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美国引进的优良帕里松(Pinus quadrifolia)和灰松(Pinus sabiniana)种源苗木培育技术,包括选地作床、种子处理、种子下播、苗田管理、以及大苗培育和苗木出圃等,而且选择当地乡土树种油松、侧柏、白皮松和爬柏作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卫星搭载华山松、白皮松种子苗木培育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04年甘肃省林业厅组织搭载我国第20颗返回式卫星的华山松、白皮松种子为试材,开展苗木培育研究。通过试验研究,初步认为,经过太空诱变处理的华山松形态与对照无差异、白皮松种子颜色变浅;太空华山松种子较对照发芽早、播种早,但出苗时间无差异;太空白皮松种子较对照发芽晚、播种也晚,但出苗时间差异不明显。华山松太空种子苗在1年生时,苗高、地径比对照分别大12.27%、29.41%,2年生时,苗高、地径依然比对照大9.86%、28.24%;最突出单株的苗高、地径分别为9.3 cm、0.41 cm,比对照平均值大50.00%、13.89%。白皮松太空种子苗在1年生时,苗高、地径不如对照,但在2年生时,苗高、地径比对照大6.55%、25.00%;最突出单株的苗高、地径分别为10.6 cm、0.54 cm,比对照平均值大46.61%、63.64%。  相似文献   

3.
油松和巴山松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和巴山松是用材树种,林木生长量的大小是选择优良树种1个重要指标。根据2次21a油松和巴山松种源试验和种源选择的结果,第1批陕西宁陕和黄陵及四川广元种源,7a生树高比其它种源平均值提高15.9%。第2批陕西商县和黄龙官庄、河南栾川2#,湖北巴东1#和四川广元种源17a生长量比其它种源平均值材积提高22.8%。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资源最多的特有乡土树种.对参试的44个马尾松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枝下高和冠幅等生长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8年生马尾松种源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差异显著,枝下高和冠幅生长无明显差异;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力较高,分别为40.61%、39.53%和32.79%,枝下高和冠幅较低;聚类分析研究将马尾松种源分为极速生、速生和中等3种类型;综合评定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符,确定了40号种源为最佳种源和33个可供采用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5.
对5种不同种源柔枝松经过组织培养后获得组培苗,之后选取长势良好的健壮组培苗100株进行炼苗并移栽,分别在移栽1、3、5个月后对苗木成活率及苗木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得出:柔枝松1成活率较高、苗高最高、地径最大、主根最长、侧根数量最多,为适应性最强的种源。  相似文献   

6.
美国柔枝松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阐述了柔枝松在美国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我国引进应用的前景.柔枝松(Pinus flexilis James.)又名五针松、落基山白松,是北美洲西部分布最广泛的松属树种之一.其生境干旱,能够耐干旱、耐寒和耐瘠薄,能适应多种土壤,还能抗强风,适应性很强,也是先锋树种.柔枝松早期苗木生长缓慢,但具优良的生物学特性,遗传多样性较高,不同种源、家系(包括无性系)的柔枝松在树冠特征、根系分布、树高及胸径生长、抗逆性(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该树种也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具有开发前景的优良树种.因此,在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在西北及华北地区引种柔枝松,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ISSR标记对12种五针松亲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ISSR 标记技术,对12 种五针松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利用筛选出的12 个ISSR 引物共检测到117 个位点,多态条带比率(PPB)在9.40%~33.33 %之间,遗传分化最高的是偃松,最低的是柔枝松。12 种五针松的基因多样性(Ht)为26.21%,其中种内基因多样性(Hs)为7.66%,种间基因多样性(Dst)为18.55%,五针松种间变异占总变异的70.78%。遗传距离聚类,将12 种五针松分为2 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乔松、华山松、海南五针松、华南五针松、北美乔松、山白松和云南五针松;第二类群包括美国白皮松、偃松、、柔枝松、西伯利亚红松和红松。图1 表3 参6。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对3个不同种源柔枝松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不同浓度PEG-6000的Hoagland溶液模拟水分胁迫条件,通过萌发率、幼苗鲜重、活力指数、抗旱指数4个指标对来自美国的3个柔枝松种源种子的发芽特性进行研究,并运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3个柔枝松种源的萌发率、幼苗鲜重、活力指数、抗旱指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亚利桑那州种源下降的幅度最大。(2)亚利桑那州种源在发芽期的抗旱性好于另外两个种源。3个种源的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依次分别为:亚利桑那州0.561;犹他州0.380;内华达州0.132。(3)低浓度的PEG-6000的Hoagland溶液对亚利桑那州和犹他州种源的柔枝松发芽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白皮松、油松和红皮云杉3个针叶树种1a生幼苗为对象,研究在100%全光(CK)、70%透光和40%透光3种光照下幼苗生长和根系发育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光照条件下3个树种幼苗生长随时间变化存在不一致性,白皮松和油松高生长、地径生长均表现为全光照高于低光照处理,而红皮云杉在低光照处理下,其苗高和地径高于全光照。油松和红皮云杉根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各时期发育,均表现出全光照70%透光40%透光趋势;而白皮松在根长和根系表面积方面,则为70%透光高于全光照和40%透光,在根系体积方面,全光照高于70%透光和40%透光。适度遮阴有利于白皮松幼苗生长,不利于油松幼苗生长,而红皮云杉幼苗对光照适应范围较宽。  相似文献   

10.
印度紫檀的育苗技术及其在西双版纳的苗期生长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紫檀(Pterocarpus indicus)是热带珍贵用材树种和优良园林绿化树种。通过两个印度紫檀种源在西双版纳的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印度紫檀在2至4月份苗高生长较缓慢,从5月份开始生长明显加快;泰国种源苗期生长优于菲律宾种源,6个月生时两个种源的平均地径均为0.4 cm,而前者平均苗高为29.4 cm,比后者高37.9%。  相似文献   

11.
黑松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种的黑松进行了育苗和多点造林试验,从生长和抗逆性上进行了观测.苗期试验表明,黑松苗期在小陇山林区适应性强,苗期保存率高于油松,苗期生长表现与油松差异不显著,2年生苗木平均地径0.61 cm ,平均苗高16.30 cm.多点造林试验表明,黑松适应小陇山林区的气候、立地条件,抗鼠害能力比油松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比油松高,幼林生长表现与油松差异不显著.8年生黑松林分平均胸径3.20 cm,平均高2.98 m.引种获得成功,丰富了小陇山林区营造生态公益林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2.
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不同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燕山山地干旱阳坡人工造林树种生长状况的差异,对人工栽植的油松、樟子松及蒙古栎的生长状况及其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栽植5a后,油松、樟子松和蒙古栎的存活率分别达到了93.79%、87.98%和66.69%,其地径分别为4.68cm、5.34cm、1.52cm,树高分别为1.58m、1.75m、0.80m,油松、樟子松、蒙古栎的单株生物量分别为1 857.36g、2 018.30g、234.35g,形成的人工幼林的密度在867.00~2 183.00株/hm~2之间;立地条件较好的样地幼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均匀型,立地条件较差的样地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油松、樟子松、蒙古栎均为燕山北部山地干旱阳坡的适宜造林树种,栽植5a后已基本形成稳定的乔木层,人工造林加速了干旱阳坡由绣线菊灌丛向乔木林的更新与恢复。  相似文献   

13.
通过欧洲赤松30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欧洲赤松在小陇山林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优势.在生长、抗落叶病性状上优于乡土树种油松.麦积植物园30年生欧洲赤松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13.60m和22.8 cm,生长量与乡土树种油松相当.已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引种过程,欧洲赤松在甘肃小陇山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4.
多效抗旱驱鼠剂在飞播造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多效抗旱驱鼠剂 (RPA)对飞播用油松、侧柏种子进行拌种处理 ,室内外做发芽及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室内RPA的 3个浓度处理油松发芽率比对照提高 13.9%  2 9.8% ,侧柏发芽率提高 2 4 .6 %  2 7.0 % ;油松高生长比对照提高了 9.0 %  19.4 % ,侧柏提高了 2 9.4 %  5 8.8% ,油松成苗率比对照提高 18.5 %  36 .0 % ,侧柏提高了 2 4 .0 %  2 7.5 %。在促进成苗率的同时也促进了苗木根系的生长 ,RPA使油松根系生长比对照提高了 34.6 %  5 0 .0 % ,侧柏根系生长提高了 13.9%  36 .1%。在飞播上应用 ,RPA处理区有苗样方率远远高于对照区 ,处理区苗木分布比较均匀 ,从保存的株数看 ,对照区仅为 0 .0 7株·m- 2 ,而处理区高达 0 .5  0 .8株·m- 2 ;对照区苗木平均高 2  3cm ,处理区为 3  5cm。充分说明多效抗旱驱鼠剂在苗圃育苗或飞播造林中应用 ,能够提高成苗率 ,促进苗木木质化程度 ,使苗木安全越冬 ,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 ,起到以根提水 ,以水促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子午岭油松林林隙更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以林下为对照,分析研究子午岭油松林的林隙更新特征,结果表明:1)子午岭油松林林隙内和林下更新树种在组成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其中,油松在林隙内的重要值远远大于其在林下的重要值,是林隙更新的主要树种;2)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生长良好,7年生以上的幼树在林下分布已很少,地径在1.0cm以上、高度在50cm以上的幼树数量分布在林隙内也远远大于林下,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存活的概率大于林下;3)方差分析表明,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与林下的高度生长差异极为显著;4)相关性分析表明,林隙内油松幼苗幼树的更新数量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植被总盖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苗期抗病性比油松强,幼林抗鼠害能力强,抗寒性稍差,保存率和造林成活率与油松接近,2年生苗木与对照油松苗木之间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平均地径0.53 cm,平均苗高18.3 cm,苗期生长表现优于当地油松。20年生林分平均胸径8.4 cm,平均树高5.3 m,最大单株胸径15.3 cm,树高7.5 m,生长表现与当地油松差异不显著。通过育苗和造林试验表明花旗松适应小陇山林区的生态条件,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We measured sap flux in Pinus ponderosa Laws. and Pinus flexilis James trees in a high-elevation meadow in northern Arizona that has been invaded by conifers over the last 150 years. Sap flux and environmental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July 1 to September 1, 2000, and used to estimate leaf specific transpiration rate (El), canopy conductance (Gc) and whole-plant hydraulic conductance (Kh). Leaf area to sapwood area ratio (LA/SA)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ree size in P. flexilis, bu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ree size in P. ponderosa. Both Gc and Kh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ree size in P. flexilis, and showed no clear trends with tree size in P. ponderosa. For both species, Gc was lower in the summer dry season than in the summer rainy season, but El did not change between wet and dry summer seasons. Midday water potential (Psi(mid)) did not change across seasons for either species, whereas predawn water potential (Psi(pre)) tracked variation in soil water content across seasons. Pinus flexilis showed greater stomatal response to vapor pressure deficit (VPD) and maintained higher Psi(mid) than P. ponderosa. Both species showed greater sensitivity to VPD at high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 2500 micromol m-2 s-1) than at low PAR (< 2500 micromol m-2 s-1). We conclude that the direction of change in Gc and Kh with increasing tree size differed between co-occurring Pinus species, and was influenced by changes in LA/SA. Whole-tree water use and El were similar between wet and dry summer seasons, possibly because of tight stomatal control over water loss.  相似文献   

18.
油松移植容器苗适宜容器规格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年生油松留床苗为试材,选用16 cm×16 cm,18 cm×18 cm,21 cm×21 cm,25 cm×25 cm 4种规格育苗容器,进行了油松移植容器苗适宜容器规格的筛选试验。以育苗容器的培育成本和生长量为指标进行秩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培育油松移植容器苗,规格21 cm×21 cm的育苗容器属于既能满足苗木生长、投资又相对较低的适选育苗容器。  相似文献   

19.
茶藨生柱锈菌致病性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交互接种的方法对华山松疱锈病、红松疱锈病的病原菌茶藨生柱锈菌的致病性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红松疱锈病的病原菌锈孢子只能侵染其本地的转主寄主植物东北茶藨子;(2)华山松疱锈病的病原菌锈孢子能转主侵染多种不同地区的茶藨子植物;(3)所有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的锈孢子均不能转主侵染东北茶藨子;(4)初步认定马先蒿属植物不是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的转主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