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东桑种与其它桑种的桑叶多糖含量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高效开发桑叶多糖药食功能的目的,对广东桑种、鲁桑种、白桑种的近100份具有代表性的桑树品种进行了桑叶多糖含量测定,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桑种的桑叶多糖含量较鲁桑种、白桑种的桑叶多糖含量高,不同品种的桑叶多糖含量有显著的差异(P<0.05),多倍体桑树品种的桑叶多糖含量总体上高于二倍体桑树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桑叶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桑叶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桑叶粗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以加水倍数、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设计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采用苯酚一硫酸比色法进行桑叶粗多糖含量测定,比较得出桑叶水提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不同浓度乙醇对桑叶粗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煎煮次数对桑叶粗多糖提取率影响最大,当加水倍数为25倍,煎煮时间为2 h,煎煮2次时桑叶水提物中桑叶粗多糖提取率最高,为4.94%。但结合影响因素分析,最终确定桑叶水提物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25倍水,煎煮2 h,煎煮3次。乙醇浓度对桑叶粗多糖的含量及得率影响很大,70%乙醇醇沉所得水提物中桑叶粗多糖质量最大,40%乙醇醇沉所得桑叶粗多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达41.5%,显著高于其他乙醇浓度(P < 0.05),提示乙醇浓度越高,桑叶粗多糖含量越低,但得率越高。桑叶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倍数为25倍,煎煮时间2 h,煎煮3次,采用70%乙醇醇沉。  相似文献   

3.
桑叶多糖(Mulberry Leaf Polysaccharides,MLP)是从桑叶中提取的植物活性多糖,通过清除多余的自由基实现抗氧化及降血糖功能,还可通过促进畜禽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达到增强免疫调节作用。桑叶多糖物理化学性质较稳定,来源丰富且安全绿色无污染,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桑叶多糖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为桑叶多糖在畜禽生产中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动物试验,对采用热水浸提法和微波萃取法所得桑叶多糖的降血糖效果进行比较,并探讨其降血糖机制。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桑叶多糖的降血糖效果好于热水浸提的桑叶多糖;桑叶多糖可以提高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模型小鼠机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抑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脂质过氧化作用,修复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胰岛细胞损伤,因此推测桑叶多糖对治疗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具有多项代谢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桑叶多糖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以桑叶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桑叶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桑叶多糖的组分进行了分析。桑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80℃、桑叶粉的质量浓度0100g/mL、提取次数3次、提取时间1h。提取物通过SephadexG-200柱层析检测得到3种多糖组分(Ⅰ、Ⅱ、Ⅲ),经SephadexG75柱层析测定3种多糖组分的相对分子量为41977、21220、6697。红外光谱表明多糖组分Ⅰ、Ⅲ含有呋喃糖苷,组分Ⅱ含有吡喃糖苷,组分Ⅰ、Ⅱ的结构中含有β糖苷键,组分Ⅲ的结构中含有α糖苷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桑叶多糖对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水提法,辅以离子交换柱层析对其纯化,得到两种不同分子量的桑叶多糖组分(MLP-I、MLP-II)。将两种多糖分别以0.5%的剂量添加到雏鸡的基础日粮中。结果表明,桑叶多糖可以显著提高雏鸡免疫器官指数,能够显著促进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分泌,MLP-II的免疫增强效果优于MLP-I。本研究为桑叶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揭示桑叶多糖(MLP)对免疫抑制小鼠肠道损伤和微生物多样性的调节作用,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选择体重(20.0±0.5)g的5周龄雄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环磷酰胺模型组(MC组)、桑叶多糖低剂量组(MLPL组)、桑叶多糖中剂量组(MLPM组)、桑叶多糖高剂量组(MLPH组)和药...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利用3个不同桑树品种的桑叶为原料提取桑叶多糖,比较其多糖含量及组分差别,发现多糖含量依次为农桑14号,强桑1号和丰田2号.农桑14号粗多糖中含有4个组分,强桑1号和丰田2号都是由5个多糖组分组成,这3个桑品种中具有两个相似的桑叶多糖组分,其HPLC检测图谱中峰顶时间分别为15 min和41 min左右,不同桑品种问桑叶多糖主要组分相一致(41 min);另外丰田2号与强桑又共同含有峰顶时间为25.8 min左右多糖组分.  相似文献   

9.
桑叶多糖的分离及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糖是桑叶中的重要功能性成分之一。采用水煮提取、乙醇分级沉淀和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的方法,从桑叶中分离、纯化出3种多糖组分:MPSⅠ、MPSⅡ和MPSⅢ。经红外光谱分析,MPSⅠ不同于MPSⅡ和MPSⅢ,表现出长分子链、β-糖苷键构型和含酰胺基团等特征。气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L-鼠李糖、D-葡萄糖和D-半乳糖是3种桑叶多糖的共同成分,其中D-葡萄糖和D-半乳糖的构成比例较大,3种桑叶多糖的单糖构成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测定了春夏秋季不同品种桑叶中多糖、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桑叶春季的多糖和黄酮含量比夏秋季高;在测定的几个品种中以“粤诱51”桑叶多糖和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桑叶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高效提取桑叶中的水溶性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原料质量浓度和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然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桑叶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提取温度和原料质量浓度为主要因素进行中心组合试验,建立了多糖得率测算模型的回归方程,确认提取温度和原料质量浓度对多糖得率都有显著影响。优化后的提取工艺在温度90℃、提取时间80 min、原料质量浓度0.042 g/mL的条件下提取1次,桑叶水溶性多糖的最高得率达到1.92%。  相似文献   

12.
超声波提取桑叶多糖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当年产的桑叶粉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提取桑叶多糖工艺中超声波功率、温度、时间和粒径对桑叶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对上述4个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择了较适宜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桑叶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功率50W,提取温度为85℃,提取时间2.5h,原料粒径80目。在此条件下进行两次重复实验得出平均提取率为10.74%,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不同叶位、不同老嫩程度的桑叶对加工的桑叶茶的功效成分和品质的影响,我们以粤椹大10桑树品种为对象测定了4种采用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样品的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并对其感官品质进行了审评。结果表明:不同叶位桑叶加工的桑叶茶的活性物质含量有很大差异,以第1~3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以下简称1~3位叶茶)的多酚、总黄酮含量最高,总多糖含量排在第2位,仅次于以第4~6位桑叶制成的桑叶茶(以下简称4~6位叶茶),并且感官审评得分最高。桑芽茶(以桑芽制成的桑叶茶)的多酚、总黄酮、总多糖含量都仅次于1~3位叶茶,感官审评得分排在第2位。4~6位叶茶总多糖含量最高,但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不及1~3位叶茶和桑芽茶,感官审评得分排在第3位。综合分析认为,第1~3位叶为加工桑叶茶的最佳原料,桑芽和第4~6位叶亦为比较理想的桑叶茶制茶原料,第7~9位叶不适合作为桑叶茶的原料。  相似文献   

14.
桑叶多糖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东蚕业》2008,42(1):36-39
本文从纯化学模拟体系、化学模拟与原生质体复合体系对桑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桑叶多糖可以显著清除化学模拟体系产生的OH·自由基,对DPPH·也表现出一定的清除作用。桑叶多糖能显著降低H2O2诱导的小鼠肝脏MDA的形成和积累,并且在浓度≤20mg/L时,对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桑叶中抗凝血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与纯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乙醇分级沉淀和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的方法,结合凝血指标检测,对桑叶中的抗凝血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表明:桑叶的抗凝血活性主要集中在桑叶的水提取液中,能够显著延长人体血浆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桑叶水提取液经30%乙醇沉淀、凝胶层析和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表明其抗凝血活性成分是一种多糖组分。试验还表明,高浓度乙醇处理对桑叶多糖的抗凝血活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桑叶多糖的含量影响因素与提取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多糖是桑叶活性物质的一种,因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在医药、食品和保健品等行业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近年来备受人们关注。本文概述了桑叶多糖含量的影响因素,介绍了热水浸提法、微波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5种检测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桑叶水溶性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为了开发利用桑叶中水溶性多糖的药用功能 ,在单因子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 ,进一步优化了桑叶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 :烘干的桑叶粉质量浓度为 0 0 4 0g/mL ,在 75℃水浴中提取 2次 ,抽提 6 0min ,提取液用 80 % (终体积分数 )乙醇醇析。在此最佳提取工艺下 ,多糖得率为 2 5 0 8%。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比较不同桑叶提取物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用不同浓度乙醇醇沉桑叶水提物,制备桑叶粗多糖MLP-1、MLP-2、MLP-3、MLP-4、MLP-5,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各提取物多糖含量。以5种桑叶粗多糖和桑叶水提物(MLAE)为试验药物,采用MTT法比较多糖含量分别在15.625、31.25、62.5、125、250 μg/mL浓度时各提取物单独刺激及协同LPS、PHA共同刺激小鼠脾脏B、T淋巴细增殖的变化。结果显示,多糖浓度在15.625~250 μg/mL范围内,各提取物无论单独还是协同LPS和PHA时均能促进小鼠脾脏B、T淋巴细胞的增殖,其中,MLP-1多糖含量在低浓度时能显著刺激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P<0.05);MLP-3和MLP-5在低浓度时表现出较强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MLAE协同LPS在大部分浓度点的脾脏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均显著高于细胞对照组和LPS对照组,可显著提升体液免疫功能(P<0.05)。  相似文献   

19.
从桑叶中分离纯化获得一种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均一多糖组分MLP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桑叶多糖MLPⅡ主要由甘露糖(man)、鼠李糖(rha)、葡萄糖(glc)、木糖(xyl)和阿拉伯糖(ara)等5种单糖组成,其摩尔比为n(man)∶n(rha)∶n(glc)∶n(xyl)∶n(ara)=8.73∶1.04∶6.53∶2.13∶1.00;红外光谱显示桑叶多糖MLPⅡ的主要连接键为β-糖苷键。桑叶多糖MLPⅡ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降血糖试验结果表明,150 mg/kg MLPⅡ治疗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体质量与对照组糖尿病模型大鼠相比提高了26.22%,而空腹血糖(FBG)浓度降低了52.89%,达到极显著水平,并且治疗组糖尿病模型大鼠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C-肽(C-P)水平得到改善,损伤胰岛细胞得到修复,胰岛β细胞合成和胰岛素分泌的能力增强。研究结果提示,桑叶多糖MLPⅡ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的体质量和空腹血糖水平,并改善糖耐量,而促进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β细胞合成及胰岛素分泌可能是桑叶多糖MLPⅡ降血糖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桑品种强桑1号为试验对象,设置0%、50%和75%遮光率处理,检测遮阴处理10 d、20 d、30 d后桑叶中多酚、黄酮、多糖、蛋白质、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含量变化,分析不同遮阴处理对桑叶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遮阴处理降低了桑叶中多酚、黄酮、多糖的含量,但显著提高了蛋白质和DNJ的含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多酚和黄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多糖和DNJ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桑叶新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