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以黄瓜为试材,设土壤相对含水量50%~60%(SW1)和土壤相对含水量75%~90%(SW2)为处理,在生长季连续观测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湿度及环境因子,以揭示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湿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下,日光温室黄瓜叶片湿度表现为增-降-增的变化趋势,00:00—08:00逐渐增加,08:00—19:00骤降于一个低的水平,19:00—00:00快速增加至较高水平的变化趋势,且SW1和SW2处理的黄瓜叶片湿度均表现为阴天晴天。由统计分析得出,黄瓜叶片湿度与二氧化碳浓度、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饱和水汽压差呈正相关,与光照总辐射、温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干烧心病是我国近年来大白菜生产和贮藏中危害较重的一种病害。发病原因主要是生理病害,同时也与气象因子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大白菜干烧心病与主要气象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湿度是直接影响干烧心病的主要气象因子,降水量、日照和温度是间接影响干烧心病的气象因子.即在大白菜生长季节中,降水量多、空气湿度大、寡日照和气温低的年份,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病较轻;反之,降水量少、空气湿度小、日照时间长和气温较高的年份,大白菜干烧心病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3.
温室青椒落花、落果、落叶是导致其产量低、效益差的因素之一。文章分析造成"三落"的主要原因是青椒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衡、温室环境失调及病虫害为害、农药施用不当,故此从温度、湿度、水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上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周建  张红倩 《北方园艺》2011,(24):72-75
通过在晴天和阴天2组对比试验,研究了木槿、栾树与杨树3种不同植物群落对环境中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地温4个因子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阴天类型中,3种植物群落均能有效地降低气温、地温与光照强度,从而提高空气湿度,且调节效果为:杨树>栾树>木槿;在晴天类型中,栾树与杨树群落的调节效果与阴天相似,其中杨树的调节效果大于栾树.此外,每种植物群落在晴天时对环境因子的调节效果大于阴天时的调节效果.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环境因子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工厂化栽培条件下料温、气温、 二氧化碳浓度、湿度等环境因子的调控方法和参数,以及环境因子与双孢蘑菇产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宁夏日光温室与塑料大棚环境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环境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2种设施条件下室内空气温湿度和15cm土壤温度,以促进当地设施农业发展。结果表明:从室内气温上看,日光温室气温高于塑料大棚;晴天二者日均气温相差2.3℃,但差异不显著;阴天二者相差2.2℃,差异显著。从季节变化来看,也是日光温室气温高于塑料大棚的温度;从室内土壤温度上看,日光温室土壤温度高于塑料大棚土壤温度;晴天二者日均土温相差1.2℃,差异显著;阴天二者相差2.6℃,差异显著。从室内湿度上看,晴天日光温室平均湿度大于塑料大棚空气湿度,二者平均值分别为73.4%、70.2%;阴天也是日光温室空气湿度大于塑料棚空气湿度,均值分别为81.4%、76.0%,但差异均不显著。从季节变化来看,整个试验期日光温室空气湿度平均为68.2%,塑料大棚为72.1%,二者结论相反,这与温室管理无法统一有关。  相似文献   

7.
荔枝生产相关的水分生理指标远程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远程监测系统对荔枝园中的大气温湿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大气蒸汽压差(VPD)等环境因子和茎干直径微变化、果实生长、叶片温度等树体生理指标进行了监测,发现该系统能准确及时并无伤害地记录他们的实时和周期性变化。据获得的数据初步表明,当果实处于快速膨大期,主茎的加粗生长明显缓慢,一旦果实采收后,茎干加粗生长则有一个迅速上升的变化;当土壤湿度高于33%(v/v)时,主茎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VPD白天上升,夜间下降,当夜间VPD始终高于0,就形成所谓的“夜间干燥”,VPD的这种变化对荔枝主茎和果实的生长以及叶气温差(LATD)都有较大的影响,如主茎和果实的日间收缩量随VPD的增大而增大,夜间空气干燥不但抑制了主茎生长,也使日最大LATD下降。据此认为,果实和茎干的生长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土壤湿度过高或者夜间空气干燥对荔枝的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8.
调节空气湿度。塑料棚室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与气温的变化呈负相关,温度高湿度小,温度低湿度大。棚室夜间气温较低,空气相对湿度可达85%一100%,白天气温较高,湿度一般可在60%~70%。若棚室湿度过大,尤其是在前期不能开棚放风的情况下,常造成果树花期花粉粘滞,扩散困难,影响坐果。果树开花期应保持空气湿度60%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9.
以核桃品种"鲁光"1年生嫁接苗为试材,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与分析了核桃品种的净光合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期为该核桃品种优良苗木的培育以及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核桃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在10:00左右和16:00左右分别出现峰值,且第1次峰值高于第2次峰值,14:00左右具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与空气温度存在负相关关系,与空气相对湿度以及空气CO2浓度均存在二次函数曲线关系。因此,全天中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以及空气CO2浓度是影响"鲁光"核桃净光合速率强弱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栽培对‘翠冠’梨物候期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护地栽培的‘翠冠’梨为材料,研究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环境因子对‘翠冠’梨物候期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梨树采用保护地栽培,棚内温度、湿度均高于露地,尤其是前期更为明显,从而促进‘翠冠’梨提早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迪轩 《蔬菜》2005,(2):43-43
大棚内,空气湿度的昼夜变化规律与温度相反,即白天低,夜间高。在日出后,温度升高,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下午气温开始下降后,空气相对湿度逐渐上升。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4月份夜间20时至次日晨8时,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甚至处于饱和状态,而白天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  相似文献   

12.
以万载县龙牙百合鳞茎诱导的组培苗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分析了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以期明确环境因子对龙牙百合脱毒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一环境因子中,龙牙百合移栽成活率随试验温度、湿度的升高均呈先升后降趋势,温度高于25℃时,移栽成活率达87.0%以上,湿度在70%~80%时有利于移栽的成活;随着试验光照强度的增强移栽成活率呈升高趋势,组培苗光照系统虽然较弱,但强光照能够促进光合系统发育,促进移栽成活率的提高;2)环境因子交互影响移栽成活,温度是龙牙百合组培苗移栽成活的主要因子,其次依次为湿度、光照强度,试验环境因子最优组合为温度25℃+湿度85%+光照强度30%、温度25℃+湿度75%+光照强度30%;3)全年中移栽成活率为20.0%~95.0%,成活率峰值出现在3、10月,7、8月不适宜移栽,龙牙百合组培苗应在上半年尽早移栽。因此,龙牙百合组培苗移栽时应在适宜生长的上半年尽早栽种,温度在25℃以上、基质湿度70%以上、不遮阴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科技学院南瓜课题组培育的"百蜜4号"为试材,以"蜜本南瓜"为对照(CK),对南瓜田间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气温、湿度等气象因子进行了观测,并对南瓜的净光合速率进行平行研究。结果表明:南瓜田间CO2浓度时间变化曲线为U型,变幅为456.9~381.0mg/kg;南瓜田间光合有效辐射、空气相对湿度和气温时间变化均呈单峰型,最大值分别为1 445.8μmol·m-2·s-1、61.3%和36.8℃;"百蜜4号"与CK净光合速率呈双峰型,峰值均出现在11:00和16:00,在14:00出现谷值,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4.
校园内绿地植物滞尘效应及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空气污染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汽车尾气的排放、工厂中的废气未经处理和化石燃料等的燃烧,致使CO、SO2等有毒气体和大气固体颗粒物向空气中排放,而绿地植物可以有效地对空气中的降尘和飘尘进行截留和沉降。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多变性和复杂性,不同绿地植物在滞尘效应方面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吕梁学院新校区中的6种不同绿地植物(毛白杨、国槐、垂柳、紫叶小檗、白丁香和黄刺玫)的滞尘量于雨后1、3、5d分别测定,同时分别以土壤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叶面积指数和风速为自变量,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滞尘量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剔除次要因子,对各主要影响因子对于滞尘效应的响应进行通径分析,阐明主要因素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风速对滞尘效应的影响过程,为校园绿地植物的种类选择、空间配置和绿化带的合理规划提供有效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以保护地栽培的‘翠冠梨’、‘新世花梨’和‘黄花梨’为材料,研究保护地栽培条件下的环境因子与梨果实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梨树保护地中的温度、湿度均高于露地,尤其是前期更为明显,从而促进梨树提早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以外覆盖TOP130-PC耐力板温室为试验温室,以外覆盖PO涂层膜温室为对照,将原卷膜器人工控制通风改造为机械通风,通过测定温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地面1.5m处光照强度、0~20cm土层地温等环境因子,并观察室温、室内集露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等,以评价"膜改板"温室保温性、透光率等方面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膜改板"温室较对照温室日均空气温度增加1.26℃,空气湿度降低8.31%,同时可改善温室透光性,并具有抗风雪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使用寿命长,应用前景广阔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薛会丽 《食用菌》2002,24(5):34-35
猴头菇子实体发育期间对不良外界条件的刺激非常敏感,特别是北方春季至初夏气温经常忽高忽低且常伴有干热风,管理不当很容易使菇体畸形,失去商品价值,造成损失。笔者对猴头菇畸形子实体的形成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介绍如下:1 菜花菇 子实体呈簇形,表面粗糙,无菌刺或菌刺极少。这主要是气温高,空气湿度低而引起的。当温度高于24℃,空气相对湿度低于80%时,常出现这种畸形菇。 预防措施 在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菇房温度应保持18~22℃,当温度高于24℃时,要采取降温措施。如向空间喷雾状水或向地面洒水,以降低温度。注意不能将水贱入袋内,避免积水引起培养料腐烂。  相似文献   

18.
以黄瓜为试材,在生长季连续观测土壤相对含水量50%~60%(SW1)、75%~90%(SW2)处理下日光温室黄瓜植株叶片湿度及环境因子,以揭示日光温室作物叶片湿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黄瓜叶片湿度差异显著,表现为生长中期生长初期生长末期,SW2SW1;不同生育期SW1和SW2处理下的黄瓜叶片湿度变化趋势一致,在生长初中期叶片湿度为夜间(00:00—08:00)增加,白天(08:00—20:00)骤降,傍晚(20:00—00:00)回升的趋势,在生长末期处于一个较低水平状态。通过主成分回归分析得出,第1主成分F1光照、温度、饱和水汽压和第2主成分F2土壤水热条件的累计贡献率大于65%,综合F1和F2得出不同生育期黄瓜植株叶片湿度主要受温室内光照、温度、湿度及土壤水热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扩散茎流计法对雪花梨的树干液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雪花梨树干边材液流曲线呈宽峰状,表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其变化规律和气象因子关系密切,特别是大气温度、空气湿度和辐射强度,土壤水分则主要从耗水总量角度去影响树干液流.  相似文献   

20.
气温升高与干旱胁迫对灵武长枣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灵武长枣为试材,采用红外线辐射器控制模拟增温环境、土壤自动灌溉系统控制土壤水分水平,设置2个大气温度水平、3个土壤水分水平的6个组合,处理灵武长枣植株,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研究灵武长枣在日间气温升高与土壤干旱胁迫长期交互处理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处理40d时,灵武长枣在大气温度增高2℃左右的环境下,随着土壤干旱水平的加剧,初始荧光(Fo)、原初光能转化率(Fv/Fm)和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有下降趋势;处理80d时,增温环境下,随着土壤干旱水平的加剧,Fo有升高趋势,而Fv/Fm、Fv/Fo明显下降,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始终高于常温环境。因此,气温升高2℃左右可缓解灵武长枣因土壤干旱引起的光抑制和电子传递速率的下降,并能提高土壤干旱胁迫下灵武长枣的光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