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杂交方式对肉牛产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85起,系统性的选择了国外8个优良肉牛品种西门塔尔、利木赞、夏洛莱、皮埃蒙特牛等的冻精,采用级进和多元杂交的方式,产生了14个不同的肉牛杂交组合,用统一的方案进行了肥育、屠宰试验,研究了不同杂交方式对产肉性能的影响,为现阶段加速发展肉牛产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选择国外7个优良肉牛品种的冻精,采用单品种级进或多品种多元杂交方式改良本地黄牛,逐次产生了14个肉牛杂交组合,随之进行了肥育试验、屠宰试验、泌乳试验,综合评定了各组合的生产性能,探索一条高效的肉牛产业发展的繁育途径。  相似文献   

3.
<正>试验通过南方放牧条件下安格斯杂交肉牛(安格斯牛×本地黄牛)的生长育肥和屠宰试验,研究不同补饲水平对杂交牛的肥育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南方牧区商品肉牛饲养标准的  相似文献   

4.
营养水平对不同品种杂交肉牛育肥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对杂交肉牛生产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并比较西门塔尔、安格斯和夏洛来杂交肉牛的育肥效果。选购后躯发育良好、体质量相近且肉用体型明显的10月龄西杂牛20头、安杂牛12头、夏杂牛20头。随机分为高能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26头,各组平均始质量差异不显著。分别喂以高和中2种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进行240d的肥育试验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1)肥育前期,与对照组相比,高能组西杂牛、安杂牛和夏杂牛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提高13.6%、7.8%和7.5%,高能组均优于对照组;肥育后期,与对照组相比,高能组安杂牛的平均日增质量提高21.9%,西杂牛和夏杂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2)高能组试验牛的宰前活质量、胴体质量、屠宰率和优质肉块分割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组内不同品种杂交牛之间差异不显著。3)在肥育前期,与对照组相比,高能组中安杂牛日增质量最高,其次是西杂牛和夏杂牛;肥育后期,与对照组相比,高能组中的安杂牛日增质量依然最高,其次是夏杂牛和西杂牛,但组间差异不显著。4)通过屠宰试验,并对试验牛的胴体和肉品质量测定发现,安杂牛的日增质量、胴体质量、屠宰率数值最高,夏杂牛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较高。但高能组与对照组间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这说明,在试验条件下,日粮营养水平对不同品种杂交肉牛的育肥效果只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1肉牛品种的选择选择原则:基于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以生产产品的类型、可利用饲料资源状况和饲养技术水平为出发点。①选择生产性能高的肉用型品种。以生产小牛肉和高档牛肉为目的专业化规模肥育场,应尽量选择国外优良肉牛品种,或其一、二代杂交种,或三元、四元杂交种,或选择我国优良的黄牛品种如秦川牛、鲁西牛、南阳牛、晋南牛、延边牛、渤海黑牛等。不用回交牛和非优良的地方品种。有条件的企业也可组织杂交组合,或自行进行不同品种、杂交组合的肥育性能和肉质比较试验。成年牛肥育和  相似文献   

6.
1975年我所和万荣县黄牛育种站协作,用晋南牛和海晋杂交一代牛,进行断奶后生长发育和肥育试验,以了解晋南牛的肥育效果和肉用生产性能,为晋南牛的本品种选育提供依据;对比海晋杂交一代牛的产肉性能;探讨在晋南农业区舍饲条件下,进行肉牛生产的饲养管理,饲养水平等问题,为晋南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鲁西黄牛胴体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肉牛胴体进行分级是评定肉牛品种和肥育技术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尚无全国统一的、公认的肉牛胴体分级标准,这与我国肉牛生产迅速发展的形势很不适应。鉴于日本1988年制定并在日本全国实施的肉牛胴体分级标准对我国的肉牛生产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参考价值,我们借用日本的标准进行分级试验,其目的是为了掌握日本肉牛胴体分级原理和方法,了解我市肥育牛的等级分布以及影响等级的主要因素,进而探讨提高等级的途径。试验于1998年6月在平度市华安肉牛屠宰加工厂进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牛的情…  相似文献   

8.
经对神木县1个地方绵羊品种、1个培育品种和4个不同杂交组合进行3个月的肥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肉用杂交改良后可显著提高增重效果、饲料报酬和肥育效益,现报告如后。  相似文献   

9.
牛的杂交种具有繁殖率高、早熟、增重快、耐粗饲和适应性强等杂种优势。因此,选择最优杂交方式,千方百计挖掘遗传潜力是牛育种、改良的主要途径,也是养牛业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探讨利木赞、海福特对本地黄牛的杂交效果,考察各自杂交后裔的生长发育、肥育性能等方面的杂交效益;培育适应本地区饲养条件的肉牛品种;确立适合垦区养牛生产的杂交方式提供试验数据,我所于80年进行了对比肥育试验。  相似文献   

10.
五、提高肉牛肥育效益的途径 1.饲养杂交改良牛。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用肉用或乳肉兼用性能好的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杂交一代的肥育效果好,不经杂交的本地黄牛肥育效果差,平均日增重低。黑白花、西门塔尔等大型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利用农区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大力发展肉牛生产,不断提高肉牛生产技术水平,如何科学地对肉牛日粮中的粗料部分进行深加工以提高其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合理地调配肉牛精料配方以提高其全价性,加快肉牛增重速度,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肉牛生产经营成功的关键。为测定饲料不同的加工和配制对肉牛增重的效果,1992年4月15日至6月30日在藁城市扬马村肉牛肥育场进行了肉牛肥育效果对比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牛选择:从本地选购未去势体重在350—400公斤的黑杂公牛、西门塔尔与本地杂交牛60头架子牛(其中黑杂牛45…  相似文献   

12.
1品种选择肉牛肥育最好要选择优良肉牛品种,如夏洛来、西门塔尔杂交后代,奶公犊肥育效果也不错,南阳牛次之,本地黄牛效果最差。肥育年龄以2~3岁最佳,年龄稍大、体瘦但  相似文献   

13.
试验根据当地肉牛饲养管理水平,依据饲草料供给条件,结合实际配制了科学饲养肉牛日粮配方。在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管理条件下,拟通过对不同品种杂交肉牛采食量和日增重效果的对比分析,对不同品种杂交肉牛增重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当地引进肉牛冻精品种和改良当地黄牛提供依据,同时为当地养殖户在生产实际中选择适宜的育肥杂交肉牛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及饲养杂交改良牛。生产实践证明,用肉用或乳肉兼用性能好的品种与本地黄牛杂交,杂种一代的肥有效果好,不经杂交的本地黄牛肥育效果差,平均日增重低。黑白花、西门塔尔等大型品种与本地黄牛的杂交一代体型大,初生重高,增重快,瘦肉多,脂肪少,优质肉块比例大,饲料报酬@C2.掌握肉牛肥育季节。肉牛肥有以秋季最好,其次为春、冬季节。夏季气温如超过30℃,肉牛自身的代谢快,饲料报酬低,应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传统养牛时由于“夏饱、秋肥、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肉牛经过一个冬天掉膘25%左右,而此时正值肉牛收购价高的季节…  相似文献   

15.
肉牛肥育受品种、饲养、管理等诸多因素影响。现就肉牛肥育过程中对其品种、性别、年龄、体形的选择及饲养管理等技术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肉牛日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与无氮浸出物(NFE)的适宜比例,选用18头体重(312.38±3.53)kg西门塔尔杂交肉牛,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平均分为Ⅰ、Ⅱ、Ⅲ共3组,分别饲喂不同NDF/NFE比值(0.69,0.76,0.82)的饲粮,以研究对肉牛肥育性能及营养成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DF/NFE比为0.69时,肉牛的肥育性能最佳和营养成分消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1品种和类型的影响猪的品种和类型对肥育的影响很大,不同品种的猪,由于其培育条件、选择程度和生产方向不同,形成了遗传差异,即使在相同的条件下,其生长速度和生产效率也不同。一般优良早熟品种化晚熟品种增重快、省饲料、屠宰率高。品种和类型不同,胴体品质也有差异,对饲养条件要求也不同。2经济杂交的影响猪的品种和品系采用经济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肥育效果很有成效的措施之一。杂交效果决定于品种的配合力,由于配合力不同,各种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为避免盲目杂交,须经配合力测定试验,筛选出最优秀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8.
郭志明 《中国牛业科学》2011,37(2):38-39,42
[目的]为了观察不同品种杂交肉用牛的育肥效果.[方法]试验选择20月龄左右(体重300±20.5 kg)的西杂牛(西门塔尔♂×本地黄牛♀)、利杂牛(利木赞♂×本地黄牛♀)和本地黄牛各20头,以青贮玉米和苜蓿干草为基础粗饲料,经过90d的短期肥育,研究肉牛肥育效果与品种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各项屠宰指标.[结果]表明:西杂...  相似文献   

19.
不同配方的饲料及营养舔砖对肉牛育肥效果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不同精料配方及营养舔砖对肉牛肥育效果的观测,研究筛选出适合不同条件下肉牛育肥的最佳经济效益的饲料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七十年代,我省从国内外引进不少肉用种牛,对本地黄牛开展改良试验,产下许多杂交牛,取得改良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八十年代进行肉牛三元杂交试验。本文是介绍比较测定不同的肥育期的三元杂交牛与杂交一代和本地黄牛的产肉性能和肉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