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江苏省一季稻生长季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气候变化对水稻气候生态的影响,结合江苏省气候资源条件与一季稻的生育特性,建立了江苏省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模型,并计算1970—2012年江苏省9个站点一季稻不同生育期的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地的温度适宜度普遍较高,降水适宜度普遍较低,降水量是限制江苏省一季稻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除温度适宜度整体呈增加趋势外,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气候适宜度整体均呈下降趋势。江苏省一季稻气候适宜度可分为不同适宜程度区域,降水适宜度、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分区与实际降水量、温度、日照的分布特征大致一致。  相似文献   

2.
结合苏皖鄂3省23个农业气象试验站1981—2006年一季稻田间试验资料和气象数据,构建适用于研究区一季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该模型从4个水稻生育期阶段出发,采用统计方法分别确立各阶段光、温作用权重系数和温度适宜度模块中的温度参数,还采用SCE-UA优化算法标定水稻的温度特征系数,最后对气候适宜度模型进行检验,并绘制研究区的水稻光、温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研究区稻田水分控制主要通过人工灌溉,因此,构建的气候适宜度模型仅考虑了光、温2个要素的作用;确立了一套适用于研究区一季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参数,计算的气候适宜度较好地反映了研究区各地的产量水平,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65,且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从获取的气候适宜度空间分布看,鄂中、皖西和苏南地区是一季稻种植的最适宜区域。上述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优化一季稻种植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宁夏地区番茄气候适宜度的分布规律,旨在为宁夏番茄种植的区域规划提供参考。根据宁夏1981—2016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和番茄生育期数据,建立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各气象因子适宜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日照适宜度在各气象要素中表现最好,是宁夏番茄生长最有利的气象因素;降水适宜度在空间上呈南高北低分布,年际变率较大,是影响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的关键因子;温度适宜度在不同生育期变率大,是制约宁夏番茄种植的主要气象因素,且逐渐向更为有利的条件发展。宁夏中北部4个市的气候适宜度均较高,固原市的气候条件不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从气候适宜度分布上看,宁夏中北部地区番茄种植的气候适宜度最好,气候条件整体最有利于番茄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更好地做好农业气象服务,本文分析了天长光、热、水气候资源和水稻的生育特点,构建了天长水稻气候适宜度模型,制作水稻生长期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水稻全生育期温度适宜度最大,日照适宜度次之,降水适宜度最小。天长地区水稻生育期热量、雨量、日照资源充沛,能满足水稻生长需求,其中天长东南部和西北部位水稻最适宜种植区,其他地区为适宜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提高江淮一季稻的生产管理水平,减少气候变化对一季稻产量造成的损失,本研究利用江淮地区4个代表台站逐日气象数据和逐年产量数据,对气温、降水和光照的适宜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基于模糊数学的一季稻适宜度预报模型,并运用建立的一季稻气候适宜度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适宜度波动最强;温度适宜度与气候适宜度波动均较小,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振幅明显变小;从变化倾向来看,温度和降水适宜度分别以每10年0.007和0.014的速度升高,光照和综合气候适宜度以每10年0.002 7和0.000 8的速率降低;从不同发育期的年际变化来看,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表现为先降后升,降水适宜度变化则表现为"降-升-降"。  相似文献   

6.
旨在了解玉米种植分布与气候关系,促进玉米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进行科学布局。以1961—2015年中国气象中心观测站的数据为基础,结合玉米生理特性拟合出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采用最大熵模型计算潜在气候因子对玉米种植分布的贡献,探讨气候资源对玉米生长的适宜程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影响玉米气候适宜性最高的主导因子主要有:潜在生育期积温(55.5%)、潜在生育期日平均气温(27.3%)、潜在生育期降水总量(12.1%)、潜在生育期蒸散总量(1.7%),总累积贡献率为96.6%。在气候条件影响下玉米种植区域主要呈现出由东北—西南的狭长带分布。  相似文献   

7.
基于1981—2020年湖北省棉花种植区共50个县(市、区)气象资料,选取光照、气温、有效降水量3个气候影响因子计算棉花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并采用熵权法对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进行加权得到湖北省全生育期综合气候适宜度,构建了基于综合气候适宜度的棉花相对气象产量丰歉年型预报模型。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湖北省棉花气候适宜度呈“降-升-降”波动趋势,棉花花铃期相对其他生育期更适宜棉花生长;播种期、蕾期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1.9%和20.9%;所建立的相对气象产量预报模型历史回代完全一致及较接近的占比达到94.7%,2019年、2020年试报结果与实际丰歉年型完全一致,拟合结果较好,能够基本满足业务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4—2013年莫旗气象局玉米全生育期资料,从气候适宜度方面分析,主要气象因子有温度、降水、日照等,综合分析了玉米整个生长季的气候适宜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莫旗玉米各生育期适宜度最高的气象要素是日照,其次是温度,降水的适宜度最低且变异系数最大,综合气候适宜度变异系数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1951-2010年南方晚稻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引起作物气候适宜度,为了明确1951—2010年南方晚稻气候适宜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依据南方稻区196个站点的1951—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和作物生育期数据,采用现有的气候适宜度评估模型,分1951—1980年、1981—2010年2个时段对南方稻区晚稻生育期内气候适宜度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稻区晚稻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且1981年以后下降趋势较为明显;其中,研究区内晚稻的温度适宜度总体呈增加趋势,而降水适宜度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光照适宜度则总体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晚稻气候适宜度、光照适宜度及温度适宜度皆呈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空间分布特征,降水适宜度空间分布特征不明显。从生育期来看,晚稻抽穗开花期的温度、降水适宜度均较低,为此,晚稻抽穗开花期应注意温度与水分的管理。文章的结果可为南方晚稻的田间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四川省南充市1960-2014年逐日气象数据,借助气候适宜度模型分析该市温度、光照、降水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营山县一季稻产量资料,将气候适宜度划分为4个等级,最后对南充市一季稻的气候适宜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温度、降水适宜度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光照适宜度明显下降,气候适宜度在一定程度上下降但变化趋势系数不显著;气候适宜度与空壳率的相关系数为-0.603,通过了0.01水平显著性检验;研究区气候适宜度介于0.60~0.70,处于中适宜区和低适宜区,中适宜区主要集中在南充市东北部和西充县附近,其余地区为低适宜区。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2015年早稻生长季内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等资料,采用M-K非参数检验、R/S方法及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长沙地区早稻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长沙地区,1961~2015年期间,热量资源上升趋势显著,在2001年发生突变,稳定通过10℃初日明显提前,突变年份出现在2005年;降水量的波动变化存在28和5 a时间尺度的主周期,目前处于雨水偏多期,未来9 a内呈逐渐转少趋势;日照时数存在15、22 a时间尺度的周期波动变化。根据上述结果建议:早稻播种期可提前5~7 d;可将早稻早熟品种换种生育期相对较长、产量相对较高的中迟熟品种,以提高早稻产量。  相似文献   

12.
揭示气候变化对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对合理改善玉米种植布局、培育玉米新品种、保证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1981—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结合玉米生长气候适宜度指标,通过翁牛特旗玉米气候适宜度模型,计算分析了玉米在全生育期及主要生育阶段内的光照、温度、降水和综合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18年,玉米全生育期内光照、温度和降水适宜度分别为0.72、0.94和0.60,综合气候适宜度为0.74,气候条件较适宜玉米种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玉米在出苗至拔节期,温度适宜度显著下降;在拔节至开花期,光照适宜度显著上升;在开花至乳熟期,光照适宜度显著上升,降水适宜度、综合气候适宜度显著下降。总体上翁牛特旗玉米的光照、温度适宜度较高且比较稳定;降水适宜度较低且波动较大,是影响研究区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贵州水稻生育期内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等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研究基于贵州80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美国农业部(USDA)土壤保持局推荐的有效降水量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方法,计算贵州水稻不同生育期内的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并分析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缺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5年,贵州水稻全生育期有效降水量为324 mm,呈递减趋势,其中,移栽—抽穗期是有效降水量最大的阶段,呈递增趋势,其他生育期有效降水量均为递减趋势;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为737 mm,呈递减趋势,其中,移栽—抽穗期、抽穗—灌浆期需水量呈递减趋势,其他生育期需水量呈递增趋势;水稻全生育期多年平均缺水量为413 mm,呈递增趋势,其中,移栽—抽穗期缺水量呈递减趋势,其他生育期呈递增趋势。全生育期作物水分盈亏指数为0.56,其中,抽穗—灌浆期对灌溉依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为四川盆区水稻生产布局、品种选择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利用四川盆区105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2年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分析四川盆区水稻气候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水稻生长季热量和日照资源,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量盆中偏少,由盆中向盆地边缘增加。2)稳定通过12℃初日呈提前趋势,22℃终日呈推迟趋势,水稻安全生长季天数和积温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和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3)水稻气候资源的年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但不同要素的周期性不同。稳定通过12℃初日存在18~20a的周期变化,22℃终日存在4~6a、8~12a的周期变化,水稻安全生长季天数和积温具有10a左右、18a左右的周期变化,日照时数有5a左右和25a左右的周期变化,降水量有8a和20a左右的周期变化。4)水稻气候资源各要素除降水量之外,都有比较明显的突变性,但不同要素的突变点有所不同。稳定通过12℃初日的突变点在2000年,22℃终日的突变点在1995年,水稻安全生长季天数、积温和日照时数突变点分别为1999年、1999年和1980年,突变性都较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贵州省岩溶区清水江流域水稻种植气候适宜度时空变化,为稻植区合理规划布局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清水江流域2000~2014年16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日照、降水量和温度数据及水稻平均物候观测资料,构建水稻诸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并运用ENVI 4.8和ArcGIS 10.0对水稻全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气候适宜度和稻植区分别进行测算、解译和空间分析.[结果]清水江流域稻植气候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和综合适宜度较高,且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除拔节孕穗期和灌浆成熟期外,日照适宜度均较低.水稻幼苗期,降水适宜度>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分蘖期和拔节抽穗期,温度适宜度>降水适宜度>日照适宜度;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成熟期,温度适宜度>日照适宜度>降水适宜度.稻植适宜区分布于高程小于800m、坡度小于25°的局部区域.[结论]清水江流域气候条件能够满足水稻全育期及各生育阶段的需求,但日照时间较短,对水稻生长发育有胁迫作用,其最适宜稻植区集中分布于东南及西北部的坝区、阳坡和半阳坡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湘潭市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及其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1961~2010年湘潭市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分析双季稻生长季的热量资源(主要包括农业生长界限温度和生长季积温等)、水资源、光资源的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对双季稻生长的影响。[结果]稳定通过11℃初日提前,稳定通过20℃终日推迟,稳定通过8℃初日、22℃终日变化不大,10℃初日至20℃和22℃终日持续日期延长,活动积温增加,降水量增加,日照时数减少,但除稳定通过11℃初日、日照时数减少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余均未通过。[结论]湘潭双季稻的安全生长期将有所延长,可将种植品种中早熟品种换成生育期相对较长、产量相对较高的中熟或迟熟品种.将有利于提高双季稻的单产。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玉米气候适宜度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黑龙江省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玉米平均物候资料及64个气象站1961~200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对玉米全生育期及各主要玉米生育阶段的气候因子及综合气候适宜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玉米各发育期对气候因子适宜程度不同,播种期-出苗期、出苗期-开花期、开花期-成熟期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除播种期-出苗期降水呈上升趋势,其余玉米各发育期降水均为下降趋势。玉米全生育期降水、日照适宜度呈下降趋势,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综合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各气候因子组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李明春  马永忠  黄英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48-12349,12363
根据建昌1960~2009年气象三大要素,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分析了年、作物生长季时间尺度热量、光照、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热量资源(平均气温、≥0℃、≥10℃活动积温)呈明显的升高和增加趋势;光照资源、降水资源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减少趋势。光、热、水等气候条件的改变,使得气候资源从新整合,对建昌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共存。一方面,气候变化使建昌地区热量资源增加,将使作物生育期延长,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另一方面,光照资源和降水资源的趋势减少,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纵观气候变暖的利弊关系,应该是弊大于利,因此,提高对气候变暖的认知和应对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临沂市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6年临沂市气象观测站的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56年临沂市农业市气候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来临沂气候资源丰富且配置较好;日照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热量条件好,积温多,日较差大,无霜期长;降水量丰富,雨热同季,绝大部分的降水量在生长季,对作物生长有利。不利方面,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对长日照作物生长和设施农业生产不利;年平均气温上升明显,暖冬现象严重,病虫害的发生日益严重,春霜冻灾害加剧;夏季易出现局部内涝;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旱涝灾害频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