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水稻经过辐照处理后其M_1代的性状表现与N_2代性状变异的关系是广泛的。从突变频率来看,群体的平均突变频率是很低的,但以个体(株系)后代统计则其突变频率明显增高,从结实率看,则以M_1代不实率30-60%的植株后代突变株较多;从生育期看,则大多数M_1早熟株后代的早熟突变株多,这说明M_1代的早熟性是可以遗传的。早熟性在M_1代即可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2.
~(60)Co-γ射线辐照冬小麦花粉、子房及合子突变频率高(17.6~77.8%),M_1代既表现损防效应,又产生广泛变异,并能遗传,M_2代一般不产生大突变,只在个别性状上出现微小变异,M_3代可出现60%以上的性状趋于稳定的株系,从而大大简化了育种程序。细胞学观察表明,辐照单细胞的各处理,M_1、M2代的根尖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高于对照,畸变率的高低与田间性状突变率大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用C_0~(60)—γ射线辐照玉米单交种“沈单7号”、“DK698”和地方品种“云阳黄马牙”、“云南黄方子”等结果表明,单交种F_0较地方品种辐射敏感性强,全部8个性状的变异均大于对照,而地方种则随材料、性状而异。参试材料M_2代M_3个性状的突变频率全部高于对照,其中株高负突变增加明显,穗长、穗行数正突变频率增加突出。M_2代刭M_3代性状遗传力各材料趋势一致,以株高、穗位高、穗行数遗传力较高,茎周长、穗位叶长、雄穗分枝数遗传力较低,穗位叶宽、穗长遗传力居中。  相似文献   

4.
用~(60)Co—γ射线3×10~4R 辐射玉米杂交种 DK698、沈单7号和农大~(60)F_0代种子后,M_2代性状变异按穗位叶长、穗行数、茎粗、穗位叶宽、株高、穗长、穗位高、雄穗分枝数顺序递增;M_3代按穗位叶长、株高、穗位叶宽、穗行数、茎粗、穗位高、穗长、雄穗分枝数依次递增。M_2代到 M_3代性状遗传力按茎粗、穗位叶长、雄穗分枝数、穗长、穗位叶宽、穗行数、穗位高、株高顺序增强。  相似文献   

5.
利用60Coγ射线对菏豆12进行辐照处理,于M4、M5连续两代进行田间观察和室内鉴定,对其株高、结荚高度、茎粗、有效分枝、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性分析,探讨诱变后代的遗传变异机制,并从诱变后代中筛选与产量有关的变异。结果表明,诱变后代大量植株的叶形、花色、脐色、生育期、茸毛颜色等表型性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与变异;对菏豆12及其诱变后代群体的主要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筛选出与单株产量相关性较大的变异,同时通过遗传距离分析确定了变异的遗传稳定性,为诱变后代的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电子束对小麦育种的可行性和不同剂量的电子束对植株M_1代生长发育的影响,用高能电子加速器,剂量分别为250Gy、300Gy、350Gy和400Gy辐照处理小麦干种子,研究结果表明:1)经电子束辐射处理后,小麦M_1代穗部可孕小穗数减少,穗粒数减少,穗长变短,千粒重降低,其中穗粒数变异度最大,千粒重变异度最小;叶部剑叶、倒二叶及倒三叶长度和宽度均变小,叶面积变小,剑叶叶片长度和宽度的变异度大于倒二叶和倒三叶;茎部植株高度降低,穗下节间变短,单茎重量降低。2)不同剂量电子束处理,植株受到一定损伤,M_1代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修复能力,拔节期250Gy处理植株高度修复最快,400Gy处理单茎干物重修复能力最强,开花期至成熟期300Gy处理植株高度和单茎干物重修复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7.
结合水稻品种改良,进行理化因素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新育出的品种比老品种有更多的形态突变。2.水稻种子经秋水仙碱预浸减轻了辐射生理损伤和遗传效应。3.从M_2和M_3代出现的突变型及其分离比例情况推断种胚原体细胞的突变机理:M_1代穗可以是由原胚单个突变细胞发育而成的异质穗——非嵌合体;M_1代穗也可以是突变细胞和非突变细胞共同发育而成的异质穗——嵌合体。一个突变穗行不但可以产生一种突变类型,而且可以产生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突变类型;多种突变类型也可以由单一突变细胞所发育的穗产生。4。获得一个有希望的早熟突变品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我国的野生草莓资源在草莓新品种开发中得到有效利用,使用60Coγ射线辐照黄毛草莓种子进行诱变育种,研究不同辐照剂量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辐射后草莓的发芽率和成活率均受到抑制,与辐射剂量呈显著负相关;M1代植株生长初期出现叶形不对称、叶片变黄、叶面缺刻等现象;辐照剂量以40 Gy比较适宜,且植株的生长速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大而变慢;种子的平均半致死剂量为62.85 Gy。  相似文献   

9.
辐照大麦M1代损伤效应与M2代变异频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鲁啤一号大麦为材料,用~(60)Co-γ射线分0、93.3、186.6、279.9、373.2、559.8Gy 6个剂量进行辐照处理,着重分析了M_1代植株损伤和细胞学损伤与M_2代叶绿素突变和农艺性状变异之间的相关关系。M_1代根尖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黄叶尖率、苗高和不育率与M_2代性状变异频率以及与M_2代叶绿素突变率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M_1代出苗率与M_2代性状变异率和叶绿素突变率之间相关不明显。同时,M_1代各种损伤与吸收剂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M_2代叶绿素突变及农艺性状变异与剂量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0.
水稻经过He-Ne激光辐照处理后对其L1代的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辐照时间延长,效果愈明显,对L2代植株的生育期、株高、穗部结构、粒重等性状均可诱发明显的变异。经过对L3和L4代的观察证明:激光诱发的性状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并且表现分离世代少,稳定快等特点,激光诱发的水稻突变体可以在育种中利用,较长时间的He-Ne激光辐照是一种有效的诱变手段。  相似文献   

11.
用3种不同剂量60Co-γ射线辐射处理2个玉米自交系种子,对其诱变后代M1生物学效应及其M3株系主要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个玉米自交系M1植株均受到明显的抑制及辐射损伤,具体表现在,株高和穗位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并且这种抑制损伤效应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它们的M1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均降低;低剂量处理就能引起RO8的穗长和48-2的穗行数在M1代产生较大变化。②诱变后代M3株系各性状出现不同程度的正向突变和负向突变,其中株高、穗位高及叶面积平均值与对照有显著差异的M3株系频率高于主要雄穗及果穗性状,说明这些性状的诱变效果更好;诱变后代各性状的变异幅度和变异系数增大,表明辐射诱变能扩大玉米主要性状的变异谱,拓宽选择范围。此外,在48-2的M3代还获得了2个籽粒颜色发生突变的株系和2个雄性不育突变株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γ射线辐照诱发水稻龙特甫B叶色突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60Co-γ射线直接辐照龙特甫B干种子,诱发获得了多种类型叶色突变体。M2 代按苗计,白化、黄化和条纹三种叶色突变体的频率依次为0.347% ,0.041% 和0.031% 。对M2 代黄化和条纹两类突变群体的生长发育动态研究发现,其平均叶片数和分蘖数与对照有较大的差异。但有一些黄化和条纹突变体在三叶期后即可转为绿色,其叶片数和分蘖数与对照相近。在用这些叶色突变体与龙特甫A 杂交、回交后的M 4BC1 群体中,分离出正常绿色和带有叶色标记的两类不育株,二者之比接近1∶1。根据苗期和成株期的叶色特征,这些突变系分为 6 种类型。对M 4 突变系的株高、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及相应的 M4BC1 植株的株高和单株穗数进行了考察,发现转绿型突变系及其相应的M4BC1 带叶色标记植株的农艺性状与相应的对照相仿。  相似文献   

13.
烤烟叶片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个烤烟亲本及其配制的28个杂交组合的叶片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杂交组合叶数性状的平均值与其双亲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用双亲均值估计F1群体叶数性状值。(2)烤烟叶数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腰叶长、腰叶宽和叶面积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3)亲本P2(K326),P3(云烟87)和P1(G80)的叶数加性效应值较高,P8(红花大金元)的腰叶长、腰叶宽和叶面积状表现出较高的加性效应,因而可作为亲本来改良这些性状。P6(净叶黄)在叶数、腰叶宽和叶面积3个性状中,均表现出较高的负向加性效应,表明该品种不宜作为这些性状改良的亲本。  相似文献   

14.
用60Co射线200Gy、250Gy、300Gy的剂量对3个小麦品种的风干种子进行辐射处理,从芽长、出苗率、成株率、畸变苗(株)率和植株致矮性等方面研究了M1代的辐射效应;从早熟性、矮秆及穗型变异等方面研究了M2代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M1代各供试材料的田间出苗率,成株率及株高均呈下降趋势,而畸变苗(株)率呈上升趋势。3个供试材料对辐射的敏感性有显著差异,其敏感顺序为:荷兰1号>永良4号>永良12号。在M2代中,3个品种总的突变率分别为荷兰1号(0.62%)、永良4号(0.54%)、永良12号(0.50%)。各处理中诱发突变频率高低的剂量顺序为250Gy>300Gy>200Gy>。用60Co射线处理小麦干种子,可以在短期内改变品种的早熟性和穗部性状。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烤烟K326在常规施肥水平和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的出叶速度、叶片生长速度及叶面积系数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水平条件下,K326全生育期共出叶35.73片,平均日增量0.54片,2 d长1片叶,且叶龄随着叶位的提高而变长;不同施肥水平条件下,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施肥水平可以增加总出叶数和提高出叶速度,且叶面积系数增长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6.
在本研究中,首先在二十个籼粳亚种四倍体水稻F1代中筛选出高结实杂交组合:Dur/Sg9912 (命名为PSR120),然后在田间随机取样的200多株PSR120F2代植株,并考察其结实率。用统计软件分析结实率,结果表明,多倍体水稻F2结实率变异大,分布不对称。  相似文献   

17.
水稻种子^60Coγ辐射后代结实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60Coγ射线对6个常规水稻,2个杂交水稻干种子辐照,对其M1,M2代相同的不同结实性单穗进行M2,M3代群体观察与考查,发现M2,M3代群体平均结实率均比上代结实率有正增长的趋势。但当上代结实率达到一般品种正常结实率后,其后代群体平均结实率则表现为负增加。初步探明连续选择M1,M2代结实率在50%-60%之间的单穗,其M2,M3代群体平均结实率均有一致的提高,出现比相应对照品种结实率高的个体  相似文献   

18.
基因枪法转基因水稻后代农艺性状的表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基因枪转化法,将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t)导入粳稻品种77170和中花9号,获得转化再生植株,选其中7个结实较好的株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自交后代(T1 和T2)的株高、穗数、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后代6个农艺性状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异,SG-1的千粒重变异较大,SG-2穗数变异较大,SG-3-1结实率变异较大,SG-3-2在6个性状上都有较大的变异,SG-15主要是在株高、穗长、穗粒数以及穗数和千粒重5个性状上有较大变异。产生这些变异的主要原因是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发生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导入外源基因并没有直接影响农艺性状的表达。在T1和T2代中,千粒重和结实率的表现基本一致,而株高、穗数、穗长和穗粒数的遗传表现还不够稳定。因此,在T1代选育时,应注重选择千粒重和结实率表现好的株系,而对本研究涉及的其它性状可不作严格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用~(60)C_0-γ射线,以16千伦琴的剂量照射三个品种大豆风干种子,以未经照射处理的原始材料为对照,分析比较了来自 M_1孕性正常(MF)和孕性较差(MS)植株衍生的 M_2、M_3两代九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遗传变异系数、广义遗传力和预期选择进度。通过试验分析得出结果是:(1)辐射后代表型方差为对照的2倍,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2)M_2代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和选择可靠性,是选择的关键世代。(3)生育期、百粒重和株高在 M_2便具有较高的遗传力,而且与 M_3代相关显著,可从 M_2代开始进行选择;M_3代粒茎比有较高的遗传力,此时选择有较可靠的效果;产量等其余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遗传力低,不宜在 M_3代以前直接选择。(4)不同孕性来源的 M_2代群体的变异幅度不同,MS 后代的各项遗传参数都高于 MF 的后代,具有较宽的变异幅度和较高的遗传力和遗传进度,而且孕性大部分恢复正常,具有较高的遗传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离子束注入对水稻在 M_1、M_2群体的诱变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据199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束注入比γ射线处理 M_1损伤小,表现在相对成苗率高,结实率正常。M_2在抽穗期、千粒重、株高等性状上出现了有一定变异的穗行。在个别性状的变异上不同品种对处理剂量的反应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