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秦岭细鳞鲑     
正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又名细鳞鱼、花鱼、梅花鱼、金板鱼等。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的鱼类。保护等级:国家Ⅱ级。秦岭细鳞鲑体长、侧扁、吻钝。口亚下位,上颌骨后伸达眼中央下方,下颌较上颌短,上下颌齿排成弧形,上颌齿约46枚,下颌齿约28枚。犁骨齿和腭骨齿约32枚,排列成马蹄形。眼大,距吻端较近,眼间较宽。鳃孔大,侧位,向前达眼中央下方,鳃膜不和颊部相连。体背细鳞,头部无鳞;  相似文献   

2.
秦岭细鳞鲑种质特性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细鳞鲑是在地理上分布最南的两种鲑科鱼类之一,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冷水性鱼类.本文在生物观察的基础上综述了秦岭细鳞鲑的分类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习性以及种群变异等种质特性.并依据秦岭细鳞鲑生存状况和研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了种质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亚洲 《家畜生态》2008,29(1):103-105
秦岭细鳞鲑是在地理上分布最南的两种鲑科鱼类之一,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冷水性鱼类。本文在生物观察的基础上综述了秦岭细鳞鲑的分类分布、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习性以及种群变异等种质特性。并依据秦岭细鳞鲑生存状况和研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相应提出了种质资源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秦岭细鳞鲑属鲑形目,鲑科,细鳞鲑属,俗称花鱼、梅花鱼、金板鱼、闾花鱼、五色鱼、闾鱼,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冷水性鱼类,属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由于秦岭细鳞鲑是在地理上分布最南的两种鲑科鱼类之一(另一种为川陕哲罗鲑),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李思忠(1966)将其定为细鳞鲑的地方亚种。  相似文献   

5.
鼢鼠亚科动物中凸颅亚属鼢鼠的物种界限一直不清楚。研究测定了甘肃境内鼢鼠类线粒体DNA D-loop和ND4基因序列,获得了23条长度为414~424 bp的D-loop和17条长度为425~438 bp的ND4基因同源序列,通过其序列分异、遗传距离和系统发育分析,探讨该类群的分类学地位。结果表明:凸颅亚属鼢鼠序列间变异类型丰富,单倍型多样度高,其种间遗传距离大于种内遗传距离;基于邻接法(NJ)、贝叶斯推论法(BI)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甘肃鼢鼠、高原鼢鼠、斯氏鼢鼠、秦岭鼢鼠均各自构成单系,并构成2个进化枝,其中甘肃鼢鼠最为原始,单独构成一枝;高原鼢鼠与斯氏鼢鼠为姐妹群,处于较进化的位置,后与秦岭鼢鼠聚在一起构成另一枝,支持4个种均为独立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研究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以36种鲑科鱼类的线粒体基因COX1、Cytb和ND4为材料对其系统发育信息效率进行分析。用Clustal W软件进行对比,然后用MEGA 6.06软件分析DNA序列差异,并生成系统发育树。选择胡瓜鱼(Osmerus mordax)、香鱼(Plecoglossus altivelis)作为外群,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NJ法)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法)重建系统发育树,随后,统计节点支持率并进行分析。脊椎动物线粒体DNA的不同区域的进化速率不同,线粒体各个基因的系统发育信息表现也有所不同。系统发育树表明,最早分化的一枝是白鲑亚科(Coregonidaeinae),处于祖先位置,鲑亚科(Salmoninae)和茴鱼亚科(Thymallinae)互为姐妹群。在鲑亚科中,形成单系群的有聚集在一起的鲑属(Salmo),组成姐妹群的有红点鲑属(Salvelinus)和大麻哈鱼属(Oncorhynchus)。细鳞鲑、多瑙哲罗鲑、哲罗鲑等淡水鱼种类处于系统发育树的基部位置,与距离方法——NJ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进行对比,发现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完全一致,但是利用ML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的节点支持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在茴鱼属(Thymallus)和白鲑属(Coregonus)、柱白鲑属(Prosopium)、北鲑属(Stenodus)的部分节点,支持率从100~79下降到41,但与NJ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比较,属、种亲缘关系程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甘肃境内鼢鼠Eospalax亚属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评价甘肃境内鼢鼠凸颅亚属母性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研究该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测定了分布于甘肃11个不同地方31只属于鼢鼠中凸颅亚属的不同鼢鼠,其中包括:9只高原鼢鼠、9只甘肃鼢鼠、9只斯氏鼢鼠、4只秦岭鼢鼠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 140 bp。从GenBank获得包括平颅亚属在内的21个细胞色素b全序列总共52条全序列,用MEGA软件分别绘制出本研究的31条全序列和总共52条全序列的2个系统发育树。运用测定序列,结合相关软件分析31条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的变化特征;分析和探讨本试验的Eospalax亚属4个种的分类及系统发育。本研究为鼢鼠的系统发育提供了分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秦岭细鳞鲑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冷水性鱼类,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近年来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种群数量也有一定的恢复。目前,秦岭细鳞鲑的相关研究主要侧重生态、形态、解剖、繁殖、胚胎发育、起源演化等宏观方面,而遗传学、生理生化、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微观方面的研究较少。结合现有资料对目前秦岭细鳞鲑资源现状及保护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评价甘肃境内鼢鼠凸颅亚属母性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研究该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测定了分布于甘肃11个不同地方31只属于鼢鼠中凸颅亚属的不同鼢鼠,其中包括:9只高原鼢鼠、9只甘肃鼢鼠、9只斯氏鼢鼠、4只秦岭鼢鼠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140bp。从GenBank获得包括平颅亚属在内的21个细胞色素b全序列总共52条全序列,用MEGA 软件分别绘制出本研究的31条全序列和总共52条全序列的2个系统发育树。运用测定序列,结合相关软件分析31条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的变化特征;分析和探讨本试验的犈狅狊狆犪犾犪狓亚属4个种的分类及系统发育。本研究为鼢鼠的系统发育提供了分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与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在血清生化指标等方面的异同,对兰州鲇和秦岭细鳞鲑血清主要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兰州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尿素(BUN)、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钙(Ca2)和磷(P)含量显著低于秦岭细鳞鲑(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高于秦岭细鳞鲑(P0.05),两种鱼类的球蛋白(GLO)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结果显示,兰州鲇与秦岭细鳞鲑在血清学上反映其在营养代谢上有较大差异,兰州鲇的蛋白质代谢强度相对较大,而秦岭细鳞鲑的糖脂代谢较为旺盛。  相似文献   

11.
秦岭细鳞鲑属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为研究间氨基苯甲酸乙酯甲磺酸盐(MS-222)在秦岭细鳞鲑的人工繁育、标记放流和运输环节中使用剂量和麻醉效果,分别以体重为9.8±5.2g和160±5.2g的秦岭细鳞鲑苗种和成鱼为试验对象,探索麻醉剂使用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在秦岭细鳞鲑人工繁育和人工标记中以浓度为45mg/L的MS-222为最佳,而放流前麻醉运输的最适麻醉浓度为10mg/L。麻醉剂MS-222的可用浓度范围为0~50mg/L,随着MS-222浓度的增加,进入相同麻醉期的时间缩短,完全复苏的时间延长,成鱼的麻醉时间比苗种麻醉所需时间长。MS-222麻醉秦岭细鳞鲑效果好,鱼体麻醉时间短,苏醒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华亭市麻庵河流域位于华亭市西南60 km的峡谷之中,流域内分布有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秦岭细鳞鲑,在当地生物多样性中居于重要地位,是麻庵河流域内最重要的生物物种之一。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很难鉴定昆虫的蛹和幼虫。鞘翅目是昆虫纲中最大的类群,其种群鉴定工作复杂而艰巨。为了鉴定形态相似的鞘翅目昆虫的幼虫,本研究利用 PCR扩增技术获取青海20个常见鞘翅目幼虫mtDNA上COⅠ基因的566 bp序列,结合Blast搜索、遗传距离计算和NJ系统发育树构建对其进行分类鉴定,有效鉴定出20只供试鞘翅目幼虫属于5科9属。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进行种类鉴定快捷、准确,mtDNA COⅠ基因能够用于鞘翅目昆虫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蒲公英属植物的系统分类关系;通过测定我国东北地区10种蒲公英植物5.8S r DNA和28S r DNA基因间隔序列(ITS),并应用Mega 3.1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ITS组成结果表明,蒲公英属植物ITS序列在730 bp左右,碱基序列种间差异明显,但G+C含量稳定均在50%左右,此ITS序列分析可进行蒲公英属种间分类鉴定。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ITS序列证据与蒲公英属植物形态特征基本一致,显示密切的亲缘关系,其中第一个单系群自展支持率为79%,第二分支为100%,这两大类蒲公英聚类结果与《中国植物志》分类结果一致;但东北蒲公英ITS序列聚类与《中国植物志》中分类阶元存在一定差异。试验探讨蒲公英属植物的种间关系及其系统进化,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蒲公英属传统分类系统的准确性,其结果支持之前所研究的形态学、微形态学、细胞学及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的数据结果。  相似文献   

15.
从Cyt b基因全序列探讨鼢鼠属Eospalax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24只鼢鼠,其中包括:9只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6只甘肃鼢鼠(M.cansus)、6只斯氏鼢鼠(M.smith)、3只秦岭鼢鼠(M.rufescens)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鼢鼠属凸颅鼢鼠亚属的遗传多态性。从GenBank获得19条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用最大简约化法绘制出43条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个体间的系统演化关系。研究认为,秦岭鼢鼠和斯氏鼢鼠遗传关系最近,并且与甘肃鼢鼠、高原鼢鼠关系接近;前4种鼢鼠与罗氏鼢鼠,中华鼢鼠和东北鼢鼠依次疏远;草原鼢鼠最早的分歧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为全面系统的摸清秦岭细鳞鲑在清水县的分布状况和生态特征,进行了本次调查。结果表明:长沟河干流和支流、牛头河上游、汤峪河上游和后川河上游分布着一定数量的秦岭细鳞鲑,尤以长沟河干流和支流数量较多;其分布海拔下限明显提高,分布面积大幅缩小;分布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水质优良;种群衰退和人为干扰严重。  相似文献   

17.
利用DNA条形编码探讨柞蚕饰腹寄蝇的分类学地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柞蚕饰腹寄蝇(Blepharipa tibialis Chao)是柞蚕的主要寄生性害虫之一。测定了柞蚕饰腹寄蝇的线粒体细胞色素酶C亚基I(COI)基因5′端的部分片段(657bp,GenBank登录号EU433559),并利用该DNA条形编码探讨了其分类学地位。将GenBank数据库登载的寄蝇科11个属的15个代表种的序列组成数据集,基于Kimura-2-Parameter计算了序列间的遗传距离,采用邻近距离法(Neighbour-Joining)构建了系统树。Blast检索表明这段序列可以作为DNA条形编码用于柞蚕饰腹寄蝇的鉴定。柞蚕饰腹寄蝇与饰腹寄蝇属内5个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22)是饰腹寄蝇属内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063)的2倍,而11个形态学属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22)则与柞蚕饰腹寄蝇和这11个形态学属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0.124)基本一致;柞蚕饰腹寄蝇在构建的NJ树中也没有与饰腹寄蝇属的种类聚在一起。基于上述结果,建议将柞蚕饰腹寄蝇从饰腹寄蝇属划分出来,单独作为一个新的属。  相似文献   

18.
北京怀柔某养殖场的大鳞大麻哈鱼发生一种慢性,但累计死亡率很高的流行病,为研究大鳞大麻哈鱼感染病原菌的种类,本试验根据病鱼临床症状观察判断疑似感染鲑肾杆菌.试验对病鱼肾脏组织进行印片染色观察细菌形态特征,抽提病鱼的肝脏、肾脏组织DNA,扩增16S rDNA和鲑肾杆菌P57表面蛋白基因片段,测序并运用BLAST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病鱼肾脏组织印片在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形态一致的革兰氏阳性短杆菌;采用病鱼肝脏、肾脏组织扩增的16S rDNA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与鲑肾杆菌聚为一支;通过PCR扩增出鲑肾杆菌P57表面蛋白基因DNA片段,测序结果与鲑肾杆菌标准株ATCC 33209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病鱼感染鲑肾杆菌并引发细菌性肾病(BKD).这是中国首次在养殖鱼体内检出鲑肾杆菌.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7,(10):95-102
从变异黄芪种子中分离并纯化内生真菌,应用ɑ-甘露糖苷酶抑制法检测能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提取真菌DNA,扩增和测定真菌ITS和GPD序列,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从变异黄芪种子中共分离到3株产苦马豆素内生真菌,其形态特征均与波状芽管蠕孢属相近;ITS和GPD序列与棘豆波状芽管蠕孢一致性高达99%;遗传分析显示,3株菌与棘豆波状芽管蠕孢真菌遗传距离最近。根据形态特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将该3株菌鉴定为棘豆波状芽管蠕孢。  相似文献   

20.
异针茅作为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乡土草种之一,是高寒草甸草原主要的建群禾草种类。迄今为止,有关异针茅所感染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分类地位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基于此,以青海高原地区两个地理种群的异针茅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形态观测和管家基因扩增目的片段基因并与已公布的内生真菌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的方法,确定异针茅感染内生真菌的种类和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异针茅分离出的内生真菌菌落形态、生长速度和分生孢子形态等均与Epichloё属内生真菌的形态特征相似。编码蛋白tub和肌动蛋白actin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异针茅感染的内生真菌种类分别为Epichloёgansuensis和Epichloёsylvatica,而转录延长因子tef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发现异针茅感染的内生真菌种类分别为Epichloёinebrians和E.sylvatica。由此可见,异针茅感染的内生真菌分别为甘肃内生真菌E.gansuensis、醉马草内生真菌E.inebrians和欧洲短柄草内生真菌E.sylvatica;进一步揭示异针茅感染的内生真菌表现出多样性,异针茅与其感染的内生真菌间未形成严格的宿主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