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3个番茄品种植株叶片的形态特征及干物质含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番茄不同节位叶片之间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干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品种之间叶长差异不显著;月光、樱桃番茄SLA、LDMC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佳丽与月光、樱桃番茄之间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平均值差异显著。各品种叶面积与叶长、叶宽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SLA与LDMC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番茄不同节位叶片形态特征与干物质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3个番茄品种植株叶片的形态特征及干物质含量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番茄不同节位叶片之间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干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品种之间叶长差异不显著;月光、樱桃番茄SLA、LDMC平均值差异不显著,佳丽与月光、樱桃番茄之间比叶面积(SLA)、叶干物质含量(LDMC)平均值差异显著。各品种叶面积与叶长、叶宽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SLA与LDMC之间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黄瓜叶片和果实相关参数的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建立黄瓜叶面积和果实干鲜重的模拟模型,采用定株非破坏性观测和随机取样方法,系统观测了日光温室内黄瓜不同播期整个生育期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及果长、果径、果实体积和干鲜重.运用几何解析方法,建立了与黄瓜叶片特征相适应的叶面积模拟模型,其结果对实测值有很好的拟合性;比叶重模拟结果表明,叶片比叶重随叶面积的增加趋于减小,在叶片充分展开后其值稳定在0.31 mg*cm2左右;以黄瓜果长、果径为参数建立的果实体积和鲜重模拟模型的结果与实际值相当一致,相关系数达R2=0.996;果实干物质含量的模拟结果受采收期果实含水量的影响较大.所建模型与待建的黄瓜光合作用模拟模型相联接,可实现对黄瓜群体结构和果实产量的预测,是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系统模型的子模型之一.  相似文献   

4.
长季节岩棉栽培中番茄的叶片生长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长季节岩棉栽培中番茄叶片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及深入的研究, 认为番茄第一果穗下的基生叶, 光合养分主要用于自身建设, 随叶位提高叶片面积增大, 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2 = 0-99) 。两果穗之间的三片叶中以果穗上的第一叶叶面积较小, 这主要表现在叶宽的差异上, 而叶长相差不大, 这是由于养分竞争影响了叶宽的扩展而造成的。果穗之间充分成熟的叶片, 叶形比小于1 , 即叶长小于叶宽。而未充分成熟的叶片, 叶面积随叶位上升而减小, 并且叶形指数在增大, 表明叶长生长先于叶宽。在植株的整个生长期间, 最大的叶片通常出现在1 ~5 穗果之间( 第10 ~25 片叶之间) , 这与前期座果少、冠层未封闭、见光好有关。叶片的这些生长特性受营养液组成(EC= 10ds/m) 及蒸腾势处理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而方便的获取番茄和青椒的叶面积,利用扫描仪获取叶片图像,通过AutoCAD获取叶片的实际面积,并与田间实测叶长、叶宽及叶片长宽乘积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了叶长、叶宽及长宽乘积与实际叶面积的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叶长、叶宽与叶面积呈幂函数关系,长宽乘积与叶面积呈线性关系;分别对3种估算模型模拟值进行误差分析结果显示,叶长、叶宽回归模型的模拟精度较差,而长宽乘积回归模型的模拟误差很小,精度较高,可以较真实地反映番茄和青椒叶面积的实际大小,叶片长宽乘积估算叶面积的折减系数分别为0.6393和0.6509.  相似文献   

6.
茎用莴苣不同生长阶段的叶面积估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快速、精确的方法,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茎用莴苣品种(长叶型和卵圆叶型)的叶面积与其叶长、叶宽、以及叶长×叶宽之间的直线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叶面积与叶长×叶宽之间有很大的相关性.长叶品种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A=-0.0182±0.6766 L×W(R2=0.9934),卵圆叶品种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A=-7.4722±0.7075 L×W(R2=0.9868).用回归方程进行叶面积估算,最理想的方法是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回归方程式.本研究还表明,在叶面积的估算中必须考虑叶片的生长时期和特殊叶型的品种.因此,用合适的回归模型来迅速和准确地估算叶面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番茄叶面积测量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建立了番茄品种“coun ter”的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和叶长宽乘积的线性回归和幂函数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番茄叶面积与相应指标呈极显著回归关系,建立番茄叶面积回归方程时应分叶片大小来进行,并且应根据残差分析来划分大小叶范围。通过比较认为,叶面积与叶长宽乘积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和叶长的幂函数回归方程均适用于叶面积的估算,并给出了番茄品种“coun ter”的叶面积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
红枣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红枣叶面积与叶长×叶宽以及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新疆阿拉尔垦区的密植红枣园为研究对象,通过LA-S叶面积分析系统测算红枣叶面积.对红枣叶面积与叶长×叶宽、红枣叶面积指数(LAI)和产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叶面积与叶长×叶宽关系密切,达到极显著水平,R2 =0.990 3.红枣叶面积指数与产量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范围内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测算叶片的长和宽可以估算出叶片的实际叶面积;通过控制栽培密度以及调整树形使叶面积指数达到较为合适的数值,以期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根际温度处理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营养液循环栽培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根际温度处理对番茄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根际温度相比,降低根际温度至23℃时植株的根粗、根长分别增大11.3%,3.9%;茎粗、株高分别增加了11.34%,8.26 cm;叶面积增长了11.85%;根际温度继续升高至33℃,则根粗、根长分别减小14.52%,23.81%;茎粗、株高分别减小了13.04%,4.79 cm;叶面积减小了24.81%;降低根际温度、自然根际温度、根际温度升高时的出叶率分别为0.4,0.38,0.33片/d。说明降低根际温度至23℃能促进植株根系和茎的生长,从而使植株生长旺盛;若根际温度继续升高至33℃,则根系和茎生长不良,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0.
Cd对超累积植物续断菊生长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Cd浓度(0、5、10、20 mg.L-1)对续断菊生长形态(株高、叶面积、根长)、生理指标(叶绿素、丙二醛、膜透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续断菊的株高先增加后减小,根长先减小后增加,叶面积和生物量不断减小;低浓度的镉处理促进植物的生长,而20 mg.L-1镉处理30 d时植株的株高、叶面积、根长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46%、42%和66%;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升高,续断菊叶片中叶绿素a、b、总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均下降,20 mg.L-1镉处理30 d时总叶绿素比对照降低了58%,丙二醛增加2.4倍,细胞膜透性增大2.3倍。  相似文献   

11.
光照时间对番茄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间对番茄的开花时间、展幅、株高、叶面积、比叶面积、根、茎以及叶片干物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光照时间的延长,番茄的开花时间缩短;株高和比叶面积呈下降趋势,而叶片生长速度、根和叶片的干物质量呈上升趋势。光照时间对番茄展幅和叶面积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温室番茄叶面积与干物质生产的模拟   总被引:51,自引:5,他引:51  
 根据光温对作物叶面积的影响,提出了辐热积(product of thermal effectiveness and PAR,TEP)的概念。根据试验资料构建了利用辐热积模拟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叶面积动态的数学模型,并将其与已有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模拟模型相结合,构建了温室番茄干物质生产动态模型。利用不同品种、基质和地点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比叶面积法和有效积温法相比,辐热积法显著提高了温室番茄叶面积的预测精度,提高了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生产的模拟精度。辐热积法对番茄叶面积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决定系数R 2和统计回归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9743和0.0515 m2·株-1,对植株总干物质量的预测结果与1:1直线之间的R 2和RMSE分别为0.9360和522.7104 kg·ha-1;采用辐热积法对植株总干物质量的预测精度比有效积温法和比叶面积法分别提高56%和72%。  相似文献   

13.
番茄苗期地温对光合产物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番茄幼苗及定植后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叶面积增长、NAR、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中温 ( 2 0℃ )下生长的幼苗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低温 ( 15℃ )下生长的幼苗 ,进一步分析幼苗的干物质积累速度取决于叶面积的增长 ,生产上番茄苗床地温应控制在 2 0℃左右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我国夏季番茄生产中黄化曲叶病毒病为害日趋严重,北方地区由于夏季极端高温天数不断增多,导致夏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病规模迅速扩大,严重为害夏秋淡季番茄的生产。目前该病害尚无有效的根治措施,只能是预防为主。以夏秋茬大棚番茄为试材,采用对比设计,设沟栽降温保湿法(简称为"沟栽法")定植和平畦定植(CK)2种处理方式,研究了沟栽法定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当温室大棚内平均最高温度为33~36℃时,利用"沟栽法"定植可使沟内番茄根际5~25 cm地温稳定在28℃以下,较平畦栽植平均降低3.1℃;沟内土壤相对湿度60%~80%时,5 cm地温均可降至28℃以下,降温效果明显。同时,随着根际土壤温度的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率极显著降低(仅为8.2%),较平畦栽植降幅达89.6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病情指数降低了27.36%,差异达显著水平。"沟栽降温保湿法"定植能够有效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在番茄生产上,采取"沟栽降温保湿法"定植可以作为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定量化表征寡日照天气对设施番茄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基于EPIC模型(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的作物生长模块,构建了寡日照条件下设施番茄生长模型。考虑低温的影响,对株高的模拟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4个不同播期秋冬茬番茄栽培试验数据对构建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模拟寡日照天气条件下设施番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控制在16%、10%和16%以内。根据2012-2015年11月份的温室气象数据设定不同的情形,模拟设施番茄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寡日照天气对设施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增加的影响要大于对叶面积指数和株高的影响。该模型可用于定量描述寡日照天气对设施番茄生长过程的影响,可为制定设施番茄合理的环境调控策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干旱区林果业中杏树覆盖全生物降解膜的调温保墒效果,在吐鲁番市亚尔乡上湖村杏树林设置覆全生物降解膜区和无膜区,分别对覆膜区与无膜区土层深( H)0<H ≤20 cm,20 cm<H≤40 cm,40 cm<H ≤60 cm的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进行观测,同时对各处理分3个径级观测其杏树生长量。结果表明:覆膜可以增加3个土层的含水量,但0<H≤20 cm土层覆膜区较无膜区差异性不显著。20 cm<H≤60 cm土层覆膜区较无膜区差异显著。4月份覆膜区各土层温度高于无膜区,5、6月份覆膜区各土层温度较无膜区均降低且差异性显著。观测显示,覆膜作用下杏树基径、新梢长度、新梢叶片数的生长量较无膜区均有所增长,差异性显著。覆膜对叶面长、宽的生长及叶质量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较无膜区差异性不显著。生物降解膜在干旱区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蓄水保墒、调节土温,促进果树的生长。可以在干旱区林果业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高,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期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得烟叶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下降;地膜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不及秸秆单覆盖和秸秆与地膜双覆盖,秸秆和地膜双覆盖使0 ̄20cm土层含水量平均比露地栽培提高16.82%,比秸秆单覆盖提高6.45%,比地膜单覆盖提高5.43%,而且烟叶成分较协调,产量与产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培育番茄优质壮苗的最佳基质配比,为新疆和田地区番茄穴盘育苗提供参考。【方法】以番茄品种欧官为材料,以椰糠、有机肥以及沙漠中的沙子为主要原料,按照不同比例进行配制,采用穴盘育苗的方式,以不同的育苗基质配比设置5个不同的处理和1个对照,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测定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最大叶面积、鲜重、干重、根长、根体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等指标,比较不同基质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各处理都对番茄幼苗的生长产生了影响,通过测定番茄幼苗的生长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T3处理(椰糠∶沙子∶有机肥=20v∶1v∶1v)的配比对番茄苗的效果最好。【结论】椰糠∶沙子∶有机肥=20v∶1v∶1v的配比对番茄穴盘苗的生长有利,可作为新疆和田地区番茄穴盘育苗的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解决实际生产中因混用鱼腥草种茎而造成的收获产量不理想的问题,【方法】以绵阳江油“大红”鱼腥草种茎为材料,通过不同播种前预处理以及不同年生种茎对鱼腥草生长及产量影响试验,探求不同类型的茎径分级、切段长度、年生数对于鱼腥草出苗数、株高、叶片数量、叶面积、小区产量、产出类型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5cm切段处理的鱼腥草出苗数最高,但后期生长乏力;15cm切段处理的鱼腥草在成熟期之前在株高、叶片数量和叶面积上都具有显著优势;中种茎,10cm切段处理的鱼腥草的地下茎产量相对其他处理条件具有显著优势;分段为10cm的不同茎径种茎,以粗种茎产出的粗种茎分布比例和比重最高;1年生种茎在出苗数与地下茎产量方面最具优势。【结论】从收获鱼腥草地上部分的角度来说,15cm切段长度为获得高产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从收获鱼腥草地下茎的角度来说,粗种茎、10cm切段长度为获得高产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从收获鱼腥草优良种质资源角度来说,采用粗种茎可以达到最佳效果;相对多年生种茎,采用鱼腥草当年生种茎做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20.
酱渣复合基质在番茄育苗上的使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酱渣复合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经微生物发酵后的酱渣加入不同比例的蛭石和珍珠岩配制成酱渣复合基质,研究其对番茄品种毛粉802农艺性状的影响。对照基质为草炭∶蛭石=2∶1(体积比)。[结果]酱渣复合基质的容重为0.167~0.253 g/cm3,孔隙度为71.20%~75.48%。基质中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都显著高于CK。不同酱渣复合基质所育番茄苗的高度均显著低于CK。T1基质(酱渣∶蛭石∶珍珠岩=1∶1∶1)中番茄苗最高,为28.5 cm,比对照低了3.8 cm。该基质中的番茄苗茎粗显著大于CK,比CK粗17.7%。T1处理地上部鲜重与CK差异不显著,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地上部干重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酱渣代替草炭进行番茄育苗时,T1基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