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病害1.1苹果腐烂病冻害是苹果腐烂发生重要外界因素。黑龙江省3月下旬病菌开始活动,借风雨传播,4月中旬新病开始出现,4-5月份发病最多,5月下旬病斑开始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重新传播危害。进入6月份发病显著减少,7月以后很少发病,直到9中旬又有新病出现,10月停止发病。患苹果腐烂病原因很多,如冻害,树体营养不良、田间  相似文献   

2.
1病害1.1苹果腐烂病冻害是苹果腐烂发生重要外界因素。黑龙江省3月下旬病菌开始活动,借风雨传播,4月中旬新病开始出现,4~5月份发病最多,5月下旬病斑开始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重新传播危害。进入6月份发病显著减少,7  相似文献   

3.
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枯萎病是最近在福建省南平发现的一种新病害。经分离培养、接种试验,鉴定其病原菌有性阶段为鲜红丛赤壳茵(Nectriaditissima),无性阶段为半裸镰孢霉(Fusarium semitectum)。 病菌在PDA加10%麻竹杆煮汁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培养5—7天产生大量梭形的大型分生孢子,未发现厚垣孢子与形成子囊壳。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的相对湿度为96.1%,最适的PH值为5—6。 试验证明,枯萎病菌平时在土壤中营腐生活,在麻竹遭受严重冻害后,病菌借雨水传播,从病竹杆基竹节伤口侵入。病害于3月中旬开始发病,4月中旬霉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5月停止蔓延。在前作物蔬菜地的低洼林地发病严重。严重的冻害是诱导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选择阳坡通风林地,选用抗冻品系,加强抚育管理,是防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利用陕西省汉中市1971~2013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与茶树生长的温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汉中茶叶冻害的温度特征,并提出防御措施和建议。以≤-8℃和≤2℃分别作为冬季树体冻害和春季茶芽冻害指标,冬季最低气温≤-8℃的树体冻害温度特征为汉中出现局部冻害的频率较高,大范围区域性冻害较小;最易出现冻害的时间段为12月中旬至1月下旬;宁强最易受冻害,其次是镇巴、西乡。春季最低气温≤2℃造成茶芽冻害主要发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宁强茶区最易受冻害且最严重,其次是镇巴、西乡。3月中旬至下旬这段时间最易出现≤0℃茶芽冻害。南郑发生冻害较少。重点加强宁强、镇巴、西乡的茶园管理和防冻措施。  相似文献   

5.
小麦在孕穗后期和开始抽穗阶段对温度较为敏感,而淮北地区每年3月下旬和4月上旬都会出现一次寒流低温,对小麦种植造成较大的危害。该文从淮北小麦穗部冻害发生与原因,小麦种性布局演变过程,小麦种性布局的调整措施等方面对防御和减轻小麦穗部冻害,调整小麦种性布局的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猕猴桃溃疡病是红阳猕猴桃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主要为害主干、枝蔓、芽,其次为叶片、嫩梢、花蕾和花等部位,其严重影响产量、品质。病害发生始期12月下旬—1月下旬,发病高峰期3月下旬—4月中旬。病菌远距离主要靠种苗、穗芽以及花粉传播,近距离主要靠雨水飞溅、昆虫、农事操作传播,其次为气流传播。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冻害、环境条件、树体营养、树体伤口等。红阳猕猴桃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注重少施或不施化学性氮肥,增施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树体抵抗力;采用设施栽培,减少涝害、风害、冻害;重点在秋冬季使用抗生素、铜制剂药液进行防治,同时地面喷施与灌根结合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浙中金华以早熟品种中薯5号和中熟品种兴佳2号为代表,开展春马铃薯8个播期试验,利用试验观测资料和历史气象资料,进行马铃薯苗期冻害及基于安全苗期前提下的适宜播期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苗期本地化冻害阈值指标为日最低气温0.1 ℃;春马铃薯苗期可能出现的冻害天气时段主要在1—3月,1—2月中旬低温冻害发生风险高,到2月第6候开始冻害发生的风险较低,3月下半月基本不会发生冻害;春马铃薯不发生冻害50%、80%保证率的安全苗期界限日期分别为2月20日、3月2日。综合考虑春马铃种植效益和不影响下茬作物农时,浙中春马铃薯早熟品种适宜播种时期1月下旬中后期至2月上半月,中熟品种适宜播种时期1月下半月至2月上旬前中期。  相似文献   

8.
棉花枯萎病的发生影响因子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方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34-13235
通过多年观察与系统调查研究表明,棉花枯萎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气候、土壤和栽培措施。棉花枯萎病发生的最适土温为25℃左右;土温达到30℃以上时,则会造成症状的隐蔽;在适温条件下,雨水多、分布均匀,则发病重;棉株不同生育阶段对枯萎病的感病程度也有很大影响,棉花枯萎病的发病高峰期基本上处于现蕾期;抗病品种的应用、合理的栽培措施及优良的土壤结构均可以减轻棉花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麻竹枯萎病是福建省南平麻竹生产基地一种毁灭性的新病害。经测定,抗冻性强不感染枯萎病的南平品系麻竹与抗冻性弱严重感染枯萎病的漳州品系麻竹,在水分、电导率、酶活性、蔗糖含量及pH值等均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阐明两个不同品系麻竹抗病性的机理;冻害是诱导枯萎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土壤中兼性寄生的半裸镰孢霉(Fusarium Semitectum)是在麻竹遭受严重冻害之后,才能从竹杆基部的节间伤口侵染为害。选用抗寒品种(品系)是防治麻竹枯萎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南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育苗栽培播期 1、(山东地区)2月中旬-3月上旬播种3月中下旬-4月上旬定植(露地覆地膜和加盖工棚约1个月,以防冻害),4月中下旬-5月上旬受粉,6月中旬-7月上旬收获,沪宁杭地区可稍稍提前。  相似文献   

11.
小佛肚竹出笋及竹笋-幼竹高生长规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小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多用于盆景制作和园林绿化。研究结果表明:小佛肚竹出笋能力强,无大小年之分,笋期7~10月,达116 d,8月上旬至9月上旬的盛期出笋数占总出笋数的70%以上,而末期历时占笋期的44.8%;竹笋-幼竹高生长时序变化呈“慢—快—慢”的节律,以历时20 d,平均生长量2.60 cm.d-1的高生长盛期最快,阶段高生长量占新竹高度的65.4%;各出笋期的竹笋-幼竹高生长期无显著差异,平均高生长期为62 d,明显少于其他中大型丛生竹种。图1表2参11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福建省永春冬代紫胶霉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林间防治试验效果。 紫胶霉病菌芽枝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是胶表上的腐生菌,它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残胶被和地面枯枝落叶与杂草上越冬。在永春2月底至3月上旬,旬平均温度达12—14℃,相对湿度为65—70%时,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3月中旬出现典型症状,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发病盛期,6月中旬停止扩展。在闽南的龙海、云霄等地,1月底至2月初开始发病,4月中旬为发病盛期,5月中旬停止扩展,病害流行季节比永春要早30天左右。 温度、湿度和紫胶虫发育期是影响霉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在22℃以上的霉雨季节,适值3龄末期胶虫大量分泌蜜露,则发生病害流行。紫胶园的立地条件差及经营管理粗放,有利霉病的发生发展。 综合防治是紫胶霉病的有效防治方法;选择海拔低,通风透光良好的阳坡林地;加强紫胶林地抚育管理,修剪病残枝与残留肢被,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减少侵染源,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根本措施;在发病初期喷洒1:80O苯酚或1:40O有菌清和甲基托布津2—3次,有显著的疗效;在5月上旬成虫期开始,每隔4—5天人工扫除胶表蜜露和腊丝2—3次,再结合喷药,效果更好;在发病盛期,人工引放蚂蚁是紫胶霉的一项有希望的生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广西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主要种类及其年生活史和习性,为澳洲坚果木蠹蛾类害虫的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3月~2016年12月,在广西澳洲坚果主产区果园设置定点标准地对木蠹蛾类害虫进行调查,并于每年3月上旬~4月上旬在澳洲坚果树上采集越冬代幼虫作为第1代虫源,在实验室内对第1代虫源进行饲养,以获得第2、第3代害虫,观察各虫态生活习性,结合野外调查,绘制年生活史.[结果]荔枝拟木蠹蛾(Arbela deaSwinboe)和相思拟木蠹蛾(A.baibarana Matsumura)在广西一年发生1代,前者以老熟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5 d,成虫见于4月初~6月初,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后者以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4月上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约20 d,成虫出现在4月下旬~6月下旬,幼虫5月上旬开始孵化.咖啡豹蠹蛾(Zeuzers coffeae Niether)在广西一年发生2代,以第2代大龄幼虫越冬,越冬幼虫于3月中旬~5月下旬化蛹,蛹期15~20 d,第1代成虫出现于4月上旬~6月上旬,第2代成虫出现于8月中旬~10月上旬,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开始孵化,第2代幼虫于8月底开始孵化.[结论]荔枝拟木蠹蛾、相思拟木蠹蛾和咖啡豹蠹蛾是广西澳洲坚果树的主要蛀干类害虫,其以幼虫蛀人枝干为害,防治难度较大,生产中可采取剪除虫枝、药剂涂刷树干或灌注孔洞、诱杀成虫及利用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4.
月季白粉病发生规律及初侵染来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月季白粉病的消长规律 (1997年 3月~ 1998年 3月 )的调查表明 ,在大庆温室内月季白粉病春季 2月中旬进入发病盛期 ,秋季 9月中旬再次进入发病盛期。全年共出现 5个高峰期。月季白粉病菌以菌丝形态在越冬芽的芽鳞下越冬 ,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  相似文献   

15.
“闽甜107”适宜播种期及需氮量的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播种期春播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秋播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且秋播鲜穗产量高于春播;最适施氮量为240~270kg/hm2。  相似文献   

16.
以甜菜象虫的优势种甜菜象为主要对象,重点研究了它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特点,结果表明:甜菜象的生活史为一年一代,以成虫和少数幼虫与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当气温达10℃左右时开始出土,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发生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产卵盛期。6月至8月中旬未为幼虫盛发期,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为蛹盛期,8月下旬第一代成虫盛发。  相似文献   

17.
对浙江省塑料大棚春番茄早疫病2年调查研究表明:早疫病初发于2月底至3月上旬,在5月中旬至6月达到高峰;年份间差异大,2002年发生重、增长快,病害增长率高达0.055528;2003年发生轻、增长慢,病害增长率为0.017999。在影响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中,气象因素,特别是相对湿度(降雨)作用最大;叶位、植株长势等也密切相关,一般低位叶、长势弱的植株发病重。  相似文献   

18.
超甜玉米“闽甜208”适宜播种期及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闽甜208适宜播种期及需肥量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和7月下旬至8月中旬之间,且春播鲜穗产量高于秋播;最适施肥量为尿素390 kg/hm2、普钙937.5 kg/hm2、氯化钾375 kg/hm2,其产量最高,达14514.0 kg/hm2。。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黑光灯诱虫和大田虫态调查研究了大蒜根蛆的发生特点,结果表明:2010年大蒜根蛆在盐城发生3代,第1代幼虫于4月中旬盛发,5月上中旬为害最重;第2代幼虫于6月上中旬盛发,6月下旬至9月下旬以蛹越夏;第3代幼虫于10月上中旬盛发,11月下旬幼虫陆续化蛹越冬。田间药效试验表明:12 L/hm240%毒.辛EC处理的防效达97.6%,对大蒜根蛆的防效最好;在幼虫始盛期用9~12 L/hm240%毒.辛EC进行灌根,能够有效防治大蒜根蛆的发生和为害。针对大蒜根蛆的发生特点,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