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测定枣果内含物含量,初步探究枣裂果发生的机制,为生产上防止枣裂果提供理论依据。以南方鲜食枣中秋酥脆枣为试材,采用蒽酮比色法、考马斯亮蓝法等方法,对枣果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等内含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从白熟期至完熟期,枣果中可溶性总糖、淀粉、维C及Ca、K含量均呈逐步上升趋势,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及Mn、Na含量均呈逐步下降趋势;各个时期正常果中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比裂果高,完熟期正常果淀粉含量为7.43%,比裂果淀粉含量6.29%高1.14%,差异性显著;正常果中Ca、Na含量均比裂果高,完熟期正常果Ca含量为58.06 mg/100g,显著高于裂果的48.88 mg/100g,而K、Mg、Fe的含量均比裂果要低;白熟期正常果与裂果各组成物质含量差异性不显著(维C含量除外),完熟期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枣果在成熟发育过程中的质地变化动态,从而为鲜食或制干枣果的适宜成熟度与最佳采收期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分别选取骏枣、灰枣、马牙枣白熟期至完熟期6个果熟时期的果实样品,采用质地剖面分析(TPA)法,对其质构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成熟期枣果质构指标中有若干指标的变化较大,且枣品种不会影响其变化趋势;不同成果期、不同品种枣果质地指标间的相关性基本一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综合质地得分最高的是脆熟全红期枣果,完熟期枣果的得分最低;脆熟半红期马牙枣的质地最佳,最适合鲜食,完熟期灰枣的质地最佳,最适于制干及加工食用。综合分析认为,枣果实在成熟发育过程中其质地变化显著,鲜食枣果最佳采收期为脆熟半红期,制干枣果适宜于完熟期前采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找到更加适合当地骏枣生长发育的施肥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在新疆佳木果树学国家长期科研基地骏枣示范园内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常规施肥(T1)、常规施肥+有机肥(T2)、常规施肥+有机肥+微生物菌剂(N22P8P18K7)(T3)、常规施肥+有机肥+微生物菌剂(N22P7P18K24)(T4)、常规施肥+生物炭(T5)、常规施肥+木本泥炭(T6)共6个处理,分别在5个时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白熟期、脆熟期、完熟期)测定骏枣园土壤、叶片的养分含量及枣果的品质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并对枣果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T1处理相比,T3、T4、T5处理能显著提升骏枣各生育期土壤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及叶片K含量;T5处理提升了不同时期枣果N含量,T2、T4处理显著提升了不同时期的枣果K含量,施肥处理能够使枣果N、P、K积累量升高,且最大值均出现在完熟期。在完熟期,与T1处理相比,T6处理能够显著提升枣果的维生素C含量,增幅达28.26%;T2、T3、T5处理均能显著提升枣果的蛋白质含量,各处理增幅分别达到39.63%、33.01%、26.4%;T5处理提升枣果可溶性糖...  相似文献   

4.
为综合比较南方鲜食枣-中秋酥脆枣不同批次枣果的品质特征,对白熟期及脆熟期枣果中的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淀粉、维生素C、可溶性蛋白质及8种矿物质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批次不同时期枣果内的营养成分含量不同。白熟期时,第1批枣果中的K、Mg、Ca、Na、Fe和Zn等矿物质的含量占绝对优势,第2批枣中的还原性糖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最高,第3批的蛋白质含量、Mn含量及Cu含量明显高于前2批。脆熟期时,第1批的维生素C含量、含Ca量及含Cu量比其他2个批次都高,但第2批枣的可食率、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都是最高的,第3批营养成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Mg、Na、Mn及Zn元素的含量上。  相似文献   

5.
1 采收11 枣果的成熟过程枣果在成熟过程中,不断积累营养物质,按果皮颜色和肉质的变化情况,果实成熟过程可以划分为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3个阶段。白熟期:果皮细胞叶绿素大量消减,果皮退绿变白而呈绿白色或乳白色。果实体积不再增长,肉质比较松软,汁少,含糖量低。果皮薄而柔软,煮熟后不易与果肉分离。脆熟期:白熟期过后,果皮自梗洼、果肩开始逐渐着色转红,直到全红。果肉含糖量因淀粉的转化而急剧增加、质地变脆、汁液增多、肉呈绿白色。果皮增厚、稍硬,煮后易与果肉分离。完熟期:果皮黑紫红色。果实继续积累营养,使干物质含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6.
1采收1.1枣果的成熟过程枣果在成熟过程中,不断积累营养物质,按果皮颜色和肉质的变化情况,果实成熟过程可以划分为白熟期、脆熟期和完熟期三个阶段。白熟期:果皮细胞叶绿素大量消减,果皮退绿变白而呈绿白色或乳白色。果实体积不再增长,肉质比较松软,汁少,含糖量低。果皮薄而柔软,煮熟后不易与果肉分离。脆熟期:白熟期过后,果皮自梗洼、果眉开始逐渐着色转红,直到全红。果肉含糖量因淀粉的转化而急剧增加,质地变脆,汁液增多,肉呈绿白色。果皮增厚,稍硬,煮后易与果肉分离。完熟期:果皮黑紫红色。果实继续积累营养,使干物质…  相似文献   

7.
伏脆蜜枣(Zliziphus jujube‘facuimi’)为极早熟优质枣品种,在枣庄市薛城区的引种试验结果证明,该品种单果质量10~19.7g,果面粉白色,完熟时果面鲜红色,果肉脆甜爽口,脆熟期含可溶性固形物29%。8月中旬脆熟,8月底完熟。耐贮运。早果性强,丰产性好,苗木定植当年结果,第3年每667m2可产优质枣果285.27kg。简介了其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时期鲜枣中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的变化,为后期开发枣酒等功能产品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品种鲜枣的3个时期(白熟期、半红期、全红期)的功能性物质cAMP含量进行测定。研究表明,板枣、壶瓶枣、木枣3个枣品种中木枣的环磷酸腺苷含量最高;白熟、半红、全红3个时期中白熟期环磷酸腺苷含量最高。可以选择合适的采摘时期提取有效成分,以加工后续功能产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细胞组织结构角度揭示不同品种、不同成熟期枣果肉组织结构的差异性及变化规律,定量解析枣果肉微观结构特征,为不同品种枣的品质对比及枣果适时采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骏枣、灰枣和马牙枣3个品种,在白熟前期(Ⅰ)、白熟期(Ⅱ)、脆熟半红期(Ⅲ)、脆熟全红期(Ⅳ)和完熟期(Ⅴ)5个时期分别取样,采用石蜡切片和显微成像技术获取枣果肉细胞结构参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个品种枣果肉组织的形态学参数间存在差异。灰枣果肉组织细胞的面积、周长、横径、纵径和等效直径明显小于骏枣和马牙枣,骏枣和马牙枣相当。各品种的圆形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灰枣、马牙枣、骏枣。骏枣组织内孔隙分布较其他2个品种多。3个品种枣果肉组织细胞的面积、周长、横径、纵径、等效直径和圆形率均为先增大,在Ⅱ期后减小,在Ⅲ期后趋于平稳,而间隙率变化趋势相反,为先减小,在Ⅱ期后增大,在Ⅲ期达到最大后趋于平稳。不同品种枣果肉组织细胞圆形率变化特征有较大差异:灰枣果肉组织细胞的圆形率无显著变化,骏枣和马牙枣均出现较大波动。枣果肉微观组织细胞结构参数变化主要集中在Ⅰ—Ⅲ期,且不同品种各参数变化率绝对值不同。随着枣果成熟,灰枣果肉组织内细胞参数值均增大;骏枣果肉组织细胞的面积、周长、横径、圆形率和间隙率均增大,其纵径和等效直径减小;马牙枣果肉组织细胞的圆形率和间隙率整体增大,其面积、周长、横径、纵径和等效直径均减小。【结论】不同品种枣果肉微观组织结构特征及其成熟期变化存在一定差异。枣果肉细胞的圆形率越大、间隙率越小,果肉结构越致密、质地越硬。枣果肉细胞的面积、周长、横径、纵径、等效直径和圆形率的变化趋势一致,而间隙率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宜在脆熟半红期之后采收枣果。  相似文献   

10.
枣树生长期果实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骏枣、木枣、团枣为试材,研究枣果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幼果期(7月23日)—熟前速长期(8月7日)—白熟期(8月22日)—着色期(9月6日)—脆熟期(9月21日),骏枣、木枣、团枣果实中各主要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其中,钙、锰、铜元素变化大体呈下降趋势,钙变化是先陡后缓,锰呈近直线变化,而铜则大体为"W"形下降变化;钾和铁含量呈波折曲线变化,钾大体呈"W"状,而铁为单"S"形。2)枣果实中5种主要矿质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钾〉钙〉铁〉锰〉铜。3)从着色期到脆熟期,就钾、钙、锰、铜元素而言,木枣果实中的含量比团枣高。4)相关性测试表明:钙与锰呈显著正相关;锰和铜有很大的正相关,骏枣的都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杨建华 《山西林业科技》2020,49(1):43-44,52
‘冬皇枣’是从‘冬枣’中选育出的优良奇特鲜食特大果形枣树新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果实横径大于纵径,形状特殊类似蟠桃,结果早,丰产、稳产,果实特大、外形奇特美观。管理好的丰产园,脆熟前期鲜枣总糖23%,可滴定酸0.5%,维生素C含量352 mg/100 g,可食率97.6%,平均单果重35.8 g,风味酸甜,鲜食品质极佳,贮藏期长。成熟期比冬枣早10d^15d,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2.
骏枣果实中的内源激素含量与其生理落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枣花果管理和生长期调控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骏枣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骏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其正常果与脱落果中内源激素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玉米素(ZT)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并结合骏枣生理落果规律探讨了骏枣果实中的内源激素含量与其生理落果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幼果期和果实膨大后期,骏枣分别出现了2个落果高峰期,第1次生理落果高峰的形成与枣果中GA3、IAA含量的过低有关;第2次落果高峰发生在果实膨大后期,此期枣果即将成熟,枣果中的GA3、IAA和ZT已大量减少,而ABA却急剧上升;文中比较分析了正常果与脱落果中促进与抑制生长两类激素比值的变化曲线,结果发现,在枣果的整个发育时期,其抑制生长激素ABA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脱落果中的含量相对较多,正常发育果中ABA/(GA3+IAA+ZT)之值则始终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中,枣果中抑制生长与促进生长两类激素的比值,对骏枣生理落果有着调控作用,当其ABA/(GA3+IAA+ZT)的比值不平衡时,ABA含量过高,而促进生长物质(GA3+IAA+ZT)的含量降低,这也会导致骏枣生理落果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研究锌素水平对红枣的品质影响。从红枣果实发育期至采收期,每隔15天在树体进行锌浓度处理后,3天后在不同方位采样,以不喷施锌素为对照,研究阿克苏骏枣果实生长发育时期,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采收期时,0.05%浓度锌处理可使红枣类黄酮含量达到4.77 mg/kg;0.10%浓度锌处理使红枣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达到38.25%和14.55%;0.15%浓度锌处理使红枣蛋白质、Vc含量达到0.69 g/kg和2.28 mg/kg;0.20%浓度锌处理使红枣花青素含量达到0.014 mg/g,0.30%浓度锌处理使红枣总酚含量达到0.093 mg/g。锌处理对红枣果实发育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枣园与大气之间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特征,运用涡度相关系统、小型自动气象站及HemiView冠层分析系统分别对2017年阿克苏市郊区灰枣园CO2通量、气象因子及叶面积指数进行观测,研究了枣园NEE变化特征、NEE和叶面积指数及气象因子之间的日动态相关性。结果表明:NEE日动态为“U”形曲线。白天NEE为负值,表现为碳吸收,夜间NEE为正值,表现为碳排放。枣园各生育期的晴天与阴天NEE变化特征基本一致。枣园各生育期按照NEE及阶段NEE强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果实发育期、果实成熟期、花期、萌芽期。枣园全生育期叶面积指数和气象因子按照与枣园NEE的相关性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叶面积指数、相对湿度、空气温度、光合有效辐射、饱和水汽压差。果实发育期碳交换速率和NEE最大,因此在枣树果实发育期应保证水分和无机盐的供应,对枣园NEE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叶面积指数。  相似文献   

15.
4个石榴品种果实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石榴品种的品质评价和果实贮藏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的石榴主栽品种‘叶城1号’和‘叶城2号’以及河南省郑州市的石榴主栽品种‘突尼斯’与‘中农红’作为研究对象,测定和比较了4个石榴品种的果实表型特征指标、果实经济性状指标、果实内在品质指标及果实中8种营养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4个石榴品种在果实品质上存在不同水平的差异性,其中,‘突尼斯’的果形指数接近1,其果皮较薄,果皮质量也最低,果实可食率反而最高(66.54%±6.12%),比‘中农红’和‘叶城1号’‘叶城2号’分别高约10%、25%、20%,其果汁中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钾和钙含量均较高;‘中农红’果实籽粒的含水量最多,其糖酸比也较高,果汁中锰、锌、铁和铜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均较高;‘叶城1号’果实的纵横径均最高,果形指数却最低,其单果质量最高,为(435.33±75.97)g,但因其果皮厚度大和质量重,故其果实的可食率反而最低,为(41.582%±6.785%),其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及磷和镁含量均最高;‘叶城2号’虽其单果籽粒颗数最多,因其籽粒较小,故其单果籽粒质量最低,其籽粒含水量也最低,而其可滴定酸含量较高,为(0.577%±0.110%)。4个石榴品种中,‘突尼斯’和‘中农红’均不耐贮运,均较适用于加工果汁或就地就近处理;‘叶城1号’和‘叶城2号’均较耐贮运,均较适于远地贮藏和运输。  相似文献   

16.
在太谷县小白乡、明星镇、侯城乡等9个壶瓶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开展优树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复选出的12株壶瓶枣优树在产地具有典型代表性。在丰产指标上,12株优树的冠幅产量达0.28 kg/m2,平均株产47.63 kg,表现出优良的丰产性状,其中,2号和11号的冠幅产量较高,均在0.5 kg/m2以上;在果实经济性状上,12株优树枣果的平均糖含量为28.11%,平均VC含量为462.86 mg/100 g,平均可食率为97.71%.对入选的12株壶瓶枣优树的10个性状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优树表现出显著的变异特征,这种变异将为优树的综合评价、优中选优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遴选出影响灰枣果实矿物元素形成的关键因子,分别设计了树体阴阳面、遮阳、喷水及地表覆盖物等果园微气候处理方式,就不同处理下的气象因子及土壤碱解氮(N)、速效磷(P)、速效钾(K)、有机质(OM)及酸碱度(p H)对灰枣果实中的钙(Ca)、镁(Mg)、铁(Fe)、锌(Zn)、锰(Mn)和铜(Cu)等矿物元素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并采用显著性、通径系数及线性回归等分析方法,探究了枣果中矿物元素含量与气象因子及土壤养分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p H值的升高,有利于枣果中Mg和Mn含量的增加;平均湿度相对较高,对枣果中Fe的含量有促进作用。土壤N含量能有效增加枣果中Cu的含量;枣果Ca含量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平均湿度差、OM、N、平均最低温度及平均最小湿度,Ca含量与OM和平均最低温度间均有负相关,而与其他指标间均呈正相关;影响枣果Zn含量的因素依次为N、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湿度差、平均温度差和OM,其中Zn含量与N和OM间均存在负相关,而与上述其余各指标间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