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黑龙江省目前的几播种方法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设定了三种处理:常规垄作、45cm平播密植后起垄、常规垄作行间覆膜3种栽培方式,试验设计采用大区对比法。试验结果是45cm平播密植后起垄效果最好、其次是常规垄作行间覆膜。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大豆产量,试验设置2种配套栽培模式处理,研究45cm窄行密植栽培模式和65cm垄作栽培模式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并对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垄作栽培下,黑河36的株荚数、株粒数、荚粒数均高于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的合农60。合农60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产量为3 615kg·hm-2,黑河36垄作栽培模式产量为2 865kg·hm-2,2种栽培模式下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窄行密植栽培模式较垄作栽培模式增产750kg·hm-2,增产率达到26.18%,增收效益为3 000元·hm-2。  相似文献   

3.
正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80~1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提高了玉  相似文献   

4.
浅谈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80~1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现笔者将玉米密植通透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过2年的生产示范,青冈县玉米110 cm大垄密植栽培增产效果明显,总结了玉米110 cm大垄密植栽培的优点,并提出技术改进措施,以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80~1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7.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法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效增产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80-1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美国大豆高产栽培新技术,经消化、吸收,已嫁接到我国垄作耕作制上,形成“大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和“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模式。在气候正常年份,较一般垄作栽培可增产15.8%~23.4%,一般667平方米增产40~70千克。要根据本地积温、土壤、地势、生产力水平等诸多因素选择适当模式。  相似文献   

9.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大行距90cm或1OOcm,小行距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80-1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美国大豆高产栽培新技术,经消化、吸收,嫁接到垄作耕作制上,现已形成大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和平作窄行密植3种模式。在黑龙江省北部活动积温2100℃以上的大豆主产区,在气候正常年份,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每公顷产量可达2250kg以上,比垄作栽培增产15.8%~23.4%,一般公顷增产600~1050kg。各地可根据本地积温、土壤、地势、生产力水平等诸多因素选择适当的模式进行推广,现将黑龙江省北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是以应用优质高产耐密良种、采取大垄宽窄行栽培、增加密度等为主要措施的增产增效技术。种植方式由原来传统的65cm或70cm垄作玉米,两垄变1垄,垄距为130cm或140cm,垄上种双行,火行距90cm或100cm,小行距40cm,形成宽窄行栽培。玉米密植通透高产栽培技术较一般栽培增产80~100kg,同时降低玉米含水量3~4个百分点,提高了玉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玉米130 cm垄上宽窄行密植栽培与65 cm垄上单行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130 cm垄上宽窄行密植栽培比65 cm垄上单行栽培增产600 kg/hm2,效益增加420元/hm2,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3.
垄作覆膜栽培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索了垄作覆膜栽培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在垄作覆膜栽培条件下,表现均比对照增产,尤以直播+垄作+垄上覆膜模式产量表现最高,为8 728.5 kg/hm2,比对照增产12.3%,直播+垄作+全田覆膜模式表现次之,为8 200.5 kg/hm2,比对照增产5.5%,直播+垄作+垄沟上覆膜产量与对照相当。在生育期表现上,垄作覆膜栽培均比对照短3~7 d。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水稻高产栽培新模式,2018年八五三农场进行了水稻"旱平垄作双侧双深"高效栽培模式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旱平垄作双侧双深"高效栽培模式比对照分蘖数多3.6个/穴,株高增加12.7cm,根系长2.3cm,地上、地下部分干重都有所增加,水稻成熟期提前4d,增产9.8%,达到节肥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于2008-200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研究绿洲灌区春小麦垄作沟灌栽培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及其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沟灌栽培0~40 cm土壤坚实度明显低于平作,0~20 cm土壤体积质量较平作降低2.52%.0~10 cm日均土壤温度较平作提高1.41℃,且随春小麦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增温效应逐渐弱化.垄作沟灌栽培春小麦三叶期0~10 cm土层质量含水量低于平作栽培,挑旗期至成熟期0~120 cm土层质量含水量高于平作栽培.垄作沟灌栽培春小麦产量较平作增产7.27%~34.69%,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37~4.71 kg/(hm2·mm),节水750 m3/hm2.垄作沟灌栽培对土壤坚实度、体积质量、温度和水分的影响是春小麦节水增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半旱式垄作栽培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产生重要影响。它既是改造冷、烂、毒、锈等障碍性稻田的栽培新方法,又是提高稻田生产力,实现水稻高产的有效措施。生产上,垄作栽培以采用66.67 cm或100 cm开厢,每垄分别栽2行或3行为主,比平作栽培正常田增产10%以上,障碍性田增产40%以上,纯收益增加0.20万~0.59万元/hm2,增产增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引进美国大豆高产的栽培新技术。经消化、吸收.现已嫁接受到我省垄作耕作制上,形成“大垄窄行密植”、“小垄窄行密植”和“平作窄行密植”三种模式。在我省北部活动积温2100℃以上的大豆主产区。在气候正常年份。每公顷产量可达2250kg以上,较一般垄作栽培可增产15.8%~23.4%,一般亩增产40~70kg。现将具体应用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作物垄作栽培增产机理及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作物垄作栽培是在克服了传统栽培 (平作 )许多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耕作栽培方式。垄作栽培使土壤表面由平面型变为波浪型 ,增加了土壤的表面积 ,改变了土壤的光、热、水条件和微生物活动环境 ,较好地协调了作物赖以生存的小气候条件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不利因素的影响 ,产生了节能、降耗、高效的良好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垄作栽培技术与常规栽培方法相比 ,可使水稻增产 2 0 %~ 5 0 % ,玉米(垄作 +覆膜 )增产 6 0 %以上 ,棉花增产 15 %以上 ,小麦增产 8%~ 2 0 % ,并具有明显的节水效益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玉米间作针叶豌豆在垄作栽培和传统平作栽培方式下,对土壤温度、水分、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垄作栽培5~25 cm土层的日均地温较平作栽培提高0.92℃,随土层的加深,土壤增温效果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垄作栽培土壤含水量及储水量高于平作栽培19.1 g/kg和315 m3/hm2。垄作栽培在灌水量比平作减少1200 m3/hm2的条件下,两种作物的混合产量为16895.3 kg/hm2,增产达14.97%;水分利用效率为26.61 kg/(hm2·mm),节水1268.4 m3/hm2。从增产节水的角度来看,玉米间作针叶豌豆垄作栽培模式明显优于平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0.
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后一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一、选择适宜的品种,搞好种子处理窄行密植增产必须以"不产生严重的倒伏"为前提,否则不仅不增产,反而要减产。因此窄行密植必须选择抗倒伏的增产潜力大的矮秆、半矮秆品种。选择品种在当地熟期不宜过早,否则浪费积温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