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模式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脂质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48头平均初始体重为(61.4±2.5)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根据体重按随机区组设计分到自由采食组(自由采食)和限制饲喂频率组(每天饲喂2次)。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结果表明:限制饲喂频率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胴体重、屠宰率和平均背膘厚均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饲喂模式对猪肉品质相关指标无显著影响(P0.10);限制饲喂频率组脂肪组织中苹果酸酶(ME)和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力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限制饲喂频率组脂肪组织中FAS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 RNA表达量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综上分析,限制饲喂频率降低了生长育肥猪的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脂肪沉积,但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其中限制饲喂频率主要是通过降低脂肪合成减少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2.
活重为20—90公斤的猪,其生长性能受20公斤以前的饲养水平的影响。Elsley(1963)等报道,体重在5—20公斤时,限量饲喂的猪比自由采食的猪后期生长快。这些学者还认为,20公斤以前的饲养水平对90公斤活重时的胴体脂肪含量有影响。至于20—45公斤(前期)不同的饲养水平对45—90公斤(后期)肥育阶段的生长性能和90公斤时的胴体品质的影响,目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模式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选择150头体重42.0 kg左右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肉猪,按体重随机将其分为3组,即自由采食组、限制饲喂10%组、限制饲喂1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公母各半,试验期85 d。试验结果表明:生产性能方面,1)不同饲喂模式下,肥育猪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自由采食组(891.50 g)显著高于限制饲喂10%组(858.50 g)和限制饲喂15%组(821.75 g);2)不同饲喂模式下,自由采食组料重比(2.79)显著高于限制饲喂10%组(2.61)和限制饲喂15%组(2.58);3)不同饲喂模式下,肥育猪背膘厚和腹围指标,限制饲喂15%组均有降低趋势,且低于自由采食组和限制饲喂10%组。经济效益方面,在当时饲料原料价格和猪价行情下,肥育猪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自由采食组最高(6.22元),限制饲喂15%组最低(5.75元),且限制饲喂15%组与限制饲喂10%组接近。单头获利:限制饲喂10%组最高,限制饲喂15%组最低。综上所述,该试验条件下:1)42~110 kg肥育猪阶段采用限制饲喂模式(限制饲喂10%组和限制饲喂15%组)可显著降低料重比和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但上市体重受一定影响,限制饲喂10%组头均盈利最高;2)在自由采食基础上限制饲喂15%组可较好地改善肥育猪"吊肚"和肥膘现象。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生长肥育阶段公、母分群饲养的母猪和去势公猪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90日龄、体重(40.80±0.10)kg、健康的生长肥育猪256头,按照相同性别随机分成母猪自由采食组、母猪限饲组、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和去势公猪限饲组,母猪限饲组喂料量是母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去势公猪限饲组喂料量是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料量的90%。试验于188日龄时结束,分别于90,125,170,188日龄测定各试验组猪只生产性能、眼肌面积及背膘厚度。试验结束时,各组随机选取10头猪只进行屠宰并测定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结果表明: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的体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最高;母猪限饲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最低;限饲组料重比均比其相应自由采食组低;去势公猪限饲组生产性能与母猪自由采食组接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在各阶段背膘厚度均为最高;母猪限饲组背膘厚度在试验各阶段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去势公猪限饲组在188日龄时眼肌面积显著低于母猪自由采食组和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去势公猪自由采集组屠宰率和瘦肉率最低,板油最多,母猪限饲组瘦肉率最高,板油最少。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肉色亮度在屠宰后1 h显著高于去势公猪限饲组(P0.05),接近PSE肉的亮度;母猪限饲组肉色红度最高,去势公猪限饲组大理石纹评分低于母猪和去势公猪自由采食组(P0.05)。说明自由采食的公、母猪增重最好,但料重比及肉质性状差于限饲的公母猪。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巴美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肌肉氨基酸组成的影响,选用体重为(23.37±2.04)kg的巴美肉羊母羔18只,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按照自由采食(自由采食组)、自由采食量的85%(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量的65%(高限饲组)进行饲喂,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结果表明:试验羊平均日增重随饲喂水平的提高而增加(P0.05);高限饲组的宰前活重和胴体重低于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P0.05),后两组间差异不显著;各组耗料增重比和屠宰率差异不显著;各组肌肉pH、滴水损失、熟肉率和肌肉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自由采食组肌内脂肪(IMF)含量高于低限饲组和高限饲组(P0.05);自由采食组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高于低限饲组和高限饲组(P0.05)。由此可见,不同饲喂水平对试验羊耗料增重比、屠宰率和肉品质无显著影响,但自由采食可显著提高试验羊日增重、肌内脂肪含量和肌肉中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究可代谢生脂物质(MLS)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的影响。挑选体型相似、体重为28.15 kg±4.51 kg的18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营养水平相同但MLS水平不同的饲粮,MLS水平分别为70.51(Ⅰ组)、68.09(Ⅱ组)和40.58 g/d(Ⅲ组),试验期28 d,测定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不同MLS水平对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影响均不显著(P>0.05);3组中Ⅱ组的料重比最低。3组间生长猪屠宰率、背膘厚和眼肌面积等胴体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组中,Ⅲ组的熟肉率显著低于Ⅰ和Ⅱ组(P<0.05),而其他肉品质指标如亮度值、大理石评分、滴水损失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屠宰后45 min及24 h肌肉pH变化差异很小(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3种不同MLS水平饲粮,生长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大部分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但对于优化配方以及今后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莱可多巴胺(Ractopamine,RAC)对育肥猪(60-90kg体重)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的影响.试验动物为30头(公母各半)DVI系的二元杂交商品猪,随机分为3组,RAC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10和20mg/kg.试验猪单栏饲养,自由采食和自由饮水.基础日粮含DE13.08MJ/kg、CP16.3%、赖氨酸0.94%.试验结果表明:RAC对猪的日增重、料肉比和胴体瘦肉率有显著改进.随着RAC添加水平的增加,改进幅度增大,以添加20mg/kg效果最佳,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15.7%(P<0.05),饲料转化效率提高17.7%(P<0.05),胴体瘦肉率提高5、5%(P<0.05).RAC的使用对肉质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四种商品猪肥育性能与肉质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体重25kg左右的大约克、长白、杜洛克、巴克夏猪各20头,分二栏饲养(二个重复),每栏10头,试验期饲喂相同水平日粮97d,试验过程中记录饲料消耗和增重数据,结束后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1)大约克猪全期日增重最高,且显著高于巴克夏猪(P0.05),而试猪全期料重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以杜洛克和大约克猪最低;(2)巴克夏猪屠宰率、眼肌面积和胴体组成中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三种试猪(P0.05或P0.01),后腿比、胴体斜长、三点膘厚、三点皮厚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3)巴克夏猪肉的红色度a1*值、大理石纹、熟肉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试猪(P0.05),而其贮存损失则显著低于其他3种试猪(P0.05)。综上所述,杜洛克和大约克猪肥育性能与胴体品质较好,适宜于做终端杂交父本;长白猪肥育性能中等而屠宰率、瘦肉率较高,适宜于做杂交父本或母本;巴克夏猪肥育性能及胴体品质较差,但肉品质相对较好,是地方猪种配套生产优质猪的适宜父本品种。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养猪企业普遍采用直线育肥法,优点是仔猪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缺点是胴体瘦肉率低。为克服其缺点,可采用前敞后限的饲养方式,即育肥猪从出生~60kg阶段,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饲喂;当达到55~60kg时,适当降低饲料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并限制每天采食的总能量。1饲喂方法饲喂方法不同,对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和胴体品质有一定影响。一般分为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二种方法,前者增重快,沉积脂肪多,饲料转化率降低;后者饲料转化率改善,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将72只29日龄雄性AA肉仔鸡随机分为对照组(自由采食)和试验组(限饲量为自由采食量的50%),每个处理设6个重复,每重复6只鸡,饲养至49日龄,研究后期强限饲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及血浆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肉仔鸡49日龄活重、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升高,胸肌率、腹脂率下降,血浆瘦素水平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均呈显著差异(P<0.05);两处理间血浆胰岛素、神经肽Y(NPY)及皮质酮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限饲/再营养的饲养策略应用到养猪业,可缩短达到屠宰体重时的年龄和提高最终的日增重(ADG),改善胴体和肌肉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速率,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126头杜洛克×(大白×长白)猪(母猪和阉猪,平均体重30 kg),同窝同性别仔猪按体重随机分组,自由采食组(AL)生长期(体重30~70 kg)和肥育期(70~110 kg,n=56)均自由采食。或限饲组按平均日采食量的65%(以体重为基础)在生长期限饲,肥育期自由采食(补偿生长,n=56)。在每个饲喂体系中,15头猪体重达到70 kg时屠宰,41头在110 kg时屠宰。另外,14头猪30 kg时屠宰用来计算组织沉积速率。限饲组在生长期平均日增重比自由采食组显著降低(-35%,P=0.001),但在肥育期比自由采食组显著增加( 13%,P=0.001),主要由于限饲使肥育期(补偿生长)的日采食量(ADFI)和增重:饲料比(G∶F)显著(P=0.001)比自由采食组好。这样,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早19 d。限饲组达到7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瘦肉含量高(例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11.7 mm,13.5mm,P=0.023),而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背膘厚降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20.6mm,21.0 mm,P=0.536)。70 kg体重时,背最长肌(LM)的肌内脂肪含量(IMF)无差异(分别为1.25%,1.49%,P=0.118);但110kg体重时有差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分别为2.19%,2.53%,P=0.034)。饲喂体系影响增重的组成成分。从30~70 kg阶段,限饲减少(P=0.001)胴体中的瘦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肌肉中的蛋白和脂肪含量。从70~110kg阶段,限饲显著增加(P=0.016)胴体中的脂肪组织而不是肌肉组织,但是肌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受影响。这样,限饲后的再营养促进皮下脂肪的沉积大于肌内脂肪的沉积。饲喂体系几乎不影响110 kg时的肉质。限饲显著降低(P=0.014)肉的多汁性及相关的肌内脂肪的评分,但不影响肉质其他方面的感官评分。提高肌内脂肪含量和提高猪肉品质或许调整限饲和再营养期的初始和持续期长短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限饲/再营养的饲养策略应用到养猪业,可以缩短达到屠宰体重时的年龄和提高最终的日增重(ADG),改善胴体和肌肉水平的蛋白质和脂肪沉积速率,从而提高猪肉的营养价值。126头杜洛克×(大白×长白)猪(母猪和阉猪,平均体重30 kg),同窝同性别仔猪按体重随机分组,自由采食组(AL)生长期(体重30~70 kg)和肥育期(70~110 kg,n=56)均自由采食。或限饲组按平均日采食量的65%(以体重为基础)在生长期限饲,肥育期自由采食(补偿生长,n=56)。在每个饲喂体系中,15头猪体重达到70 kg时屠宰,41头在110 kg时屠宰。另外,14头猪30 kg时屠宰用来计算组织沉积速率。限饲组在生长期平均日增重比自由采食组显著降低(-35%,P=0.001),但在肥育期比自由采食组显著增加( 13%,P=0.001),主要由于限饲使肥育期(补偿生长)的日采食量(ADFI)和增重:饲料比(G∶F)显著(P=0.001)比自由采食组好。这样,限饲组达到110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早19 d。限饲组达到7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瘦肉含量高(例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11.7 mm,13.5 mm,P=0.023),而限饲组达到110 kg体重时比自由采食组背膘厚降低(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的背膘厚分别为20.6 mm,21.0 mm,P=0.536)。70 kg体重时,背最长肌(LM)的肌内脂肪含量(IMF)无差异(分别为1.25%,1.49%,P=0.118);但110 kg体重时有差异(限饲组和自由采食组分别为2.19%,2.53%,P=0.034)。饲喂体系影响增重的组成成分。从30~70 kg阶段,限饲减少(P=0.001)胴体中的瘦肉和脂肪组织以及肌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从70~110 kg阶段,限饲显著增加(P=0.016)胴体中的脂肪组织而不是肌肉组织,但是肌肉中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受影响。这样,限饲后的再营养促进皮下脂肪的沉积大于肌内脂肪的沉积。饲喂体系几乎不影响110 kg时的肉质。限饲显著降低(P=0.014)肉的多汁性及相关的肌内脂肪的评分,但不影响肉质其他方面的感官评分。提高肌内脂肪含量和提高猪肉品质或许调整限饲和再营养期的初始和持续期长短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赖氨酸是猪日粮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因此,满足生长猪所需的蛋白质和赖氨酸对其肥育效果和胴体品质有直接影响。试验研究了在日粮含有不同水平赖氨酸的情况下限制饲养(减饲10—17%)与充足饲养(满足饲料需要)对猪肥育效果和胴体品质的影响(见方案)。每试验组10头猪。  相似文献   

14.
1.改良饲养品种。饲养瘦肉型优良品种猪生产的三元杂交商品猪,瘦肉率可达64%以上。2.提供适量的饲料蛋白质。根据猪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蛋白质水平。开食期(体重10-20kg)时,保持在22%-20%;生长期(体重40-60kg)时,20%-16%;育肥猪(体重60-90kg)时,16%-14%。3.采用自由采食与定时定量饲喂法。体重在60kg前采用自由采食法;60kg后则采用定时定量法限制饲喂,一般以限食10%-15%较适宜,同时用青绿饲料补充,这样既能保持全期日增重高,又能抑制酮体脂肪…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饲粮能量水平对产蛋后期(50~60周龄)肉种鸡胴体品质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将健康机体状况一致的49周龄AA肉种鸡270羽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高能量组(H组)、对照组(N组)和低能量组(L组),N组饲喂基础饲粮,H组和L组饲粮能量水平分别是N组的120%和80%,进行70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进行胴体品质和肉品质的测定。结果表明:产蛋后期肉种鸡腹脂率、肌间脂带宽随饲粮能量水平降低极显著降低(P0.01)。与N组相比,L组胸肌红度值(a~*值)显著升高(P0.05);与H组相比,L组肌肉剪切力显著升高(P0.05),胸肌pH_(24)值降低,肌肉粗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说明降低饲粮能量水平(80%)可有效降低产蛋后期肉种鸡腹脂率及肌间脂带宽,提高肌肉红度,改善胴体品质及肉品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迅猛发展,许多大型集约化养猪场相继建成,猪的饲喂方式也由传统的限制饲喂即分餐饲喂转为自由采食。自由采食有其自身的优点,杨玉芬(2000年)研究发现,自由采食可使猪根据自身的饥与饱的感觉来调整采食量和采食时间;避免由于人为饲喂不当而引起的过饥或过饱现  相似文献   

17.
猪育种中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有关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研究大多数是从不同的饲养方式、能量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出发的。Warren等(1952)用8个杂交组合的猪分别按自由采食或减喂20%进行试验,发现日增重上存在显著的互作。Plank等(1963)用约克夏、拉康比或长白公猪配约克夏母猪所产生的后代进行了基因型与营养水平的研究,使用了NRC推荐量的75%至自由采食范围内的3种饲喂水平,结果表明生长速度、日采食量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与饲喂水平的互作。Panaiotov1985用4个杂交组合的猪进行了自由采食与减喂20%两种饲养方法的试验,结果表明饲养方法与基因型对日…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早期数量限饲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的影响以15只1日龄艾维茵肉用仔鸡为试验动物。饲养时间为0~7周龄。试验设2个处理组,一组为数量限制组为自由采食组的85%,另一组为对照组,即自由采食组。结果:限饲组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4~6周龄体重均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限饲组可以提高肉鸡肝脏指数。早期数量限饲有降低肉鸡全期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及料肉比的趋势;早期数量限饲降低肉鸡4~6周龄的平均日采食量(P0.01)及显著降低日增重(P0.05)。  相似文献   

19.
研究高温环境饲养产生轻度PSE肉与正常肉的猪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差异。对体重110~120 kg左右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屠宰,比较胴体重为80 kg(轻度PSE肉6头,正常肉6头)和85 kg(轻度PSE肉6头,正常肉7头)的屠宰性能、理化与感官特性。结果表明:在胴体重为80~85 kg范围内,随胴体重升高,猪的背膘厚和眼肌面积有所增加(P0.05),正常肉剪切力和弹性随胴体重升高明显上升(P0.05),水分含量显著下降(P0.05)。轻度PSE肉的肌内脂肪随胴体重升高下降显著(P0.05),失水率和剪切力有所升高(P0.05),水分含量随胴体重升高变化不明显(P0.05)。同一胴体重下,轻度PSE肉的猪背膘厚明显比正常猪低(P0.05),眼肌面积无明显差异(P0.05)。轻度PSE肉的失水率、水分和剪切力明显高于正常肉(P0.05),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85 kg胴体重的轻度PSE肉的肌内脂肪和弹性比正常肉低(P0.05)。研究表明:在高温饲养条件下,正常肉的猪背膘厚和肌内脂肪比轻度PSE肉的高,剪切力和失水率比轻度PSE肉的低。在80~85 kg胴体重中,轻度PSE肉随体重的增大肉品质下降,正常肉的肉品质随体重升高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1合理饲喂限量饲喂是每天定量给猪饲喂饲粮,对肉猪增重不利,但饲料利用率较高,胴体品质较好,综合经济效益高。不限量饲喂一种方法是按顿喂,不限量,每顿吃到稍有剩余为止;另一种方法是将饲粮装入自动饲槽,任猪自由采食。不限量饲喂肉猪采食多,增重快,胴体较肥,但饲料利用率差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