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古今农业》2021,(2):105-114
本文从农业文物与农业史研究的关系角度,深入阐释了农业文物在推动农业史研究方面具有历史物证、填补空白、修正偏差、文献印证及丰富研究方法等重要作用,分析了农业文物在打开研究空间、拓展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搭建数据平台和推进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应用前景,对推动农业文物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悦读     
《中国农村科技》2014,(9):78-78
<正>中国农业文物宝典作者:胡泽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2月本书内容涉及生产工具、作物及其他植物、畜禽及其他动物、农田水利、农业图像及农业文书等六个部分的农业文物的相关目录信息,是研究我国农业文物的重要检索工具书。《中国农业文物宝典》进行文物目录学和索引学意义上的编纂,填补了我国农史研究中农业文物资料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研究者提供了农业文物图像资料宝库,有利于推动农史学科和史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书院文物是中国文物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书院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证.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尚未有书院文物定义的界定.本文就书院文物的定义界定及其理论依据和文物学背景、书院文物的内涵与功能及价值,在理论上作出了尝试性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国家通过建设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方式,搜集、整理、储存海量的农业科学数据信息,这为农业科研及生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因此,做好农业科学数据资源在大数据时代的积极建设工作十分重要。研究发现,农业科学数据存在广泛性、多异性、分散性等特点,而且搜集、整理难度较大。所以,要重视农业大数据平台及科学数据建设工作,才能提高农业科学数据的收集、整理、运用效果,并促进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层文博单位文物信息采集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调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是以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对文物信息的数字化采集,摸清文物家底,并建立动态管理系统,以此来提升文物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水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文物信息采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基层文博单位作为重要的文物收藏单位,承担着主要的采集任务,采集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并尝试着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对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文物数字化已成为文保研究中的重要工作,三维扫描技术是文物数字化的重要手段。分析了文物数字化的现状,阐述了三维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并利用VIVID9i三维扫描仪对文物进行扫描,进行了数据拼接及后处理,获得了文物的数字化模型,探讨了利用三维扫描技术进行文物数字化的基本流程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农谚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描绘了当地农业的种植历史及耕作经验,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厘清农谚的基本概念,分析农谚特点,挖掘农谚价值,指出农谚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阐述农谚具有地域多样性、种类多样性、历史传承性、乡土民间性、简单实用性和应用局限性的特点,提出农谚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文学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为进一步做好农谚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提供支撑。本研究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通过区域性农业野生植物调查搜集,对该市种质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搜集农业野生植物资源337份,其中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170份。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中,调查搜集样本比例前3位的依次为药用类、观赏类和果树类。  相似文献   

9.
文物对农耕史特别是农具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发挥农耕文物的史料价值,以及辨识一些伪造文物(赝品),是当前学界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考辨两件文物和一组赝品"文物",揭示了真实文物蕴含的农具史价值,揭露了伪造文物的破绽:安徽省淮北市博物馆馆藏的汉代陶漏斗应当是风扇车(明器)上盛装、倾泻谷物的粮斗;山东青岛汉画像砖博物馆馆藏的一组"汉代农耕图"画像砖,有改造、沿袭已有文物图案的痕迹,结合其他疑点,可判定系今人伪造;江苏徐州汉文化景区汉画长廊的汉画像石"牛耕图"不但描绘了带有马鞍形的犁壁,还绘有迄今唯一的汉代"耒耜耕"画面,对农具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对该画像石上"耒耜耕"全图的解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利用及有效性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搜集、整理、利用及有效性控制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就业信息搜集、整理、利用及有效性控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并介绍了工作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董莉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42-7245,7333
通过解析大遗址概念及其保护规划理念,强调遗址公园建设是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是大遗址保护中理论结合实践的一种有益探索,也是目前最具现实意义和操作性的一种大遗址保护途径。以未央宫前殿遗址景观规划为例,认为未央宫前殿遗址具有重大的科研价值,因此其环境整治与提升应以科学景观规划为基础,对整个群体遗址进行科学、完整的保护展示,并因地制宜,采用生态模式引入景观元素作为有效肌理,采用利于遗址保护与科研的创新构建技术,以期为我国大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地方文献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地方文献的收藏、整理、再造,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提升民众文化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方法/过程]概述上海图书馆“从武康路出发”的实践,总结地方文献资源和文旅融合的经验。对西北五省区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数据库进行调查,分析文献收藏特点和不足之处。[结果/结论]根据调研结果从加强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整理、深入挖掘地方文献资源、加大地方文献资源的宣传力度、开展广泛的合作等方面提出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
赵玲  张华 《农学学报》2023,13(1):96-100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施行过程中,发挥文物旅游引导乡村经济迈向更高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从文物旅游等概念界定出发,通过论述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基本原理,从乡村振兴与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相关理论和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等方面入手,发现了目前文物旅游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管理部门分权而立,缺乏统合动力;运行机制分配不均,缺乏决策权力;文物保护不够重视,缺乏文化活力;政策法规发展滞后,缺乏处罚能力;旅游活动水平不高,缺乏体验震撼力等,从而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文物旅游的高质量发展对策。本研究为地区经济一体化实践中文物旅游发展“提速提质”提供了理论角度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4.
网络环境下农业信息的采集与二次加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互联网信息量大,人们难以快速、准确、有效采集网上农业信息的问题,就网上农业信息的采集原则、信息来源、采集方法及农业信息的二次加工进行了探讨,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信息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而有效的整合必须求助于较为完整的信息标准体系和法律保障体系,以及信息管理部门的协调才能实现。为了进一步加快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必须加强农业信息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设,健全信息采集、整理与传播体制。介绍了信息资源整合的意义、策略、重要性,以及如何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6.
贵州境内汉代墓葬分布较广,通过墓葬中的出土文物,可以考察古夜郎族群民风民俗的面貌。贵州汉代墓葬的出土文物反映,在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古夜郎族群已经具有显著的农耕文化特征;巫觋鬼神的过度信仰,体现了古夜郎族群以农牧为基础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寄托;生殖崇拜的多种多样,附着着古夜郎族群在农牧社会条件下繁衍后代的文化色彩;赫章可乐出土的“套头葬”,具有深厚的农耕文明的文化意蕴和独特的科考文旅价值。  相似文献   

17.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国外农业开放获取信息资源的现状、来源与发展,重点介绍了美国、日本和相关国家及出版机构的开放获取信息资源,主要是开放获取农业期刊、科技和研究报告、开放获取仓库资源等。论述了开放获取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与途径,对我国农业科技用户将是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发展休闲农业 开发和拓展农业功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开展的供人们休闲娱乐,体验"三农"生活的新型经营活动.休闲农业具有乡土风情、自然生物、社会服务和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发展休闲农业对于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文明程度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休闲农业还存在特色不浓、服务滞后、品味不高和管理不善等问题,提出了发展休闲农业,开发和拓展农业功能的对策建议:即项目论证要从市场定位和区位选择入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理顺管理体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相似文献   

19.
以汉长安城遗址区为实例,基于遗址区产业发展现状与资源供给,分析了其产业选择、发展需求,并尝试将二者对接;建立了汉长安城遗址区"都市农业+遗址文化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并从原则问题、产业类型、效益思考、现状利用、周边协调、就业创业、融合协调与动态思想8个方面对大遗址区产业发展相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试图通过对汉长安城遗址区的实例分析,探索大遗址区产业发展模式,以期给其他大遗址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在国家不断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抓住机遇,积极探索服务创新方式,把公共图书馆建设成为文旅融合深度协调发展的阵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方法/过程]介绍了中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了中国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典型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结果/结论]提出夯实研学旅游课程开发基础;加强资源数字化建设,提高信息共享度;重视文化内涵,引导读者阅读学习;创新宣传,提高图书馆文旅服务知名度;深挖馆藏,开发特色文创产品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