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外源核苷酸对动物免疫功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和动物能够以体内氨基酸为原料从头(内源)合成核苷苷酸(NT),但某些组织、器官在特殊状况下,内源合成的核苷酸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补充外源核苷酸可以适应机体的需要,保证机体正常功能的发挥。日粮来源的核苷酸对动物免疫系统、脂类代谢、肠道的微生物环境、肠道的形态、结构、功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日粮核苷酸在机体内消化吸收、代谢以及合成的主要途径,并对其免疫功能及对肠道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外源核苷酸营养生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核苷酸是一类对机体具有重要生理生化功能的营养物质。在正常情况下 ,机体能通过内源途径从头合成足够数量的核苷酸满足机体需要。然而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 ,如动物处于快速生长条件下或受到免疫应激、肠道损伤或肝脏机能障碍时 ,机体可能需要补充外源核苷酸。日粮核苷酸可能作为一种条件性必需营养物质 ,在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肠道发育和正常肝脏功能方面具有重要营养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作为动物肠道有益菌对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广泛用于养猪生产。本文阐释了乳酸菌的代谢产物及作用,剖析了乳酸菌的生理机能,从日粮配制、组合发酵和肠道功能调节等方面探析了乳酸菌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以期对促进乳酸菌在养猪生产中的开发利用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粮核苷酸是一种半必需营养物质,在动物胃肠道功能、机体免疫系统、抗氧化功能以及生产性能有着许多重要的生理生化功能,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核苷酸对肠道的生长、发育、损伤、修复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并对日粮核苷酸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核苷酸具有许多生理生化功能.人和动物体内能够从头合成核苷酸,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机体迅速生长、受到免疫挑战时,一些器官、组织内源合成的核苷酸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日粮来源的核苷酸对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免疫系统、肝功能及脂肪代谢有重要作用.动物生产中,日粮核苷酸是一种半必需营养素.  相似文献   

6.
外源核苷酸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苷酸具有许多生理生化功能。人和动物体内能够从头合成核苷酸,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机体迅速生长、受到免疫挑战时,一些器官、组织内源合成的核苷酸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日粮来源的核苷酸对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免疫系统、肝功能及脂肪代谢有重要作用。动物生产中,日粮核苷酸是一种半必需营养素。  相似文献   

7.
饲粮纤维是自然界年产量巨大的可再生资源,而来源不同和理化性质相异的饲粮纤维对动物机体营养物质代谢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不一致。为了促进不同类型饲粮纤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可通过添加纤维素酶来提高动物机体对饲粮纤维的消化利用率,改善动物肠道健康,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以缓解饲料资源危机。文章就饲粮纤维的分类和消化特性、对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调节机制,饲粮纤维对动物肠道菌群结构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纤维素酶在单胃动物中的应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促进饲粮纤维在单胃动物中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纤维素酶在单胃动物中的推广与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参与机体内一系列的生理调节过程,在促进水产动物生长、肠道发育及免疫机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是一种半必需营养物质。文章主要就酵母核苷酸对水产动物生长、肠道发育、免疫功能和抗应激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前景做一综述,为酵母核苷酸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核苷酸是组成核酸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参与机体内一系列的生理调节过程,在促进仔猪肠道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核苷酸可由机体合成来供给,但在断奶等应激情况下,仔猪肠道合成核苷酸的能力有限,因此核苷酸是一种条件性必需营养物质。本文主要从酵母核苷酸对肠道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肠道修复等方面综述了核苷酸对仔猪及其他相关试验动物肠道健康的影响,为酵母核苷酸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动物营养研究的深入,核苷酸在饲料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也逐步被人们重新认识。核苷酸作为细胞合成的必需物质,具有保护肠道黏膜、增强机体免疫力等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成年动物可以通过内源性核苷酸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不需特意的补充。但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当机体迅速生长或受到免疫挑战时,内源性核苷酸就不能满足动物组织和细胞代谢的需要,此时必须补充外源性核苷酸,以保证组织的生长和正常生理功能。本文综述了在动物应激、快速生长和预防疾病等情况下,动物体内核苷酸的需求情况及其重要的生理功能,由此阐述了核苷酸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在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全混合颗粒日粮和全混合日粮(TMR)对湖羊育肥生产性能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索湖羊全混合颗粒饲料的配制技术和使用效果。结果表明:全混合颗粒饲料育肥体重约30kg湖羊,平均日增重192~201g/d,精粗比5∶5、4∶6、3∶7的全混合颗粒日粮组间平均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高于TMR组,精粗比3∶7的全混合颗粒日粮组日增重(201g/d)著显高于TMR组(158g/d)(P<0.05);湖羊生理生化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综上,湖羊全混合颗粒日粮适宜精粗比为3∶7。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混播比例和刈割时期对禾豆混播草地地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设多花黑麦草100%(H)、75%多花黑麦草+25%箭筈豌豆(HJ1)、50%多花黑麦草+50%箭筈豌豆(HJ2)、25%多花黑麦草+75%箭筈豌豆(HJ3)与100%箭筈豌豆(J)5个处理,结果表明,混播比例可显著(P<0.05)影响分蘖/分枝数、粗蛋白含量、单茬/累计干物质产量、粗蛋白产量和可消化干物质产量,对株高、茎叶比、干物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可消化干物质含量无显著影响;刈割时期只对黑麦草分蘖数和单茬干物质产量无显著性影响,对其余指标有显著影响(P<0.05);混播比例与刈割时期对箭筈豌豆分枝数、茎叶比、粗蛋白含量、可消化干物质含量和累计干物质产量有交互效应(P<0.05)。混播组合HJ2累计干物质产量19 030.44kg·hm-2、累计粗蛋白产量3 130.66 kg·hm-2、累计可消化干物质产量13 214.14 kg·hm-2,为最佳混播组合。  相似文献   

13.
从云南大理市弥渡县石夹泉热泉的55℃底泥中筛选到1株高温纤维素酶的高产菌株,对其进行显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的一株菌,命名为Acinetobacter sp.Cel-55。对其生长条件及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耐高温性较好,菌株在55℃仍能生长,菌株最适生长温度为37℃。所产纤维素酶最适酶活温度为75℃,最适反应pH为7.0。该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75℃下,保温120min仍能保持80%的活性。Zn^2+、Mn^2+、Ca^2+、K^+、Mg^2+、Fe^2+、Cu^2+均对酶活力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Mg2+的抑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陈超  李秋月  郭斌  庞艳梅 《草地学报》2019,27(3):711-718
利用草地生态模型评价气候变化对草地生产力的影响,对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川西北高原的石渠和若尔盖为代表站点,基于试验站多年牧草观测资料,对草地生态系统模型(CENTURY)在川西北高原草地的适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ENTURY模型模拟的石渠和若尔盖牧草地上部生物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比较吻合,决定系数分别为0.85和0.48,均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4 g·m-2和122.4 g·m-2,CENTURY模型能够较好的模拟牧草地上部生物量,适用于气候变化对川西北高原草地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基于验证后的CENTURY模型对1961-2017年牧草地上生物量的模拟结果显示,近57年来石渠和若尔盖牧草地上生物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加速率分别为5.4 g·m-2·(10a)-1和17.2 g·m-2·(10a)-1。  相似文献   

15.
文章旨在评估犊牛生产系统和断奶后管理对其生长性能和胴体特征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两个生产系统(在玉米秸秆上饲养和在干燥环境饲养),两个断奶后的管理(直接育肥和采用生长-育肥两阶段饲养)。结果显示:与冬季在干燥环境饲养的牛相比,冬季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犊牛初始体重较轻(P <0.05)。同时,冬季在干燥环境下饲养的犊牛较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犊牛日增重显著提高(P <0.05)。前期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犊牛在生长-育肥期的初始体重显著低于在干燥环境饲养犊牛(P <0.05)。但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犊牛较干燥环境饲养的犊牛存在代偿性反应特征,表现为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显著提高(P <0.05)。在评价断奶后管理对生长性能的影响时,生长-育肥期犊牛较育肥期犊牛初始体重、末重和干物质摄入量显著提高(P <0.05)。但与生长-育肥期犊牛相比,育肥期犊牛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显著提高(P <0.05)。断奶后的管理和生产体系对大理石纹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效应(P <0.05)。在玉米秸秆上过冬的生长-育肥组较其他组显著提高了大理石纹评分(P <0.05)。结论:与断奶后直接饲喂育肥期饲料的犊牛相比,采用生长-育肥两阶段饲喂方式的犊牛胴体重量显著提高。然而,直接饲喂育肥料的犊牛饲料报酬和日增重均提高,两阶段饲喂方式的犊牛在经济收益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添加中草药对感染球虫病的1~42 d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组织器官相对重量及治疗效果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一致的1日龄Cobb肉仔鸡5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8只鸡。处理1组未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处理2组未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1 g/kg中草药,处理3组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处理4组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65 mg/kg盐霉素,处理5组感染球虫病,饲喂基础日粮+1 g/kg中草药。试验进行42 d。球虫感染显著降低了1~21 d肉鸡日增重、料肉比和死亡率(P <0.05)。处理3组较处理1组肉鸡的日增重降低了40%(P <0.05)。日粮添加中草药后对球虫感染有缓解效果,处理5组比处理3组1~21 d肉鸡日增重提高了25%(P <0.05),料比降低了19.5%(P <0.05);处理5组较处理3组显著降低了22~42 d肉鸡日增重,提高了料肉比(P <0.05)。球虫感染添加中草药组(处理5)的胴体腹部脂肪含量最低(P <0.05)。处理3组鸡粪球虫卵数量在第5天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球虫感染组(P <0.05)。处理3组较处理4和5组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的病变评分(P <0.05)。综上所述,1~42 d肉鸡日粮添加1 g/kg复合中草药添加剂混合物能适当缓解雏鸡球虫病感染的负面影响,混合中药添加剂对感染球虫肉鸡生长性能的改善及降低粪中球虫卵数量的作用与盐霉素相当。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开展了3个试验来评估影响全珠小麦发酵营养价值的因素及其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试验1:选择两个不同收割时间(成熟度)的全珠小麦(低淀粉和高淀粉)进行发酵,干物质含量分别是29.5%和37.0%,淀粉含量分别是5.0%和22%。90头早期泌乳奶牛被分成3组,分别饲喂低淀粉、高淀粉和青贮草粉。结果发现,各组日粮对产奶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低淀粉日粮组显著降低了奶中蛋白含量(P<0.05),较高淀粉组显著提高了血浆尿酸含量(P<0.05)。试验2:90头早期泌乳奶牛饲喂3种日粮:发酵高秸秆长度收割的全珠小麦+淀粉浓缩物或纤维浓缩物或发酵矮秸秆长度的全珠小麦+纤维浓缩物。整个试验期间各组对奶牛产奶量、奶成分、体况评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哺乳期第10周,饲喂发酵高秸秆全珠小麦+淀粉浓缩物或发酵矮秸秆全珠小麦+浓缩纤维的奶牛血浆游离脂肪酸浓度较低。试验3:评估了青贮草粉、发酵高秸秆和矮秸秆全珠小麦的营养价值。青贮草粉的消化率显著高于发酵全珠小麦饲料,其中纤维组分的消化率最高(P<0.05)。3种发酵全珠小麦日粮的淀粉消化率均较高,平均为0.96 kg/kg,但不同秸秆长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发酵的全珠小麦与优质青贮牧草对奶牛产奶量无显著影响,成熟后期的收割全珠小麦发酵后对产奶量几乎无影响,但可以提高奶中蛋白含量。发酵全珠小麦的秸秆切割高度对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旨在研究日粮单独或联合使用锌和维生素C对高温条件下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反应的影响。试验选择320只1d肉仔鸡,根据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锌含量为40mg/kg),处理1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mg/kg锌,处理2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0mg维生素C,处理3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mg/kg锌+300mg/kg维生素C,试验共开展35d。在试验第21~35天对鸡只进行热应激诱导,即25℃12h,25~34℃3h,34℃6h,34~25℃3h。结果显示:处理组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了肉鸡的采食量、体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料比(P<0.05)。日粮同时添加锌和维生素C组肉鸡采食量和体增重最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日粮添加60mg/kg锌、200mg/kg维生素C或锌和维生素C联合使用的肉鸡脾脏、胸腺和法氏囊重量显著提高(P<0.05)。60mg/kg锌+200mg/kg维生素C和200mg/kg维生素C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抗体滴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60mg/kg锌+200mg/kg维生素C、200mg/kg维生素C组和60mg/kg锌组显著提高了血液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占比(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单独或联合添加锌和维生素C均可显著改善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探讨纳米硒、大蒜油及其组合对雄性家兔营养物质消化率、精子质量、血清睾酮和代谢产物的影响。将160只(120日龄)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10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大蒜油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600 mg/kg大蒜油,纳米硒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 mg/kg纳米硒,大蒜油+纳米硒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 mg/kg纳米硒和600 mg/kg大蒜油,试验从120 d开展到180 d。结果表明,纳米硒处理组的末重、日增重和料重比均较未添加硒处理组的有所改善,且纳米硒和大蒜油对家兔末重的影响有一定的交互作用。与不添加硒、大蒜油、纳米硒和大蒜油混合物组相比,纳米硒、大蒜油及其混合物组的养分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 <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纳米硒和大蒜油组的精液质量显著改善(P <0.05)。同样,补充纳米硒、大蒜油及混合物可以显著改善肝脏和肾脏功能,提高血清睾酮水平。综上所述,纳米硒或大蒜油及其组合可以提高雄性家兔的营养物质消化率、精液质量、肝肾功能和睾酮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松嫩平原西部较为合适的播种时期,促进区域青贮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设置5个播种时期,即4月25日(T1)、5月2日(T2)、5月9日(T3)、5月16日(T4)和5月23日(T5)播种,比较分析了不同播期处理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青贮玉米的生育期缩短,株高、茎秆粗度下降;叶片持绿性,单位面积鲜、干生物产量,籽粒与整株干物重比值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总体表现为T3>T4>T2>T1>T5。同时,随着播期的延后,青贮玉米单位重量鲜重对应的干物质积累量及粗蛋白质含量逐渐增加,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淀粉含量逐渐降低,灰分、粗脂肪、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先增加后下降。综合各项产量和品质指标,本试验条件下5月2日至5月16日播种可以获得较高饲用品质的青贮玉米,但在具体播种时间的选择上应结合青贮玉米采后高效加工环节需求,基于当地实际气象条件,尽可能避免播后干旱及低温等环境的不利影响,在确保高产群体质量的基础上科学确定最佳播期,有效提升区域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