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航天诱变凤仙花SP 2代若干单株的叶片长度和宽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柯尔莫哥罗夫-斯米尔诺夫检验,计算了样本的列文统计量,并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检验了基本假设的满足条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凤仙花SP 2代植株的叶片存在变异;试验组SP 2代植株的叶片长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叶片宽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张琰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4):45-47
本文对太空搭载百子莲(Agapaathus)DBH、BB、DB3个品种种子的SP1代样本单株的叶片长度、宽度和面积进行了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柯尔莫哥罗夫一斯米尔诺夫检验,计算了样本的列文统计量,并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检验了本假设的满足条件,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DBH、BB的SP1代实验组和对照组叶片形状存在变异且叶长和叶宽均差异显著,DB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以3个茄子品种为材料,探讨卫星搭载对茄子SP1至SP4代的变异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卫星搭载对茄子SP1代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明显。茄子的变异主要出现在SP2代。卫星搭载对茄子株高、最大叶面积、植株开展度及果实性状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并提出了茄子空间诱变育种的选育方法:即搭载种子应不少于500粒,SP1代采用单株编号单株留种。SP2代种植时应确保SP1留下的所有单株且群体不少于1 000株。选育重点在SP2代,SP2代只选择变异株进行留种,对入选的变异材料采用单株编号单株留种。SP3代及以后各世代,对有利用价值的变异株系均采取单株留种,下一代每株系种植30株以上,直到选出稳定的优良变异材料。  相似文献   

4.
谷子航天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4年选用冀谷12号干种子搭载第20颗返回式卫星进行处理,对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进行观察。结果显示:SP1代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势受到一定抑制,但拔节后植株生长势增强;SP1代出现的株高、穗长和单株产量等性状变异,SP2代仍得到充分表现;SP1代入选株系各性状基本稳定,株高、穗长和单株产量平均值与SP2代相近,但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均较SP2代明显减小。表明诱变处理可使谷子产生丰富的变异,各性状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明显增大,而且正向变异较多,株高降低,穗长和单株产量增加。SP3代各性状基本稳定。空间诱变缩短了谷子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5.
利用空间诱变处理福田菜心种子的试验结果表明,其在SP2代群体中出现了广谱性变异,变异幅度大,频率高,其性状变异频率达6.7%;通过调查植株的株高、株幅、叶长、叶宽、叶形指数,发现在株系间、单株间均有较大的差异;福田菜心在SP3代群体中出现性状变异频率相对下降,为1.7%,群体性状表现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压氮气处理微型番茄(red cherry)种子。在第1代(M0代)试验中,曾发现经过20MPa和30MPa高压处理后,分别出现了占样本总数3%和6%的异常高大的植株,株高为同代对照组的2倍以上,故认为高压处理种子诱导了番茄的株高变异。继上述试验之后,又持续2年进行了M1和M2代试验。在M1代试验中,分别用M0代20MPa组异常高大植株的种子和对照组种子在相同条件下播种栽培;在M2代试验中,分别采用2组M1代植株的种子,在相同的自然条件下播种栽培。结果表明,在加压组M1代中高大植株出现概率为100%,而对照组中出现概率为0,t检验结果表明,2组番茄株高在1%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加压组M2代中高大植株概率仍为100%,与同代对照组相比,株高在1%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加压组M1,M2代数据对比显示,在相同生长时间段,2代株高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并与M0代20MPa组中异常高大植株数据非常接近。3代试验结果表明:压力诱导的微型番茄株高变异具有相当可靠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冯晓  汤泽生  彭正松  杨军  赵家贵  于飞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653-5654,5663
利用卫星搭载黄瓜种子,以研究空间环境对黄瓜SP1、SP2代的影响,结果表明:SP1代个别植株叶片皱缩,SP2代叶面积较大,茎的长势旺,生长较快;发现有茎扁平,叶对生,具2个以上的雌蕊和卷须;一个节上结双果和多果;花粉粒较大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离子束介导玉米DNA对小麦第2代群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离子束介导后的第2代小麦群体为研究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第2代群体内出现了更多的变异类型和更宽的突变谱,这些变异类型主要包括植株高度、植株形态、叶型、穗型、生育期和籽粒性状等6个方面。植株高度的分离状态表现出明显的随机性;株叶形态的变异因受体材料的遗传基础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穗型变异的规律并不明显;生育期的变异和籽粒性状的变异表现出数量性状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卫星搭载处理对鸡冠花SP1代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卫星搭载对鸡冠花SP1代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等生物学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卫星搭载处理对种子萌发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提高了7.28个百分点和13.36%;SP1代平均单株籽粒产量为0.936 g,比原品种降低了24.94%,但千粒重比原品种高;SP1代群体植株与原品种植株在生长发育上无显著区别,但可发现一些具叶色、冠形和冠色变化的潜在变异株。  相似文献   

10.
通过搭载返回式卫星将特种稻海丰糯种子送入太空,在多种特殊综合因素作用下,诱发变异。调查了SP0、SP1、SP2、SP3、SP4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利用不同SSR引物PCR检测到太空诱变后代与留地原种的DNA扩增条带存在差别,对变异后代和原种进行外观米质分析,后代各项指标均得到提高或改善,为探索水稻选育新途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飞船搭载葫芦种子SP1的变异效果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结果表明,飞船搭载后的HC10-6葫芦种子发芽率极显著高于对照C10-6,而参试2个品种的发芽势均显著低于对照.葫芦材料经搭载处理后,熟性有推迟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植株有矮化的趋势.空间条件对葫芦始花期、始采期、果实膨大速率有一定的影响,但无明显区别.飞船搭载对早期产量影响较大,SP1代的早期产量比对照约低4%.试验中还发现一些在生长势、叶形、结果性等方面存在可能变异的植株,发生率为0.33%~1.33%,这些变异能否遗传有待于SP2代继续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N370及宁油20号为试材,经神舟十号搭载进行航天诱变。对搭载后的SP1代植株与未经搭载的对照植株进行发芽率、幼苗生长状况、苗期光合性状及花期性状的观察与统计,并对收取的自交种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航天诱变对2个品种的发芽率、幼苗生长、苗期光合速率及种子品质影响不显著。但宁油20号经搭载后的SP1代植株在花期时存在少量畸变株。由此可见,甘蓝型油菜对航天诱变较不敏感,且不同品种的敏感程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空间环境对水稻种子的影响,用返回式卫星塔载水稻干种子,回收返地种植,考察了后代的性状表现,遗传及变异情况。结果表明:SP1代与对照差异不显著;SP2代群体的单株间4个主要农艺、经济性状出现了强烈的广谱分离,SP2代农艺、经济性状变异频率高达4.09%。SP3代的性状与SP2代性状相似。SP4代已经进入稳定状态。水稻千种子在空间条件下所产生的变异,能够稳定的遗传于后代,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诱变育种方法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60)Coγ射线三万和四万伦琴照射水稻干种子,对M_1代植株的叶面积、叶数、出叶速度、分蘖特性,出穗期,结实率等进行的观察表明:经过辐照后的植株出叶速度比对照快,但出现平均叶面积变小、叶长变辐大,单株平均叶数增加。分蘖节位升高,大部分植株生育期延迟,结实率降低等变异且多数变异达显著水平。这类变异能否遗传,尚待M_2代予以检验。  相似文献   

15.
玉米自交系的空间诱变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我国第二十颗返回式卫星搭载"鲁原1423"玉米自交系,并对其后代的主要性状进行了连续四代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SP1在出苗率及苗势上有明显的降低,播种后44 d的成活率仅有68.50%,从SP2代开始,随着世代的提高而增加;SP1代的株高、穗位高也普遍降低,在SP2代中出现了很高的变异株,变异范围明显大于对照;到SP4代时变异幅度已和对照接近,性状趋于稳定。处理后代的果穗性状会变劣,如出现果穗变短、变细、粒数减少的现象,后代株系果穗性状的变异范围基本上大于对照,这种现象在SP2、SP3代表现最为明显。SP3代的一些株系出现了不良的性状,如感染黑粉病、空秆、雄性不育,这对自交系的选育会有一定的影响。在杂交种的选育中,早代测配组合的平均产量虽然低于对照,但它们之间的性状差异很大,有可能产生优良的组合。卫星搭载会使玉米自交系的数量性状变化范围增大,变异类型增多,为育种增加了筛选机会,可以从中选育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材料,"航天7226"系的利用就是证明。  相似文献   

16.
以稳定黄瓜品系649为试材,经"实践8号"返回式育种卫星太空搭栽诱变后,与地面保留的对照进行田间对比试验,考察了卫星搭载后黄瓜649 SP0~SP2与对照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在SP0代只有果实形状和果色发生变异,64个变异株系中只有部分变异遗传到SP1,SP1代在农艺性状上表现强烈的广谱变异,大部分变异能遗传到S...  相似文献   

17.
对搭载“实践八号”航天育种卫星回归的豇豆品种“中豇1号”进行地面种植,观察其诱变后代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sp,代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势受到一定抑制,但出苗后植株生长势增强,开花期提前,生育期缩短;SP,代的株高、主茎节数、分枝、单株荚数、单荚粒数等性状出现变异;SP:代性状变异仍得到充分表现;SP,代各农艺性状变异存在正负效应,且正向变异较多,株高降低,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荚粒数增加,sP,变异范围、变异系数都较sP:减小,较对照降低。各性状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8.
对空间诱变的丽江新团黑谷SP1~SP3代株系稻瘟病抗性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空间诱变后,510株SP1代植株中有70株对接种的GD 531菌株由感病变为抗病,占总株数的13.7%;SP2代多数抗病株系对接种菌株的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1或15∶1的规律,说明SP2代多数抗病株系受1对或2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SP3代受1对抗病主效基因控制的抗病株系抗性继续分离,而受2对抗病主效基因控制的抗病株系抗性基本稳定;利用LR 8-SP2群体对丽江新团黑谷经过空间诱变后产生的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结果发现该基因位于第9染色体上,与微卫星标记RM 409连锁。  相似文献   

19.
谷子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谷子(Setaria italica Beauv.)品种郑407幼穗外植体不定芽途径再生植株和幼穗愈伤组织再生植株后代的性状变异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变异发生在愈伤组织形成和继代过程中;R#-2代变异频率达10%,包括质量性状变异和农艺数量性状变异,变异具有高的遗传力和育种应用价值;R#-1代表现半不育或高度不育的单株,其R#-2代出现变异的频率高于R#-1代结实正常的单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舟八号"飞船搭载决明种子SP1代的生物学特性、生理指标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从SP1代中筛选优良突变株。【方法】以飞船搭载的决明种子SP1为材料,对SP1代田间出苗率、生育期、株高、茎粗、分枝数、荚果数等主要生物学指标进行统计,测定SP1代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并对SP1代种子特性及其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飞船搭载的决明种子田间出苗率为24.5%,相比对照(未经飞船搭载)显著降低;SP1代中编号为SP3、SP10、SP25、SP29、SP46、SP47的6株植株的初花、现蕾、盛花等生育期较对照有所提前,其株高、茎粗、冠幅、分枝数、单株荚果数均较对照显著增加,单株产量显著提高;SP1代种子中除SP3、SP29、SP46的电导率升高外,其余种子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SP10、SP25、SP47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SP1代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无显著变化;橙黄决明素、大黄酚2种有效成分含量除SP25、SP42有所升高外,其他SP1代有效成分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决明SP1代中编号为SP3、SP10、SP25、SP29、SP46、SP47的6株决明植株为高产突变株,在SP2代可对这6株决明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