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苗木自动分级技术发展进行了概要的评述。最早苗木自动分级技术只是对造林苗木的某些形态参数进行自动测量 ,发展至今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苗木自动分级系统已得到广泛研究。本文指出苗木自动分级技术必将向全面化发展 ,苗木形态学特征的进一步完善和非形态学特征的引入是苗木自动分级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 ,因此 ,建立基于彩色图像和三维图像处理的新的计算机视觉系统 ,以获得更全面的苗木分级特征 ,将成为苗木分级领域内最具发展前景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苗木分级是提高造林苗木成活率的一个重要手段,对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目前苗木自动分级文献理解和综合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对苗木分级技术和分级理论的研究,揭示了自动分级技术的发展背景和理论基础。进而对苗木形态参数的光电测量和计算机视觉测量等自动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阐述了现有的苗木自动分级系统所采用的分级理论和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概要的评述。最后,基于对苗木自动分级问题的理解,提出了苗木自动分级方法的一些展望。参31。  相似文献   

3.
快速测算松树叶面积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森林生态及树木生理的研究中叶面积是一项很重要的参数。测定叶面积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分为两大类:(1) 利用一些树叶的特征与叶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测算。(2) 用求积仪法(包括光电法) 测定。近代(1971)还发展一种玻璃珠法。求积仪法只能测定“一面”或投影面积,适用于测阔叶树叶(一般阔叶树叶很薄,厚度可略而不计)。针叶树的针叶较厚,因此必须用换算系数将投影面积换算成针叶全部面积。玻璃珠法虽可直接测算针叶的全部面积,但费时,仅限于测定少量针叶。现介绍一种快速简便测算松树针叶全部叶面积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程伟  朱典想 《木材工业》2007,21(3):24-26
论述国内外木材及单板自动分级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单板自动分级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秃杉苗高、地径、主根长等7个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其结果是苗高与主根长、全苗鲜质量、针叶数;地径与全苗鲜质量、主根长的相关程度极高;而苗高与侧根数、地径与侧根数和针叶数相关性较小。苗高和地径与主根长相关程度虽然较高,但不易操作。而针叶数与苗高和地径的相关程度也较高。因此,苗木分级的主要指标定为苗高、地径和针叶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立足桥山林区立地条件,根据大田与营养钵不同方式培育针叶苗木,分析总结了营养钵在针叶苗木培育上具有五个方面的优势性,为渭北黄土高原今后针叶苗木培育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通辽地区近5年内林木种苗基地数量、规模、造林面积、各树种苗木生产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通辽市国有苗圃规模最大,面积比较固定;个体苗圃规模最小,变化大;企业苗圃规模正逐步扩大。通辽市育苗生产总面积稳定,苗木质量和造林利用率均较高。主要造林树种杨树与锦鸡儿造林面积正逐渐减少,但同时较好的控制了杨树苗木生产量;针叶与经济林树种使用量正不断提高,致使经济林树种当地苗生产量已无法满足实际用量。  相似文献   

8.
8月中旬,在苗圃捋除樟子松苗木针叶的1/2、2/3、3/4、9/10,全部,并设对照,翌年进行春季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多风地区,生长后期捋除苗木针叶,翌年造林,可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造林中临时捋除针叶不利于苗木成活。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樟子松作为试验材料,以Pt(1、3)菌根剂、ABT3号生根粉、HRC吸水保水剂等生物制剂作为处理试剂,对比了不同生物制剂对樟子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t3菌根剂效果最好,成活率、细根总长度、苗木高度、苗木地径、针叶长度及针叶面积均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78.26%、150.23cm、15.751cm、0.518cm、6.156cm、0.623cm~2,显著高于对照。建议樟子松造林时采用Pt3菌根剂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10.
柳河县申报成功中国首家造林苗木交易市场,成为第三家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全县林木种苗面积发展到10万亩,基地(苗圃)1860个,带动农户6000余户、2.4万多人,产品以针叶、阔叶、绿化、珍稀种苗为主,共4大类20多个品种。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近几年造林苗木销售市场持续低迷,苗农损失惨重。概括了柳河县苗木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发展对策,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7种针叶树种补光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补光对不同针叶树种的出苗率、保存率、苗木生长均有影响.试验为针叶树种苗木的科学培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马尾松1、2年生苗木中松醇、肌醇、可溶性糖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年生马尾松苗木针叶内松醇含量随着苗木的生长而逐渐增加,并在木质化期达到最高;2年生苗木针叶内松醇含量随着苗木生长反而下降,只在木质化期有所增加。肌醇、半乳糖和麦芽糖含量的变化较为复杂,均没有规律性。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比较平稳,2年生苗木在8月份时其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1年生苗木的。  相似文献   

13.
张岩 《绿色科技》2019,(3):131-132
指出了华北落叶松是塞罕坝地区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也是塞罕坝地区栽植面积最大的树种,在维护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6年生华北落叶松苗木施1∶1比例的尿素和二胺肥料,分析施肥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尿素二胺后华北落叶松苗木的树高、基径、冠幅以及枝条的长度和基径都显著好于未施肥的苗木。提出了在华北落叶松幼林阶段可以适当施尿素二胺肥料来促进苗木的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树冠结构复杂、形状不规则等问题,实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自动计算并提高树冠投影区域面积计算精度.[方法]以研究区453棵杉木为研究对象,精确测量每木8向冠幅.以Visualstudio和ArcGIS混合编程,进行树冠测量半径的坐标转换,采用Bezier曲线进行边界平滑,实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自动提取,并与传统计算...  相似文献   

15.
苗木立枯病,又叫苗木猝倒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各地苗圃均有发生,针叶类(松、杉)苗木发生更甚。  相似文献   

16.
选取70个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初级种子园半同胞家系为试验材料,结合反复干旱胁迫试验和大田试验,测定苗木萎蔫度和死亡率,离体针叶失水率,大田实验保存率,利用隶属函数法初步评价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家系。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各家系苗木死亡率与萎蔫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各家系苗木反复干旱胁迫死亡率变异系数为0.317,大于萎蔫度和离体针叶失水率变异系数,离散程度高,同时能体现苗木复水后的恢复能力,该评价指标具有更好的代表性和分辨能力。综合评价认为,在70个马尾松家系中,N-68号和N-28号家系苗木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17.
<正> 苗圃和造林地的红松苗木,在越冬期间往往发生针叶变红、苗木枯死现象。据调查,这种现象大都发生在没有防寒的苗床南缘和阳坡造林地。在冬季干旱少雪的年份或撤除防寒覆盖物以后,苗木遭遇寒潮袭击,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例如,1982年春辽宁清源县弯甸子林场的苗圃,30亩留床红松幼苗(1-3年生苗),绝大部份苗木针叶枯死、变红或全株死亡,存活的苗木发育也不正常,损失达28万株。  相似文献   

18.
以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水分和热胁迫对生长期间苗木的气体交换、瞬间水分利用效率和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值 )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 ,结果如下 :(1 )水分胁迫使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 4个树种的净光合速率显著下降。但热胁迫只影响杉木和北美乔柏的净光合速率 ,对马尾松的净光合速率影响不大。 (2 )对针叶气孔导度的研究发现 ,水分和热胁迫均对马尾松苗木针叶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 ,但对杉木和北美乔柏苗木针叶的气孔导度只有轻微影响。 (3)水分和热胁迫处理对马尾松苗木的瞬间水分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 ,但对杉木和北美乔柏的瞬间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 (4 )水分胁迫处理对杉木、马尾松、花旗松和北美乔柏 4个树种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δ1 3C值 )均有显著影响 ,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 ,4个树种苗木针叶的δ1 3C值增大 (负值绝对值变小 ) ,说明其永久水分利用效率更高。 (5 )热胁迫对杉木和北美乔柏苗木针叶的δ1 3C值有显著影响 ,且在热胁迫下 ,两树种苗木针叶的δ1 3C值减小 (负值绝对值增大 ) ,即永久水分利用效率下降。但热胁迫对马尾松和花旗松苗木的δ1 3C值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福鼎市森林资源的林种、树种结构现状,针对林种结构不尽合理、树种结构单一、针叶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提出了结合各大工程建设,全面进行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加大阔叶树苗木培育,提高阔叶树造林面积的比例;实施封山育林,加快福鼎环城绿化美化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们磐石县苗圃是一九五0年建立的,现有职工四十七人,育苗面积五百五十五亩。主要培育落叶松、红松等针叶树种。随着林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来,又增加速生杨、柳等阔叶树种和木本油粮作物,担负着全县国营和群众造林所需苗木的培育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