵挛型、强直型和微小型为主。结论窒息复苏后新生儿惊厥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常提示存在严重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颅内出血,需迅速诊断和处理,从而降低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3.
5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CT分析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大多是由于围产期窒息所致。围产期窒息是新生儿脑损伤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可造成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本文对54例围产期窒息后导致HIE的临床、CT及随访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由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所致,其病死率高,易产生永久性神经障碍、如治疗护理措施得当,可降低病死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1992~1994年共收治68例患儿,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亚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68例中男46例,女22例,入院时日龄最小4h,最大10do病因包括:宫内窘迫42例.脐带绕颈8例,羊水污染18例。出生后均经产房抢救复苏。根据HIE临床诊断及分度标准[’j:轻度7例,中度40例,重度ZI例。1.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均在生后12h内出现,表现为过度兴奋者…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0例临床分析敖当,陈铭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湛江52400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主要由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缺氧所致,是围产期新生儿脑损伤的最常见原因。我院新生儿病区1992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新生儿50例作为观察组,正常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于出生后24 h和出生后10 d采集静脉血2 mL,检测cTnⅠ血清质量浓度。结果出生后24 h,观察组患儿的cTnI血清质量浓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而出生后10 d,观察组患儿的cTnI血清质量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TnI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评估患儿病情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窒息所致缺氧缺血性损害,是新生儿早期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我院应用盐酸纳络酮辅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呼吸改变31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我科1997年1月~1999年8月59例新生儿HIE患儿,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度按1989年济南全国儿科会议标准,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其中治疗组31例,男26例,女5例,重度窒息9例,中~轻度窒息22例;对照组28例,男22例,女6例,重度窒息7例,中~轻度窒息21例。两组入院时均有呼吸节律改变(减弱、加促或呼吸暂停)。两组胎龄、日龄、体重、窒息及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与血清钙镁的关系。方法 :对 4 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了血清钙镁的测定 ,按临床诊断标准分为轻、中、重度 3组 ,并与作为对照组的 30例健康新生儿的血清钙镁进行比较。结果 :HIE血清钙镁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并与 HIE的病情程度有关 ;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伴有血清钙镁的降低 ,病情越重 ,钙镁降低越显著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产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威胁新生儿生命和健康的严重疾病,病死率高,幸存者亦常遗留永久性脑功能障碍。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1994年7月至1997年6月本科收治的97例HIE患儿的临床情况及随访结果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60例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生后7、14d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分析其在轻、中、重度患儿中的不同变化.结果 HIE患儿生后7、14d的NBNA评分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随着HIE程度的加重而降低,轻、中、重度HIE的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日龄增加,NBNA评分有所提高,轻、中度HIE患者生后14 d NBNA评分≤35分者明显少于生后7d(P<0.01),重度者则无明显改变;新生儿视、听及与人交往的感觉度及反应新生儿头尾、正侧发展神经肌肉的功能方面的项目扣分多.结论 NBNA评分有助于缺氧缺血性脑病病情的评估,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1例的治疗体会陈小风(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湛江52400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由于围产期窒息而导致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性损害,早期有效的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预防和减少后遗症的重要措施。我院近年共收治41例,现就临床...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简称SAH)是颅内出血的一种表现,也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及并发较严重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诊断本病的依据是行腰穿脑脊液检查,但自CT应用于临床之后,此病已获得早期无损伤性确诊,对帮助治疗及预防并发症都起到很大的作用。本文是对56例新生儿SAH的CT所作观察和临床分析。1病例和方法1.1病例:收集本院1992年12月至1996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例的头部CT检查诊断为新生儿SAH患儿56例,并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及CT前后对照复查资料作为讨论依据。56例年龄均为生后lh~30d新生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选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接收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60例,按入院时间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该基础上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临床针对性治疗后,所有患者相应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好转率(96.7%vs80.0%)、惊厥消退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肌肉张力恢复时间及神经测定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效果明显,可保护患者脑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脑活素并紫外线激光液体充氧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8例廖志勤(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湛江52400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不仅可引起围产期新生儿死亡,而且是新生儿期以后造成伤残儿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38例HIE新生儿在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5.
162例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预防和减少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经验。方法:根据窒息原因、临床表现及CT分度,对162例窒息后脑损伤患儿作临床分析。结果:162例中治愈147例,好转12例,死亡3例;分度确诊后.及早治疗、干预可提高治愈率。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采取适宜的分娩方式,高危分娩应有儿科医师在场、产、儿科密切合作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窒患发生;及早治疗、干预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将71例中、重度新生儿HIE随机分为2组.FDP与胞二磷胆碱(CDPC)联合应用41例作为观察组,单独应用CDPC30例为对照组,通过对临床异常神经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作为疗效及预后评价指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及生后d7、d14的20项NBNA评分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早期加用FDP治疗HIE较传统单一用药临床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17.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97年1月至1999年6月收住我院儿科新生儿病房的76例HIE患儿从恢复期起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对照组31例。所有病例均进行定期智能发育随访和检测。结果:随访至18个月时,干预组发育商(DQ)的异常率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HIE患儿早期给予持续的干预,能有效地促进其它能发育,是改善预后、减低后遗症发生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颅脑损伤的主要类型之一,为明确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特征及临床表现,现将我院儿科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的18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及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80例中男108例,女72例.胎龄:<3724例,37周~42周135例,>42周21例,体重:<2500g 30例,2500~4000g 129例,>4000g 21例.有窒息史的126例中,轻度窒息89例,重度窒息37例.顺产81例,剖宫产25例,产钳及胎头吸引器助产24例,臀位产27例,急产10例,滞产8例,其它5例. 1.2 头颅CT检查结果:CT检查时间:出生1~28天,平均(5.4±3.6)天.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26例,其中110例合并有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硬膜下出血(SDH)11例,脑室内及室管膜下出血(IVH)18例,脑实质出血(IPH)25例.180例中36例混合出血,其中2种出血30例,30例中有11例SDH合并有IPH,16例IPH伴有SAH,3例IVH合并有IPH;3例IVH伴有SAH及IPH;3例IPH伴有SAH、SDH、IVH.混合出血以CT表现最重者为第一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将71例中、重度新生儿HIE随机分为2组,FDP与胞二磷胆碱(CDPC)联合应用41例作为观察组,单独应用CDPC 30例为对照组,通过对临床异常神经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20项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作为疗效及预后评价指标。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及生后d7、d14的20项NBNA评分上,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早期加用FDP治疗HIE较传统单一用药临床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白介素-6(IL-6)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HIE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根据HIE的诊断及分度标准,我科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HIE患儿46例,将其分为:轻度组(n=12)、中度组(n=26)和重度组(n=8),分别于入院后1d、7d取静脉血,检测IL-6和VIP水平,并与正常组(n=13)进行比较。结果轻、中、重度HIE患儿血清IL-6和VIP水平在住院1d时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病情越重,IL-6、VIP含量越高;治疗7d后IL-6、VIP含量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IL-6和VIP水平高低与HIE患儿脑损伤严重程度有关,对临床早期病情与预后估计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