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霉菌毒素是由曲霉菌、青霉菌以及镰刀菌等不同类型真菌产生的有毒次生代谢产物,是造成畜牧业污染的主要来源。霉菌毒素不仅可通过饲料进入畜禽体内,可以暴露在鸡舍、猪场、牛棚等的空气中,通过呼吸作用进入动物体内,引起机体急慢性中毒,导致肝脏、肾脏、脾脏等解毒器官的结构破坏和功能下降。目前常用的霉菌毒素脱毒方法有物理吸附法、化学法、生物脱毒法、复合型脱毒剂脱毒法四种。本试验旨在通过饲养对比,评价在饲料厂原配方饲粮中额外添加一种复合霉菌毒素分解酶对1-42日龄三黄鸡的成活率、平均体重、饲料利用率等方面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霉菌毒素分解酶可提高1-42日龄三黄鸡成活率;提高平均体重,且随饲养时间的延长体重升高越明显;降低料肉比,提高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2.
由于各种原因,饲料会受到霉菌的污染,当养殖的畜禽摄入这些饲料后,会引起极大的危害,进而引发动物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所以,认识、熟悉各类霉菌并掌握脱霉方法有着深远意义。为此,本文介绍了霉菌毒素的种类(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和脱霉方法(物理吸附法、化学脱毒法、生物脱毒法、复合脱毒法)以及脱霉剂的应用,力求给从业人员以理论性参考。  相似文献   

3.
霉菌毒素吸附剂对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盛群  陈南南  谌刚 《饲料工业》2012,33(17):17-18
奶牛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严重影响着奶牛生长性能的发挥以及人类的健康。试验从体外和动物体内试验两方面,依次考察了两种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脱毒效果。结果表明,两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在体外对黄曲霉毒素B1均有较好的吸附脱毒能力;在体内均能有效降低奶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含量,并能提高奶牛产奶量(P<0.05),对乳品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霉菌毒素主要是霉菌或真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毒性在动物体内的表现缓慢,虽不能引起动物死亡,但是会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生产力,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本文主要概述了饲料中的集中霉菌毒素,分析了其毒性,并提出了霉菌毒素的脱毒方法,减少霉菌毒素给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孙晓蒙  刘娜  杨琳 《中国猪业》2020,15(1):50-52
霉菌毒素为霉菌产生的具有毒性的次级代谢产物,会对动物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而物理吸附蒙脱石为市场上常见的吸附霉菌毒素物质之一,能高效吸附霉菌毒素。本文阐述了饲料霉菌毒素的种类、动物采食后的临床表现,介绍了吸附剂蒙脱石的类型、作用机理及猪场应用后的情况,以期为养殖场在预防饲料霉菌毒素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向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脱毒剂就成为目前畜禽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霉菌毒素脱毒方法之一。常用的霉菌毒素脱毒剂主要包括霉菌毒素吸附剂和生物酶解毒剂。对饲料霉菌毒素脱毒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开发高效、广谱、保营养的霉菌毒素脱毒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霉菌毒素是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的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繁多并表现出"多菌产一毒,一菌产多毒"的特点。动物一旦采食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将会由于摄入数量的不同对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伤害,统称为霉菌毒素中毒症。畜产品中霉菌毒素的累积和残留进入人体后对人类健康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害。单端孢霉烯族毒素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危险物,且其造成动物中毒的机制还未完全阐明。目前,对于霉菌毒素的处理方法正由传统的物理化学法向生物脱毒的方向转变。本文就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的中毒机理进行总结并综述霉菌毒素的各种脱毒方法,旨在为霉菌毒素脱霉剂的研发和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霉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有毒的二级代谢产物,经常在奶牛饲料及其原料中发现。最常见的霉菌毒素是黄曲霉毒素(AF)、伏马菌素(FB)、玉米赤霉烯酮(ZEN)、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T-2毒素和赭曲霉毒素A(OTA)。当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会导致奶牛发生免疫抑制、肝肾毒性、繁殖障碍等诸多健康问题。奶牛饲料原料在生长、收获、加工和储藏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应用脱毒方法是预防霉菌毒素危害奶牛健康的关键控制点。物理、化学和生物脱毒是实现霉菌毒素脱毒的常见技术措施。其中,物理吸附和生物降解脱毒具有安全、绿色、去除率高、不破坏饲料营养物质等诸多优势,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本文主要介绍了奶牛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生物特性、致病机理及其对奶牛的危害和物理、化学、生物脱毒方法,为防控霉菌毒素污染,实现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霉菌毒素是饲料原料或饲料中霉菌生长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300多种,鸡对霉菌毒素较为敏感,对产蛋鸡的危害在养殖生产上主要表现为卵巢和输卵管萎缩,产蛋量降低,破损蛋和畸形蛋增加,采食量减少,饲料报酬降低,死淘率增加、免疫失败等情况。霉菌毒素较易在鸡蛋内沉积,在鸡体内残留,极大地危害鸡蛋及鸡肉的安全。本文就霉菌毒素对产蛋鸡危害、饲料霉变防控进行简易介绍,重点就霉菌毒素吸附脱霉法、生物脱霉法进行总结,供蛋鸡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霉菌毒素是霉菌自然代谢的产物,至今已发现500多种霉菌毒素。在谷物、饲料中常见多种霉菌毒素共同存在,并且不同霉菌毒素之间存在加性或协同作用,会使霉菌毒素的毒力大大增强,导致霉菌毒素从免疫力、生殖、消化等多方面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目前霉菌毒素吸附剂种类繁多,市场上竞争激烈,根据主要成分可分为3类:(1)硅铝酸盐类,包括沸石、蒙脱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市场上霉菌毒素较多,以活性炭类、酵母细胞有机物类、粘土类为基础,这些产品通过应用不同的工艺加工处理,提高这些产品对霉菌毒素的吸附能力,但以上产品具有一定的缺陷,对于霉菌毒素吸附功能比较单一,在饲料中不能同时吸附多种不同类型的霉菌毒素;吸附剂在胃液或者肠液、酸碱环境中成分被破坏,与毒素解析,无法脱霉;一些吸附剂类产品在吸附霉菌毒素的同时,与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结合,阻碍或干扰营养物质的吸  相似文献   

12.
徐子伟  万晶 《动物营养学报》2019,(12):5391-5398
霉菌毒素污染是危害畜牧业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全球每年约有25%的农产品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我国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尤为严重,与饲料污染关系密切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霉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A等。饲料中添加毒素吸附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毒方法。本文综述了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毒性作用、毒素吸附剂研究进展。重点围绕污染情况严重且吸附难度较大的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进行吸附剂种类、作用机理与效果的探讨,结合本团队通过对蒙脱石的改性提高吸附剂效率和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展示了解决饲料霉菌毒素污染问题的方案,并对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霉菌毒素污染是危害畜牧业的主要风险因子之一。全球每年约有25%的农产品受到霉菌毒素污染,我国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尤为严重,与饲料污染关系密切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霉素、T-2毒素、赭曲霉毒素A等。饲料中添加毒素吸附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脱毒方法。本文综述了饲料霉菌毒素污染情况、毒性作用、毒素吸附剂研究进展。重点围绕污染情况严重且吸附难度较大的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进行吸附剂种类、作用机理与效果的探讨,结合本团队通过对蒙脱石的改性提高吸附剂效率和改善动物生产性能的研究结果,展示了解决饲料霉菌毒素污染问题的方案,并对其进一步研究开发提出了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在农产品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的毒性作用,能引起人和动物癌症、肝毒性等各种症状。霉菌毒素中毒是因食入被霉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或饲料后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它会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使养殖业生产遭受损失。目前已知能产生霉菌素的霉菌有150余种,霉菌毒素约有300种,其中在饲料卫生上比较重要的霉菌毒素大部分来源于曲霉菌属、镰刀菌属、青霉菌属。  相似文献   

15.
亚洲地区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毒素是动物饲料中具有危害性的成分,可导致畜禽多种难以判断的综合病症.霉菌毒素通常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免疫机能抑制,引起动物患病,进而通过动物的肉、奶和内脏进入人类的食品链中,危害人类健康.对这些易受环境和气候影响的天然毒素进行常规检查和实时监控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将有助于饲料生产企业做好控制动物体内霉菌毒素潜在问题的准备,饲料生产企业选择正确有效的霉菌毒素吸附剂,饲料中添加吸附剂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或避免购买和使用来自问题地区的霉变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16.
呕吐毒素是由真菌中的镰刀菌种类产生的一种B型单端孢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被污染的谷类中,通过农产品和动物饲料对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如引起组织病变、氧化和繁殖性能及免疫系统受损等。因此,研究食品和饲料中呕吐毒素的脱除技术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呕吐毒素的危害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脱除方法,并重点围绕微生物法和酶法脱毒展开论述,以期为呕吐毒素脱毒技术开发和产品创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脱霉剂的定义是能消除或去除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添加物就叫脱霉剂,显然这样的定义是不严谨的。最早脱霉剂的概念是从霉菌毒素吸附剂引申而来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是较早应用到饲料中来消除霉菌毒素的,也是目前脱霉剂产品的主要成分之一,应用最为广泛。霉菌毒素吸附剂是利用某些物质特殊的物理结构和性质,与霉菌毒素形成稳定的复合物,来降低动物肠道和机体对各种霉菌毒素的吸收。一般吸附剂分无机霉菌毒素吸附剂(硅铝酸盐类)和有机霉菌毒素吸附剂(酯化甘露聚糖)两种。  相似文献   

18.
真菌毒素是由特定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整个动物食物链中都能发现。农业和畜牧业中主要的真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毒素、赭曲霉毒素和T2毒素。霉菌毒素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健康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探索新的灭活和解毒方法的研究兴趣,如从被污染的谷物中去除霉菌毒素,降低动物胃肠道中此类霉菌毒素的生物利用度,或直接降解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在此基础上,开发和优化降解微生物/酶的吸附、化学处理和生物转化等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报告的脱毒技术和应用,对这种新型的解毒方法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将有利于饲料和畜牧业,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者的安全和畜牧业及相关产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9.
饲料霉菌毒素对奶牛的毒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估计全世界供应的谷物中有25%受到霉菌毒素污染,发霉饲料和霉菌毒素中毒是世界范围内奶牛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饲料中自然产生的毒素污染会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和健康,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饲料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可在谷物的生长过程、饲料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中产生。普遍存在于奶牛饲料中的霉菌毒素进人奶牛体内发挥生物学效应,影响奶牛生产性能,造成奶牛养殖业的经济损失,有效地减少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对于获得高产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20.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对动物和人的健康危害巨大,如何预防或降低其在饲料中的含量,是当今饲料领域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热点之一。本文从霉菌毒素吸附剂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了正确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