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5个桃品种可溶性糖与有机酸组分进行检测,解析各桃品种糖、酸、甜味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风味特点。结果表明:5个桃品种果实中均含有蔗糖(甜味)、葡萄糖(甜味)、果糖(甜味)、苹果酸、柠檬酸、奎尼酸、草酸和莽草酸,同一品种中不同物质占比不同;可溶性糖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蔗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糖,属于蔗糖积累型;甜味强弱依次为蔗糖甜味>果糖甜味>葡萄糖甜味,蔗糖甜味极显著强于其他2种甜味,属于蔗糖甜味型;不同品种各有机酸组分含量有很大差异,大久保和京玉属于苹果酸优势型,早凤王和中油8号属于柠檬酸、苹果酸、奎尼酸优势型,红珊瑚属于奎尼酸、苹果酸、柠檬酸优势型;糖酸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红珊瑚>大久保>中油8号>京玉>早凤王,甜酸比由高到低依次为红珊瑚>中油8号>大久保>京玉>早凤王,相互间差异不显著。中油8号蔗糖、果糖、可溶性糖、柠檬酸、奎尼酸和有机酸含量最高,甜味最强;京玉葡萄糖、苹果酸含量最高;早凤王草酸和莽草酸含量最高;红珊瑚糖(甜)酸比值最高。可溶性糖含量与甜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二者均与蔗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有机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红果番茄‘戴维森’(Dv)和粉果番茄‘罗拉’(La)为接穗,以‘Anta-T’(At)和‘Midako’(Md)番茄为砧木进行嫁接,研究了不同穗砧组合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糖组分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砧木可显著影响接穗果实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且与接穗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花后30 d,Dv/At果实蔗糖含量较Dv/Md高8.06%,La/At和La/Md之间无显著差异。花后110d时,Dv/Md果糖含量较自根嫁接苗低20.66%,La/Md却与自根嫁接苗无显著差异。不同嫁接组合果实中糖分含量差异与蔗糖代谢酶活性密切相关,果实糖分差异在发育前期主要受到接穗对酸性转化酶活性的调控作用,发育后期主要受到砧木对蔗糖磷酸合成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不同穗砧组合的果实中氮、磷、钾、钙、镁和铁含量差异显著。曲线估计分析显示,果实中氮和磷含量与蔗糖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活性以及果糖、葡萄糖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蔗糖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嫁接栽培促进番茄提质增产过程中,氮、磷养分管理应与砧木吸收特性相协调,从而避免氮、磷吸收增多引起番茄果实糖度和风味降低。  相似文献   

3.
以20个枣品种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枣果实中的主要糖和有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并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枣果实中主要的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其次是果糖和葡萄糖,属蔗糖积累型;总糖及各组分糖的含量在不同品种果实间存在显著差异,所测品种中‘新郑灰枣’总糖含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含量不断积累,在果实发育前期主要是果糖、葡萄糖的积累,白熟期之后以蔗糖积累为主。枣果实中的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奎宁酸和琥珀酸,其中苹果酸含量最高,属苹果酸优势型;总酸及各组分酸的含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彬县晋枣’总酸含量最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总酸及苹果酸、奎宁酸和酒石酸含量不断增长,柠檬酸含量在不同发育时期间无显著差异,琥珀酸含量在白熟期低,且与脆熟期和完熟期差异极显著,而脆熟期和完熟期之间无显著差异。糖、酸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酸与苹果酸和奎宁酸,总糖与蔗糖,果糖与葡萄糖,苹果酸与总糖和蔗糖之间都呈极显著正相关。柠檬酸与果糖和葡萄糖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总酸与果糖、酒石酸与熊果酸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红玉’ב金冠’苹果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酸组分在苹果杂交后代中的遗传规律。【方法】以苹果品种‘红玉’与‘金冠’及其杂交后代的实生群体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HPLC),测定‘红玉’与‘金冠’及其杂交后代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结果】糖组分含量在‘红玉’与‘金冠’杂交后代中呈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在亲本与其杂交后代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是主要糖组分。亲本的果糖与葡萄糖含量比例要低于杂交后代中2者的平均比例。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中果糖、葡萄糖、蔗糖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9.86、15.46、23.02 mg·g~(-1),遗传传递力分别为71.59%、65.56%、182.55%;果糖、葡萄糖的遗传主要是加性效应引起的,蔗糖的遗传除存在加性效应外,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非加性效应。果实中酸的主要成分有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和草酸,草酸、琥珀酸、枸橼酸含量都呈不连续变异,苹果酸呈连续变异,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杂交后代群体果实中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草酸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55、0.04、0.03、0.02 mg·g~(-1),遗传传递力分别为90.09%、57.62%、84.26%、91.57%。【结论】果糖、葡萄糖、蔗糖、苹果酸是由微效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草酸、枸橼酸、琥珀酸可能是由2对主效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并受微效基因影响;分别控制琥珀酸、枸橼酸含量的2对基因间可能存在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5.
以塞外红苹果为试材,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成熟度果实在常温贮藏过程中的糖酸组分及含量,分析其动态变化和相关性,为合理贮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塞外红果实的果糖和蔗糖占比最大,二者共可占总糖的60%以上;最主要的有机酸是苹果酸,占总酸的97%以上,其次是柠檬酸。在贮藏期间,七成熟塞外红果实的糖组分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九成熟果实除了蔗糖含量和山梨醇含量呈下降趋势外,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呈上升趋势,这可能是因为山梨醇和蔗糖在果实成熟期间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除七成熟果实柠檬酸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外,其他有机酸含量在不同成熟度果实中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葡萄糖含量和苹果酸含量分别与总糖含量和总酸含量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分别为0.866、0.998,二者构成塞外红果实糖酸的最重要部分。综合分析认为,九成熟塞外红果实食用最佳货架时间是9 d,而七成熟果实在货架12 d左右食用最佳。  相似文献   

6.
杏果实糖酸组成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分离测定了10个杏品种果实中的糖酸组分, 并对新世纪杏与凯特杏不同发育时期糖酸组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各糖组分及总糖含量在品种间都存在较大差异, 但均以蔗糖含量最高, 果糖含量最低; 苹果酸和柠檬酸在品种间差异显著, 根据有机酸组成不同, 可将杏品种分为柠檬酸型和苹果酸型; 在果实不同发育时期, 两个品种果实中总糖含量及各组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总糖和蔗糖的含量一直在增加, 而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变化不大。新世纪杏中总酸和苹果酸含量变化趋势完全一致, 都在较高水平上缓慢增加, 而柠檬酸的含量始终很低; 凯特杏中柠檬酸在果实发育前期含量很低, 硬核期结束时含量急剧上升, 成熟前略有下降, 呈“S”型变化曲线, 而苹果酸的变化规律正好与柠檬酸相反, 总的变化趋势呈现反“S”型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7.
以"西府海棠"×"珠美海棠"、"西府海棠"×"P22"、"西府海棠"×"S19"杂交后代和"八棱海棠"实生后代嫁接的"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不同砧木有性后代对"红富士"苹果果实糖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杂交组合后代上嫁接的"红富士"苹果果实糖酸含量有较大分离,不同组合后代上嫁接的"红富士"苹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苹果酸含量及固酸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3个杨梅品种果实糖酸组分和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浙江省3个杨梅主栽品种东魁、荸荠、晚稻果实糖、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结果表明,供试3个杨梅品种果实糖含量及组分差异较大,晚稻果实蔗糖含量最高,而荸荠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最高;3个杨梅品种果实均以苹果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琥珀酸和柠檬酸;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荸荠显著高于东魁、晚稻,可滴定酸含量东魁果实最高,其次为荸荠、晚稻;糖酸比:晚稻>荸荠>东魁,且品种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不同来源桃种质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桃24个中国地方品种、19个中国育成品种、2个新疆桃栽培品种及5个中国野生种、33个欧美品种和16个日本品种共99份种质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桃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和酸主要是蔗糖和苹果酸, 分别约占总可溶性糖的73%和总酸的60%; 大多数种质中果实内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相近, 但1个中国野生种和部分地方品种果实内的果糖含量较低, 果糖/葡萄糖低于0120; 中国育成品种果实的蔗糖平均含量最高, 而中国野生种果实蔗糖含量则显著低于其他种质; 中国育成品种、日本品种和欧美品种果糖平均含量显著高于中国地方品种和野生种; 中国野生种的总酸含量最高, 其次为欧美品种, 中国地方品种、中国育成品种和日本品种相对较低; 欧美品种果实平均苹果酸和柠檬酸含量高于中国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及日本品种。另外, 果实内蔗糖与山梨醇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苹果酸与柠檬酸之间以及奎宁酸与莽草酸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珍稀地方名产珍珠油杏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其果实的糖酸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珍珠油杏果实含有3种糖组分:果糖、葡萄糖、蔗糖;5种有机酸组分:草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糖组分以蔗糖含量最高,占糖总量的70.53%,  相似文献   

11.
不同原产地杏种质果实糖酸组分含量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91份杏品种(华东地区11份、华北地区25份、西北地区18份、西南地区12份、东北地区13份、中南地区3份,欧洲3份,美洲3份,大洋洲2份,朝鲜1份)的果实糖酸组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杏果实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主要是蔗糖和苹果酸,约占总可溶性糖的74%和总有机酸的66%:果实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果糖;华东地区品种果实蔗糖平均含量较高,朝鲜品种则较低:美洲品种果实葡萄糖和果糖平均含量均较高,朝鲜品种则较低;中南地区品种果实苹果酸和总酸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原产区。另外,果实蔗糖含量与总糖、山梨糖醇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和果糖含量与山梨糖醇和总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葡萄糖含量与果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山梨糖醇含量与总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总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苹果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柠檬酸含量与奎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总酸含量与苹果酸和奎宁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个蓝莓品种果实中糖酸组分及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日光温室内栽培的4个蓝莓品种果实中糖、酸的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获得分离良好的色谱图,糖的回收率为98.85%~101.90%,有机酸的回收率为100.08%~101.20%;果实中的糖包括木糖、果糖、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果糖含量17.38~31.29 mg/g,葡萄糖含量16.94~31.87 mg/g;果实中有机酸包括草酸、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以柠檬酸为主,其次是苹果酸,柠檬酸含量4.669~7.446 mg/g,苹果酸含量0.218~1.170 mg/g。  相似文献   

13.
苹果可溶性糖组分及其含量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32个苹果品种为试材,采用离子色谱法对其成熟果实的可溶性糖组分进行测定,并测定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可溶性糖含量(SS),利用频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明确苹果果实可溶性糖组分含量水平及其分布和定量关系。结果表明,苹果中的可溶性糖以果糖为主,其次是蔗糖和葡萄糖,山梨醇含量最低,约4/5的品种蔗糖含量高于葡萄糖含量;含量离散度山梨醇葡萄糖蔗糖果糖;果糖含量、蔗糖含量、甜度值、TSS和SS均服从正态分布,去掉个别拖尾品种后葡萄糖含量和山梨醇含量也呈正态分布;果糖含量与甜度值之间、TSS与SS之间均存在极显著一元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9450和0.8797;TSS、SS均存在关于其他指标的多元线性模型,且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14.
几个早熟苹果品种果实糖酸组分及风味品质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分离测定了6个早熟苹果品种果实的糖酸组分,并对早丰甜、贝拉、辽伏3个品种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及主要香气成分含量与风味品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所有参试品种均以果糖含量最高,品种间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4.59%,但蔗糖和葡萄糖含量与果糖明显不同,在不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品种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7.58%和29.94%,果糖和蔗糖含量是影响早熟苹果品种糖类总含量的主要因素.有机酸中苹果酸含量在不同早熟苹果品种也存在较大差异,最高为6.61 mg/g,最低仅为1.55 mg/g;(2)果实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糖酸比及3种主要香气成分测定和官能鉴评结论在早丰甜、贝拉和辽伏3个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官能鉴评的这种差异性与糖、酸及香气成分等成分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在试验条件下,3个早熟苹果品种风味品质评价指标应包括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及1-丁醇、(E)-2-己烯醛和乙酸丁酯等3种主要香气成分的总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不同花粉授粉后的苹果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A)含量、糖酸组分以及抗氧化协同酶活性的差异,明确高效授粉树花粉对苹果果实糖酸组分变化及抗氧化协同酶活性的影响,为高效授粉树的选育和提升苹果果实品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育高效授粉树1379、1539、1-17以及3-21的花粉,在‘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Fuji’)、‘嘎拉’(Malus domestica Borkh.‘Gala’)铃铛花期时进行授粉,以‘新红星’(Malus domestica Borkh.‘Starkrimson’)花粉为对照,自授粉后20 d的幼果开始每间隔20 d进行连续采样,对苹果果实中ASA含量、有机酸中的草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乙酸、琥珀酸、枸橼酸含量;可溶性总糖中葡萄糖、果糖、蔗糖以及山梨醇含量、抗氧化协同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花粉授粉后果实内ASA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均高于对照。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SOD、POD活性变化与果实内ASA积累量变化趋势相同,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CAT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变化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经过高效授粉树花粉授粉的果实内MDA含量均低于对照,而果实中抗氧化协同酶的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在果实生长发育中后期,不同高效授粉树花粉授粉后的果实内总酸含量低于对照,而其中的草酸和酒石酸含量高于对照,苹果酸、枸橼酸和琥珀酸含量低于对照;糖组分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果糖和蔗糖含量较对照有显著的提高,但不同授粉处理间的糖酸组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高效授粉树花粉均能显著提高苹果果实内ASA含量,但不同处理间ASA含量差异不显著;经过高效授粉树花粉处理的果实内草酸和酒石酸含量较对照有所提高,但是总酸含量较低;同时不同高效授粉树花粉授粉果实内的果糖和蔗糖含量较对照有显著的提高,但不同高效授粉树花粉授粉处理间的糖酸组分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抗氧化协同酶活性与ASA积累量变化趋势相似,推测其活性与ASA含量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可溶性糖酸含量是影响梨果品质的经济性状,是人类长期驯化选择的重要性状。在梨果实生长发育、成熟与衰老过程中,糖酸代谢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果实中的糖酸含量以及组分变化存在一些规律性。梨果肉主要可溶性糖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山梨醇等,主要可溶性酸包括苹果酸、柠檬酸等,糖酸含量及组分和糖酸比显著影响果实风味。影响梨果肉糖酸含量及组分的因素主要包括品种、光照、激素、肥料、采后技术及砧木等。果实糖酸代谢是十分复杂的生理生化代谢网络的一部分,糖酸是一个由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许多关键的功能基因已被验证。目前梨果糖酸研究已在相关酶、糖转运体、转录因子、QTLs分子标记、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研究进展。围绕上述研究,综述了糖酸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梨果糖酸含量及组分评价、功能基因挖掘和指导梨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肥料种类对不同采收期‘黄金梨’糖酸含量和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优化肥料类型组合和用量、确定果实品质最佳的采收期,【方法】以5年生‘黄金梨’为材料,应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5种肥料类型对不同采收期‘黄金梨’果实糖、有机酸组分含量和风味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施用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可显著提高果实总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降低总酸及苹果酸、酒石酸含量,而施用鸡粪+草炭或堆肥+生物菌肥与单施农家堆肥相比效果不明显。采样期间(9月14日—10月10日),不同肥料类型处理‘黄金梨’果实总糖和果糖、蔗糖、葡萄糖含量及风味指数均先增加后降低,总酸和苹果酸、酒石酸含量则先降低后增加,9月28日采样时总糖及各糖分含量最高,总酸及有机酸组分含量最低,糖酸比和风味指数最大,且以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两个处理效果最好。【结论】综合分析,‘黄金梨’施用堆肥+叶片喷施氨基酸肥或腐熟动物废弃料有利于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和风味;9月28日左右是北京地区黄金梨果实采收的最适时期。  相似文献   

18.
以"瑞雪"苹果为试材,以M26、B9、T337中间砧和M26、B9、T337自根砧为试验砧木,采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各砧穗组合之间的物候期,树体生长势、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以期为"瑞雪"苹果在庆阳苹果产区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庆阳地区的旱作矮化密植栽培条件下,中间砧优于自根砧,M26和T337优于B9.砧木对"瑞雪"苹果的物候期无明显影响;以B9为中间砧和自根砧嫁接"瑞雪"苹果的树势弱,产量低,与其砧穗组合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瑞雪"中间砧砧穗组合的产量显著高于自根砧砧穗组合;砧木对"瑞雪"苹果果实的果形无显著影响,但对其它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疆野苹果矿质元素与糖酸组分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新疆野苹果巩留和新源两个种下居群的88个实生株系果实的矿质元素、糖酸组分及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与富士、金帅和红星品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新疆野苹果的6种矿质元素(Ca、Mg、Fe、Cu、Mn、Zn)、3种糖(果糖、葡萄糖、蔗糖)组分及苹果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均在23%以上,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钙平均含量是栽培苹果品种的3.1倍,而且可溶性糖的组成与栽培苹果品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2011~2012年对2000年定植的14份苹果砧木资源小金海棠、C3、青砧2号、湖北海棠、平邑甜茶、草原海棠、烟台沙果、海棠花、CG80、海红、青砧1号、宁-8、河南海棠和森林苹果的果实品质进行了定性评价和定量测定.评价了果实的大小、形状、颜色、香气、风味、质地、汁液多少、果萼宿存情况等指标,测定了果实单果重、果形指数、可溶性图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类黄酮含量、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等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