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5龄给桑量对家蚕新品种苏秀×春丰饲料效率的影响,以苏菊×明虎为对照,调查了足量给桑(T1)、减量10%给桑(T2)、减量20%给桑(T3)、减量30%给桑(T4)条件下,苏秀×春丰和苏菊×明虎的5龄经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和给桑条件下,苏秀×春丰的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饲料效率均高于苏菊×明虎;总体来讲,减量给桑都能够提高家蚕的饲料效率,当26.0℃给桑量减少30%时,苏秀×春丰的饲料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用苏卵限×W_2(卵色限性品种即黑卵为雌、白卵为雄)为材料,采用黑田(1980)指数限制给桑法,比较了不同给桑指数下蚕生长发育与各经济性状以及饲料效率构成因素的关系,初步阐述了省力化经济饲育的理论依据,认为,在每日二回育条件下,合理经济的给桑指数为0.75。既解充分发挥蚕儿生殖、泌丝能力,又能节省桑叶,提高饲料效率。本试验从茧层量和卵的饲料效率角度出发,探讨了不同给桑指数下蚕儿生长发育,食下量、消化量、饲料效率的构成因素以及对各经济性状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家蚕少回饲育技术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利用正交试验法,以50kg桑产茧、产茧量、全茧量、茧层率、食下率为指标,对五龄家蚕给桑量、饲育面积、日给桑次数三因素的组合进行了优化选择,得出200头秋蚕五龄期的给桑量2520g、饲育面积0.14m^2、日给桑次数2次的组合较佳。  相似文献   

4.
以抗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病家蚕新品种华康2号为研究对象,以广西现行家蚕品种两广二号(正交)为对照,进行饲料转化效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华康2号4龄蚕食桑量是两广二号的126.02%,5龄蚕食桑量是两广二号的96.87%,4~5龄蚕总食桑量与两广二号基本一致;50 kg桑产茧量华康2号为5.530 kg,比两广二号高12.86%;50 kg桑茧层量华康2号为1.160 kg,比两广二号高17.17%,华康2号50 kg桑产茧量与50 kg桑茧层量均显著高于两广二号,表明华康2号的饲料转化效率高于两广二号。华康2号与两广二号相比总发病率低6.33个百分点,张种产茧量高19.94%,并表现出对BmNPV病的高抗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壮蚕期以体重为给桑基础的体重指数给桑法,调查了不同指数给桑量与幼虫生命率等12个经济性状的关系。初步认为,在每日四回育的条件下,每次给桑量以“四龄为体重×0.3,五龄前期为体重×0.2,中后期为体重×0.3”的组合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家蚕五龄期不同给桑回数饲料效率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养蚕生产上为求省力化,推广少回育。通常把一日给桑3回以下的饲养方法称为少回育,从蚕的饲养技术来看,由于实行了少回饲养,节省了给桑操作时间,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为了探求五龄期的给桑回数和饲料效率的关系,在一日总给桑量相同条件下,设给桑回数为1、2、3和4回的试验区,探求其结果,从而为五龄期养蚕技术改进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春蚕五龄条桑一日二回育试验芮孟安,严可建,琚国富衢州市农业局,常山县农业局,常山县湖东乡政府一、试验目的提高蚕桑生产的劳动生产率,是当前蚕业科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大蚕期食桑量占全龄食下量的98%左右,而5龄期就占了全龄食下量的88%左右,因而...  相似文献   

8.
不同桑品种饲料效率的差异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的饲料效率是指收茧量、生丝量(茧层量)与所用桑叶之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人工饲料的适用化进展,养蚕业的饲料效率引起人们的重视。长岛荣一(1983)、黑田秧(1984)、寿正夫(1985)、片桐辜逸(1985)、向仲怀(1986)、陈维鼎(1986)、等以日本、克什米尔、巴基斯坦、黎巴嫩、土耳其的地方品种、杂交育成品种及日本的一之濑的不同倍数体和我国的湖桑199等4个湖桑品种的供试品种对蚕品种的饲料效率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不同桑品种的饲料效率有显著差异,三倍体桑优于二倍体桑的结论。笔者对部份推广中的川桑品种,选育中的部份新品系和部份桑品种资源材料对茧的饲料效率进行了诚验。  相似文献   

9.
韩才春 《北方蚕业》2001,22(2):20-20
1、养蚕之前必须对桑园进行正确测产,根据总叶量和张种用桑量,计算出各期蚕种饲养张数。 2、小蚕期由于蚕儿成长快,需要充分的养分供大量能量的消耗和积累,以建造体质之用。所以,小蚕饲养应根据其消化率高、养分需要量大等特点,不宜过分强调节约用桑。 3、可采取隔日收蚁法或红纸包收蚁法,促使孵化齐一、发育齐一、眠起齐一。对少量末蚁应予淘汰,技术处理方便,有利统一给桑和提高劳动效率。 4、养蚕前,必须事先拟定好逐龄、逐日、逐回的用桑量计划,饲养时按计划给桑。实行计划给桑,要经常注意蚕儿的生长发育和气候条件的变化情况,随时注意用桑量的调剂,尽量做到计划桑叶吃完,使蚕儿达到老熟上山的要求。例如:早秋蚕5龄期计划食桑量是7d12h,如遇到高温龄期缩短半天或一天,应加桑叶加量饲喂,有利夺得蚕茧高产。 5、实行定量给桑之后,蚕儿食桑时间减少,每天若给桑3次,每次给桑间隔8h,按试验给桑标准,每回蚕儿食桑时间约5~6h,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蚕儿没有桑叶吃,遇到这种情况不可随便添加桑叶,打乱计划,影响生产。 6、实行定量给桑、计划用叶之后,给桑前要注意匀座,使蚕儿在蚕座内分布均匀。给桑后要注意观察,如发现有食桑不匀的情况,要特别注意匀桑,务使条条蚕儿食桑均匀,以保证发育齐一。 7、各龄期特别是4~5龄期蚕儿由盛食转入减食,特别是蚕儿将眠和快要老熟之际,食桑量急剧减少,给桑时往往偏多,造成桑叶浪费。但在5龄减食期食桑量虽然减少,但吃下的桑叶大多转化为绢丝物质,所以在此期间既要防止桑叶浪费,又要给蚕儿吃足桑叶,切不可老熟饥饿上蔟,否则会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 8、实行定量给桑,应做好桑叶的称量、分配工作。桑叶采伐与贮藏也要精心计划,妥善管理,防止桑叶变质、养分损失,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生物学试验的方法,对不同倍数性桑品种的茧质与饲料效率进行了探讨,为推广叶质优良的桑树新品种提供实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多倍体桑的茧质和饲料效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湖桑32号,而桑叶消化率却显著低于对照品种;供试多倍体桑品种中,以三倍体桑“304”的叶质为最好,全茧量、茧层量、万头蚕产茧层量、50g桑产茧量及茧层生产效率分别比对照增加 14.7%~22.8%,春秋两季表现相同的倾向,表明“304”是一个叶质特别优良的桑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川7637系采用人工杂交与Co~(60)r射线快照射处理相结合的育种方法培育出的优质高产、适应性较强的新桑品种。经室内多年和二年区域性鉴定,以湖32为对照平均亩桑产叶量高19.38%,平均条长长25-32%,发芽率高10.29%;养蚕试验万头收茧量、万头茧层量、单蛾产正常卵量春高6.73%、7.41%和20.08%,秋高12.66%、10.45%和4.18%;茧层转化率、茧重转化率、茧层生产效率和茧重生产效率高5.62%、5.40%、4.39%和4.54%。该品种适于我国西南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2.
蚕用营养饲料增丝增卵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为正  王丽娜  高鲁东 《广西蚕业》2004,41(1):16-19,36
对山东省泰安市泰星复合肥料厂生产的蚕用营养饲料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和生产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5龄期连续添食,蚕的发育经过缩短3~16h,食下量和用桑量分别减少17.2%和21.2%,产茧量和全茧量提高6.5%~14.3%,茧层量提高9.3%~14.0%,茧层率为清水对照区的99.8%~102.3%,茧层生产效率和饲料报酬率分别提高37.8%和38.4%,同时产卵量增加18.2%,残留卵率减少44.8%。亩桑蚕茧产值可提高40%~50%,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杨培  贺光伟 《蚕学通讯》2001,21(2):3-4,12
本试验采取在同一饲育环境条件下给桑次数不同,探讨不同的给桑次数对家蚕虫质、茧质以及对制种量的影响,探索少回育合理的给桑次数,以提高养蚕制种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小蚕期(1-3龄)给桑次数的多少,对家蚕虫质,茧质以及制种量影响不大,大蚕期给桑次数的多少,其成绩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4.
《广西蚕业》2021,58(3)
为了解一、二回育对亚热带家蚕品种资源保护饲育的适用性,通过模拟亚热带家蚕品种资源保护饲育的方法,在春、秋季分别进行亚热带家蚕品种资源保护一、二回育试验。结果表明:按现行亚热带家蚕品种资源保护饲育方法,春、秋季一回育的生命力、种茧成绩、母蛾产量质量均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单次给桑量过多,堆积过厚,蚕座温湿度偏高,蚕儿食桑不及时,后期桑叶变差,蚕食桑不良,总体发育不良所致。春、秋季二回育的生命力、种茧成绩、母蛾产量质量均与对照相似,二回育满足了亚热带气候地区的家蚕品种资源保育的要求,是一种可试行的品种资源饲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问:我家的茧总是小小的,产量总不象予想的那么高。为了使茧形大、茧层厚,应注意哪几点呢? 答:决定蚕茧的大小、轻重,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一般要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对茧重而言,壮蚕期给桑量的多少影响茧的轻重。每盒蚕种五令给桑量根据蚕期不同而异。假如是春蚕期,必须给予1000公斤以上的条桑。为此,不仅要使蚕儿在盛食期充分饱食,而且,从前半令开始就要让其充分食桑。为了让蚕儿充分饱食,每回最好秤量给桑。但是,那样给桑时间过长。因此,开始时约将一盒蚕种的给桑量过秤作为给桑标准,不足时  相似文献   

16.
张乃达 《蚕桑通报》1992,23(1):54-58
利用杂交桑建立桑园,在广东1985年调查,面积约4万亩。杂交桑品种的利用,是我国栽桑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由中国农科院蚕研所孙晓霞等育成的丰驰桑,原名中桑5801×育82,具有丰产、优质、早生、发芽率高等特性。与湖桑32号(荷叶白)比较,产叶量提高11.4~15%;叶质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解舒率、出丝率等衡量,略  相似文献   

17.
<正>结合生产实际,本人从1996年开始在戴庄乡沥潮村姚长明家采用5龄蚕薄膜覆盖斜面立体条桑二回育初获成功,同时进行了地面条桑二回育试验,之后又在乡蚕桑重点村进行了应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材料与方法:供试蚕品种苏5苏6,以普通育为对照进行斜面立体条桑二回育和地面条桑二回育试验,各称取4眠蚕2.5公斤,重复三区,条桑育早晚给2次桑,用薄膜覆盖;普通育每天给桑4次,不覆薄膜条桑育、普通育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饲养、结茧,采茧后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广食一号夏蚕期分别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2龄M10粉体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3种饲育形式,秋蚕期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了广食一号在不同季节及不同饲养形式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广食一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良,疏毛率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仿,但在同样饲养条件下,其3龄起蚕率、蚕体质量以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广食一号对M10粉体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低于颗粒人工饲料,但发育整齐度仍然较高,蚕体质量、生命率、产茧量和茧质均明显高于颗粒人工饲料育.广食一号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全龄经过及5龄虫蛹生命率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无明显差异,结茧率和茧层率稍高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但蚕体质量、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明显降低,说明这种颗粒人工饲料不能满足广食一号3~4龄期的营养要求.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茧质调查及丝质鉴定结果表明:在相同龄期相同饲料饲育条件下,广食一号的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茧丝质主要指标优于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19.
<正>养蚕型式从普通育发展到覆盖防干育、炕床(房)育、条桑育,及由平面育发展到小蚕立体育、小蚕人工饲料育等饲养型式,使给桑回数由1日8回以上降到1~3回,并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发展,这种变革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势在必行。 我国的养蚕技术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但历来养蚕都是以蚕的营养为中心,人围着蚕转。为了使蚕儿能吃饱、吃好、不分昼夜地喂蚕,见蚕将桑叶吃光后就喂叶,因此一日之中给桑喂蚕次数多达8回以上,这种以营养为中心的传统饲养方法,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蚕的生理和营养要求也逐渐了解养蚕技术也由此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进一步促进了养蚕型式的变革。 50年代以来养蚕技术并不是停顿不前,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陕桑305的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陕桑305的产叶量比湖桑32高11.5%;在养蚕成绩上春蚕产茧量和茧层率分别比湖桑32提高6.2%和2.9%,秋蚕产茧量和茧层率分别比湖桑32提高2.9%和2.1%。通过采用田间自然发病率调查得知陕桑305在抗桑疫病、桑褐斑病、桑白粉病上分别比湖桑32高4.2、28.1、11.9个百分点,桑螟的危害率比湖桑32低1.8个百分点,但桑天牛的危害率却比湖桑32高4.3个百分点。在云南楚雄地区,陕桑305的止芯期比湖桑32号晚14~20d、落叶期晚11d,可以栽植一定的比例作为晚秋蚕用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