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采用沙地土壤定位研究方法,系统地研究了毛乌素沙地土壤的水分特性及SPAC(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势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经验方程θ=AS-B对该地区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良好的模拟性,该区土壤的水分特性为持水量低,供水力小,耐旱性差;(2)水分从树叶扩散到大气中的阻力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分传输的主要阻力,土壤水势的变化受降雨、土壤蒸发和林木蒸腾的共同影响,林地的土壤水分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树木的叶水势日变化呈明显的单峰曲线,树木受到水分胁迫时水势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前移,大气水势、土壤水势与叶水势之间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柠条锦鸡儿,沙柳蒸腾速率与水分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内蒙古伊盟达拉特旗境内的柠条锦鸡儿,沙柳人工林的土壤水分、叶水势、蒸腾速率及其环境因子进行了定期观测,结果表明:柠条锦鸡儿具有较强的水分调节能力,当土壤、叶片间的水分关系紧张系数低于1.0后,蒸腾速率降低60%以上,以减少水分输出达到维持生命渡过干旱期的目的,而一旦土壤水分供应充足时,即可迅速生长。密度为1995株/hm ̄2的沙柳林没有出现土壤水分亏缺现象,其水分关系紧张系数均较大,整个生长季,沙柳林生长正常,由于土壤水分胁迫造成土壤——植物水分关系的紧张程度可采用来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半干旱地区干草原地带天然灌木半灌木树种优若黎(Eurotiace-ratoidesL.)和小叶绵鸡儿(CaraganamicrophyllaL.)生长季的蒸腾速率、叶片扩散阻力、环境因子及叶水势的日进程,并按照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理论,估算了土壤、植物、大气水势梯度。  相似文献   

4.
太行山北部中山幼林地土壤水分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张小泉  毕树峰 《林业科学》1994,30(3):193-200
以太行山北部山西五台山中山地区幼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在阳坡、阴坡和半阳坡三种代表性立地上,从土壤水势、水容量等持水特性和土壤水分季节变化角度,并结合树木抗旱性和生长,研究了该地区土壤水分供应状况及其与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的关系。研究表明,土壤有效水范围为-0.3--20bar,正常生长水在-0.3--3bar,轻胁迫水-3--10bar,中胁迫水为-10--20bar;土壤持水特性和有效水范围以阳坡最小,半阳坡最大;土壤自然含水率和有效水含量随降水而呈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阴坡全年土壤含水率高,有效水充足,造林成活率高,幼林生长快,半阳坡和阳坡土壤含水率低,有效水较少,林木易于受旱,需选择抗旱树种,采取抗旱造林措施;整地可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是抗旱造林和促进幼林生长的良好措施。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下水位胡杨蒸腾速率与叶水势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地下水位胡杨蒸腾速率、叶水势及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等水分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影响胡杨蒸腾作用,同时土壤水分状况也影响蒸腾速率,当地下水位在2.28~2.43 m时,胡杨蒸腾速率变化幅度大,蒸腾速率的日最大值为7.50 mmol.m-2s-1,日均值为4.73 mmol.m-2s-1,对应叶水势的日最低值为-3.55(Mpa)和日均值为-1.94(Mpa);地下水位2.91~3.33 m时,叶水势的日最低值为-2.61(Mpa)和日均值为-1.62(Mpa)。胡杨蒸腾速率季节变化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靠近河岸胡杨蒸腾速率变化较远离河岸胡杨大,表明地下水位低时,胡杨保持较高的水势就能从环境中吸收到水分来满足其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杨文斌  杨茂仁 《林业科学》1991,27(5):545-549
1966年,Philip提出了比较完整的SPAC系统后,能够用统一的能量指标——“水势”来定量地研究整个系统中各个环节能量水平的变化,而且已经用来解决生产中比较综合、复杂的问题。本文拟从力和阻力两个方面研究7种树木蒸腾的水分关系。一、材料和方法本研究是在内蒙古林科院树木园内进行,海拔1056m左右;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为冲积土,生长季内,土壤剖面2m深内的平均土壤水势变动在-0.04—-0.20MPa之间,地下水深11m。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叶水势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依据1998年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安塞的观测资料,对沙棘叶水势的日、季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沙棘叶水势均值为-1.171MPa,具明显的日、季变化,日、季化变曲线无呈单峰型。(2)沙棘叶水势的日、季变化与气温,大气相对湿度,照度,蒸腾强度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为0.9654 ̄0.9975。(3)沙棘叶水势的日、季变化与土壤水分间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土  相似文献   

8.
蒸腾速度,阻力与叶内外水势和光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LI-1600稳态气孔计和压力室测定了杨柴的蒸速率,阻力,叶水势及其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当0-2m土层内土壤平均水势在-0.04-0.20MPa时,光照强度是影响杨树等树木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它主要是通过影响蒸腾阻力所致。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福建省长汀县红壤严重侵蚀区以持续100%隔离降雨模拟水分亏缺环境,研究土壤含水量变化对先锋造林树种马尾松针叶水势、针叶形态的影响,评价马尾松在水分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及生理调节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处理组20 cm和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持续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达10.93%和12.17%,表明土壤环境已出现水分亏缺;(2)处理组针叶水势(Ψd)持续下降,平均值为-3.73 MPa,显著低于对照组-2.80 MPa(P<0.05),证明处理组土壤含水量下降已对马尾松针叶水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且通过拟合土壤含水量与针叶水势关系得出先锋造林树种马尾松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3)马尾松针叶形态相关指标分析表明,隔离降雨第2 a内对照组与处理组间叶长、叶宽、叶面积的差值均明显大于第1 a内,说明生长减缓是该地区马尾松应对土壤水分亏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树干液流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流路径中的重要环节,是估算林分耗水量、研究树木耗水特性以及水分传输机理的关键指标。该文总结了树干液流的研究方法、应用方向以及影响树干液流密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旨在为今后掌握林分水平的蒸腾耗水变化以及树木生态需水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条件,研究华南地区速生树种尾巨桉、竹柳以及石灰岩地区常见造林树种石斑木、楝叶吴茱萸、任豆苗木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关系,并从叶水势变化角度对5种苗木的保水能力和抗旱能力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1通过拟合土壤含水量与叶水势关系得出:石斑木以乘幂方程拟合最好,R2=0.98(P<0.01);尾巨桉、任豆、竹柳和楝叶吴茱萸以对数方程拟合最好,R2>0.92(P<0.01)。2石斑木和竹柳在整个干旱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叶水势,说明其保持水分的能力较强,具有较高的延迟脱水的能力;尾巨桉、楝叶吴茱萸、任豆在受到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叶水势急剧下降,保持水分的能力较弱。3在干旱胁迫条件下,3个石灰岩树种中石斑木叶水势降低较快,且在土壤含水量相同时石斑木叶水势显著高于任豆和楝叶吴茱萸,说明石斑木抗旱性强于楝叶吴茱萸和任豆;而2个速生树种以竹柳的水势降低较快,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能。  相似文献   

12.
柠条、沙柳人工林水分特性及其在固沙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柠条、沙柳是重要的固沙灌木树种,对生长在斜坡沙地上的人工柠条、沙柳等的叶水势和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测试,并研究了土壤水分与叶水势和蒸腾速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晋西常见造林树种叶水势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在山西方山,采用PSYPRO露点水势仪于6月中旬、7月下旬、9月底3个典型晴天测定了3个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紫穗槐、刺槐、仁用杏、臭椿2年生盆栽苗木的叶水势,分析了4种苗木叶水势的日进程及其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紫穗槐与仁用杏在3个水分处理下随季节变动表现了一致的规律:9月份的叶水势都明显低于6月份与7月份的,且两种苗木在7月份水势变幅都很小,3个处理全天变幅都不过0.5 Mpa;仁用杏在每个月份还表现了各自特定的“水势阈”。刺槐各水分条件下各月水势日进程均呈不对称的单谷曲线,波谷出现在上午10点左右,早晚水势较高,且3个水分处理各月日变化曲线无太大差异;臭椿6月份时各水分条件下都呈不规则“W”形,7月份时水分胁迫者水势严重下降,傍晚也难以恢复。比较各树种严重水分胁迫时叶水势,发现紫穗槐、刺槐与仁用杏有高水势延迟脱水的抗旱机理表现;而臭椿则显示出低水势忍耐脱水的耐旱机理,即其叶组织抗脱水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库布齐沙地杨柴叶水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SYPRO水势仪,测定了库布齐沙地4年生杨柴林林木的叶水势状况,据此,对杨柴叶水势的日变化、月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并分析了其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杨柴叶水势的日进程在5月、6月、9月表现为单峰曲线变化,7月和8月则呈现双峰曲线规律,12∶00时左右通常是一天中杨柴叶水势最低值的出现时间,7月是杨柴生长需水的最关键时期;杨柴叶水势的日变化与气温、光量子通量密度成显著负相关,与大气相对湿度成显著正相关,且与三者的综合因子相关性显著;盆栽杨柴苗株的清晨叶水势与其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密切.研究所获的相关性均拟合出相应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5.
用WP4露点水势仪观测不同固定程度沙地上油蒿叶水势日动态,同时分析各环境因子与油蒿叶水势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样地油蒿的叶水势均在5砄00最高,之后随着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强,叶水势逐渐降低,直到中午13砄00左右达到最低值,此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降低,叶水势又逐渐开始升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蒿叶水势变化主要受大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影响,大气相对湿度及土壤水分对油蒿叶水势的影响并不显著;中午13砄00以前3种沙地油蒿叶水势的基本情况是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而15砄00~17砄00这段时间3种沙地油蒿叶水势与中午相反,这主要是由不同固定程度沙地上油蒿植株的年龄差异及浅层土壤水分自身的差异导致的。在大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强度较高的情况下,流动沙地上油蒿植株吸收水分的能力最强,而固定沙地上油蒿植株的吸水能力最弱,加之固定沙地自身匮乏的土壤水分条件,必将导致固定沙地上油蒿群落的衰退。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土壤水分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该文论述了国外在土壤水分入渗、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水流的运动、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拟、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确定和土壤水分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进入80年代以后,我国土壤水分的研究,在理论、方法和手段方面都逐步与国际趋同,如土壤水势理论已作为土壤水分定量化研究的理论基础,测定土壤水势的方法和仪器已日趋完善,土壤水分运动数值模拟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在森林土壤坡地三维渗透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的定量化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利用数学物理方法和计算机数值技术计算山坡林地顺坡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水量,并将所涉及的数据处理、计算和多维图形制作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编制成计算机软件。在这方面已经具有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影响树木蒸腾耗水的外部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研究表明,影响树木蒸腾耗水的外部因子主要由2部分构成:一是土壤因子,二是气象因子,包括光照、温度及空气相对湿度等。分析得出这两类因子影响树木耗水的一般规律为:(1)在土壤水分超过树木日需求量平均值过多时,叶片气孔在数小时内迅速关闭,导致树木蒸腾耗水量曲线呈下降趋势;在土壤水分低于树木日需求量平均值过多时,树木的生长受到限制,叶片水势下降,导致蒸腾耗水也相应下降。(2)在一定范围内,树木蒸腾耗水量会随着光照强度、大气温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少。同时,这些因子间的互相作用也影响着树木的耗水。  相似文献   

18.
蒸腾速率、阻力与叶内外水势和光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LI一1600稳态气孔计和压力室测定了杨柴的蒸腾速率、阻力、叶水势及其环境因子的日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当0~2m土层内土壤平均水势在-0.04~-0.20MPa时,光照强度是影响杨柴等树木蒸腾速率的主要因子,它主要是通过影响蒸腾阻力所致。光照强度(Li)与蒸腾阻力(Dr)的关系符合方程Dr=aeb/Li。这样,根据光照强度对阻力的影响过程,把光照强度与蒸腾速率(Tr)的关系分成3个区段:①弱光照区,Tr=K/Dr;②过渡区,Tr=K·ψL-A/Dr;③光饱和区,Tr=a·ψL-A+b,其中a、b和K是系数。  相似文献   

19.
《福建林业科技》2015,(4):87-92
以2年生云南松盆栽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称重控制土壤含水量的方法,设置正常水分(T1)、轻度干旱(T2)、中度干旱(T3)和重度干旱(T4)4个处理,研究水分控制对云南松苗生长、水势、生物量及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程度加剧,云南松幼苗株高、地径生长量逐渐增加,土壤和叶片水势呈现下降趋势,根、叶、茎生物量增量占总生物量增量的百分比逐渐增加,根冠比逐渐增大。2苗高与地径、土壤水势与叶水势都呈现正相关关系,生长指标与水势指标大体呈现负相关关系。在4种水分处理下云南松苗木的生长指标与生物量指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关性均达显著相关水平。研究表明随着干旱的加剧,云南松苗木的生物量增量分配到根系的生物量增加,而分配到茎、叶器官上的生物量减小,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Wp4水势仪对桃、杏、樱桃幼树日间叶水势的测定,在此基础上对叶水势日间变化规律及气象因子对叶水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年生幼树春季(5月)晴朗天气条件下叶水势日间变化为单谷曲线,最低值出现在14:00,桃、杏、樱桃分别为-20.5bar、-23bar、-20bar,持续到15:00,之后逐步回升;叶水势随光量子密度、土壤温度、气温增大而下降,随空气相对湿度增大而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