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饲养黄鳝时有不少农户靠贮养黄鳝催肥后在淡季销售而致富,但也有一些农户在贮养黄鳝中因死亡率过高而亏本。造成死亡的原因主要有: 1、鳝体受伤。黄鳝受伤的原因主要是:⑴捕捞时受伤,特别是钩捕的黄鳝伤势较重。⑵用破损的蔑篓或其它粗糙锋利的容盛装黄鳝,使鳝体受到划伤。⑶集中存放时相互咬伤 (一般是尾部被咬伤 )。受伤黄鳝往往受强者挤压而沉没于容器底层而死亡,而且黄鳝的体表受伤,容易发病,一旦发病,一般药物难以奏效,造成大量死亡。因此,受伤黄鳝不宜暂养。 2、水温变化。水温上升可引起黄鳝自身耗氧量剧增,引起水中缺氧,从而使黄鳝窒息死亡。因此,养鳝水温应控制在 15- 20℃。夏天要在鳝池上遮荫,可沿池种上一些丝瓜、葡萄等攀爬植物,形成遮荫、降温、增氧的绿色屏障。水温剧变也会引起黄鳝死亡,故放养鳝鱼时容器的水温与鳝池的水温及注换新水的温度与鳝池的水温相差不宜超过 3℃。  相似文献   

2.
王松 《新农村》2006,(4):19-19
1.水温管理 鳝苗池应水源充足,水质优良。鳝苗喜生活在水质清新且肥、溶氧量丰富的水环境。根据习性。25—28℃的池水温度最适黄鳝生长。夏季,有时水温高达35—40℃,需采用适宜的调温措施:一是保持适当水深,一般春、秋季7天换水1次,夏季3天换水1次,每次换掉全池水体的三分之一;二是在池中放养适量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3.
杭东 《新农村》2011,(12):27-28
1.感冒(1)发病原因水温突然变化,刺激鳝鱼神经末梢,引起混乱,器官机能失调,行动失常等感冒症状。(2)防治方法鳝苗下塘或转塘时,注意池水温差不宜过大,鳝苗温差一般不宜超过2℃,鳝种不超过5℃。若用地下井水作水源,井水在进入鳝池前,需经太阳曝晒,如果直接引入鳝池,即可引起患病感冒。2.赤皮病  相似文献   

4.
一、调节水温鱼类生长最适水温为23~29℃,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必须调整。方法是加深塘水,水深以2~2.5米为好,水浅的鱼塘,可通过勤换水来调节水温。  相似文献   

5.
秋季鱼塘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节水温。鱼类生长最适水温为23~29℃。低于这个范围必须调整。方法是加深塘水,水深以2米~2.5米为好。水浅的鱼塘,可通过勤换水来调节水温。  相似文献   

6.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发病率也与摄食强度紧密相联。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严格确定日投饵量。早春时节,水温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鳊鱼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增,以防投草过量造成疾病。5月份以后,水温升到15-20℃,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鳊鱼重的80%。  相似文献   

7.
1、把鳝苗放人3%~5%的食盐水溶液中浸泡6~7分钟,可防治水霉病,也可清除鳝体表面寄生虫。  相似文献   

8.
黄鳝的胚胎发育及鱼苗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鳝胚胎发育的时间较长,在水温26℃左右时从受精卵到孵出需要142h。并且胚胎发育速度及孵化率与水温密切相关,在水温24.5 ̄28.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胚胎发育速度增加。在黄鳝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见胸鳍形成并不断扇动,说明黄鳝祖先是有鳍条的。进行鳝苗培育,投喂食物以动物活饵料比较适宜,水丝蚓效果最好,浮游动物在培育前期也较适宜。而植物性饵料如米糠、麸皮不适宜用于培育鳝苗。  相似文献   

9.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开始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份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鳊鱼重的50%。  相似文献   

10.
秋季天气渐凉,水温逐渐降低,但水温还在25℃左右,鱼生长也快,加上鱼病也较少,天气正常时可大量投喂,让鱼日夜吃食,促进所有鱼类生长,对提高产量作用很大。1.巡塘观察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这是最基本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有无浮头、水中溶氧量、鱼吃食情况等,如天气突变,半夜前后应巡塘,以免发生严重浮头。  相似文献   

11.
拦网养鳝是在自然沟渠中,用网片拦截沟渠两端养殖黄鳝。其优点是:投资省,黄鳝生长快,繁衍快,池内水体温差小;缺点是敌害多,防逃能力差,冬季收获困难。实践证明,拦网养鳝“一年一收”,每100平方米面积可产商品鳝75~100公斤;“两年一收”,每100平方米面积可产300公斤以上。  相似文献   

12.
黄鳝的贮运     
捕获起水的黄鳝.先放在水缸、水桶或水泥池里进行贮养.用于贮养的容器必须先洗净、消毒,(切勿放在盛过油类物质的容器内)。贮养开始.每隔半小时换水1次,换3-4次待泥沙污物基本排净后,每隔4-6小时再换1次水。所换新水的水温、水质应与鳝池水温基本一致。井水、泉水、  相似文献   

13.
江辉 《湖南农业》2007,(9):19-19
为防鳝病,可在饲料中定期加一些保肝宁、利骨散、复合维生素之类的药品。6月~9月是黄鳝生长旺季,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日投喂量一般为黄鳝总体重的5%~8%(以2小时左右吃完为度),配合饲料为黄鳝体重的2%~4%(以1小时左右吃完为度);水温高于30%或低于15%时要减少投喂量。残饵要隔天清理1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1.鳝种体外消毒鳝种在放养时,最好采用高锰酸钾和食盐等进行体外消毒,这些方法比较好,各地应因地制宜地采用。但是,在浸泡时要达到要求的药液浓度和足够的浸洗时间,并应视鳝种的忍耐程度和水温的高低来灵活掌握。具体方法是野外捕捉、市场购买或专池培育的鳝种,在放养前用2%~3  相似文献   

15.
一、自行捕捞种苗养殖者自行捕捞是选择优良鳝苗的好方法之一,对捕回的黄鳝要进行严格优选,未中选者立即出售,选中的可分级留养。一般深黄大斑鳝是最好的鳝种。捕捞方法以笼捕为好。笼捕时应注意两点:其一是蚯蚓作诱饵为佳,每支笼可在一晚上取鳝2次~3次;其二是捕鳝笼入水时一定要将笼尾稍露水面以便黄鳝在笼中吸呼空气,否则会全闷死或患上缺氧症。如果要购买别人的黄鳝,可用4%的食盐水选用鳝苗。方法为:将鳝苗放入4%食盐水中,会有三种现象。一种为狂蹦乱跳型,多为有伤的黄鳝;一种为安静型,用手去抓,一抓即着,多为病鳝…  相似文献   

16.
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技术,包括莲藕塘的准备、鳝种与鳅种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莲藕塘黄鳝与泥鳅混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农机具     
如何选购轴承□李烈柳南昌市农机局(330009)适时开启增氧机给塘水增加溶氧量,可改善水质,促进物质循环,减少鱼浮头现象。但开机要选择时机,否则效果不好。晴天中午开机这时鱼塘上下层水温差别较大,对流甚微,下层水中氧气得不到及时补充,若开启增氧机,就可...  相似文献   

18.
一、感冒病1.病因鳝与其他鱼类一样,属于冷血动物,其体温随水温而改变。鱼类的体温与水温相差不大,一般只有0.1℃左右。当水温急剧改变时,会刺激黄鳝皮肤的神经末梢,从而引起内部器官活动失调,鳝体皮层渗透压平衡和体液代谢受抑,体温调节通路闭塞而发生感冒。2.症状及危害病鳝表现为焦躁不安,皮肤失去光泽,粘液增多,颜色变暗淡。严重时,鳝呈休克状态,直致发生死亡。因感冒而引起较大损失在初次养鳝的经营者中较为多见。3.防治方法当黄鳝从一水体移至另一水体时,温差不大于3℃,在放养时尤为重要。其次,养殖池换水时,每  相似文献   

19.
正秋季是鱼生长的好时期,水温变化一般在20~30℃,在这一时期里,四法可促生产增效益。1加满塘水俗话说"深水养大鱼"。成鱼养殖的库塘的水位要深,鱼种培育池的水位可加到1.5~2 m,使鱼类生活在一个活动空间大、溶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的良好生  相似文献   

20.
张德珠 《农家科技》1998,(10):19-19
<正> 1.收捕黄鳝。人工养殖黄鳝,越冬前要进行收捕清塘,收捕方法有:①用竹鳝笼(进口有倒钩刺,鳝易入难出)若干,内放猪肝、虾、蚯蚓等诱饵,置塘四周或底部,夜置晨取;②可用2~4平方米的网片置入水中,网片正中置黄鳝喜食的饵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