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本研究对151份贵州地方樱桃番茄资源农艺性状(13个质量性状和11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水平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整体低于数量性状;质量性状中叶片颜色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数量性状中最高的是果实纵径,心室数的变异系数最大(32.47%).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准确掌握北京市区国槐资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及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定向筛选最优种质,为国槐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选育材料。  方法  本研究以135株胸径在20 ~ 30 cm、树龄在23年左右的国槐实生单株为材料,根据其叶部位特征、果实特征、冠幅特征等共26个表型性状,利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性状变异主要来源,量化评价定向筛选优良国槐单株。  结果  国槐表型性状平均变异系数为25.08%,变异系数的变化幅度为7.01% ~ 264.44%,其中叶背绒毛、新枝皮孔数、叶片大小形状、叶色指标的变异系数较大,果实大小和千粒质量指标变异系数较小。由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可知,居群间的国槐除基部小叶长/宽、树冠圆满度、叶背绒毛性状外,其余表型性状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明国槐不同居群的表型性状存在广泛变异,且变异程度各不相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8个主成分代表了81.93%的国槐形态多样性,其中,叶片大小、叶片颜色、叶片形状、果实饱满是造成不同居群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利用主成分综合评价得分来定向筛选国槐不同类型的观赏性性状,筛选出3类国槐优良种质各10份,最优种质来自朝阳区幸福大街和奥林西路2个居群。  结论  北京市区国槐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程度较高,其中叶部位的变异是表型多样性的主要来源,且国槐叶片等营养性器官的变异程度大于果实等繁殖器官的变异程度,为国槐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空间。筛选出的3类各10份国槐最优种质,为国槐种质资源的进一步收集、保存和遗传改良提供了优良的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3.
11份白三叶材料的形态特征及生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观察研究11份白三叶材料的生育期、形态特征、产量等.[结果]供试材料在外部形态性状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材料5、6、10、11植株高大、叶片较大、产量高,生长表现较好;材料8、9植株低矮、叶片较小、绿色期短、产量低,生长表现较差;其余材料表现适中.对主要外部形态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1份白三叶材料种质类群聚分为4类.[结论]筛选出形态差异较大的3份材料,可作为绿化、生态保护和牧草型物种选育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云南稻核心种质F_2世代形态多样性鉴定与分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解决云南稻作遗传基础狭窄和地方稻种难以利用等问题,以548份云南稻核心种质和云南主栽籼稻品种滇屯502、粳稻品种杂合系35配制的杂种F2(498份)为材料,按籼粳间、稻作区间进行云南稻核心种质杂种后代形态多样性鉴定与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 杂种F2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结实率、实粒数、秕粒数、穗颈长等性状都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平均多样性指数也较高.2) 籼粳间、稻作区间单一性状变异趋势基本一致,但多样性指数存在一定差异.3) 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成4个性状不同的类群,各类群的形态性状差异明显,有利于育种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花椰菜形态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1份花椰菜种质资源的形态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5个形态性状在不同种质材料之间有明显区别,平均变异系数为68.10%,说明这些形态学性状具有较大的变异潜力;前5个主成分的贡献率为73.21%,说明前5个主成分已经包含了所有形态标记73.21%的内容,因此,选取前5个主成分为花椰菜形态性状的重要主成分;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秦岭地区野生春兰和蕙兰的形态多样性,从表观上了解2种兰花的形态变异情况,为该地区春兰和蕙兰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秦岭不同产地的53份野生春兰和45份野生蕙兰为研究对象,对其叶色、叶片质地、花色等主要质量性状以及叶长与叶宽、被萼长与宽、侧萼长与宽、花瓣长与宽等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和测量。质量性状以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为评价指标,数量性状以其最大值、最小值、极值、平均值、标准差以及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对53份野生春兰和45份野生蕙兰的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质量性状分析结果显示,蕙兰的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总体高于春兰;数量性状分析结果显示,春兰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9.57%~20.14%,蕙兰的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10.93%~29.11%,蕙兰的变异幅度大于春兰,表明蕙兰的形态多样性高于春兰。在数量性状指标中,春兰的花叶鞘长与侧萼长、花瓣长,被萼宽与侧萼宽、花瓣宽,侧萼长与花瓣长,侧萼宽与花瓣宽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蕙兰的花葶长与萼片长、花瓣长,萼片长与花瓣长均极显著正相关;2种兰花的叶长与花葶长、被萼宽、侧萼宽、花瓣宽之间均呈现弱负相关性。【结论】秦岭地区野生蕙兰比春兰具有更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因此春兰比蕙兰可能面临更大的种群生存威胁。  相似文献   

7.
黄牡丹表型变异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地理种源的黄牡丹株丛的12个形态指标进行观测,据此研究形态的变异及表型多样性,结果显示:花部形态变异较叶部大,在7个数量性状指标中,萼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0.252 2,其次为心皮和苞片;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依次是花色、瓣尖形状和瓣基斑块。3个叶形态指标中,裂叶宽度的变异系数最高,为0.160 3;在12个指标中,特征向量绝对值较大的3个性状依次为花色、瓣基斑块、苞片,反映出它们对黄牡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最大;而采用欧氏距离聚类可将22株系分为3大类,可用花色、斑块形态和苞片数量三个性状初区分开黄牡丹的类群,不同类群的黄牡丹的亲缘关系可依据地理种源的远近、花色、斑块色形和萼片和苞片总数进行初步分类。  相似文献   

8.
优异谷子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 Shannon- weaver多样性指数对不同生态区来源的 71份优异谷子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谷子优异种质材料存在明显的性状分化和表型变异 ,以穗型、粒色两个形态性状和主茎直径、穗下节间长、主穗直径、单株草重、出谷率 5个数量性状的表型变异丰富 ,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就不同生态区的材料而言 ,以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区的谷子材料在表型性状上存在更大的分化 ,变异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柿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解河南省柿种质资源类型、分布状况,分析其表型多样性程度。对河南省各地柿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并测定了146份种质资源果实、叶片和种子的43个表型性状,分析其表型多样性,初步进行了种质资源分类与鉴定。河南省柿种质资源均为完全涩柿(PCA),24个描述性表型性状变异类型多,17个性状的所有类型均有分布,仅缺乏7个性状中的10个类型;19个数量性状变异程度高且变异幅度大,其变异系数范围为11.06%~50.88%,极值相差均在2倍以上;各器官变异程度大小顺序为果实种子叶片;不同地区间各表型变异程度不同。R型聚类将43个表型性状划分为5大类,各性状基本按照器官类型分别聚为一类;Q型聚类将146份资源划分为5个类群,根据表型特征,可初步鉴定部分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品种。河南省各地柿资源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其表型变异类型多,变异程度高且变异幅度大,做好本地区柿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等工作,对柿新品种选育和杂交育种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贵州芝麻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贵州芝麻种质资源保护、形态分类、品种遗传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利用聚类分析和遗传相关分析方法对贵州37份芝麻种质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田间鉴定考察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87 8~1.595 3,形态类型丰富;1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7.14%~52.80%,以分枝高度的变异系数最大(52.80%),花冠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7.14%),遗传变异丰富;不同性状间表现出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37份贵州芝麻种质资源聚为4个类群,第I类群有7份资源,第Ⅱ类群共有22份,第Ⅲ类群有5份,第Ⅳ类群有3份,各类群间性状差异明显,其中第Ⅱ类群占供试材料的59.46%,种质资源数量多,变异范围大,遗传类型丰富。聚类结果与资源材料地域来源和分布无直接关系,主要与材料的性状表现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NY/T 2237—2012中31个测试性状对原阳分中心参与测试的119份花生品种(待测品种及其对应近似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PopGen 32软件对119参试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2个性状共检测到97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测试性状检测到4.41个,平均有效等位变异数为2.41,Shannon’s多样性指数(H’)为0.91。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茎高度与侧枝长度为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荚果长度和百仁重为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3,与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5。针对该地区测试工作建议由侧枝长代替主茎高度,百仁重代替荚果长。UPGMA聚类分析显示,在阈值为0.65时可以将119份品种分为3个族群,但是通过主成分分析可以更直观地对119份材料的遗传相似性的判断。综合分析说明,参与测试的花生品种具有较丰富的形态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10个省份(群体)211份中国板栗种质资源花序相关性状表型多样性和遗传特点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中国板栗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信息,挖掘优异基因材料,并为现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板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中提供的方法,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板栗种质资源圃内211份中国板栗资源的15个花序相关表型性状进行系统调查,量化赋值后,使用SPSS 20.0软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Shannon-weaver指数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采用MEGA 7.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我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8.23%和1.70,其中每果枝雌花个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0.66,雄花序比例变异系数最小为7.37,序轴粗度比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99,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41。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板栗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存在差异,江苏群体变异程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5.53%;河北群体多样性水平最高,多样性指数1.86;安徽群体遗传变异和表型多样性水平均最低,变异系数和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96%和0.95。测量性状中,除雄蕊长和序轴粗度比外,其余性状均为群体间差异显著,花序长、花轴粗、花簇密度、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两性花序比例、雄花序比例、每果枝雌花个数这7个性状,群体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地域间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花序形态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花序数量性状内部间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反映了总信息量的84.18%,每果枝两性花序个数(0.931)、花序粗(0.912)、花序长粗比(-0.889)、花序长(0.864)、每果枝雌花个数(0.828)、雄花序比例(-0.821)、两性花序比例(0.820)、雄蕊长(0.806)8个性状的相关系数都在0.8以上,是板栗花序相关性状变异的主要因素。以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为标准,将211份资源分为5个类群,并筛选出9份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聚类分析将211份资源分为8个类群,花相关表型性状变异相同的材料大多聚在一起,变异较大的类群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相似。【结论】 中国板栗资源花序相关表型性状变异丰富,多样性程度高,地域间遗传变异和多样性程度不同,群体间性状差异显著。花序形态表型性状和花序数量表型性状内部的相关性较明显,但花序形态和花序数量间相关性不明显。筛选出8个性状可作为板栗花形和花量的综合评定指标,9个两性花序数量多、雌雄比例高且高雌花量的板栗资源可作为性别调控、改善产量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科学评价种质,以246份番茄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25个质量性状和8个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质量性状中叶片着生状态的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2.46;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7.86%,8个表型性状的F值都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各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互关系;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9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6.18%,包含了全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基于表型性状,采用系统聚类组间聚合的方法在遗传距离为10处将供试的246份资源主要以单果质量划分为4个组群.明确番茄表型变异的丰富程度及不同种质间的遗传关系,为番茄种质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及番茄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地区嫁接引种至河北迁西的39份板栗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共计7个群体),对与其叶片相关的8个功能性状进行了双因素巢式设计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板栗叶片8个功能性状群体内和群体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叶片功能性状在群体内和群体间呈多态性,多样性丰富;板栗叶片8个功能性状平均变异系数在6.91%~27.57%之间,其中叶片DSPA的平均变异系数最小,其余7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上,表明叶片DSPA的遗传稳定性较好,育种改良潜力较小;不同群体内性状多态性丰富程度最高为江苏群体,最低为安徽群体,表明在遵化板栗群体中选育出新品种的可能性较大;群体间的平均变异与群体内的平均变异比约为6∶7,说明就板栗叶片8个功能性状呈多态性的主要来源是群体内变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板栗叶片面积与叶片DSPA对板栗坚果的单粒质量显著的影响,因此板栗叶片面积及叶片DSPA可以作为迁西地区引种及选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通过系统聚类可将7个板栗群体居聚为2大类群,反映不同地理群体板栗叶片功能性状的多样性,结果与地理分布格局基本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评价海南荔枝资源多样性提供更多基础资料,对193份海南荔枝资源叶片的6个质量性状、9个数量性状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6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1,说明品种间变异较大,仅叶基形状与小叶形状、叶尖形状有显著相关关系。9个数量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叶面积(21.74%),变异系数最小的为比叶重(11.31%);除叶形指数与个别性状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外,各指标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93份荔枝资源可分为4大类,第Ⅰ类有7份,是所有分类中叶片最为厚实宽大的种质。第Ⅱ类有40份,比叶重最低,其余指标大小仅次于第Ⅰ类。第Ⅲ类有10份,是属于叶片窄小且薄的种质,其比叶重最高。第Ⅳ类有136份,是处于中间态的资源,性状间变异的范围较大。上述结果表明,海南荔枝叶片性状多样性丰富,可以用于评价资源的多样性。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利用海南荔枝资源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凌瑶  刘伟  张新全  陈锐  陈婷婷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674-4677,4681
对30份川渝地区野生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种源的15个植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狗牙根在15个形态特征上出现较大变异,其中叶色、直立枝叶长、匍匐枝叶长、匍匐茎节间长和生殖枝条高度以及花药和柱头颜色的变异都达到20%以上。不同种源形态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为选育优良品种并对选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67份代表性牡丹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选取表型的24个质量性状和26个数量性状进行描述和测定,采用变异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表型性状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多样性指数,对牡丹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67份牡丹种质资源的表型呈现出变异类型多、变异程度高等特点,质量性状Shannon-weaver指数为0.183~1.860,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6.02%~37.41%,单果种子数变异系数(37.41%)最大。当欧氏距离为17.5时,67份种质资源可分为7个类群,其中类群Ⅱ的种质数量最多(37个),初步明确了各类群的主要特征性状,表明牡丹品种在表型性状上具明显差异,而各数量性状间大部分存在显著相关性。前8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0.973%,可综合代表牡丹表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针对油用、观赏、综合利用等不同用途进行评价,共筛选出10份最优种质。牡丹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高、变异类型丰富,为牡丹品种选育奠定了物质基础,期待筛选出的不同用途牡丹种质可为牡丹的开发利用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资料,对云南野生猕猴桃分布集中地区进行调查,采用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H')指数及系统聚类的方法分析其生物学性状、海拔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收集到104份野生猕猴桃,经鉴定为24个种。调查的猕猴桃多分布在海拔范围1 230~2 960 m,集中分布于海拔1 400~1 700 m,不同种之间的海拔差异较大。对15个表型性状检测出73个变异类型,平均每个性状有变异类型5.2个;变异系数为74.2%~13.4%,其平均值为46%;多样性指数为1.696~0.451,平均值为1.006,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通过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20.0处将24个野生猕猴桃种分为4组,属间各种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各性状间变异系数相差较大,初步了解现阶段云南省部分地区猕猴桃野生资源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裸大麦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青藏高原裸大麦区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提高该地区裸大麦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对86份青藏裸大麦种质资源的形态多样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地区裸大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主穗长的形态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5;株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0.47。总体表现为数量性状形态多样性指数大于质量性状。基于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把86份材料聚为4类,第Ⅰ类是二棱种质,为高秆大穗大粒型,第Ⅱ类种质为矮秆多粒长穗型,第Ⅲ类种质为短穗型,第Ⅳ类种质为高秆多粒型。采用主成分分析进行种质评价,提取前7个主成分即可概括全部性状的大部分生物学信息,筛选出适合江苏地区生长的优良种质资源,为裸大麦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32份贵州大蒜资源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了解贵州大蒜资源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变异特性,以32份大蒜资源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栽培的大蒜种质资源表型变异丰富,其中,鳞芽数的变异系数最大(50.73%),其次是鳞茎重(38.13%)和鳞茎盘直径(25.82%);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且株幅的多样性指数最大(0.95)。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32份大蒜资源分为两大组群,不同类群相似性较小,亲缘关系较远;同一类群相似性较大,亲缘关系较近。通过综合评价,筛选出较好的育种材料3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