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粳型杂交糯稻甬优5号(甬糯2号A/K6926)大面积制种实践,总结了该组合优质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粳优653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用粳65A与C315配组育成的杂交粳稻新组合,介绍了其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在辽宁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3.
全面分析了当前杂交粳稻种子生产面临的新问题,主要包括制种亲本特性存在缺陷、大面积连片生产基地难找、劳动力短缺、技术创新难度大、产量低、成本高、风险大、效益低等问题,提出了培育优良异交特性的亲本、应用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加强高产优质杂粳制种配套技术研究、加大优质品种后补助的力度和建设好标准化制种基地等5条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食味优质型粳稻常规品种和以其为亲本转育的不育系(含辽粳433系、越光系和港源系血缘)南北跨区域种植的差异化表现,探讨该类型杂交组合"北种南制"的可行性,分析生育期"倒挂"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概括总结适合南繁稻区的配套制种技术,为优质型杂交粳稻的高产、高效、安全制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嘉优中科6号是"粳不籼恢"型超高产三系籼粳杂交水稻新组合,201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加快该组合大面积推广应用,总结了该组合父母本特性及其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杂交晚粳寒优湘睛在上海郊区作单季晚稻种植获得成功,并已大面积在上海县及上海郊区推广应用。杂交粳稻制种是杂交粳稻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几年来重视对杂交粳稻寒优湘晴(寒丰A×湘晴)组合的亲本特性,制种技术进行反复试验研究,总结了一套大面积制种亩产150公斤的技术经验,经大面积实践验证比较符合上海郊区的实际情况,获得连续三年大面积制种、平均亩产150公斤以上的高产纪录。1990年制种面积1648亩,平均产量179.39公斤,总产295634公斤。现将寒优湘晴制种技术综合如下: 一、亩产超150公斤的穗粒结构 根据三年来汇总资料,亩产超过150…  相似文献   

7.
中粳优9313是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用不育系中种19A和恢复系中粳恢9313配组育成的优质、多抗、高产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于2018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9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总结了该组合的亲本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为其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17机械化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7,(3):25-26
通过集成杂交粳稻新组合申优17机械插秧、机械割叶、机械辅助授粉等农机技术与亲本播差期安排、适宜机插秧行比、花期预测及调整、田间去杂等农艺技术配套,制定了机械化制种技术,并进行了规模化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9.
滇西南地区杂交粳稻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滇西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2 a制种实践,总结了该地区杂交粳稻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0.
培矮64S与典型粳稻配组高产制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籼、粳稻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结合两优培粳、信杂粳1号等组合的多年制种实践,提出了以培矮64S作母本与典型粳稻父本配组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1.
辽优9573是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用粳稻BT型不育系辽95A与粳稻恢复系C73配制的中晚熟杂交粳稻新组合,2009年12月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简要介绍了辽优9573特征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王先俱  庞秀  丁芬  商文奇  姜伟 《杂交水稻》2020,(2):21-23,31
粳优653是辽宁省水稻研究所用粳65A与C315配组选育的中早熟杂交粳稻新组合,表现优质、食味品质好、高产稳产、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2018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大面积制种可采用母本机械化插秧、机械化赶粉,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杂交种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根据BT型三系杂交晚粳稻组合嘉优2号(嘉60A/嘉恢30)的父母本特征特性和2007-2008年各地的制种经验,总结了该组合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4.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技术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高不下的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已经成为制约杂交稻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国内外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现状,总结机械化制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我国当前形势和耕作制度的特点,结合多年育种实践,提出了通过培育小粒型不育系,利用不育系与恢复系种子粒型(主要是粒厚)的显著差异,实现父母本混播混收、收获后机械分离获得杂交种子的全程机械化制种设想。提出了适合机械化制种的小粒不育系应具备的性状特征。按此设想,笔者团队选育出了综合性状优良的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南3502S、展998S等,并配组了系列高产、优质的杂交稻组合卓两优581、卓两优141、南两优1998等,成功实现这些杂交稻的高效机械化制种。卓201S等小粒型不育系及其系列杂交组合的育成,是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品种选育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杂交粳稻申优4号的亲本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6.
北方超级杂交粳稻育种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在国家“863”计划、国家超级稻育种科技攻关计划及辽宁省科技攻关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 ,在长期的杂交粳稻育种实践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中 ,逐步形成“籼粳架桥”间接部分利用、籼粳有利基因集团的构建、偏高秆抗倒新株型改良以及高产与优质多抗适应性广为主要内涵的一整套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在育种实践中 ,利用“籼粳架桥”技术首先育成我国第一个高配合力粳型恢复系C57和杂交粳稻组合黎优57和秀优57,使我国成为世界首先大面积种植杂交粳稻的国家。“九五”又育成了具有高配合力的偏粳型强恢…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2020,(1):25-27
针对杂交粳稻组合滇禾优34亲本的特征特性,基于多年制种实践,总结了滇禾优34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8.
毕粳杂2035(BJ - 1A/ZC2035)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杂交中粳新组合.介绍了毕粳杂2035父母本的生物学特性,并依据其特征特性初步提出了相应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和解决季节性雇工难等突出矛盾,提升杂交水稻制种综合生产能力,对中浙优1号组合的机械化制种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总结,并对机械制种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机械化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20.
根据杂交中粳稻80优1号(80-4A/粳恢1号)父母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配套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