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平县是云南中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向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过渡区,也是云南中部高原向南部哀牢山纵谷区过渡区.从新平县水土流失现状入手,分析了水土流失成因,介绍了新平县水土流失治理体系.认为水土流失防治是水土保持社会保障和技术保障两大体系不断建设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福建生态省建设的若干生态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位居国内前列,同时又存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常绿阔叶林衰退、湿地退化和生物入侵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对福建省建设生态省的优势生态条件和面临的关键生态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对闽西常绿阔叶林植被的1.6 hm2样地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构成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的优势科是樟科、壳斗科、木兰科、紫金牛科和山茶科等;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地理性质;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建群树种多,且部分不同的建群种间可组合构成不同的群丛,群落类型呈现多样化;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的外貌以单叶、革质、全缘和中小型叶为主的常绿中、小高位芽植物组成为特征;闽西常绿阔叶林群落植物在物种组成数量、科属分布区类型和生活型谱以及叶的性质特征等方面具有中亚热带南部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以明溪县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固定样地的初查、复查资料为基础,对间隔11 a的天然常绿阔叶林的变化和转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在11 a中转型率达到37.4%,年均转型率为4.2%;其它林型(人工林、针叶林等)和地类(采伐迹地和宜林地等)转型和新增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占现有(1996年)阔叶林的27.8%.由于马尾松成为首选的择伐木,天然阔叶林中的针叶树大量减少,天然阔叶林趋于纯林化,1985年留存下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中近、成过熟林人为干扰为轻度、中度和严重的各占1/3左右,至少要禁伐11~13 a才可以恢复到1985年的森林景观水平.  相似文献   

5.
竹产业是新平县林果产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选择适合的竹子品种是大力培植竹子资源和发展竹材生产的基础。通过分析云南甜龙竹的竹种特性、优势,以及新平县发展云南甜龙竹的有利条件,阐述了云南甜龙竹在新平县竹产业发展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浙北不同森林类型调温调湿效应的异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在夏天对林内近地层温度和湿度的调节趋势基本一致,常绿阔叶林的降温,增湿效应比落叶阔叶林更为显著。在春秋两季,常绿阔叶林具有降温,增湿效应;,落叶阔叶林却有降温,降湿性能。在冬季,常绿阔叶林对林地温度具有一定的增温作用,并主要体现在夜间,同时对林内近地层空气具有一定的增湿效应;落叶阔叶林却反映出增温,降湿作用,而其增温性能主要体现在白天。  相似文献   

7.
广东天井山森林与植物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无偏对应排序法和二元指示种分析法分析了天井山地区11个不同演替阶段阔叶林群落的分布特点和植物区系多样性。结果显示,所调查的常绿阔叶林可划分为两大类:中山常绿阔叶林和丘陵低山常绿阔叶林;前者分布在海拔900m以上的山地,后者分布在海拔390-900m是山地。  相似文献   

8.
以明溪县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固定样地初查、复查资料为基础,对间隔11a的天然常绿阔叶林的变化和转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5年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在11a中转型率达到37.4%,年均转型率4.2%;其它林型(人工林、针叶林等)和地类(采伐迹地和宜林地等)转型和新增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占现有(1996年)阔叶林的27.8%。由于马尾松成为首选的择伐木,天然地林中的针叶树大量减少,天然阔叶林趋于纯林化,1985年留存下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中近、成过熟林人为干扰为轻度、中度和严重的各占1/3左右,至少要禁伐11~13a才可以恢复到1985年的森林景观水平。  相似文献   

9.
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林地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分析了云南金沙江流域退化林地的类型、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该区域退化林地类型丰富,但各类型结构简单,垂直分布不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在乔、灌层按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的顺序递减,草本层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灌丛的顺序递减.退化程度大的类型,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退化程度较小的类型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10.
以明溪县森林资源清查体系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固定样地的初查、复查资料为基础 ,对间隔1 1 a的天然常绿阔叶林的变化和转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 985年的天然常绿阔叶林 ,在 1 1 a中转型率达到 37.4% ,年均转型率为 4.2 % ;其它林型 (人工林、针叶林等 )和地类 (采伐迹地和宜林地等 )转型和新增的天然常绿阔叶林占现有 (1 996年 )阔叶林的 2 7.8% .由于马尾松成为首选的择伐木 ,天然阔叶林中的针叶树大量减少 ,天然阔叶林趋于纯林化 ,1 985年留存下的天然常绿阔叶林中近、成过熟林人为干扰为轻度、中度和严重的各占 1 /3左右 ,至少要禁伐 1 1~ 1 3a才可以恢复到 1 985年的森林景观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大明山云贵山茉莉种群结构和动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明山云贵山茉莉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研究,建立了胸径与年龄,树高与年龄两个回归方程,表明云贵山茉莉的林木胸径,树高与其年龄存在极紧密的相关,在20年恢复期的群落中,云贵山茉莉种群表现为初生增长型种群,在50年的群落中稳定(成熟)型种群,在200年的群落中则表现为下降型(中衰型)种群,说明云贵山茉莉林只是次生常绿阔叶林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中的一个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12.
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从灌草丛到常绿阔叶林的不同演替系列群落土壤的有机质、总N、总P含量总体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灌草丛微生物生物量最低,微生物生物量C是从针叶林到常绿阔叶林阶段明显增加,但微生物生物量N却是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磷酸酶、脲酶与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均以灌草丛土壤最低;在其他3个演替系列群落土壤中,脲酶和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大小是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大小是常绿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3.
竹产业是新平县林果产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选择适合的竹子品种是大力培植竹子资源和发展竹材生产的基础.通过分析云南甜龙竹的竹种特性、优势,以及新平县发展云南甜龙竹的有利条件,阐述了云南甜龙竹在新平县竹产业发展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生境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鼎湖山地处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域,地形起伏较大,内环境异质性高,群落结构复杂。以根据海拔等地形因素,利用MRT(多元回归树)的方法,将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20 hm2有典型代表性的森林群落监测样地划分为5种生境类型;通过比较各生境之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讨论环境异质性与局域群落内物种分布的关系,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的构建及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持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贵云  王进  戴晓勇 《农技服务》2009,26(10):79-80,109
贵州省天然林保护区包括乌江、赤水河、清水江3个流域内的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黔南、黔东南、铜仁、毕节等8个市(州、地)的70个县(市、区、特区)和8个贵州省林业厅直属单位9个监测县和2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25.6万hm2。共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杂竹林7个森林类型。就以上森林类型的土壤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得出:土壤容重:灌木林>竹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土壤孔隙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灌木林;土壤持水性能: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灌木林。各森林类型的土壤持水性能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土壤孔隙度呈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则反之。  相似文献   

16.
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枯立木数量及分配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三棵树、锅底塘、山门口和簸箕坝4块样地调查资料为基础,研究了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枯立木的数量组成、分配格局和生物量特征.结果表明: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内枯立木的密度为(68.5±18.0)株/hm2,枯立木占全部乔木的(5.7±0.6)%.枯立木胸径(DBH)分配以小径级为主(5≤DBH<20 cm),此径级的枯立木显著高于另外2个级别(20≤DBH<40 cm和DBH≥40 cm,P<0.05).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枯立木的物种组成极其丰富,分属于14科32种,树种组成以壳斗科的腾冲栲(Castanopsis wattii)、硬壳柯(Lithocarpus hancei)和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越桔科的云南越桔(Vaccinium duclouxii),杜鹃花科的珍珠花(Lyonia ovalifolia)和薄叶杜鹃(Rhododendron leptothrium)为主.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枯立木贮量较高为(3.9±0.7)t*hm-2,生物量的树种分配以腾冲栲(Castanopsis wattii)和木果柯(Lithocarpus xylocarpus)为主.  相似文献   

17.
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优势种群动态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以大小级代替年龄结构对浙江天台山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系列群落优势种群密度动态和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针叶林向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进程中,马尾松Pinus masonniana种群的密度逐渐降低,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衰退型.木荷Schima superba种群在3个群落中密度大小顺序为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甜槠Castanopsis eyrei种群仅出现在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在针阔混交林中甜槠种群密度较大,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在常绿阔叶林中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种群分布格局随演替进程而变化,衰退型种群多为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而增长型或稳定型种群多为集群分布.表2参10  相似文献   

18.
南方集体林区常绿阔叶林的健康评价问题已受到各界关注,文中主要是研究基于不同赋权法的常绿阔叶林健康评价问题.首先对常绿阔叶林健康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组合赋权法3种方法分别进行赋权,然后分别对福建省将乐林场国有林场(以下简称将乐林场)1996年和2007年的常绿阔叶林小班进行健康评价.通过分析比较确定组合赋权法为最佳赋权法,以此得到将乐林场常绿阔叶林在1996年健康指数均值为0.60,处于亚健康水平,在2007年健康指数均值为0.62,处于健康水平,健康水平有所改善,符合实际情况,本研究结果为常绿阔叶林健康评价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安徽休宁县森林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休宁县森林群落的类型、组成、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休宁县的典型森林群 落为常绿阔叶林,但由于森林破坏,群落为成层现象和层片不甚明显;物种多样性指数(S、 D、H)是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低海拔>高海拔; 在同一类型不同层次中,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20.
莲都区位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以针叶林为主的林分结构现状,使得森林树种单一、结构简单、森林整体质量偏低,容易发生森林病虫害及森林火灾,阔叶林取代针叶林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分析近年来莲都区阔叶林增长趋势、阔叶林优势及在生产经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推进莲都区阔叶林建设与发展当中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