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京北山区水源保护林的现状与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该文在野外调查工作和对“八五”二类调查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京北山区(包括密云、怀柔、延庆、昌平四县)水源保护林现状的总体分析和对密云县北庄乡的典型分析,指出林种比例不当及树种资源单一是我水源保护林发展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该文从林种、多树种配置,造林树种选择和林分结构的优化屯高歌26方面提出现有林的发展策略,并提供了现有林的经营类型和对就硌种立地类型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2.
水源保护林以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建设目标,具有净化水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功能。该文从广东省九连山林场水源保护林规划、营建的具体实践出发,介绍了水源保护林规划的目标、指导方针、原则、布局,阐述了自然恢复与生态保护、造林复绿和科学抚育等营建措施,分析了水源保护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密云水库三级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林分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以北京市“八五”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材料为基础,按不同林种类型和立地条件的组合因子,应用数据库数据处理方法,将三级区水源保护林划分为:生态型、生态经济型、经济生态型三个区.并对每个区依实际情况分为:好、中、差、改良4个类型.对不同类型提出了合理利用、维护、改良及改造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选用坡度、坡向、植被盖度、裸岩率和农田分布特点5个主要指标划分小陇山林区天然林生态脆弱性等级,基于林种分布区域的生态脆弱性强弱,运用AHP结构层次分析法确定小陇山天然林林种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小陇山天然林分布地段生态脆弱性强,现有林种一般脆弱(一级)等级面积占天然林总面积的5.12%,比较脆弱(二级)占24.62%,非常脆弱(三级)占43.35%,极端脆弱(四级)占26.90%;优化调整结果确定了小陇山天然林适宜发展的林种结构为水源涵养林49.10%、水土保持林14.65%、自然保护林18.60%、风景林8.66%、商品林8.99%;对各林种在生态脆弱等级中的分布结构做出科学规划,即降低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在各等级中所占面积比例,提高商品林、自然保护林和风景林的分布比例,其目的为该地区森林分类经营的实施和天然林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宣城市宣州区宛陵林场划分为8个森林经营类型,分别是马尾松一般用材林、马尾松重点保护林、软阔国防林及水土保持林、杉木国防林及水土保持林、杉木水土保持林国家储备林、杉木重点保护林、湿地松国防林及水土保持林,分别分析了不同森林经营类型的培育目标、造林措施和培育措施,以期为促进宣州区林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造林树种选择的适当与否是造林工作成败的关键之一,为了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优良树种,作者对六盘山及外缘区的树种资源和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树种适应性选择和培育发展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铁路防护林的作用和意义,并对广西铁路防护林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广西铁路沿线防护林存在林种结构单一、种植不规范、断带现象严重、造林水平低、防护林总量少等问题。提出应逐步改造现有林木、因地制宜选择造林树种、丰富植物群落结构、采用快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的造林方式、提高造林水平、加强监督管理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水源林造林规划设计系统是基于ArcGis的二次开发系统,应用开发工具Visual Studio 2008中文版开发出的水源林造林设计专业系统.该系统实现了ArcGis图形的导入和处理,并且可以读取CAD图形.系统通过对选定项目区内林业小班数据资料的分析,判定出立地类型,自动规划设计适合相应地块内的造林模式,并且实现造林规划总图、造林模式施工图的自动化设计和自定义设计以及图纸的输出.同时用户可以通过造林效果和造价的对比,从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9.
根据低丘岗地林业血防工程的实际需要,在连续2年抑螺防病林造林作业设计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徽省低丘岗地抑螺防病林造林地自然环境特点。根据造林地坡位、坡向、土壤类型将低丘岗地抑螺防病林林地划分为4个立地条件类型,提出了不同立地类型适宜造林树种、密度、整地方式等造林技术措施,为安徽省低丘岗地抑螺防病林造林作业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总结了彭阳县黄土丘陵区抗旱造林技术中的立地类型划分、林种组成布局、树种选择与配置等,以期为相同类型区域造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典型森林类型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区112块标准地,从林分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土壤结构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得出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整体及18种典型森林类型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中天然林多为异龄、复层和混交结构,而人工林多数是同龄、单层和纯林结构;从林分稳定性等角度来看,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天然林结构要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2.
不同立地类型组杉木适宜伴生树种的模糊选择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根据生态种组原理 ,应用 Fuzzy聚类方法从 4种不同立地类型组的杉木天然混交林中 61种杉木潜在伴生树种中选择杉木适宜伴生树种 ,结果如下 ,中山阳坡组适宜伴生种有 7种 ;中山阴坡组适宜伴生种有 8种 ;低山阳坡组有 8种 ;低山阴坡组有 1 3种 ;不同立地类型组中 ,杉木适宜伴生种除个别种之外 ,绝大多数是不同的 .所以分别立地类型组选择杉木适宜伴生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川西亚高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川西亚高山6种典型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类型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常绿、落叶阔叶林>云杉冷杉混交林、云杉白桦混交林、冷杉糙皮桦林>冷杉纯林;②在海拔800~3150m范围内,各类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③植物生长型与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关系表现为灌木层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相近且明显高于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则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的规律;④从群落起源看,人工林群落上层结构比天然林群落简单,且人工林群落中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层次;⑤人工林群落高位芽植物明显少于天然林群落,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草本植物则高于天然林群落;在天然林群落中高位芽植物在生活型谱中占绝对优势;⑥在森林经营中,应根据生境特点调控亚高山森林群落结构,丰富物种多样性,促进群落结构优化;同时,减少对天然林群落的人为扰动,保护生物多样性,从而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侧柏是北京市山区主要的造林树种,其人工林面积约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25.96%。该文在利用二类清查数据分析侧柏人工林主要分布区立地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全市314块调查样地的侧柏优势木资料,采用优势木树高与年龄关系的常用数学模型,研制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的立地指数表。结果表明:对数曲线方程lgH=0008+0562 lgA是最适合的导向拟合曲线;侧柏人工林的标准年龄应定为40年,在4~13 m范围内可划分为10个立地指数级。选用相对优势高法展开导向曲线编制形成立地指数表。检验结果表明:所编立地指数表精度高、适用性强,能够客观评价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的立地质量,提高生长和收获模型的精度;同时还能为其相似地区所借鉴,从而使该树种在林业和环境建设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北京云蒙山林场的3块不同密度的标准地资料,分析橡树次生林不同林分密度分别与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单木蓄积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88以上。另根据云蒙山林场2009年二类清查资料,对20个小班采用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利用其平均优势木四十年生时的树高,按单项立地因子实际分布区间进行分组,计算其差异显著水平,分析各立地因子对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橡树次生林密度与林分的平均胸径、林木单株蓄积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密度对于评价林分的树高影响程度不如对胸径大;云蒙山林场四十年生橡树次生林的密度应控制在1 570株.hm-2以下;通过分析橡树次生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初步确定了其适宜的立地条件为:高海拔,有效土层厚度在≥30 cm,坡度大于25°时树高生长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依照《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以北京市13个区县、14个经济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定量评估北京市经济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结果表明,北京市年经济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等7项评估指标总价值为78.41亿元,以涵养水源(30.15亿元·a-1)、固碳释氧(17.42亿元·a-1)、净化大气环境(11.59亿元·a-1)为主;北京市各区经济林生态系统中密云区、平谷区和怀柔区的服务价值相对高于其他区县;以板栗林生态服务价值量较高(29.90%);北京市各项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布格局由大到小基本呈现为:东北部、西北部、西南部、东南部、中部。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大型真菌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北京山区野生大型真菌的资源现状,为有效、持续地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2004,2005年8—10月对北京延庆四海、云蒙山、大杨山、密云、房山山区的野生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调查,初步鉴定出北京地区的野生大型真菌31种隶属12科22属,其中食用、药用菌22种,有毒真菌9种;小蜜环菌、灰树花、短柄粘盖牛肝菌、美味牛肝菌、点柄乳牛肝菌、血红铆钉菇等6种是北京地区野生食用菌中的珍品。本次调查结果仅反映了北京大型真菌的一小部分。北京周边地区的大型真菌作为可研究利用的生物资源,应值得进一步重视和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为研究地,探究不同基岩条件下植物群落的差异性,为北京市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植被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实验分别选择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各3座,通过样方调查,从物种构成、生物多样性、海拔梯度特征、相似性系数等方面对两种不同基岩的山体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1)花岗岩山体植被共计188种,隶属61科148属;白云岩山体植被共计95种,隶属38科80属;均以禾本科、蝶形花科、菊科为优势科,是两种基岩山体重要的植物修复种植资源来源。(2)采用对不同生活型分别进行测度的方法,得出北京市两种基岩山体植被之间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优势种,可作为山体修复的重要材料。(3)对比花岗岩山体内部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彼此之间不具有一致性;对比白云岩山体内部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具有较高一致性。对比花岗岩、白云岩山体植物群落特征发现具有较高一致性。  结论  不同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的植物群落物种在优势科属上具有一致性,是花岗岩与白云岩山体生态修复的重要植物资源。通过比较各山体间的相似性,表明进行花岗岩山体植物修复时不能一概而论,应注意区分不同立地条件;而针对白云岩山体,则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和植物种类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9.
油松树干液流的时空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76,自引:7,他引:69  
应用热脉冲式液流测定系统 (HPVR)和Delta T自动气象站 ,对华北土石山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油松的液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 1年的观测 .对液流的日变化、各位点液流及最大液流位点的时空变异性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分析了水分胁迫条件下的液流特征 .应用SPSS系统对平均液流速度和环境因子的统计分析表明 ,辐射强度、风速、空气温度是影响液流的主要因子 ,相对湿度与土壤温度的影响较小 ,并给出了依据气象因子估算液流速度的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20.
空间生态位的分析方法在森林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选择黑龙江省东部典型天然次生林和接近原始阔叶红松林两个区域的森林类型,采用空间生态位理论的分析方法,对组成这两个森林群落类型的主要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地理矩进行了定量测定。并对森林资源进行了空间生态位的划分。从而反映出森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及趋势。结果表明:在帽儿山次生林区,生态位宽度最大的是色木械,榆树,水曲柳和黄波罗等硬阔叶树种,白桦,山杨等软阔叶树种的生态位宽度正在缩小。森林群落进入了以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