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杂123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不育系晋长早A为母本,以恢复系吉R 105为父本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该杂交种具有高产、抗性强、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等特性,一般产量为9.0~12.0 t/hm2。2009年初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吉杂121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以不育系314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R105为父本,于2001年组配而成,其中R105是A1和A2型胞质的恢复系。该杂交种2002年在吉林省农科院育种圃进行品种观察,2003—2005年进行产量比较,2006—2007年参加国家高粱早熟组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国家生产试验,同时进行两年的抗病鉴定和一年的品质分析,于2008年1月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酒精型高粱杂交种吉杂1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杂118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以自选不育系205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R8036为父本,于2003年组配而成。其中不育系2055A是1992年以314B×871300B,人工有性杂交选择后,经连续回交转育而成:恢复系R8036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1996年以R137×忻粱52的后代稳定系6022为母本.以7331为父本,经8个世代选拔出的长穗、矮秆、株型好,配合力高的恢复系.以其区号定名为R8036。  相似文献   

4.
@@高粱新品种吉杂359号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高粱不育系3148A 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09YN34R 为父本,于2008年组配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酿造高粱杂交种。熟期早,产量高,抗性好,商品品质好,2013年1月通过吉林省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高淀粉高粱杂交种吉杂127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吉杂127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吉R117为父本,于2005年组配而成。2009年12月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杂交种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适应性广;淀粉含量高(粗淀粉含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的高粱育种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已取得了跨越式进步.中熟中矮秆的吉杂90通过审定并在生产中推广,中晚熟的吉杂83、吉杂97、四杂25也已通过审定并开始投产.其中四杂25从90年代末至今一直是吉林省的主栽品种,单品种面积占吉林省高粱栽培总面积的70%左右.进人21世纪,吉林省高粱育种又取得了丰硕成果,相继育成并通过审定了凤杂4、吉杂122、吉杂123、吉杂124、吉杂127、吉杂210等优良杂交种并在生产中推广,同时还育成了吉林省首个优质米高粱杂交种吉杂305,具有高产、综合抗性强、适口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高产高淀粉高粱吉杂355号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高梁不育系HV45A为母本,以自选抗螟恢复系YN141R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而成。具有高产、高淀粉、耐螟虫,商品品质好,熟期适中等优点。吉杂355号抗高梁丝黑穗病,高抗叶病,增产潜力大,是2012年2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即将大面积推广的高粱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饲草高粱杂交种吉草2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草2号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高粱不育系T32A为母本,以系选红壳苏丹草YN2092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的饲草高粱杂交种.吉草2号2010年1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饲草高粱的双亲均为自选系,具有高产、粗蛋白和粗脂肪、可溶性总糖含量高的特点.吉草2号对高粱丝黑穗病免疫,高抗叶斑病,增产潜力大,是吉林省东部草场、两部湿地以及东北农牧区交错带填闲地推广的优质饲草高粱.  相似文献   

9.
玉米新品种新春18由吉林省扶余县新春种业有限公司于1999年育成,组合为吉853×462。2001~2004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宜在吉林省中晚熟玉米区及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积温带地区种植。种植密度以4·5万~5·0万株/hm2为宜。2005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新春18是吉林省扶余县新春种业有限公司于1999年用外引系吉853为母本、外引系46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中晚熟单交种。2000~2001年参加本单位产比试验,2002~2004年参加吉林省玉米杂交种联合区域试验,2004年同时参加吉林省玉…  相似文献   

10.
高粱新杂交种锦杂105是锦州农业科学院于2003年以不育系7050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SH609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该组合于2004—2005年在所内进行产量比较试验.2006年进行多点试验.2007—2008年参加国家高粱品种春播晚熟组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国家高粱品种生产试验。完成试验程序。  相似文献   

11.
高粱新品种锦杂105的选育及其制种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亚红 《种子科技》2011,29(11):28-29
高粱新杂交种锦杂105是锦州农业科学院于2003年以不育系7050A(引自国家改良中心)为母本,自选恢复系SH609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该组合于2004~2005年在所内进行产量比较试验,2006年进行多点试验,2007~2008年参加国家高粱品种春播晚熟组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国家高粱品种生产试验,完成试验程序,2008年底通过国家高粱鉴定委员会鉴  相似文献   

12.
高粱新杂交种锦杂105是辽宁省锦州农业科学院于2003年以不育系7050A(引自国家改良中心)为母本.自选恢复系SH609为父本组配的杂交种。该组合于2004—2005年在所内进行产量比较试验.2006年进行多点试验.2007—2008年参加国家高粱品种春播晚熟组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国家高粱品种生产试验。2008年12月底通过国家高粱鉴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3.
高粱新品种吉杂356号系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09HV45A为母本,以优质恢复系09YN207R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而成。具有高产、耐螟虫、熟期适中、适口性好、淀粉含量高等优点,既可以食用,又可以酿造,是高产优质粮酒两用型高粱新杂交种。吉杂356号制种容易,父母本同期播种,制种产量高。2012年大面积示范平均单产为10706kg/hm2,比对照四杂25号增产14.5%。于2013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  相似文献   

14.
高粱杂交种晋杂21号以自选优质不育系SS302A为母本,以自选优质恢复系黑恢1为父本,由山西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组配而成。2005年经山西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是一个高产、优质、多抗的饲料专用高杂交种,适宜在山西省及其他省区无霜期130天以上的春播中晚熟区种植。  相似文献   

15.
高梁优良恢复系吉R 105的选育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R105是采用地理远缘杂交和姊妹交的方法选育成的配合力高、恢复性强、综合性状好、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恢复系。该系主要含有亨加利高梁亲缘。利用吉R105配制出许多杂交种,其中辽杂22、吉杂121、本梁2号已通过国家高梁品种鉴定,吉杂122和吉杂123已通过吉林省高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高产高淀粉高粱吉杂355号是吉林省农科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自选高粱不育系HV45A为母本,以自选抗螟恢复系YN141R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而成。具有高产、高淀粉、耐螟虫,商品品质好,熟期适中等优点。吉杂355号抗高粱丝黑穗病,高抗叶病,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7.
高淀粉高粱杂交种晋杂2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杂23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以不育系4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SXR-30-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粱杂交种.该品种属晚熟品种,具有品质优、丰产性好、抗倒伏等特点.2008年通过山西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  相似文献   

18.
荆绍凌 《中国种业》2014,(11):66-66
玉米新品种吉单558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自选系吉V203为母本、自选系吉V088为父本杂交育成。201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玉2012022。吉单558高产、稳产、优质、多抗,是近两年“吉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使用指导意见”中晚熟主栽玉米杂交种,种植面积日益扩大,以其优良抗性、丰产性受到农民朋友的认可。适合吉林省中晚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辽杂30号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于2004年以自选不育系373A和自选恢复系600组配而成的高粱杂交种。2007年和2008年连续2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省生产试验,2009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抗倒伏、耐密植,农艺性状好,产量高,品质优良,是优良的食用高粱杂交种,在辽宁省有广泛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0.
泸糯8号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自育糯不育系45A与自育糯恢复系07221于2000年配组育成的三系糯质高粱杂交种,表现产量高,抗叶斑病,淀粉含量高,出酒率高。是酿造浓香型、酱香型和小曲酒的优质原料。2002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3—2004年参加多点试验;2004年参加生产试验和进行酿酒试验;2005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我国南方高粱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