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异宗配合子囊菌[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无性世代Pyricularia grisea Sacc.]引起的稻瘟病,几乎是世界上所有水稻种植区限制水稻生产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但是抗病品种在推广3~5a后,其抗性往往很快“丧失”,而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推广过程中对目标地区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把握不准确,是抗性“丧失”的根本原因。本文分析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概况,并提出相关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差异与遗传多样性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云南省选取6个试验点收集160个水稻品种,用24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同时选取云南省近7年(2000~2006年)的8个稻瘟病优势小种菌株对160个水稻品种进行人工混合接种,分析水稻不同品种的抗性差异。结果显示,云南省水稻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4个位点检测到324个等位基因,群体香农指数为0.347~1.719。160个品种在相似系数0.101~0.996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各试验点水稻品种遗传多样性分布不均匀,由高到低依次为:永德>元阳>石屏>保山>玉溪>石林。160个水稻品种的抗性差异明显,其中抗病品种31个、中抗品种38个、中感品种83个、感病品种8个。按试验点排列,抗病品种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元阳>保山>石屏>永德>玉溪/石林。将160个水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其稻瘟病抗性进行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水稻品种的稻瘟病病级与香农指数、多态位点百分率和期望杂合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云南省水稻品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越高,群体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稻瘟病预测、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轮换、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采用pot2 rep PCR分子指纹技术对2010—2011年云南省五大稻区455份稻瘟病菌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扩增条带范围为2~17条,大小在0.4 ~19kb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0.64遗传相似水平上稻瘟病菌遗传宗谱类型与菌株地理来源、主栽品种(系)具有相关性,而在0.70的遗传相似水平上,籼、粳稻上稻瘟病菌宗谱组成分化更加明显。揭示了云南省稻瘟病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病菌群体结构与水稻品种、地理分布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是由子囊菌引起的最主要的水稻病害之一.目前只能采用传统的化学防治和种植抗性品种来控制.然而,由于病原菌小种遗传的多样性和致病性的快速衍变,新的抗病品种常常是很快丧失抗性.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稻瘟病便会迅速发生,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5.
稻瘟病又名稻热病,俗称火烧瘟、吊头瘟、掐颈瘟等,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是由子囊菌引起的最主要的水稻病害之一。目前只能采用传统的化学防治和种植抗性品种来控制。然而,由于病原菌小种遗传的多样性和致病性的快速衍变,新的抗病品种常常是很快丧失抗性。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稻瘟病便会迅速发生,造成大面积水稻减产。  相似文献   

6.
硅对稻瘟病菌侵染下水稻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揭示硅对稻瘟病的结构抗性,以纳米SiO2为硅源,以对水稻稻瘟病Magnaporthe grisea具有抗病性的农大18号和感病性的蒙古稻为材料,借助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在接种稻瘟病菌后对2个品种水稻叶片进行电镜观察.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稻瘟病菌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经过施硅处理的水稻叶片表面只存在少数的稻瘟病菌菌丝,并且其菌丝数量要比不施硅处理少.通过透射电镜图片还可看到,在水稻叶片内形成的矿化硅材料将病菌菌丝包围,减少了稻瘟病菌对水稻的侵染.施硅能够有效地抑制稻瘟病菌的入侵,从而增强水稻对稻瘟病的结构抗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抗瘟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措施,了解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是抗病品种合理布局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于2014年从湖南桃江水稻抗稻瘟病鉴定中心病圃中广谱高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上分离了120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利用14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0.75时,120个菌株可分成32个遗传宗谱,其中L1和L7为优势宗谱,分别含有20和16个菌株,各占总菌株数的16.67%和13.33%;宗谱L03,L04,L02分别含菌株11,11,13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9.17%,9.17%和10.83%;另27个宗谱分别含菌株1~6个,共占总菌株数的40.83%。对比本课题组2012、2013年对湖南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在相同的SSR引物、聚类方法以及相似系数下,其湖南桃江病圃中丽江新团黑谷上的稻瘟病菌遗传宗谱数是有所增加的,表明了该病圃中的稻瘟病菌群体复杂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分布于稻瘟病菌7条染色体上的28对SSR引物,对浙江省11个城市1978至2011年11个城市的稻瘟病菌的遗传结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71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可扩出2~24个等位基因,平均多样性指数0.534,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494。分离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稻瘟病菌株的多样性较高,其中丽水和杭州的遗传多样性最高,舟山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分离于不同年份的稻瘟病菌的遗传结构差异较大,1990年的遗传多样最高,1978年的遗传多样性最低。分离于不同水稻类型的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较高,部分分离于籼稻和粳稻的稻瘟病菌的遗传结构相似甚至相同,分离于籼稻的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高于分离于粳稻的稻瘟病菌。  相似文献   

9.
 为了全面、系统地了解最近几年来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及致病型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基于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的分子指纹方法对由广东省2000 2002年度各83个菌株构成的试验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当相似性系数为0.92时,3个年度的供试菌株分别被分为33、25和13个遗传宗谱,其宗谱频率分别为39.8%、30.1%和15.7%。由此推测,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在这3年间其遗传多样性呈减少趋势,而且2001 2002年度的减少幅度要比2000 2001年度的大。另一方面,对上述3个群体进行了基于中国鉴别品种的致病型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上述3个群体分别被划分为20、17和15个致病型,其致病型频率分别为24.4%、20.5% 和18.1%。由此说明,3个稻瘟病菌群体的致病型多样性大体上也呈减少趋势。本文对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与致病型结构的互动关系,以及稻瘟病菌群体致病性遗传结构与寄主群体抗性遗传结构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分析。据此推测,广东省水稻品种抗性遗传结构的稳定化和简单化是造成其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和致病型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分子定位及克隆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稻瘟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影响水稻粮食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培育和合理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随着水稻(Oryza sativa)及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水稻-稻瘟病菌的互作已成为研究植物与真菌相互作用的模式系统。在过去的50多年中,通过广泛的遗传分析,已经鉴定了8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及大量的数量抗性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其中,8个主效抗性基因及1个隐性部分抗性基因已被克隆。本文综述了迄今已鉴定及定位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情况,根据基因的定位信息将这些基因整合到一张连锁图谱中;对抗性基因簇以及簇内基因间的关系作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后基因组时代抗性基因克隆策略的变化及其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水稻稻瘟病菌及其抗性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综述了水稻稻瘟病菌的研究概况、稻瘟病菌病原菌的生理机制、稻瘟病菌侵染水稻的机理、稻瘟病抗性遗传机制.探讨了稻瘟病防治存在的问题并对其防治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研究和全面认识水稻稻瘟病菌,从而选育高抗、多抗、持久抗性的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抗瘟水稻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有效措施,了解稻瘟病菌遗传多样性是抗病品种合理布局的重要基础。【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在湖南桃江病圃采集水稻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稻瘟菌病样,用单孢分离法分离稻瘟病菌单孢并纯化获得92个单孢菌株,利用14对SSR引物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0.19相似水平,92个供试菌株可被划分在同一遗传宗谱内;在0.70相似水平,92个菌株可被划分成26个遗传宗谱,优势宗谱XIX内含有17个菌株,占总菌株数的18.48%,宗谱Ⅳ、XVIII中分布包含10、9个菌株,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0.87%、9.78%;其他23个宗谱内各含1~5个菌株。【结论】综合表明,湖南桃江病圃的稻瘟病菌遗传差异较大,个别菌株亲缘关系较远,遗传结构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3.
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在水稻抗稻瘟病育种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茲将与抗病品种有关的生理小种、抗性遗传和抗病育种方面的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龙子文  周杰  王春台  徐鑫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065-12067
[目的]构建鄂西地区的稻瘟病菌文库,并对其进行初步的鉴定分析。[方法]从鄂西地区7个水稻主产区不同的水稻品种上收集稻瘟病感病稻秆,进行分离、纯化和菌落形态的初步鉴定分析,并利用RAPD和REMAP分子标记对该文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建立了含有52种菌株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文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鄂西地区的稻瘟病菌群体结构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遗传谱系与菌落形态之间并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结论]该研究为预测鄂西地区病原菌群体的变化趋势以及水稻抗病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稻瘟病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抗病品种的选育是防治稻瘟病的主要途径。微卫星DNA分子标记(SSR)为辅助选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和抗性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介绍了SSR的原理和方法,并对其在水稻抗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作了阐述,为揭示稻瘟病的分子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永胜县水稻主栽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以及不同海拔地区稻瘟病发病调查,总结出永胜县稻瘟菌流行发展的规律与趋势,以期为永胜县水稻抗病品种合理布局与轮换及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用水稻抗病品种来防治稻瘟病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但由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导致某些抗病品种抗性的丧失,使一个抗病品种的寿命只能保持3~5年或稍长一点时间。在日本如草笛、虾夷等连续栽培几年后即丧失了抗性;在国內珍汕97和窄叶青8号抗性的丧失也是这样;在省内抗稻瘟病品种中丹  相似文献   

18.
水稻稻瘟病抗性变化及抗性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植抗性品种是预防水稻稻瘟病最有效、最经济和环保的方式之一。目前农业生产上推广种植的抗病品种在数年内抗性减弱,甚至丢失,这可能与寄主体内的抗性基因丧失或相对应的无毒基因发生变异有关。本文综述了稻瘟病菌的致病机理、稻瘟病菌发生变异的原因、稻瘟病菌无毒基因发现与克隆以及稻瘟病的相关防治策略,以期为稻瘟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分子标记(SSR)技术在水稻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北方水稻的主要病害,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微卫星DNA分子标记为辅助选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和抗性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阐述SSR对水稻抗稻瘟病研究的作用,介绍SSR的机理和方法,为今后抗稻瘟病的分子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稻瘟病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阻碍因素,对于水稻稻瘟病的研究与防治也是相关研究学者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对水稻稻瘟病菌传播过程的深入分析入手,了解了水稻稻瘟病的生菌、感染以及抗性遗传机理机制,进而为水稻稻瘟病菌的防治提出了从生物防治和切断病源两方面的合理意见和建议。稻瘟病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水稻病害,其主要的控制方式主要集中通过农药化学的防止以及培育抗性品种来实现,但由于这种水稻病害的病原菌自身的复杂性与致病性,使得培育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