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为实现海带收获转运机械化,减轻海带收获人员的作业强度,通过改进现有海带养殖筏架模式,将海带苗绳首尾依次连接成串,便于海带机械化收获转运,在此基础上设计并试制回转伸缩齿爪式收获转运试验装置。采用单元数值算法对海带收获过程中成串海带苗绳张力及拖拽力进行计算与分析,对照分析不同苗绳拖拽角度对转运装置运行状态的影响。计算分析和台架试验结果显示:海带收获转运装置拖拽附着养成海带苗绳结合点张力为1290 N,当拖拽海带苗绳起吊角≤15°时,伸缩齿爪无法挑起苗绳,易发生脱绳现象;当拖拽海带苗绳起吊角>15°时,伸缩齿爪可依次挑起海带苗绳,海带能够顺利经过转运装置,达到海带收获转运的目的;回转伸缩齿爪式收获转运装置台架试验运行情况良好,齿爪顺序伸缩机构可有效解决收获转运过程中海带缠绕齿爪的关键问题。液压系统设计采用叠加式液控单向阀,可解决油管泄漏吊臂快速下降的问题,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试验研究表明,回转伸缩齿爪式收获转运技术是可行的,可为海上试验打下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自养型、低碳、绿色的大型海藻与海参、鲍鱼等多品种轮套养模式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海带、龙须菜和海参是我国主要的海水养殖品种和产业,我国南方沿海渔区,充分发挥优越的自然条件,集成海带、龙须菜海区筏式养殖和海参笼养技术,利用海带养殖筏架进行海带、龙须菜与海参轮套养,充分利用海域资源,拓展养殖空间,提高养殖效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带生产的大发展,夹苗绳的需要量越来越大.福建筏式养殖一亩,需要棕绳150市斤,养殖壹万亩需要棕丝150万斤,数量相当庞大.棕类是工业、农业、国防上的主要物资,纯用棕质夹苗绳不能满足高速度发展海带生产的需要.为  相似文献   

4.
1983年5月,山东省长岛县选择条件适宜的两亩浅海区,进行海带、扇贝、海参的立体养殖实验,在筏式养殖海带和投石增殖海参的同时,采取笼养和植绳养殖的方法,放养1,000笼扇贝,经过一年半的试养,收获海带干品1,500斤,平均亩产750斤;扇贝23,930斤,平均亩产11.965斤;海参也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5.
1.鲍的养殖方法有几种?优缺点是什么? 鲍的养殖方法大体有筏式养殖、岩礁潮下带沉箱养殖、潮间带围池养殖、潮下带垒石蒙网养殖、陆上工厂化养殖、底播放流增殖等。其特点及优缺点如下: (1)筏式养殖 其特点是利用类似于海带、扇贝等  相似文献   

6.
筏式养鲍是目前北方鲍鱼养殖的主要形式。本文从苗、饵、水、管等方面,对影响筏式养鲍生长、成活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认为采用远缘杂交苗种、保持适当水层、利用秋苗养二茬海带保证鲍鱼鲜饵需求,能有效提高鲍鱼生长及成活。依照本经验北方筏式养鲍养成期缩短半年左右,成活率提高10%以上,平均亩年效益达40,000多元。  相似文献   

7.
海水养殖的品种很多,需要搞机械化的工序也不少。这次只谈海带、贻贝养殖机械化的问题。因为这两个品种产量高、所需劳动力很多、劳动强度大.由于机械化水平不高,严重地阻障了这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海带筏式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晨  李豫红 《河北渔业》2003,(3):17-17,20
<正> 海带(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是一种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海产藻类。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安全绿色的植物蛋白,而且可以提取褐藻胶、碘等重要工业原料。目前我国的海带产地主要集中在山东省,但河北省沿海可用于海带养殖的浅海面积大、水质肥,水温适宜,已有少量试养并取得成功。本文总结归纳了海带浅海筏式养殖的技术要领,旨在抛砖引玉,引起海水养殖同仁对海带养殖的关心和注意,并能推动我省海藻养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荣成市俚岛镇在鲍鱼筏式养殖上取得成功经验。本文是荣成市筏式养鲍技术协作组在推广该镇养殖经验过程中的技术总结,是适合我国北方海域鲍鱼筏式养殖的操作规程。本文对筏养鲍鱼的海区条件、苗种饵料选择、日常管理方法、病害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突出可操作性。按本技术要求操作,筏养10万头鲍鱼,经三年养成,成活率80%以上,年亩纯益达4万元,是筏养海带扇贝的20多倍。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外海带以自然增殖为主,人工养殖技术相对落后,仅靠渔民在增养殖区进行自然采摘。国内海带养殖区域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江苏、福建等沿海省域,养殖区域水深较浅,一般在15 m以内,筏架长45~60 m之间,行距3.5 m左右。这样的养殖方式生产出的海带,大部分用于鲜嫩海带的加工和饲料剂,满足不了人们对高质量海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前筏式海带养殖主要依赖传统人工夹苗方式,为了解决人工海带夹苗过程中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多工位海带夹苗机,主要由苗绳解旋装置、旋转扩绳装置、气动夹苗装置等组成。采用了30工位同时解旋夹苗方式,实现苗绳快速等距分段解旋和30棵海带苗同时夹苗;设计了一种浮动旋转偏心扩绳夹苗装置,实现扩绳头穿透交织三股绳形成缝隙,夹苗爪夹取海带苗根至苗绳上沿;利用扭矩测量和阻力动态检测系统软件对多工位海带夹苗旋转扩绳结构进行数据理论分析;设计了海带自动夹苗控制系统,实现多工位夹绳、旋转偏心扩绳、成排插苗苗绳解旋等过程的自动控制。结果显示:苗绳的进给长度为2.3 m, 30段夹苗平均每段70 mm,同时收缩距离至50 mm,苗绳松弛、缝隙变大,扩绳头椭球d 5×12扩?16 mm苗绳,最大苗绳扭矩0.44 N·m,插绳阻力为42 N,扩绳电机功率为0.25 kW;夹苗产量为2 450棵/h,是人工夹苗的2.45倍。整根苗绳分段等距解旋夹苗,大幅提高了夹苗工作效率、成功率,降低伤苗率,自动化程度高。该研究为藻类养殖装备研发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碳足迹是指商品或服务在生产、运输、使用、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为探究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在整个养殖周期内CO2的源与汇,本研究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了筏式养殖海带碳足迹测算方法,对桑沟湾养殖海带的碳足迹进行了测算,分析了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可能的误差来源。结果显示,养殖1 t海带的碳足迹约为–95.93 kgCO2e,其中,碳排放量为74.30 kgCO2e,碳吸收量为170.23 kgCO2e。从海带育苗开始至养成收获的整个过程是碳汇过程,其中,以海带生物质碳的形式固定的CO2占比约为79.9%,以沉积埋藏碳的形式固定的CO2占比约为14.1%,以惰性溶解有机碳(RDOC)的形式固定的CO2占比约为6.0%,沉积埋藏碳和惰性溶解有机碳长期封存于深海或海底;养殖设施是主要碳源,碳排放占比为93.81%,柴油和电能的碳排放占比分别为5.05%和1.14%,肥料和运输的碳排放占比仅有万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中国海带采收机械化偏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海带产业落后等问题,以及解决海带采收劳动用工量大,劳动力老龄化导致用工难的矛盾。从海带采收及后续加工整套生产流程综合效益出发进行规划设计,优化了海带养采过程中的工艺流程。结合目前传统的海带采收工序,针对海带设备采收中遇到的集中问题及难点,对海带收割时环境因素及设备使用所遇问题的处理方案进行探讨。在解决目前采收设备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海带采收关键设备自动拖拽转挂式海带采收船的设计方案,并介绍了该采收船主要组成模块和其功能的实现,对促进海带产业的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八大海珍品之首——鲍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鱼是世界公认的美味佳肴和珍贵食品,我国主要经济鲍鱼的种类有皱纹盘鲍、杂色鲍、羊鲍、耳鲍、平鲍和多边鲍。综述了鲍的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繁殖与培育、常见疾病及防治等。应结合海区特点,改进养殖方式和提高养殖技术,实施鲍与海带、裙带菜、紫菜的套养和与海胆的混养,减少筏式养鲍的代谢物对养殖海区的水质和底质的污染;严格选种;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辽东湾沿海刺参池塘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内目前几种主要的刺参养殖模式目前,国内刺参养殖主要有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海底沉笼养殖、工厂化养殖及参、鲍混养,虾、参混养等多种养殖模式。这里简要介绍生产中较常见的几种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长岛海带养殖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全人工筏式养殖试验成功后,全县开始大规模推广养殖(张佳泽等,2022)。近些年来,长岛海带的养殖规模维持在2万亩以上,年产值过亿元,成为长岛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之一。由于养殖水体污染、种质退化以及管理不当等因素,海带养殖过程中病虫害经常发生(于恩亮等,2020),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拟综述长岛以及外地海带常见的病虫害及发病原因,进一步提出防治措施,为海带养殖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筏式养殖贝类排泄物对水质的污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耀泉 《齐鲁渔业》1996,13(3):33-33
筏式养殖贝类排泄物对水质的污染吴耀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71)贻贝、扇贝和牡蛎等贝类是浅海筏式养殖的主要对象,其中扇贝养殖发展最快。随着筏式养殖面积的盲目扩大和养殖密度的过高,出现了养殖区水体得不到充分交换、港湾浅海水质恶化的现象。而...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对桑沟湾同一海域标准化养殖模式和传统养殖模式下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2种养殖模式下海带的水分含量均高于88%,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显著;脂肪含量均较低且二者差异不显著。标准化养殖模式下海带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除赖氨酸外)和呈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传统养殖模式,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75%和1.27%。2种养殖模式下的海带各种脂肪酸含量较低,均低于1%。标准化养殖模式下海带的Zn、Mg、Na和K 4种矿物质元素的平均含量都略高于传统养殖模式。标准化养殖模式下海带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传统养殖模式,褐藻胶含量分别为22.66%和21.27%,标准化养殖模式略高。研究表明,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标准化养殖模式海带产品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元素、可溶性糖及褐藻胶等含量较高,显著提高了海带产品的营养和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其作为食品和工业原料的价值,桑沟湾标准化海带养殖模式表现出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9.
4月9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7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太平洋牡蛎筏式育肥养殖技术研究课题进行了鉴定。专家认为,该技术为浅海水域的开发利用及牡蛎筏式养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总体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先进,其中单体太平洋牡蛎筏式育肥养殖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海带(Lam inaria japon ica)养殖在中国起步于20世纪40年代。随着筏式养殖、自然光低温育苗、海带南移养殖、新品种培育等技术的突破,逐渐建立起了较完整的科学养殖体系[1-2]。至2000年,养殖面积已达24 127 hm2,养殖产量830 410 t[3]。中国海带养殖产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