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柞蚕空胴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柞蚕空胴病为辽宁柞蚕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据1960~1961年调查,全省平均发病率为30—40%,重者达70%以上。通过病原、发病机制、病变和病征的研究,查明该病是由柞蚕链球菌的寄生,破坏了柞蚕中肠的围食膜和肠壁细胞而引起发病。致死的病蚕,具有一定的病变和病征。这些特征与目前昆虫病理学和蚕体病理学中记载的各种类型软化病有明显的区别,是柞蚕的一种新型病害,命名为“柞蚕空胴病”。  相似文献   

2.
栎粉舟蛾微粒子病原虫对柞蚕的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柞蚕微粒子病对野外昆虫的感染,日本学者广濑安春、上田金时等曾用人工接种的方法,证明柞蚕微粒子孢子可感染美国白蛾等八种野外昆虫,而野外昆虫的微粒子孢子对柞蚕的感染却未见报道。我们在进行柞蚕微粒子病研究过程中,发现秋柞蚕场中主要食叶昆虫——栎粉舟蛾(Fentonia ocypete Bremer)、梨刺蛾(Naroseideus flaridorsoli Sdaud)被微粒子孢子寄生的个体,并提纯出孢子,对柞蚕进行了感染试验。现已查明,它不仅对柞蚕有较强的感染性,而且是柞蚕微粒子病蚕场自然感染的重要传染源,是影响柞蚕茧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报告柞蚕场内患微粒子病的主要昆虫种类,栎粉舟蛾微粒子病与柞蚕的交叉感染,以及药剂防治蚕场昆虫对控制柞蚕微粒子病的效果等,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围食膜(Peritrophic matrix,PM)是昆虫中肠的特有非细胞结构,它具有保护中肠上皮细胞,阻止病原物的侵染等多种功能.对意大利蜜蜂中肠围食膜的结构研究对于了解蜜蜂抗病性,蜜蜂寿命的长短以及一些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都是十分重要的.使用H.E.染色法对意大利蜜蜂中肠进行染色,伊红主要染细胞质,苏木色精染细胞核,染色后通过显微镜观察中肠围食膜的厚度和致密度.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发现饲喂EM生物制剂的蜜蜂中肠围食膜厚度和致密度有一定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柞蚕空胴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自1958年以来,柞蚕空胴病对辽宁省柞蚕生产的危害逐年严重,很快蔓延全省蚕区,据l960—1963年间对全省重点蚕区的调查,该病对柞蚕的为害率达30—40%,重者达70%以上,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从四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柞蚕空胴病病原、病征、病变的研究 从辽宁省重点蚕区采集软化病蚕作供试材料,从病毒和细菌两方面进行病原的研究。通过试验证明:本病病原不是病毒,而是由柞蚕链球菌寄生引起的。病菌侵入蚕儿中肠以后,首先寄生围食膜,然  相似文献   

5.
围食膜是昆虫特有的,由中肠上皮细胞分泌的一层非细胞结构,主要由几丁质与蛋白质构成,是病原体通过肠道进入昆虫体内的第一道屏障。依据其形成的方式分为Ⅰ型和Ⅱ型围食膜。围食膜在中肠生理中起重要作用,可保护中肠上皮免于机械损伤,防止外源微生物的入侵等。围食膜遭受破坏会影响昆虫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本文就有关围食膜结构、组分、形成特点、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无斑雨蛙(Hyla arborea immaculata Bocttger)属两栖动物,以各种昆虫为主要食物,尤其喜食鳞翅目无毒毛的各种幼虫,柞蚕稚蚕是它最喜食的一种.由于雨蛙攀缘能力很强,爬到柞墩上危害一、二龄柞蚕很厉害,尤其是山脚下有稻田和沼泽地附近的蚕场受害更严重.现将无斑雨蛙的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及防治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柞蚕是一类以柞树叶为食料的经济类吐丝结茧昆虫,柞蚕微孢子是寄生在柞蚕体内的一种微孢子虫,是柞蚕微粒子病的病原,其主要通过食下传染或者母体传染来感染柞蚕。目前在分子水平上对柞蚕微孢子虫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四种常见的de novo组装软件对柞蚕微孢子虫全基因组的组装,结果显示不同的软件组装的结果相差甚远,由此表明由于柞蚕基因组本身结构的特殊性及组装软件的针对性,导致了组装质量的差异性。本研究对于今后昆虫微孢子虫基因组的组装软件的选择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1 MITSUHASHI W,SHIMURA S,MIYAMOTO K,SUGIMOTO T N.Spatial distribution of orally administered viral fusolin protein in the insect midgut and possible synergism between fusolin and digestive proteases to disrupt the midgut peritrophic matrix.Arch Virol,2018.DOI:10.1007/s00705-018-4013-5题目口服昆虫痘病毒纺锤体蛋白在家蚕幼虫中肠的空间分布及与消化酶协同破坏中肠围食膜的作用机制摘要昆虫痘病毒纺锤体是由纺锤体蛋白构成的微观结构,可导致昆虫中肠抵御微生物感染的物理屏障——围食膜基质遭到破坏。虽然纺锤体蛋白的结构已被确定,但对围食膜基质的破坏机制还没有直接阐明。日本农业生物科学研究所MITSUHASHI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以确定纺锤体蛋白是否直接或间接  相似文献   

9.
柞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的泌丝昆虫,柞蚕属共有35个种和变种.柞蚕育种研究是柞蚕业发展的生命之源,在我国柞蚕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报道,阐述了我国柞蚕育种研究进展、核心种质的提出、分子标记在柞蚕育种中的应用以及四川柞蚕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为获得性状优良、品质上乘的柞蚕品种与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NPV)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载体表达系统的建立,使数百种外源基因得到高效的表达.该系统的产业化开发如大量培养昆虫细胞,存在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 ,ApNPV)载体表达系统,是利用柞蚕蛹为宿主进行外源基因表达.我国柞蚕资源丰富,柞蚕的蛹体大,以蛹滞育越冬,能够满足工厂化生产的需求.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有3个不同亚株,本实验研究了ApNPV A株系[简称ApNPV(A)]对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品种的柞蚕蛹的感染性,为利用柞蚕蛹表达外源基因的产业化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自然资源。本文介绍了家蚕和柞蚕等可食性昆虫资源及国内外食虫习俗,总结了近年来对可食性昆虫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进展,比较分析了部分可食性昆虫的蛋白质和脂肪酸构成、营养及功能,展望了可食性昆虫的开发利用前景,提出了后续需要研究的问题,为可食性昆虫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昆虫性外激素的研究及应用,国内外学者对昆虫触角的表面构造及种类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光(Scprcciacr,1964;Jcttcrson,1970;赤井弘,1976;向仲怀,1984),为了深入探索柞蚕触角对性外激素感受作用的机理,笔者于1984年曾对柞蚕成虫触角的种类及分布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的观察研究,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取柞蚕二化性青六号品种的雌雄蛾,根据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生物标本及样品的制作方法进行材料的清洁处理,自然干燥,真空喷镀,将样品在IMS-2SSⅡ型扫描电镜下观察,拍照,加速电压10KV.样品经同样清洁处理、透明、封片制成标本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相似文献   

13.
病毒入侵是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涉及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的结合、膜融合等过程,而这些过程是由病毒的囊膜蛋白所介导。已知昆虫杆状病毒中存在GP64和F 2种不同类型的囊膜蛋白。感染鳞翅目昆虫的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中的GroupⅠ组病毒同时具有F蛋白和GP64蛋白的同源物,但是F蛋白不是膜融合蛋白;GroupⅡ组NPV和颗粒病毒(GV)以及感染双翅目昆虫的病毒仅有F蛋白的同源物,而在感染膜翅目昆虫的病毒中,这2种蛋白质的同源物均不存在。F蛋白又可分为Fa和Fb 2类。在GroupⅡ组NPV中,Fa是出芽型病毒粒子的膜融合蛋白,能介导低p H依赖的膜融合;而在GroupⅠ组NPV中,Fb蛋白的功能目前尚不明确,其膜融合活性被认为在进化历程中被GP64所取代。本文重点综述昆虫杆状病毒囊膜蛋白F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寄生蝇是柞蚕的重要天敌昆虫之一。为帮助生产上识别及防治柞蚕寄生蝇,综合已有的研究报道及最新的研究结果,从分类地位、成虫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及发生危害等方面对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Chao)]、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zebina(Walker)]、家蚕追寄蝇[Exorista sorbillans(Wiedemann)]、坎坦追寄蝇(Exorista cantans Mesnil)、札幌毛瓣寄蝇(Nemoraea sapporensis Kocha)和舞毒蛾克麻蝇[Kramerea schuetzei(Kramer)]共6种危害柞蚕的寄生蝇进行系统概述,其中,舞毒蛾克麻蝇为柞蚕天敌昆虫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5.
索科线虫能够寄生柞蚕 ,给柞蚕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昆虫寄生线虫也广泛寄生农林害虫 ,因而作为一种新兴生物杀虫剂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柞蚕寄生线虫的研究概况 ,系统阐述了线虫对其他昆虫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进展 ,并就索科线虫对柞蚕生理生化的影响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正>如何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当前的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为此我们对巴中市柞蚕资源和开发前景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分析,我市柞林资源丰富,柞蚕生产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前景,是一个新型的可取代曾经一度辉煌的蚕桑产业,对我市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我市柞蚕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柞蚕是人类驯养的经济类昆虫,因喜食柞树  相似文献   

17.
柞蚕脓病是一种病毒病,传染性很强,传染的主要途径是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两种。感染时间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一个是制种期卵面被感染病毒;另一个是养蚕过程中柞叶上的病毒被蚕儿食下传染或移蚕时操作粗糙使蚕体损伤由皮肤传染。柞蚕在野外饲养当中,由于太阳光线有消毒作用,一般照射四十个小时就能使病毒失去致病能力。同时流通的空气也能把病毒充分地稀释,落到柞叶上被蚕儿食下的数量极少,即使发病,亦多延迟到五龄期。只有在气候条件对蚕儿极为不利时才大面积暴发脓病。但遗留室内的病毒至少三年仍然保持致病力,因此多年养蚕的住户中,不可避免的积有大量病毒。春蚕室内制种或秋蚕室内产卵时经常可以看到典型的发病例子。  相似文献   

18.
本工作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全沟硬蜱的围食膜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饥饿幼虫、若虫、成虫以及吸血期雄性成虫不具围食膜。吸血期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最晚分别于吸血开始后20、20及18小时出现了单层结构的围食膜;缓慢吸血期围食膜的厚度持续增加,而在快速吸血期其厚度却会显著减小。饱血后发育期围食膜不断增厚,愈来愈拱曲,与肠壁的距离不断扩大,并形成多层结构;至少分别于饱血后12、25及11天,仍能在幼虫、若虫及雌性成虫肠腔观察到完好状态的围食膜。全沟硬蜱是我国北方地区多种血液传播病原体的重要媒介,其围食膜的发现及围食膜形态变化的初步描述,对进一步认识这些病原体在全沟硬蜱体内迁移扩散规律、发育动态以及向宿主的传播途径,可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柞蚕肠道致病菌、灭活的柞蚕病毒和微粒子孢子以及柞蚕自身物质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的试验.并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K-12D31)的诱导活性进行了比较;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上述诱导源诱导产生的抗菌物质进行了鉴定和比较,初步表明:1.柞蚕致病菌、灭活的柞蚕病毒和微粒子孢子以及柞蚕自身物质均能诱导柞蚕滞育蛹产生抗菌物质,但其活性差异显著,2.上述诱导源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不同组份的相对量和活性在体内持续的时间有明显差异,3.同一诱导源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物质的不同组份不是同时产生的.也不是同时消失的.  相似文献   

20.
李亚洁 《北方蚕业》2005,26(4):43-44
<正>昆虫是地球上数量多分布广的动物,它们能适应环境而得以生存和发展,是具有其独特的内在因素的。近年来对昆虫免疫和防御机构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昆虫在经致病性或非致病性微生物、化学物质、物理方法或创伤等非特异性刺激的诱导后,能在血淋巴中产生抗菌肽、溶菌酶、凝集素等抗菌活性物质。柞蚕是一种经济昆虫,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