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触角是昆虫的重要感觉器官,着生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感器,起着感知外部环境、传递信息的作用.应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柑橘粉虱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外部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柑橘粉虱成虫触角存在以下4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板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分为Ⅰ型和Ⅱ型2种.并对雌雄虫的板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数量...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中国梨喀木虱(Caco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的主要感受器类型和分布情况,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梨喀木虱夏型成虫触角、足及腹部末端的主要感器形态、分布和数量。结果表明:该虫主要有5种类型的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刚毛形感器;触角柄节具有少量刺形感器,鞭节着生长毛形感器和多数短毛形感器,其中第2、4、7、8亚鞭节各着生1个栓锥形感器;足部密布毛形感器及细小的锥形感器,其中跗节和前跗节有长毛形感器、刺形感器以及多数短毛形感器;雌虫和雄虫腹部末端密布长毛形感器。  相似文献   

3.
荔枝粗胫翠尺蛾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荔枝粗胫翠尺蛾雌雄虫触角上的感器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荔枝粗胫翠尺蛾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羽状,分布有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芽孢形感器、耳形感器、指形感器等7种感器,其中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芽孢形感器雄虫特有。  相似文献   

4.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属草螟科(Crambidae),齿螟亚科(Odontiinae),是一种严重危害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的食叶害虫。为探寻其寄主定位及寻找配偶等行为机制,本文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黄野螟雌雄触角上的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雌雄触角上观察到5种感器,分别为腔锥形感器、柱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型感器和钟形感器,其中毛型感器分布最广,柱形感器数量较毛型感器少。雌雄触角上感器除腔锥形感器为雄性触角独有外,其他4种感器在雌雄触角上均有分布;雄性触角上刺形感器多于雌性;其余感器在雌雄触角上无数量的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黄野螟的寄主定位、寻找配偶等行为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蚱蝉(Cryptotympanapustulata Fabr),又名鸣蝉、蜘蟟、知了,属同翅目蝉科。主要危害苹果、梨、桃、杏、山楂、樱桃、柿等果树及部分林木树种。受害树枝梢干枯,影响树的正常生长,特别是结果枝组的培养。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45 mm左右,翅展120~130 mm,黑色,具有光泽,局部密生金黄色细毛;头部3个单眼,浅黄褐色,呈三角形排列;复眼大,淡黄褐色,中胸背面有"X"形红褐色隆起,翅透明,基部黑色,翅脉黄褐色至黑色,雄虫腹部1~2节有发音器能鸣,雌虫无发音器。产卵器明显。卵梭形,长2.5 mm左右,宽约0.3 mm,  相似文献   

6.
<正>梨茎蜂又名折梢虫、截芽虫等,属膜翅目,茎蜂科。在梨产区均有危害,以干旱地区较为严重,新梢危害率往往在70%~80%,影响梨树正常生长。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9~10毫米,细长、黑色。前胸后缘两侧、翅基、后胸后部和足均为黄色。翅淡黄、半透明。雌虫腹内有锯状产卵器。卵长约1毫米,椭圆形,稍弯曲,乳白色、半透明。幼虫长约10毫米,初孵化时白色渐变淡黄色。头黄褐色。尾部上翘,形似"~"形。蛹体白色,离蛹,羽化前变黑色,复眼红色。  相似文献   

7.
1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8~10mm。体细长、黑色,有光泽。翅透明,翅脉黑褐色,雌虫腹部内有锯状产卵器。2)幼虫。体长8~11mm。头部淡褐色,体稍扁平,头胸下弯,尾端上翘。3)卵。椭圆形,白色,半透明,略弯曲。4)蛹。长7-10mm。初化蛹时为乳白色,渐变为黑色,复眼红色。茧棕黑色,膜状。  相似文献   

8.
大青叶蝉,同翅目,叶蝉科,又名青叶跳蝉、大绿浮尘子。此虫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华北、东北危害较为严重。该虫属多食性害虫,可危害多种作物和果树,此虫的成虫和若虫以刺吸式口器危害植物的枝、梢、叶。在果树上以成虫产卵危害,一年发生1~2代。成虫在秋末产卵时,先用产卵器管在枝干上割一月牙形伤口,然后在伤口内产一排卵,以卵在枝干、枝条的表皮下越冬。受大青叶蝉危害的枝条,伤痕累累、易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幼树枝干受到危害,再经冬春寒冷,干旱或大风,枝条会失水而干枯,越冬性降低,严重时全株死亡。1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7mm~10mm (毫米) ,…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50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菌株的β_1-微管蛋白部分基因进行测序、聚类和构建多态性图谱。结果表明:含有3条不同序列的菌株数为1,含有2条不同序列的菌株数为37,含有1条序列的菌株数为12;89条序列分为3个类型:Ⅰ型包括66条序列,Ⅱ型包括12条序列,Ⅲ型包括9条序列;根据对基因序列的分型,30个菌株属于Ⅰ型,11个菌株属于Ⅰ和Ⅱ型,5个菌株属于Ⅰ和Ⅲ型,1个菌株属于Ⅱ和Ⅲ型,1个菌株属于Ⅲ型;Cr02属于Ⅰ、Ⅲ和待定型,广香9号属于Ⅰ和待定型。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海藻精粉Ⅰ型和海藻精粉Ⅱ型对小白菜株高、SPAD值、植株鲜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海藻精粉Ⅰ型和Ⅱ型的小白菜各指标均优于对照,海藻精粉Ⅰ型的株高、叶片SPAD值、植株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0.71cm、11.72%、12.45%;海藻精粉Ⅱ型的株高、叶片SPAD值、植株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0.33cm、6.28%、8.17%。  相似文献   

11.
<正>1形态特征1.1成虫白色,体长1315 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绒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2315 mm。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绒毛,多数个体腹部白色,无斑点,少数个体腹部黄色,上有黑点。雄成虫触角黑色,栉齿状;翅展2334 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34 mm,前翅散生黑褐色小斑点。雌成虫触角褐色,锯齿状;翅展3344 mm,前翅纯白色,后翅通常为纯白色。1.2卵圆球形,直径约0.5 mm,初产卵浅黄绿色或浅绿色,后变灰绿色,孵化前变灰褐色,有较强的光泽。  相似文献   

12.
1 天牛特征 天牛科属于有翅亚纲鞘翅目多食亚目、全变态类,是一种为害严重的蛀干型害虫,俗称"蛤虫"或"老木虫".中至大形,体长形,略扁.触角长而后伸,长达身体2/3至数倍.有些种类雌虫触角多为丝状,而雄虫多为锯齿状.复眼肾形,围绕触角基部,有时断裂成两部分,跗节为隐5节.腹部可见5节或6节.  相似文献   

13.
张权炳 《中国南方果树》2004,33(4):17-17,20
属鞘翅目,方头甲科。成虫:体长椭圆形,长0.8~1.1mm,宽0.5~0.8mm,体背黑色有光泽,无绒毛。头近长方形,约占体长的1/8,口器、触角及足黄褐色,复眼黑色。雄虫头部和前胸有淡黄色、深褐色及黑褐色,并在头壳后缘显淡黄色,头部腹面和前胸腹板呈淡黄色至黄褐色,略透明,有闪光.中、后胸腹板和腹部各节腹板均为黑色。  相似文献   

14.
对黄土高原苹果产区花期霜冻天气变化的温度数据进行了实测,获得了自然霜冻的降温速度、低温极限、升温速度等参数,建立了室内模拟苹果花期霜冻的处理条件,据此对苹果新优品种瑞雪的花进行低温处理,分析了瑞雪苹果花对特定霜冻温度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苹果花期霜冻气温变化可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Ⅰ型主要包括降温和升温两个阶段,Ⅱ型包括预降温、降温和升温三个阶段;Ⅰ型和Ⅱ型的降温、升温过程温度变化均呈线性。研究确定的Ⅰ型模拟条件为:30 min内,气温从20℃降到9℃,之后以1.2℃/h的速度降到-4℃并维持2 h,再以3℃/h的速度回升到16℃;Ⅱ型模拟条件为:30 min内,气温从20℃降到5.5℃,之后以1.6℃/h的速度降到-1.4℃并维持2 h,再以2.7℃/h的速度回升到16℃。Ⅰ型处理可对瑞雪苹果花造成严重伤害,中心花、边花花柱的冻害比例分别达到66.7%和49.05%;Ⅱ型处理对瑞雪苹果花器官伤害较轻,初步认为瑞雪苹果花可抵御短时间-1.4~-4℃的霜冻低温。  相似文献   

15.
人工诱变四倍体玫瑰香葡萄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人工诱变的两个同源四倍体玫瑰香葡萄单株--四玫Ⅰ和四玫Ⅱ进行细胞组织学和遗传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连续3代的扦插,其组织发生层倍性结构没有变,四玫Ⅰ仍然是4-4-4型,四玫Ⅱ仍然是2-4-4型;(2)四玫Ⅰ和四玫Ⅱ的实生苗均为4-4-4型。  相似文献   

16.
按照不同地区的积温,选择相应的葡萄品种进行栽培是比较科学的。积温在2500~2700℃以上,无霜为期120~145天的地区可以栽培的品种。1.红香水(Catawba):美洲种,树势很强。两性花,每个果枝上着生3—4个花穗。果穗园柱形或长园锥形,中等  相似文献   

17.
<正>1形态特征及危害特点1.1形态特征1)成虫。无翅孤雌蚜体卵圆形,长1.7~2.2mm,头部无额瘤,腹部膨大,黄褐色至赤褐色;复眼暗红色,眼瘤亦红黑色;口喙末端黑色,其余赤褐色,生有若干短毛,其长度达后胸足基节窝。有性雌蚜体长0.6~1mm,淡黄褐色;触角5节,口器退化;头  相似文献   

18.
以10个不同基因型黄瓜(CucumissativusL.)子叶节外植体为材料,研究外植体内源激素水平、诱导分化阶段不同外源激素及配比对外植体分化率、不定芽数量和形态的影响,揭示影响不同基因型黄瓜离体再生活力的关键激素因素,并进一步优化黄瓜再生体系。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时,10个材料的分化率差异显著,内源CTK水平与分化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44(培养0 d)和0.6110(培养14 d)。MS培养基添加外源1.5 mg·L-1 6-BA后,不同基因型的分化率从5.95%~20.45%提高到了42.39%~80.43%。不定芽形态观察发现:外植体再生过程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不定芽:Ⅰ型芽为正常芽,叶片舒展,茎秆明显;Ⅱ型芽为畸形芽,有叶片形态,但无明显的茎秆结构。不同基因型材料分化形成Ⅰ型和Ⅱ型不定芽的比例差异显著,Ⅰ型/Ⅱ型不定芽比值高的基因型最终再生苗率显著高于比值低的基因型。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材料中产生Ⅰ型/Ⅱ型外植体比例与其IAA/ABA比值的相关性最高(R2=0.4214),Ⅰ型/Ⅱ型不定芽比值与再生苗率呈显著正相关(R2=0.5623)。对Ⅰ型/Ⅱ型外植体比值低(0.52和0.46)、不定芽比值低且再生苗率较低的基因型C5和C6,通过添加不同比例外源NAA和ABA进行诱导,发现C5和C6均在NAA/ABA比值为0.01/0.1时Ⅰ型/Ⅱ型外植体比例(1.65和1.15)、不定芽比值(1.81和1.17)和再生苗率(48.57%和53.33%)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 蚱蝉在苹果园中的危害逐年加重,据1987年在沂源县和沂南县一些果园调查,14年生苹果树每株平均有蚱蝉12头左右。其若虫在土壤内用锥形刺吸口器吸吮植株营养,成虫在苹果树的营养枝及长果枝上产卵,一次产卵45~74粒,产卵后在其下方用  相似文献   

20.
对亚热带高海拔半干暖多日照生境代表点四川茂县(I型区),较亚热带低海拔湿热少日照生境代表点四川雕安(Ⅱ型区)的新红星和金冠苹果着红色度高的生态生理效应的研究表明,Ⅰ型区较Ⅱ型区具有较高的海拔度,较多的紫外光和日照时数,较大的日均气温较差,较低的日均气温、≥15℃积温、日均最高气温、≥28℃日均气温频率和日均空气相对湿度;致使果实着色期Ⅰ型区较 Ⅱ型区两品种、同一生境下新红星较金冠的果皮花青昔(Ant)积累多,从而红色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