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洪 《吉林农业》2013,(3):225-225
从2006年夏季开始,发生了一场几乎波及全国的"猪高热病",给许多养殖户和规模养殖场造成了重大损失,华南一些密集的养猪基地流行一种以高热、厌食、嗜睡等为主要症状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猪高热病,随后疫情迅速蔓延到了华东、中南地区,但这次疫情中,在基层防治工作中存在较大的误区,防治措施不得力,因而无法控制疫情,致使猪高热病继续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2.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发病特点及其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季节性发病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猪高热病"的防治须坚持"扶正祛邪"的原则:增强生猪的特异性抗病力;加强母猪、断奶仔猪及保育仔猪、育肥猪的保健;并提高生猪场的管理水平.在治疗"猪高热病"时还需预防继发感染并对症治疗;减少应激和正确使用磺胺类药.  相似文献   

3.
艾清豹  褚照龙  袁晓雷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55-156,221
本文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等方面介绍了夏季"猪高热病"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猪"高热病"即猪高热综合症,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的传染性疾病。夏季由于湿度增大,利于霉菌的生长,加大了猪"高热病"的发病率,要高度重视。介绍了猪"高热病"的发病机理、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郭宇  赵宝凯 《新农业》2011,(6):37-37
一、预防猪高热病的误区 1.仅依靠疫苗预防高热病为混合感染,单针对蓝耳病不能解决问题。现有疫苗预防流行毒株的效果不理想,且灭活疫苗可引发较严重的后果,活疫苗诱导的中和抗体产生晚、水平低。不能仅免疫蓝耳病疫苗,还应扎实做好猪瘟和猪伪狂犬病的免疫工作,通常上述两种猪病是造成高热病病猪死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猪高热病是一种典型的无名高热病综合征,主要由多种病原微生物诱发,其临床特征就是"三高"(高死亡率、高发病率、高热),病猪大多会出现喘气、呼吸困难、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等问题,且有少量病猪的皮肤会出现发红变紫等。若不及时予以治疗,较易出现生长速度下降、母猪繁殖障碍等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本文就"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猪高热病发病率高,对仔猪危害严重,该病预防比治疗重要,应采取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免疫,药物预防及加强消毒管理等综合性措施预防猪高热病,减少其对养猪生产的危害。本文主要分析猪高热病的典型症状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猪"高热病"的发病特征、临床主要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结合兽医临床工作经验,提出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猪"高热病"的技术措施及防治效果,以期降低该病的死亡率,为养猪生产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9.
夏季猪高热病的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守峰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214-214
猪夏季高热病发病急,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较大。介绍了该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猪高热病,是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因该病病因复杂、多病原混合感染,又叫无名高热综合症。根据临床经验,笔者针对高热病以及对其的防治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猪"高热病"是一种由多种细菌和病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猪的皮下脂肪比较厚,身体散热差,对高温的应激反应强。所以夏天容易发生热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较高。这对养殖户来说是最痛苦的事情,所以对猪热病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首先要了解疾病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介绍,仅供参考。1猪"高热病"原因分析目前,该病的病因很多。一是分散养殖的发生率高,有些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养猪户主,实施各种防疫措施不到位,  相似文献   

12.
梁荫贤 《北京农业》2014,(24):126-127
养猪业能盈利的基本就是抓好猪疫病的防治。即使市场猪价再高,一旦疫病发生造成猪死亡,没有猪卖,也会导致亏本。所以,如果猪场没有发生疫病,就是成功的、盈利的。虽然猪传染性胃肠炎没有猪高热病、猪瘟等烈性传染病死亡率高,但一旦发生会给养猪户带来巨大的损失。基于此,对此流行病的诊断与防治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3.
猪无名高热病的病因调查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卫功树 《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66-166,174
在对流行的猪无名高热病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病因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 猪弓形体病是由龚地弓形体原虫引起的一种重要寄生虫病,亦是人畜共患的疾病.该原虫分布甚广,可感染多种动物.我国最早在福建发现,从猫、兔体内分离到了弓形体原虫(于恩庶1957年),1978年上海畜牧兽医研究所又从一暴发"无名高热病"猪场的患猪体内分离到弓形体原虫.我省猪"无名高热病"不少,但病因迄今未详.为查清猪弓形体病在我省是否存在及其流行情况,于1980年2月-1981年6月,在郑州、南阳、许昌、新乡、开封等地对部分猪只作了流行病学调查、鼠继代虫株回归猪试验、猪弓形体病康复猪的免疫效果观察、穿取鼠蹊  相似文献   

15.
猪高热病一般是由于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各种病原体感染产生的传染性疾病,发病后具有急性、高热、高致病性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夏季由于天气炎热是猪高热病的高发期。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养殖中先后爆发过猪高热病,且发病率高、很难治愈,在猪群中容易传播,严重时可导致猪群大量死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我国养猪产业的稳定发展。本文主要介绍猪高热病的诱发原因和临床症状,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给广大养殖户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每在5~7月份猪无名高热病泛滥,严重影响本地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在临床上猪高热病种类繁多,如猪三疫、猪流感及猪的很多病毒性感染病均可引起高热。但在近几年临床多见的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该病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  相似文献   

17.
猪高热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2006年夏秋季节浙江省台州市部分地区发生的猪高热病为例,介绍了猪高热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与诊断,并总结有效控制疫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防治措施等方面对汕头市辖区一猪场发生的以发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红变紫为主要病征的猪高热病病例进行诊断,确诊为汕头市首例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及猪伪狂犬病混合感染,为生猪养殖敲响了防控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的警钟.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生猪高热病流行广泛、危害很大.已经成为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猪病。为了探讨本病的防治,本文简述了本病流行特点,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春季和夏季是猪高热病的发病高峰期,猪场应主动采取防范措施规避发病风险,赢得养殖利润空间.猪高热病的发病机制各不相同,掌握其典型症状、病理变化即可对症施治.笔者简要总结几种代表性高热病,供同仁交流、参考. 1猪高热病概述 所谓猪高热病,即指猪在某些病理机制作用下,体温大幅超过正常值的异常情况.一般猪的正常体温值介于38~39.5℃之间,不同种类、不同日龄、不同环境条件下可以有±0.5℃的机动变化,属于猪的自我保护调节,但如果超出40℃,则是一种病理反应,应该及时进行诊治,以免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