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日本林地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日本林地的施肥技术和施肥效果,并对中国林地施肥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林地施肥,是培育速生丰产林,提高森林生产率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内外林地施肥发展概况,然后着重介绍日本、瑞典、美国、苏联等林业先进国家林地施肥的增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林地施肥的技术和经验。并针对我国林地施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林地施肥与高效林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剖析现有林地土壤养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林地施肥对防止林地地力衰退和发展高效林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提高林业集约水平和提高林农收入着手论述了林地施肥的有效性和迫切性,指出平衡施肥应当成为林业实现21世纪目标进行高度集约化经营林地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人工林精准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肥是实现人工林速生丰产的重要手段,合理施肥可以维持土壤养分平衡,提高土壤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同时减少环境负效应。人工林精准施肥是以农业精准施肥为基础形成的营林应用技术体系,主要包括林地管理单元精准划分、林地营养精准诊断、精准施肥及施肥效应精准检验。精准施肥技术在农业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应用到人工林上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文中结合农林业施肥研究现状,分析实现人工林精准施肥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人工林精准施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研究林地水量平衡可以比较全面的认识林区水资源的分配状况,揭示降水在运动中所具有的各种形式之间的联系,从而使生态环境朝着人们所期待的方向转化。本文主要对林地水量平衡各分量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残败毛竹林复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认为,在推广毛竹残林复壮技术中,在林地荒芜,立竹稀疏,胸径细小的情况,除应采取垦复、劈山、施肥等改善水肥条件的传统增产措施外,改善竹林结构提高立竹密度,增大竹林平均胸径,更能明显提高竹林产量,加快竹林复壮速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介绍了林木平衡施肥的概念,对林木平衡施肥日期、施肥种类、肥料配比、施肥量进行了综述分析,结合当前肥料应用现状,提出了新形势下林木平衡施肥的三项措施。  相似文献   

8.
林木苗木平衡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林木苗木平衡施肥研究的现状,平衡施肥的概念、技术和作用,平衡施肥的理论依据,平衡施肥技术及施肥效应,并对平衡施肥的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毛竹林模式施肥生态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参与式农村快速评估法,对浙江省龙泉市以材为主两用毛竹林经营状况进行调查,总结出4种施肥模式。根据区域代表性和类型多洋性原则,在调查林地中,选择并建立65块标准样地(面积600 m^2),对样地土壤养分、毛竹胸径以及立竹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推荐模式施肥能有效维持林地养分平衡,显著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开展幼林油茶不同液态施肥方式下的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初步结果表明:①采用淋灌+100%施肥量和滴灌+60%施肥量的施肥方式均能有效提高油茶幼林林地土壤的pH值,且淋灌+100%施肥量效果显著;两种处理方式下林地表层土壤的pH值分别比滴灌不施肥高0.57和0.16;而深层土壤pH值分别比滴灌不施肥高0.41和0.39。②滴灌+60%施肥量能显著改善油茶林地的土壤含水量,且林地表层、深层土壤含水量较滴灌不施肥表层、深层土壤的含水量分别提高1.10%和1.18%。③淋灌+100%施肥量和滴灌+60%施肥量的施肥方式均能显著降低林地土壤容重和全N、全P含量,且滴灌+60%施肥量的效果优于淋灌+100%施肥量;两种措施的表层土壤容重较滴灌不施肥方式分别降低0.03 g/cm3和0.04 g/cm3;而深层土壤容重则分别降低0.04 g/cm3和0.06 g/cm3。④滴灌+60%施肥量能显著提高油茶幼林地土壤孔隙度与速效N、速效P和速效K,表层和深层土壤孔隙度则分别提高4.31%和5.00%,深层土壤中速效N、速效P和速效K增幅分别达到42.8%、88.9%和19.7%。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方式能显著改善油茶幼林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肥料促进红松幼苗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肥料采用多项国际国内领先技术研制、生产,具有高效、环保等特点。应用微生物肥料进行林业育苗可促进苗木的生长,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高质量的幼苗。本文对微生物肥料培育林业建设苗木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微生物肥料促进红松生长,施用微生物肥料的红松,其株高、地径及生物量均有明显增长,可为林业建设提供优质苗木。  相似文献   

12.
细菌肥料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点论述了细菌肥料在我国林业生产建设中的重要性、细菌肥料发展史、国内外研究和应用细菌肥料的动态以及细菌肥料在我国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沼肥与厩肥、复合肥、不施肥4个处理对核桃各项生产指标的影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沼肥增产效益显著,且能很好地防治虫害。施沼肥与施厩肥相比平均单株产量提高18.3%,与施复合肥相比平均单株产量提高10.6%。喷施沼液的核桃树树叶虫口率仅为2%,与喷施清水、复合肥及畜粪尿溶液相比,虫口率分别减少36.3%,23.1%和18.4%。  相似文献   

14.
论述我国无机肥料施用现状和国内外肥料发展趋势。介绍腐植酸复合肥的原料构成、特性。对在桉树栽培中施用腐植酸复合肥的效果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3种细菌制剂、复合肥及其细菌制剂与复合肥的复合物对草坪草草地早熟禾生长及其抗寒性指标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细菌制剂及其复合制剂能大大提高草坪草的抗寒性,施用复合肥、菌剂或二者共同使用对草坪草抗寒性各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效果。单施菌剂的效果要优于单施复合肥的效果,而且菌种F,H在提高草坪草抗寒性的效果方面明显优于菌种E。复合肥与菌剂混合施用比单施菌剂或单施复合肥表现出了更好的综合抗寒效果。菌剂与复合肥在增强草坪草抗寒性方面对不同的指标表现出互补效应和不可替代效应同时存在。双因子的复合施用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全叠加效果。具体的表现主要是:单独使用菌剂处理的草坪草电解质透出率与复合肥处理差异不明显;单独使用菌剂处理的草坪草可溶性糖含量、主根长优于复合肥处理;菌剂F、H处理的草坪草过氧化物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侧根数高于复合肥处理,但比菌剂与复合肥混合使用处理效果差。  相似文献   

16.
以江华瑶族自治县林地测土配方信息系统土壤及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对江华瑶族自治县境内不同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及林地测土配方信息系统推荐的适生树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华县林地土壤类型有16种土属,具有多样性;土壤水平与垂直分布规律明显,与适生的主要造林树种密切相关。在造林树种选择中运用林地测土配方信息系统,可有效改造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综合效益。同时提出运用林地测土配方信息系统选择造林树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湖南会同杉木基地Ⅱ号集水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施N肥实验,并进行一年期采样,测定不同施肥处理下N肥对杉木林N、P含量的影响及杉木器官与土壤N、P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施肥能够提高杉木土壤、细根、叶片的N和P含量,其中施N肥25 g/m~2能提高土壤的N、P含量,施N肥25g/m~2比施N肥5 g/m~2和15 g/m~2更能提高土壤中细根的N、P含量,施N肥5 g/m~2比施N肥15 g/m~2和25 g/m~2对提高叶片中的N含量的效果好,施N肥并未提高凋落物N含量。会同杉木人工林氮磷含量的增加说明施肥能够促进杉木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介绍珠海市城区林地管理和收入情况,以及林业生态建设现状.阐述城区森林资源林权制度历史沿革和管理情况.分析城区集体林地不适宜进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原因,包括城区农业人口已全部转为城镇居民;林地主要为生态公益林地;历次林改不彻底,林地纠纷多等,并提出了将其转变为国有林地经营和管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柚木轻基质容器苗质量,在椰糠中添加基肥作为育苗基质,研究缓释肥和有机肥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缓释肥和有机肥能显著提高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和保存率;施用单一肥料时,缓释肥最佳施用量为2.0和4.0 kg/m^3,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2.0 kg/m^3;缓释肥和有机肥同时施用效果比单一施用更好,但增效不显著;从苗木养分库的构建考虑,柚木轻基质容器育苗的最佳配方为椰糠+3.0 kg/m^3缓释肥+3.0 kg/m^3有机肥。  相似文献   

20.
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趋势与国外经验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权制度改革实际上是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在林业领域的延伸。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带来了林地小规模经营。分析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下的林农分化情况, 阐述了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的趋势及当前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形式。在借鉴国外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做法的基础上, 提出了我国小规模林地合作经营的路径:健全法制、依法治林、促进林业合作经营, 鼓励组建林业合作组织, 加强对林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对农民进行合作经济组织基本知识培训, 促进跨区域、全国性合作组织的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