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昆虫诱捕网对陇南市油橄榄多孔横沟象(Pimelocerus perforates Roelofs)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同期气象因子,分析影响其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结果表明:陇南地区多孔横沟象一年发生2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中越冬,个别出现成虫在枝干中越冬,始见成虫为3月中旬,5月上旬和8月中下旬为盛发期,11月中旬开始进入越冬期。统计分析表明,多孔横沟象在不同危害时期主要影响气象因子不同,3月中旬至5月上旬影响成虫数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降雨量(P<0.01),5月中旬至8月下旬成虫数量与平均最高温显著负相关(P<0.01),而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温度(平均温度、平均最高温、平均最低温)是该阶段影响成虫数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平均温度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以许昌1999—2008年10年的气象资料和吸浆虫资料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许昌地区10年内吸浆虫的各个生育期:化蛹开始期、化蛹盛期、成虫开始期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了吸浆虫气象预测预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许昌小麦吸浆虫关键发育期发生发展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和水分;吸浆虫越冬基数的大小,与上年冬(12月至次年1月)热量条件、9月平均最低气温和5月上旬降水量有关,低温限制吸浆虫越冬数量,降水多增加越冬基数,9月平均最低气温是预警越冬基数的首选因子;1月极端最低地温和6月中旬至7月上旬平均气温是发生面积前期和后期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虫口基数、小麦品种和降水对麦红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虫口基数、小麦品种和降水对麦红吸浆虫危害程度的影响。2013年和2014年,在陕西周至县选择4块麦田,调查分析麦红吸浆虫春季虫口基数、成虫发生量与小麦品种受害指标的关系及降雨量与各虫态种群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小麦粒被害率和单穗幼虫数与虫口基数无明显相关性,主要受当年3-5月上旬降雨量的影响;2014年雨量多,幼虫出土率显著较高,成虫发生和小麦受害明显严重。相同年份,不同田块小麦受害程度主要受小麦品种影响,无论当年虫口基数多寡,2a试验期间均以小偃22受害最严重,单穗幼虫数和粒被害率显著较高,其次为西农979,渭丰151和郑麦9023受害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在新疆玛纳斯县的生活史及在美国白蜡(Fraxinus americana L.)树干上的分布规律,通过林间踏查、解剖树干等方法,明确白蜡窄吉丁各虫态发生动态,分析白蜡窄吉丁羽化孔、产卵量与白蜡树高、胸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白蜡窄吉丁在新疆玛纳斯县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越冬,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化蛹期,5月上旬至6月下旬为成虫羽化期,5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期,6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为幼虫危害期,7月下旬幼虫开始蛀入木质部危害,7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为幼虫越冬期。白蜡窄吉丁最佳防治时期为成虫羽化出孔前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高峰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和幼虫韧皮部危害期(6月上旬至7月中旬)。白蜡窄吉丁成虫通常将卵产于距地面1~2 m的主干上,幼虫通常分布于距地面4 m以下的主干上,成虫羽化孔主要分布于距地面1~3 m主干上,白蜡窄吉丁在寄主植物上的产卵数量与其胸径大小无关,而与树皮厚度有关,厚度大于6 mm时产卵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宁南山区杏园食心虫发生规律,2018年和2020年采用性诱监测方法对彭阳县杏园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和李小食心虫成虫种群动态进行了系统监测。结果表明,宁南山区杏园梨小食心虫成虫田间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9月中旬,发生高峰分别为4月底至5月初、5月下旬初和6月中旬末至下旬初,7月上旬后零星发生,无明显峰期。不同坡向虫口数量分布呈现东坡>南坡>西坡,不同坡向的上、中、下坡位虫口数量均以中、下层坡位分布为主。桃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中旬或下旬至8月下旬或9月初,发生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或中旬初和7月中旬或下旬;李小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上旬,发生高峰分别为6月上旬、7月上旬和8月上旬。宁南山区对杏园3种食心虫防治可以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理化诱杀和生防技术,大发生时加强药剂适期防治的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危害红树林的新害虫一八点广翅蜡蝉(Ricabia Speculum walker).通过室内饲养和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八点广翅蜡蝉在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内1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6月下旬越冬卵孵化,5月上旬为孵化的高峰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若虫的发生高峰期.成虫于6月上旬至9月下旬发生,7月上旬以及下旬成虫数量达到最大;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意见,为以后正确防治该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麦红吸浆虫在麦株间的活动高度,对麦株间不同高度上的麦红吸浆虫数量进行调查,并运用地学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其在高度方向上的集中分布点和主要分布区域.诱捕调查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成虫活动高度的2个峰值为距地面15 em和45 cm,分别是其在田间的主要栖息区域和产卵区域.经地学统计学分析发现,麦红吸浆虫在不同高度上分...  相似文献   

8.
烟草码绢金龟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码绢金龟Maladera sp.是烟草上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对码绢金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国内外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1996~1998年的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弄清了码绢金龟的生活史、各虫态生活习性。在昆明,码绢金龟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幼虫在土中做土室越冬。越冬幼虫第2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中旬是化蛹盛期,4月下旬为化蛹末期,蛹期平均为21d。成虫5月上旬开始羽化出土,5月中旬进入羽化盛期,5月下旬为羽化末期。6月中旬至下旬为成虫发生为害盛期,成虫发生期约80d左右。田间成虫产卵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雌产卵量平均为27粒。7月上旬至中旬是卵孵化盛期,卵期平均为14.4d。幼虫发育至第2年4月,幼虫期约280d。土壤温度影响幼虫在土层中的栖息深度。  相似文献   

9.
用气相色谱法对麦红吸浆虫Sitodiplosis mosellna(Gehin)成虫、麦穗幼虫、秋季滞育幼虫、冬季滞育幼虫和翌年春季活动幼虫保幼激素滴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麦红吸浆虫成虫和幼虫的不同阶段,都可检测到保幼激素Ⅲ的存在。比较而言,成虫保幼激素Ⅲ的滴度高于麦穗幼虫和秋季滞育幼虫,但明显低于冬季滞育幼虫和翌年出土幼虫。  相似文献   

10.
1 生活规律与危害特点 小麦吸浆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层内休眠越冬,历经夏、秋、冬三季,长达十一个月之久,来年5月中旬小麦拔节期,土温上升到10℃时,越冬幼虫破茧上升至地表2厘米左右的土层结茧化蛹,蛹期8-12天,5月下旬为化蛹盛期,6月上中旬小麦抽穗扬花期为成虫盛发期,羽化后的成虫将卵散产于麦穗护颖与外颖、小穗与小穗轴之间,7-10天孵化为幼虫,从内外颖的缝隙侵入麦壳内吮吸麦浆,幼虫危害盛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2 防治原则及防治适期 根据历年淘土检查及防治示范,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