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工拣梗是最费时、费工的茶叶精制作业。本文较详细介绍了我国机械式、静电式和色差式茶叶拣梗机的研发历程,并对上述类型拣梗机的性能、作业特点和茶叶拣梗技术与机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CDJ-6型六路茶叶光电拣梗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光电拣梗,是根据茶梗与茶叶的色差,产生不同反射率,茶梗比茶叶反射较强,通过光学探头并作用于光电池,产生相对较强的电脉冲,经过处理、放大,达到一定的功率,启动电磁阀,把压缩空气射出,对准茶梗,把茶梗从茶叶中分选出来.  相似文献   

3.
茶叶茶梗的计算机在线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留锁  宋艳 《福建茶叶》2016,(7):161-162
本文重点介绍茶叶茶梗的计算机在线识别技术以及在整个系统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对茶叶茶梗的在线识别技术RGB颜色模型、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决策模型的详细介绍,从而为茶叶茶梗的计算机在线识别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然后通过整个茶叶的自动化采摘和分拣系统的介绍,对在线识别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说明,从而实现茶叶茶梗的自动化分拣。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拣梗是茶叶精制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占精制总用工量的60%。机械拣梗(包括阶梯拣梗和静电拣梗)不能拣净茶叶的梗朴,必须再经手手工朴拣,劳动强度大,速度慢、  相似文献   

5.
杭州茶叶机械总厂研制成功的6CEX—10型间隙式茶叶拣梗机,于1988年在杭州通过省级鉴定。为发展茶叶拣梗机械,减少茶叶的手拣人工,机械电子工业部技术基金会下达了“间隙式茶叶拣梗机研究”的科研项目给杭州茶叶机械总厂。该厂克服各种困难,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努力,于1988年研制成功。样机在杭州茶厂经过了100多小时的工艺性能试验和生产性考核,产品的台时产量、一次拣梗率、  相似文献   

6.
权启爱 《中国茶叶》2009,31(1):28-29
茶叶生产过程中,拣梗是一项特别消耗劳动力的作业。特别是名优茶和高档绿茶等,鲜叶嫩度好,成茶梗叶差别小,对栋梗机的性能要求苛刻,以往生产中所常用的阶梯式拣梗机、静电拣梗机,使用效果均不理想,目前茶区主要依赖人工进行拣梗作业:当前,茶区劳动力越来越紧张,拣梗作业已成为茶叶加工的瓶颈之一:茶叶色选机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名优茶拣梗难的问题。近几年我国茶区开始从日本和韩国等地引进茶叶色选机用于名优茶和高档绿茶的拣梗作业。据浙江松阳县农业局包建丰反映,2008年3月,  相似文献   

7.
探讨茶梗开发应用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秋月 《福建茶叶》2010,32(12):35-36
本文针对每年茶叶副产物——茶梗等,大部分被当作废弃物丢弃,而进行茶叶及其副产品的深度研发,变废为宝,提出茶梗的综合利用,实现茶叶产业价值的最大化。茶梗中γ—氨基丁酸、茶多糖、木质纤维素的提取,是我国茶叶深加工中科技含量较高水平,使茶叶及其废弃物有效地实现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拣梗是茶叶精制加工的重要工序,它直接影响茶叶的质量及精制率。目前使用的拣梗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将长梗从条形茶中分离出来,困难更大,因此,研究和探讨新的拣梗形式是非常必要的。网跳式拣梗机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开辟了毛茶取梗新途径,同时还可用于特种茶类(乌龙茶等)的拣梗。现将网跳式拣梗机的设计依据及工作原理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拣梗是茶叶精制加工中的一个重要工序,但拣梗作业除了使用机械外,至今仍然需要辅以人工手拣,因此工作量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所以,拣梗作业也是茶叶加工中一个薄弱环节。目前国内外使用的拣梗机主要有阶梯式、静电式和光电式三种,但都不能适应多种茶类和多种级别的拣梗要求,主要原因是判别依据单一,受环境温湿度影响大,拣梗效率低。因此,人们都盼望能够研制出一种拣梗性能好、效率高、自动化作业的新一代拣梗  相似文献   

10.
科技文摘     
HCDJ一6茶叶光电拣梗机研制安微农学院、合肥无线电一厂、祁门茶厂共同承担,经过近三年试验研究,研制成功了H CDJ -6茶叶光电拣梗机,其选拣率一次为70写左右,两次选可达90%以上,误选比1:3} 6路台时产量为加爪与我国各厂使用的阶梯和静电两种拣梗机比较,选梗率提高三倍以上,与日本茶叶色选机所选茶样比较,在选梗率、误选比等主要指标方面都不比他们的差。  相似文献   

11.
乌龙茶毛茶外形特征是条索紧结。壮大或粗大。毛茶中的茶梗长短直曲不一。在精制过程中,由于机械取梗的局限性,取出的茶梗中还含有大量的茶叶,这部分茶叶中,有的条索壮大或粗大,有的与梗相连,经过反复筛抖取茶,效果甚微。茶梗中之茶若能  相似文献   

12.
茶叶的拣梗作业是茶叶精制加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精制茶厂中的一个突出矛盾,特别是眉茶拣梗,尽管运用了多种方式综合拣梗,但仍达不到产品要求的净度,需要人工手拣辅助。其原因:有机器的性能问题,也有拣梗工艺的处理问题。特别要静电拣梗,工艺处理很重要,同样的一台机器由于拣梗的工艺处理不同,拣梗效果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提高拣梗机的效果不仅仅要研究拣梗机的结构、原理,同时也要研究每一种拣梗机的拣梗工艺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组合式电脑茶叶拣梗机是浙江工业大学在研制的6CJJ-60A电脑茶叶拣梗机基础上开发的新产品,其整机工作性能较6CJJ-60A有较大的改进,智能化程度明显提高,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茶叶茶梗在线模式识别和自动分选的智能化设备,本文对其工作原理作一简要介绍。 一、结构组成 原先的6CJJ-60A机尚存在以下两个问题而影响到生产效率和拣梗性能:一是当增快下茶速度时,会出现梗叶重叠现象,导致漏判或误拣。二是由于重量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每根梗的下滑速度并不完全一致,一部分梗虽被识别,但因执行机构的动作时刻不准而未能拣出。为此,对新研制的组合式电脑茶叶拣梗机在基本结构上较6CJJ-60A机作了部分改进,以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拣净性能,降低误拣率。组合式电脑  相似文献   

14.
茶叶加工中的拣梗工艺是直接影响茶叶品质与制茶率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精制茶厂中耗用劳动力最多的工序。浙江临安茶机厂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参照日本静冈茶机制作所 E_1级静电拣梗机,结合我国茶类繁多的特点,改进试制了6CDJ-250型静电拣梗机,其主要技术规格如下:  相似文献   

15.
周平  殷鸿范 《茶叶科学》1990,10(2):77-82
本研究调查了眉茶的梗径分布,提出了直径分拣原理及样机。试验结果表明,该原理对尚需手拣的茶叶进行梗叶分离是有效的,理想的拣梗率在50%—65%,而茶叶总误拣率只有6.7%—13.3%,从而可使手拣人工减少32.4%—63.7%。  相似文献   

16.
茶梗是茶叶加工过程产生的一类副产物。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关于茶梗的应用研究现状,包括功能成分提取纯化、茶梗的吸附功能和改性,以及其在烟草、家具用品、菌菇类培养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茶梗利用途径进行了展望,为茶梗的深入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谈电脑拣梗机的误拣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叶精制上,拣梗机械是不可缺少的。目前,茶叶拣梗机除有机械式、静电式、光电式之类外,新近又出现了电脑式拣梗机,并已在杭州东方机械厂投入批量生产。笔者曾参加过电脑拣梗机生产性能的测试工作,根据测试结果,该机与其他类型拣梗机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兼备分选性能,其拣出物(拣头)中的误拣茶质量(等级)明显低于拣后的正茶(一般低2个  相似文献   

18.
黄竞  余志 《福建茶叶》2010,32(10):26-28
膳食纤维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功能物质,目前茶叶膳食纤维开发利用不高。本文以不同品种的乌龙茶茶叶或茶梗为原料,通过化学法提取膳食纤维并研究其理化特性,结果证明从乌龙茶茶梗与茶末中提取的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在持水力,溶胀性方面有显著差异,结合水能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开和吸脂能力方面的差异则更多来自茶叶品种因素。从乌龙茶茶梗或茶末中提取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并应用具备可行性,这对乌龙茶的综合利用,提升产业价值,减小浪费和环境污染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静电拣梗机通过摩擦生电或升压电路,形成高压电场。根据茶梗比茶叶含水量高,在高压电场下受力大,产生位移大的原理,使梗、叶分离,达到拣梗目的。静电拣梗机特别适宜拣剔筋丝梗、轻梗、小梗,因此在红碎茶加工中,已成为主要拣梗机械。在一般茶厂中,它也与阶梯拣梗机相配合,完成机拣作业。  相似文献   

20.
马弗炉程序控温测定茶叶灰分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总灰分是指茶叶经高温灼烧后的无机物质,一般占茶叶干物质总量的3.5%~7.0%,一般而言,高档茶灰分含量较低,粗老、含梗多的茶叶总灰分含量较高,因此灰分含量是判断茶叶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