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葛鹏飞  吕萍  杨洵 《草业科学》2015,(12):2146-2154
加快草原畜牧产业链建设是牧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牧民合作社则是草原畜牧产业链中具有承上启下和协调作用的关键环节.基于此,本研究对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大草原牧区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牧户参与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牧民自身因素、生产因素和主观因素三者相互影响;文化程度、经营成本和对牧民合作社的认知程度对牧户参与牧民合作社行为的影响最大;在所有的测量指标中除成本影响外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
<正>辽阔的蓝天,无垠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奔跑的骏马……提到内蒙古,就无法不提到辽阔无边的青青草原,提到苍茫草原,就无法不提到热情豪爽的草原牧民,当然,还有那群可爱的肥壮牛羊。内蒙古草原一直都在为畜牧代言,草原儿女似乎和畜牧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拆不散扯不断。他,是内蒙古走出的草原儿女;他,是畜牧行业的领头专家;他,一辈子专研畜牧,热爱畜牧,离不开畜  相似文献   

3.
阿勒泰地区是典型的草原畜牧业地区,草原既是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牧民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今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生产发展、牧民收入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有效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科学地发展畜牧业生产,促进牧业增效牧民增收是当前畜牧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实现阿勒泰地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浅谈几点看法,与广大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4.
<正>虽然我国的畜牧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牧民的生活水平也成了我们国家的关注问题,但近几年来我国牧民的生活水平一直没有提高。随着环境的恶化、草原的退化,畜牧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减少。虽然我国学者对畜牧产业链的研究不少,但大多数都是对畜牧产品中的猪肉、鸡肉产品的研究。还有一些学者的研究集中在畜牧产品产业链的加工  相似文献   

5.
2014年3月,农业部决定在全国农业系统深入开展“为农民服务”活动。其中,“草原灭鼠减灾”活动(以下简称“活动”)被列为此次“为农民服务”活动的八项重点活动之一,由全国畜牧总站牵头组织实施。“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农牧部门按照“转变作风、服务基层、强农惠农、利民便民”的总要求,把工作主战场放在草原上,把政策着力点聚集在草原上,把草原鼠害防治作为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和牧区发展的重要抓手,把“为农民服务”贯穿于草原鼠害防治的各个环节,赴重点地区开展技术进村入户,提高防治区科技普及率。广大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在服务基层,服务牧民过程中,当先锋、做表率,贴近实际、贴近牧民,听取农牧民意见,解决农牧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调动了农牧民开展草原鼠害防治的积极性。目前,全国已累计培训牧民6.2万人次,防治草原鼠害1.1亿亩,挽回牧草直接经济损失9.9亿元,受益牧户6.3万户,实现了“保护草原、减少损失、惠及牧民”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西北草原上几种常见的毒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们在草原调查中发现几乎无处不有毒草的踪迹,在若干草原上尤为严重,深感在畜牧事业空前发展,牧民生活普遍提高的今天,对于我国草原上的毒草问题应该给以适当注意,遂将所得标本资料稍加整理;纳入所授草原学教材中,但因缺乏必要参考资料,仅凭有限资料及个人摸索,今谨摘要发表,提供有关专家及各地牧民同志参考,并盼提出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7.
哲里木盟北部牧区,开发38万公顷无人居住的天然草地资源,按远景规划,逐年建成了20个新牧村和两个苏木(管理机构)。从本牧区牧民高度集中居住区,前后分流出413户牧民,2478口人迁移到新牧村定居。至此,这一带的牧民全部得到安居乐业,千百年来的游牧生活已将宣告结束。各苏木镇之间,村屯之间的草地资源重新进行了合理的调节,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并趋于平衡稳定,畜牧业生产有了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牧民家庭人口特征和收入构成之间的关系,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调查了藏北羌塘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682户牧民,比较了其家庭规模、劳动力、抚养比、草场面积、放牧强度、家庭收入及其多样性的差异,结合多元线性回归评价了家庭人口特征对收入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羌塘地区牧民家庭规模大(5.3人·户-1)、抚养比高(0.62)、劳动力充足(3人·户-1)但受教育年限短(2.3年),高度依赖政策性收入;高寒草甸区牧民家庭规模、劳动力数量及受教育年限、抚养比和放牧强度等指标显著高于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区(P<0.05),后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荒漠草原区牧民家庭草场面积和政策性收入较高(P<0.05);家庭规模、文盲率和抚养比是影响高寒草原和荒漠草原牧民收入构成的主要因子,人口特征对高寒草甸牧民收入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建议分区精准施策以提高牧民生计。  相似文献   

9.
哲里木盟北部牧区,开发38万公顷无人居住的天然草地资源,按过错景规划,逐年建成了20个新牧村和两个苏木(管理机构)。从本牧区牧民高度集中居住区,前后分流出413户牧民2478口人迁移到新牧村定居,至此,这一带的牧民全部得到安居乐业,千百年来的游选手 生活已将宣告结束。各苏木镇之间,村屯之间的草地资源重新进行了合理的调节,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并趋于平衡稳定,畜牧业生产有了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一项针对草地退化、水土失衡等生态问题提出的草地资源保护措施。其目的是通过控制草原的畜牧量和贴补牧民生计等措施恢复草原生态,进而实现人与草原的和谐相处。草原奖补政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加强民族间的友好团结,促进社会的稳定。该文从实施草原奖助政策的具体措施以及该政策的显著成效2方面探讨伊犁河谷草原实施草原奖补政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宁夏灵武市端掉草原"大锅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大勇 《草业科学》2003,20(5):63-63
拥有 2 8 .5万hm2 草原的宁夏自治区灵武市 ,过去由于过度放牧、无序利用 ,牧民吃草原的“大锅饭” ,造成 5 8%的草原沙化、退化。 1 989年该市曾进行过草原承包 ,但只是承包到村到队 ,没有解决根本问题 ,草原仍只用不建 ,破坏依旧。为从根本上解决草原管、建、用脱节 ,责、权、利不清的问题 ,有效开展草原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 ,灵武市 2 0 0 3年全面开展草原承包经营 ,建立起草原有偿使用制度。目前 ,灵武市已有 1 .5万户牧民承包草原 1 1 .4万hm2 ,完成承包总任务的 95 %。在草原承包中 ,该市建立和完善基本草地保护制度 ,将 1 3.3万余hm2 …  相似文献   

12.
天似穹庐,覆盖着内蒙古锡林郭勒已经泛黄的草原。黄了绿,绿了黄,草原在季节交替中见证着牧民越来越红火的日子。优先保护草原生态,在增收减畜的草原改革政策引导和扶持下,牧民赢收入,又赢生态。草原改革在深刻地改变着草原,改善着草原民生。  相似文献   

13.
人工饲草是牧业用地中集约程度最高的类型之一,也是畜牧业发展程度的质量提高标准之一。目前,阿勒泰区的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牧民还是靠传统的大草原上放牧,一年四季在大草原游牧,生产生活收入低,当地政府对牧民定居工作不重视,没有当地草原的畜牧载畜量标准,草原退化现象严重。鉴于此,提高牧区人工饲草料建设对阿勒泰区的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作用大。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背景下,如何权衡牧民禁牧减畜与收入减少之间的矛盾,提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是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期(2011-2015年)已结束,第二期(2016-2020年)已经开始,评估牧民对第一期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对完善第二期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甘南、肃南和天祝500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牧民社会经济特征、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3个潜变量,构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牧民受教育水平越高,获得的草原生态补奖额度越高,其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也越高。牧民生活与放牧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从侧面反映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情况。因此,本研究从完善牧区教育机制,强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配套措施建设,鼓励牧民对草场进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增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政府致力于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的背景下,如何权衡牧民禁牧减畜与收入减少之间的矛盾,提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是完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亟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期(2011-2015年)已结束,第二期(2016-2020年)已经开始,评估牧民对第一期补偿政策的满意度,对完善第二期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研究以甘南、肃南和天祝500户牧户为调查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牧民社会经济特征、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3个潜变量,构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牧民受教育水平越高,获得的草原生态补奖额度越高,其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满意度也越高。牧民生活与放牧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情况,以及水质和水量的下降情况从侧面反映该地区草原生态环境情况。因此,本研究从完善牧区教育机制,强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配套措施建设,鼓励牧民对草场进行科学管理等方面提出增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肉羊、肉鸡加工为主业的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 (以下简称“草原兴发”) ,牢牢依托与农牧户结成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大力发展优势资源———精深加工业 ,在带动农牧户脱贫致富的同时 ,不断向畜牧产业化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草原兴发自1998年进军肉羊产业后 ,采取了“销售、技术、融资”三大服务措施。过去牧民卖羊多由羊贩子经手 ,不少应得的利润流失于中间环节。草原兴发首先从解决牧民卖畜难入手 ,从各基地工厂派出蒙、汉语兼通的收购队伍直接深入草原牧区 ,同时抽调技术员详细了解牧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在羔羊育肥、…  相似文献   

17.
草场承包到户以来,新疆玛纳斯县牧区草原畜牧业发展较快,牧民放牧饲养牲畜的数量逐年增加。特别是近10多年来,随着全县畜牧业的大发展,牧民放牧牲畜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其承包草场的承载能力,山区因超载过牧草原退化严重,森林、草原  相似文献   

18.
《新疆畜牧业》2010,(12):58-58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决定"的精神,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积极推动新疆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2010年11月11-17日,自治区畜牧和财政两家组成考察组,对内蒙古和宁夏自治区推进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情况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9.
正1政策落实情况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改善草原生态的迫切需求,也是增加牧民收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阿勒泰地区在自治区畜牧厅、财政厅的关心支持下,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生态立区,保护优先、民生为本"的原则,地、县(市)畜牧、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面推进国家草原补奖政策的落实,做到了"目标任务、行政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李志东  刘某承 《草地学报》2021,29(6):1125-1135
草原补奖政策旨在维持草地生态功能,促进牧民增收,是当前我国草原生态补偿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依照政策的主体思路,梳理已有的政策效应评价研究,并对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做出总体效应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草原补奖政策存在制度体系缺失以及补奖标准偏低等问题,牧民对政策的满意程度存在区域差异,补奖资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牧民收入但对牧民减畜的激励作用有限。自2010年以来,我国草地生态恢复总体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局部区域效果不佳。未来的研究可适当聚焦于草地生态功能恢复产生的经济效益,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覆盖更广泛的政策试点区域,探明政策启动以前的牧民生计、草原生态基线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