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依据骨料分形特征,对轻骨料混凝土骨料级配人工配制,分析了分维级配对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出了较理想的分维级配,并探讨了轻骨料混凝土的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2.
粗粒土变形与强度特性大三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种不同密度的某粗粒土进行了大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分析了粗粒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强度及变形特性,初步探讨了反映剪胀程度的剪胀因子与三者之间的关系,对现有的一些适用于粗粒土的经验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粗粒土低围压下表现出应变软化和剪胀、高围压下表现出应变硬化和剪缩;高围压下最大主应力比和剪胀因子近似呈直线关系;粗粒土的抗剪强度包络线呈非线性,内摩擦角随剪胀因子的增加大致呈线性增加趋势,说明剪胀性的发生会增加粗粒土的抗剪强度;抛物线表达式能较合理地反映侧向应变与轴向应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定量方法全面判断土壤颗粒分布(PSD)的内在结构,以提高利用土壤PSD函数估测土壤水动力参数的精度。【方法】利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红胶土、土娄土、黑垆土和砂黄土4种黄土体积PSD,计算得出土壤颗粒数量PSD,然后基于分形理论研究了粒度的幂定律适用范围及相应的分形维数;在符合幂定律的粒度范围内进行多重分形计算,获得了土壤数量PSD的多重分形参数。【结果】分形分析结果表明,红胶土、土娄土、黑垆土和砂黄土4种土壤符合幂定律的颗粒半径的下限均接近0.5μm,而上限依不同土壤差别很大,相应的分形维数为2.17~3.43;多重分形分析表明,红胶土广义分形维数Dq值在整个q区间上变化最明显,显示出比其他土壤更强的颗粒分布不均匀性;4种土壤的τ(q)-q曲线均明显异于直线,表明4种土壤均具有多重分形分布特征。红胶土、土娄土、黑垆土和砂黄土的f(α)谱宽分别为4.30,1.96,1.74和1.25,谱的不对称系数分别为-0.924,0.516,0.141和0.490,表明红胶土的多重分形结构较其他3种土壤更明显,其不对称程度最大。【结论】多重分形理论能更细致地刻画土壤颗粒的数量分布特征;将分形和多重分形理论相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土壤颗粒分布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4.
运用破碎体分形理论对浮石轻骨料粒径和级配进行统计试验分析,发现浮石粒径、级配均存在明显统计分形现象.且粒径维数、级配维数均在2-3之间.粒径维数愈大,骨料破碎程度愈大,级配维数在2.5-2.6之间,骨料分布均匀,级配较理想,为描述轻骨料级配和人为配制骨料级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分形衰减是指在地图综合中,地图目标随着比例尺的变化其结构形态随之发生改变,其自相似程度是递减变化的,反应到分维数的变化上,称之为分形衰减.本文以分形分析方法作为工具,分维值作为度量参数,分析地图综合中地图目标的分形衰减现象.以扩展分维作为理论基础,从变维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地图目标的自相似程度随比例尺变化而衰减的规律,进一步研究地图目标的尺度指标与分形衰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结合DNA游走方法和小波分析研究了不同物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自相似分形结构,提取了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AT Walk,AG Walk和AC Walk分维数指标.研究结果表明3种游走序列的分维数均大于1,并且在同类物种中的AG Walk的分维数间有一定的关系.证明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存在自相似分形结构,这种结构受到ATGC碱基在基因组中的排列结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盆土以沙壤土为主配以园土和腐叶各1/3,再掺入1/5有机肥栽培彩色马蹄莲.因其根系长在球体上部,所以盆土底层要垫透水透气的炉渣或粗粒沙.花盆宜选用浅盆,不要用筒子盆.  相似文献   

8.
魏斌  王伟  吕岩 《油气储运》2022,(1):99-106
中俄原油管道穿越多年冻土带,由于管沟土的导热性差异,导致管道沿线冻土融沉变形问题严重.选取中俄原油管道沿线砾砂、粉土、粉质黏土、黏土及泥炭质土5种典型地基土进行导热系数测试,以掌握导热系数随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测定5种地基土的导热系数,分析导热系数与含水率、干密度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回归方程;根据不同土质条件,分析导热系...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丘陵山区局地水系分形分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应用ArcGIS9.3软件,选取了重庆市拔山镇的五一水系和石门水系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形分维理论在四川盆地丘陵山区局地水系的应用.结果表明:(1)五一水系的分支比、长度比、面积比和比降比分别为2.88,1.86,2.29和1.72;相应石门水系的Horton比分别为3.32,1.89,2.15和2.48;两水系的分维值分别为1.05和1.00,均属于初级发育水系.(2)四川盆地丘陵山区局地水系的分形分维特征不完全同于大流域水系,分支比能较精确地反映相邻级别间的水道发育程度.两水系相比较,复杂程度相对较高的五一水系的分形分维值和现有大范围、大流域分形分维研究成果间的差异更大.(3)局地水系的分形分维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局地水系,从而服务于农业小流域的水资源平衡分析,促进小流域灌排工程的合理布局,最终达到农业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不同生境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及其与主要土壤特性的关系。【方法】根据植被和土壤类型,从黄土高原不同地域分别采集22个0~20 cm土层土壤样品,利用干筛法测定其结构体组成,分析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及其影响因子。【结果】黄土高原22个土壤样品结构体的分形维数为2.267~2.843。土壤类型不同,其土壤结构体的分形维数具有明显的差异,分形维数表现为干润砂质新成土>黄土正常新成土>简育干润均腐土>土垫旱耕人为土。回归分析发现,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591 9和-0.640 7(n=22)。对黄土正常新成土,除5~10 mm结构体外,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与各粒径含量均呈现出明显的线性关系,正负相关性以0.25 mm为界,即其分形维数与>0.25 mm的结构体含量呈负相关,与<0.25 mm的结构体含量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结构体分形维数与0~0.25,1~2,2~5,5~10 mm结构体含量的偏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而与0.25~1 mm结构体含量的偏相关系数不显著。【结论】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结构体分形维数随纬度增加而增加,土垫旱耕人为土结构体分形维数最低,干润砂质新成土结构体分形维数最高,同时土壤结构体的分形也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分形维数表现为人工林地>农地>自然林地>裸地。  相似文献   

11.
河流渗滤是一种自然净化过程,污染河水通过该过程在河流沉积层中发生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使得污染物浓度降低,入渗河水水质得到净化。为了研究BTEX污染河水通过河流渗滤系统时的吸附行为,进行了静态吸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BTEX4种组分在3种河流沉积物样品中的吸附平衡均可以在48h内完成。通过比较BTEX在3种不同河流沉积物样品中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可以发现BTEX在粉土中吸附速率最大,细砂中次之,粗砂中最小。BTEX在粉土和细砂中的吸附等温线符合Henry等温吸附方程,而在粗砂中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3种土壤中粉土和细砂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而粗砂吸附容量相对较小;粉土和细砂对苯的吸附能力最强,甲苯次之,乙苯和间二甲苯相对较小。从阻滞因子的计算结果来看,黄河花园口区采集的河流沉积物样品对BTEX各组分的迁移均具有较强的阻滞作用,在较高浓度范围内,河流渗滤系统能够通过吸附作用有效阻滞BTEX污染物,降低其对地下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粉碎的石灰石与壤土配制成不同石砾含量的栽培基质,通过测定不同石砾含量栽培基质对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幼苗叶片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评价降香黄檀幼苗对不同石砾含量栽培基质的适应性,探讨降香黄檀在石漠化治理中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对照组(0%石砾含量土壤)和各处理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胞间CO2浓度、叶片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型,趋势一致,无明显差异;在25%、50%石砾含量栽培基质下,相比较于对照组,降香黄檀幼苗叶片全天净光合速率较高,表明适当的石砾栽培基质胁迫可以提升降香黄檀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叶片实际光化学效率、电子传递速率明显呈现出随着土壤石砾含量的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但对最大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影响不大。降香黄檀幼苗对不同石砾含量栽培基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100%石砾含量栽培基质处理时,仍可以适应胁迫环境。降香黄檀叶片的气孔随着石砾含量的增加,有增大和变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三个自然保护区箭竹生长与土壤条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蜂桶寨自然保护区、喇叭河自然保护区、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冷箭竹在酸性、盐基饱和度小、土层深厚而石砾含量少的灰化土类上,生长良好;在石灰土类、土壤碱性、含CaCO_3、土层浅薄夹砾量高的土壤上,开花死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改良措施下沙质土壤质地变化,为沙化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南疆典型沙化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5种不同改良措施(种植燕麦(A1)、种植油菜+燕麦(A2)、种植燕麦+油菜秸秆翻耕+生物菌肥(A3)、种植燕麦+农家肥(A4)、种植燕麦+农家肥+生物菌肥(A5)),采用田间试验,分析不同改良措施对沙化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的影响。【结果】不同改良措施下土壤分形维数D值介于2.35~2.49,与对照相比,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的细颗粒物质的分形维数值呈增加趋势;土壤颗粒分形维数D值与黏粒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细粉粒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农家肥或绿肥与生物菌肥配合施用,可有效改善沙化土壤的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5.
混合土料是由粗细土颗粒组成的土。作者对混合土料、均匀粗粒土及纯细烂土的颗粒组成与工程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土料是介于均匀粗粒土和纯细粒土之间的土,它的工程性质有别于均匀粗粒土和纯细粒土,有必要对其单独命名,这为混合土的合理定位与专门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行设计大型水平渗透试验装置,对某枢纽工程坝体填筑料进行了原级配水平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粗料含量的增加,土体骨架作用增强,水平渗透系数有所增大;粗料含量为65%~75%时,粗粒土水平渗透系数及抗渗强度发生显著变化,临界水力坡降与水平渗透系数存在一定负相关,随着水平渗透系数增大,临界水力坡降减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永定河河滨带土壤机械组成特征及异质性分析,为河滨带土壤改良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室外定点采样与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永定河河滨带不同地段上下层(0~10、10~20cm)土壤的机械组成。[结果]永定河河滨带土壤机械组成中主要以砾石含量为主,黏粒含量较少,均低于5%。在砾石类组分上,10~20cm含量大于0~10cm含量,沙粒、粉粒则表现出0~10cm含量大于10~20cm含量,黏粒含量上下层间变化不明显。上、中、下游砾石、沙粒、粉粒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而黏粒变化不明显。[结论]应根据土壤状况合理施肥,改良中要注意土壤机械组成恢复的合理结构。  相似文献   

18.
四川小桐子分布特点及适生环境选择初探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四川小桐子主要沿金沙江、安宁河和雅砻江干流及其支流干热河谷呈窄带状水平分布,垂直分布范围为500~1 600 m,最高1 910 m,最适高度为1 600 m以下;分布形式有零星分布、团条状分布和成片分布.小桐子在攀西河谷上段、下段和二半山3个典型垂直气候带上的树高、地径、果重、千粒重和含油率差异不显著;在500~1 600 m海拔梯度内营养和生殖生长无明显差异;在山地红壤上生长较差,山地燥红土、山地粗骨红壤和冲积沙壤上生长均较好,但含油率差异并不显著;土层深厚(50~120 cm)有利于小桐子生长;小桐子在各个坡向都生长良好,阳坡、半阳坡生长更好;在山地下部、沟谷河滩处生长和结果量好于山地中上部.  相似文献   

19.
以大渡河干热河谷区不同种植模式(包括:农耕地对照(NCK),核桃对照(HCK),核桃+甘蓝+甘蓝(HLL)、核桃+甘蓝+马铃薯(HLT)、核桃+大白菜+大豆(HDD))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干筛和湿筛条件下团聚体组成、结构体破坏率和团粒结构分形维数的影响,探讨了团粒结构分形维数综合值与土壤理化性质综合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农耕地转变为核桃林和发展核桃林下种植对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提高结构稳定性,降低结构体破坏率和团粒结构分形维数,以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具有较好作用。干筛和湿筛条件下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分别随干筛和湿筛条件下>0.25 mm团聚体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综合值HCK>NCK>HDD>HLT>HLL,土壤理化性质综合值HLL>HLT>HDD>NCK>HCK。干筛和湿筛条件下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均与有机质含量、容重、非毛管孔隙、毛管孔隙、总孔隙、通气度、自然含水量、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呈显著相关;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综合值与土壤理化性质综合值呈显著相关。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能较好表征大渡河干热河谷区农耕地转变成核桃林和发展核桃林下种植对土壤理化综合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对2个大型原油罐的沿海软弱地基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碎石桩对砂质粘性土层的压缩性降低较为显著,而对粉质黏土层的压缩性降低作用不大;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在2~3之间变化;在碎石桩处理深度范围内,处理后桩间土的标贯击数可提高至原天然土层的1.5倍以上;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较天然地基提高2.3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